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0101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主要以主要以葡萄糖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或VLDL中的中的FA合成脂肪。合成脂肪。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肝脏:肝脏:肝内质网合成的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组成VLDL入血。入血。小肠粘膜: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一)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2 2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CM中的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来自食物脂肪)1.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二)合成原料(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过程(三)合成基本过程3 3 CoACoA+RCOOH RCOOH RCORCOCoACoA 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ATP ATP AMP PPiAMP PPi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R3COCoA 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n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小肠黏膜细胞 4 4甘甘油油二二酯酯途途径径 酯酰酯酰CoA转移酶转移酶 CoA R1CO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磷脂酸磷脂酸磷酸酶磷酸酶Pi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3COCoA 肝细胞及脂肪细胞肝细胞及脂肪细胞 5 5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主要来自主要来自糖代谢糖代谢。肝、肾肝、肾等组织含有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可利用游离甘油。甘油激酶(肝、肾)甘油激酶(肝、肾)ATPADP6 6五、几种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具有五、几种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重要生理功能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血栓血栓噁噁噁噁烷烷(thromboxane,TX)白三烯白三烯(leukotrienes,LT)7 7具具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以,以前列腺酸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为基本骨架具一个具一个五碳环五碳环和和两条侧链两条侧链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20:45,8,11,14)前列腺酸前列腺酸(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化学结(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及命名构及命名n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8 8PG根据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置不同,分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置不同,分 9 型:型:9 9根据根据R1及及R2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PG又分为又分为1、2、3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10101111有有前列腺酸样骨架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为含氧的,但五碳环为含氧的噁烷噁烷代替。代替。n血栓烷血栓烷(TX)1212分子中有分子中有四个双键四个双键,三个三个共轭双键共轭双键。(LTB4)n白三烯白三烯(LT)1313 合成部位: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原料:合成过程:合成过程:1.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的合成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的合成(二)(二)PG、TX、LT的合成的合成PG:除红细胞外的:除红细胞外的全身各组织全身各组织TX:血小板:血小板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14142.白三烯的合成白三烯的合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氢过氧化廿碳四烯酸氢过氧化廿碳四烯酸(5-HPETE,5-hydroperoxy-eicotetraenoic acid)脂过氧化酶脂过氧化酶(lipoxygenase)脱水酶脱水酶 白三烯白三烯(LTA4)LTB4、LTC4、LTD4及及LTE4等等 1515PGE2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PGE2、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PGF2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缩加强促分娩。缩加强促分娩。1.PG(三)(三)PG、TX及及LT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16162.TX PGF2、TXA2 强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强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缩促血栓形成,缩促血栓形成,PGI2、PGI3对抗它们的作用。对抗它们的作用。TXA3促血小板聚集,较促血小板聚集,较TXA2弱得多。弱得多。17173.LT LTC4、LTD4及及LTE4被证实是被证实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慢的慢反应物质。反应物质。LTD4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LTB4还可调节白细胞的游走及趋化等功能,还可调节白细胞的游走及趋化等功能,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的发展。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的发展。