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ppt语文版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00935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9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子之风ppt语文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君子之风ppt语文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君子之风ppt语文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君子子之之风风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君子?字典: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字典: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人格高尚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君子应具备那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君子应具备怎么样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章节。怎么样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章节。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君子之风:什么是君子?字典: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二、本课的具体内容二、本课的具体内容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之文(外在表现):君子之文(外在表现):文质之别:文质之别:义与利:义与利:小人之丑行:小人之丑行:4.164.9、17.15二、本课的具体内容4.164.9、17.15义与利义与利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小人于义,小人喻喻于利。于利。”(4.164.16)义与利 孔子的义利观孔子的义利观4.164.16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54.5子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去也。”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只是主张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但如果不是用 仁道仁道 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不是用仁道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爱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有道。孔子的义利观4.16子曰:“君子喻 问(问(P30课后练习三):课后练习三):答案答案:1.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见P31儒家价值观儒家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2.以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3.“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是董仲舒董仲舒的重要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问(P30课后练习三):耻恶衣恶食:4.9患得患失、无所不至:7.15小人之丑行小人之丑行耻恶衣恶食:4.9小人之丑行君子之质君子之质7 76 6、15151818、15159 9、6 61111、7 71616、7 71919、14142828、6 62323、8 87 7,君子之质76、1518、159、611、716、7 志:立志,追求志:立志,追求(名作动)。(名作动)。德:旧注云:德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依:依据。依:依据。子曰:子曰:“志志于道,于道,据据于于德德,依依于仁,于仁,游游于于艺艺。”志道:心正无他;据德:心正无私;依仁:心正无贪;志道:心正无他;据德:心正无私;依仁:心正无贪;游艺:从中修德养心。游艺:从中修德养心。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的方法。先立志,然后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应强化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应强化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志:立志,追求(名作动)。德:旧注云:德者,得也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义、礼、孙、信四个字。四个字。本质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守信守信,言而有信,自信而,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信人。子曰:子曰:“君子义以为君子义以为质质,礼以行之,礼以行之,孙孙以以出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1518)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子曰:“君子义以为质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仁”。“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的生命也要保全“仁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成语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理想牺牲生命。子曰:子曰:“志士志士仁人,无求生仁人,无求生以以害仁,有杀身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成仁。”(159159)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成仁成仁”与与“害仁害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第一,第一,杀身以成仁杀身以成仁,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第二,第二,不杀身以成仁不杀身以成仁,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第三,第三,杀身而不成仁杀身而不成仁,强打硬斗,暴虎冯河,强打硬斗,暴虎冯河,匹夫之勇所为。匹夫之勇所为。第四,第四,既不杀身,也不成仁既不杀身,也不成仁,平庸混世,庸常,平庸混世,庸常 之人所为。之人所为。第五,第五,求生而害仁求生而害仁,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 之人所为。之人所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孔子在五种孔子在五种“成仁成仁”“”“害仁害仁”的境的境界中,界中,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如比干如比干,成,成仁德而失性命。仁德而失性命。孔子在孔子在“求生以害仁求生以害仁”与与“杀身以杀身以成仁成仁”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杀身以成仁身以成仁”,通常赞成的是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不杀身以成仁”,如管仲如管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以兵车”,“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杀身。,是成仁不必杀身。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通常不赞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本章中,孔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这也就是贫贱不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成语成语:箪食陋巷(箪食瓢饮)箪食陋巷(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指贫苦的生活。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611)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子曰:子曰:“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疏食,饮水,