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PGE2: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症PGE2和和PGA2:舒张动脉平滑肌、降血压:舒张动脉平滑肌、降血压PGE2和和PGI2: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卵泡)(卵泡)PGE2:收缩卵巢平滑肌引起排卵:收缩卵巢平滑肌引起排卵(子宫)(子宫)PGE2:溶解黄体、加强子宫收缩,促进:溶解黄体、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分娩分娩血栓噁烷(血栓噁烷(TX)(血小板)(血小板)TXA2: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白三烯(白三烯(LT)LTC4、LTD4和和LTE4: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LTB4:调节白细胞功能:调节白细胞功能 FoodTAG(g)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volved(g)saturated FAmonounsaturated FApolyunsaturated FAcholesterol(mg)Beer(啤酒)0 0 0 0 0Apple(苹果)1 0.1 trace 0.1 0Grape(葡萄)1 0.2 trace 0.2 0Milk(全牛奶)3.3 2 1.1 0.1 13.5Soybean milk(豆奶)2 0.3 0.4 1.1 0Rice(大米)2.8 1.9 0.8 0.1 0Flour(面粉)6.8 1.1 2.9 2.8 0Rapeseed oil(菜仔油)100 14.3 64.3 21.4 0Maize oil(玉米油)100 14.5 24.8 60.7 0Olive oil(橄榄油)100 14 75.8 10.2 0Peanut oil(花生油)100 18.9 47.3 33.8 0Ox fat(牛脂肪)100 50.2 43.6 4 109Lard(猪脂肪)100 40 46 14 91Albumen(鸡蛋白)0 0 0 0 0Yolk(鸡蛋黄)29.4 8.8 11.2 4.1 1253Beef(牛全精肉)14.2 6.5 7.3 0.62 106Pork(猪全精肉)5.3 1.9 2.7 0.5 53Mutton(羊全精肉)16 7.2 6.8 1.2 134Catfish(鲶鱼)18 4.4 8 4.2 81Crab(螃蟹)2 0.3 0.3 0.7 100Oyster(牡蛎)2.4 0.8 0.4 1.1 53Peanut kernel(花生仁)62 8.6 31 19.7 0Sunflower seeds(葵花仁)50 5.3 9.4 32.8 0 The contents of TAG and cholesterol in some foods(for 100g food)2020第四节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2121磷脂的结构和功能磷脂的结构和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2222n定义定义:含磷酸的脂类称磷酯。:含磷酸的脂类称磷酯。甘油磷脂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酯(体内含量最多)由甘油构成的磷酯(体内含量最多)鞘磷脂: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X指与磷酸羟基相连的取代基,包括胆碱、水、乙醇指与磷酸羟基相连的取代基,包括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FAFAPiX 甘甘油油FA PiX鞘鞘氨氨醇醇一、一、含磷酸的脂类含磷酸的脂类被称为磷脂被称为磷脂n分类:分类:2323相同的组成成相同的组成成份份(分子数分子数)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组成成份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组成成份磷酸磷酸脂酸脂酸醇类醇类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甘油磷甘油磷脂脂1 12 2甘油甘油胆碱、乙醇胺、丝氨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等酸、肌醇等鞘磷脂鞘磷脂1 11 1鞘氨醇鞘氨醇胆碱胆碱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分子组成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分子组成2424(一)(一)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组成:组成: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结构:结构:功能:功能: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双分子层。常为花生四烯酸常为花生四烯酸 X X=胆碱、水、乙醇胺、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醇、磷脂酰甘油等 2525磷磷脂脂双双分分子子层层的的形形成成细胞膜结构2727机机体体内内几几类类重重要要的的甘甘油油磷磷脂脂2828(cephalin)(lecithin)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2929心磷脂心磷脂(cardiolipin)3030(二二)由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由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酯鞘磷酯鞘氨醇的氨基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氨基通过酰胺键与1分子长链脂酸相分子长链脂酸相连形成连形成神经酰胺神经酰胺(ceramide),为鞘脂的母体结构。,为鞘脂的母体结构。3131鞘脂鞘脂(sphingolipids)含鞘氨醇含鞘氨醇(sphingosine)或二氢鞘氨醇的脂类。或二氢鞘氨醇的脂类。3232X磷脂胆碱磷脂胆碱、磷脂乙醇、磷脂乙醇胺、单糖或胺、单糖或寡糖寡糖按取代基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糖酯、鞘磷脂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糖酯、鞘磷脂3333(四)神经鞘磷脂和卵磷脂在神经髓鞘中含(四)神经鞘磷脂和卵磷脂在神经髓鞘中含量较高量较高二、磷脂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二、磷脂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一)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 心磷脂是线粒体膜的主要脂质心磷脂是线粒体膜的主要脂质(二)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体(二)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体(三)缩醛磷脂存在于脑和心肌组织中(三)缩醛磷脂存在于脑和心肌组织中34341.合成部位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合成原料及辅因子三、磷脂甘油的合成与降解三、磷脂甘油的合成与降解(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一)甘油磷脂的合成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肌醇、ATP、CTP3535363637373.合成基本过程合成基本过程(1)甘油二酯)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合成途径3838(2)CDP-甘油二甘油二酯合成途径酯合成途径 3939磷脂酰胆碱由磷脂酰乙醇胺从磷脂酰胆碱由磷脂酰乙醇胺从S-S-腺苷甲硫氨腺苷甲硫氨酸酸获得甲基生成。获得甲基生成。磷脂酰丝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或其乙醇磷脂酰丝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或其乙醇胺与丝氨酸交换生成。胺与丝氨酸交换生成。n甘油磷脂合成还有其他方式,如:甘油磷脂合成还有其他方式,如:4040甘甘油油磷磷脂脂的的合合成成在在内内质质网网膜膜外外侧侧面面进进行行。最最近近发发现现,在在胞胞液液中中存存在在一一类类能能促促进进磷磷脂脂在在细细胞胞内内膜膜之之间间进进行行交交换换的的蛋蛋白白质质,称称磷磷脂脂交交换换蛋蛋白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s),分分子子量量在在16,00030,000之间,等电点大多在之间,等电点大多在pH5.0左右。左右。4141二软脂酰胆碱二软脂酰胆碱R1、R2为软脂酸为软脂酸 X为胆碱为胆碱 由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4242PLA1 PLA2PLCPLDPLB2PLB1磷脂酶磷脂酶(phospholipase,PLA)(二)甘油磷脂的降解(二)甘油磷脂的降解4343四、鞘磷酯的代谢四、鞘磷酯的代谢(一)(一)鞘氨醇的合成鞘氨醇的合成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1.合成部位合成部位全身各细胞内质网,脑组织最活跃。全身各细胞内质网,脑组织最活跃。软脂酰软脂酰CoA、丝氨酸、磷酸吡哆醛、丝氨酸、磷酸吡哆醛NADPH+H+及及FADH24444合成过程合成过程 4545(二)神经鞘磷脂的合成(二)神经鞘磷脂的合成4646脑、肝、肾、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脑、肝、肾、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 神经鞘磷脂酶神经鞘磷脂酶(属于属于PLC类类)磷脂胆碱磷脂胆碱 N-脂酰鞘氨醇脂酰鞘氨醇 神经鞘磷脂神经鞘磷脂 (三)神经鞘磷脂的降解(三)神经鞘磷脂的降解4747第五节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代谢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4848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合成过程合成过程 合成调节合成调节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的转化本本节节主主要要内内容:容:4949n 胆固醇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结构:固醇共同结构:固醇共同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环戊烷多氢菲概述概述5050动物胆固醇动物胆固醇(27(27碳碳)5151植物植物(29碳碳)酵母酵母(28碳碳)5252n 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含量含量:约约140克克分布:分布: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大约大约 分布在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量较高。存在形式: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5353n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5454一、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为乙酰一、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为乙酰CoA和和NADPH组织定位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肝、小肠为主肠为主。细胞定位细胞定位:胞液、光面内质网胞液、光面内质网(一)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55551分子胆固醇分子胆固醇18乙酰乙酰CoA+36ATP+16(NADPH+H+)葡萄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乙酰乙酰CoA通过通过柠檬酸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出线粒体(二)合成原料(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过程(三)合成基本过程5656合成胆固醇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的限速酶1.甲羟戊酸甲羟戊酸的合成的合成57572.鲨烯的合成鲨烯的合成3.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5858限速酶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还原酶 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最高,中午最低)午夜最高,中午最低)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还原酶的合成合成(四)胆固醇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四)胆固醇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5959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成增加。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抑制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还原酶的合成。饥饿与饱食饥饿与饱食胆固醇胆固醇6060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HMG-CoA还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激素激素6161二、转化成二、转化成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是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胆固醇的母核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现胆固醇的转化。现胆固醇的转化。(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在在胆固醇在在肝细胞肝细胞中转化成中转化成胆汁酸胆汁酸(bile acid),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代谢的主要去路。6262 (二)胆固醇可转化为(二)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 器官器官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合成的类固醇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皮质球状带醛固酮醛固酮皮质束状带皮质束状带皮质醇皮质醇皮质网状带皮质网状带雄激素雄激素睾丸睾丸间质细胞间质细胞睾丸酮睾丸酮卵巢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卵泡内膜细胞雌二醇、孕酮雌二醇、孕酮黄体黄体(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脱氢胆固醇6363第六节第六节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6464血脂血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特点及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特点及结构载脂蛋白的定义、种类、功能载脂蛋白的定义、种类、功能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本本节节主主要要内内容:容:6565一、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一、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血脂,包括:甘油三,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外源性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释放入血n定义:定义:n来源:来源:6666血脂含量受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及代谢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组成组成血浆含量血浆含量空腹时主空腹时主要来源要来源mg/mLmmol/L总脂总脂400700(500)甘油三酯甘油三酯10150(100)0.111.69(1.13)肝肝总胆固醇总胆固醇100250(200)2.596.47(5.17)肝肝胆固醇酯胆固醇酯70250(200)1.815.17(3.75)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4070(55)1.031.81(1.42)总磷脂总磷脂150250(200)48.4480.73(64.58)肝肝卵磷脂卵磷脂50200(100)16.164.6(32.3)肝肝神经磷脂神经磷脂50130(70)16.142.0(22.6)肝肝脑磷脂脑磷脂1535(20)4.813.0(6.4)肝肝游离脂酸游离脂酸520(15)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6767电泳法电泳法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形式而运输。CM 前前 二、不同血浆脂蛋白其组成、结构均不同二、不同血浆脂蛋白其组成、结构均不同(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6868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6969 CM VLDL LDL HDL密度密度0.950.951.0061.0061.0631.0631.210组组成成脂类脂类含含TG最多最多,8090%含含TG 5070%含含胆固醇及其酯胆固醇及其酯最多,最多,4050%含含脂类脂类50%蛋白蛋白质质最少最少,1%510%2025%最多,约最多,约50%载脂蛋载脂蛋白组成白组成apoB48、E A、A A、C C、CapoB100、C、C C、EapoB100apo A、A(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7070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指血浆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apo A:A、A、A、AVapo B:B100、B48apo C:C、C、C、Capo Dapo E(三)载脂蛋白(三)载脂蛋白n定义:定义:n种类(种类(20多种)多种)7171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A激活激活LCAT(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C激活激活LPL(脂蛋白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A辅助激活辅助激活LPLC抑制抑制LPLA激活激活HL(肝脂肪酶肝脂肪酶)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A识别识别HDL受体受体B100,E 识别识别LDL受体受体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n功能:功能:7272疏水性较强的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具极性及非极性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以,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朝外。(四)脂蛋白的结构(四)脂蛋白的结构7373n来源:来源:小肠合成的小肠合成的TG和合成及吸收的和合成及吸收的磷脂、胆固醇磷脂、胆固醇+apo B48、A、A、A 三、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三、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但代谢和功能各异但代谢和功能各异(一)乳糜微粒(外源)(一)乳糜微粒(外源)7474n代谢:代谢:新生新生CM 成熟成熟CM CM残粒残粒 LPL 肝细胞摄取肝细胞摄取(LDL受体相关蛋白受体相关蛋白)FFA 外周组织外周组织 血液血液 7575运输外源性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及胆固醇酯。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使使CM中的中的TG、磷脂、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逐步水解,产生甘油、FAFA及溶血磷脂等。及溶血磷脂等。LPL(脂蛋白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nCM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7676n来源:来源:+apo B100、En代谢:代谢:VLDL VLDL残粒残粒LDL LPL LPL、HL LPL脂蛋白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 HL 肝脂肪酶肝脂肪酶 FFA FFA 外周组织外周组织 FFA FFA 肝细胞合成的肝细胞合成的TG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肝脏为主,小肠可合成少量。以肝脏为主,小肠可合成少量。(二)极低密度脂蛋白(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内源内源)7777nVLDL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运输运输内源性内源性TG。内内源源性性VLDL的的代代谢谢7878n来源:由来源:由VLDL转变而来。转变而来。n代谢:代谢:1.LDL受体代谢途径受体代谢途径LDL受受体体广广泛泛分分布布于于肝肝动动脉脉壁壁细细胞胞等等全全身身各各组组织织的的细细胞胞膜膜表表面面,特特异异识识别别、结结合合含含apo E或或apo B100的脂蛋白,故又称的脂蛋白,故又称apo B,E受体。受体。(三)低密度脂蛋白(三)低密度脂蛋白7979LDL受体代谢途径:受体代谢途径:8080ACAT脂酰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81812.LDL的非受体代谢途径的非受体代谢途径血浆中的血浆中的LDL还可被修饰,修饰的还可被修饰,修饰的LDL如氧如氧化修饰化修饰LDL(ox-LDL)可被清除细胞即单核吞噬细可被清除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胞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及及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这两清除。这两类细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体类细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摄取清除血浆中的修饰,摄取清除血浆中的修饰LDL。8282LDL 的的 代代 谢谢HDLHDL代谢代谢: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现已公认:现已公认:HDL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并非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并非HDLHDL越高越好越高越好。高高HDLHDL血症:血浆血症:血浆HDL-HDL-胆固醇(胆固醇(HDL-HDL-C C)2.6mmol/L.2.6mmol/L.原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缺损,原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缺损,HDLHDL内的胆固醇酯内的胆固醇酯蓄积,成熟的蓄积,成熟的HDLHDL3 3增多;肝脂酶活性降低,肝增多;肝脂酶活性降低,肝细胞摄取细胞摄取HDLHDL减少,使减少,使HDLHDL2 2向向HDLHDL3 3转变减慢而堆转变减慢而堆积在血中。积在血中。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hyperlipoproteinemia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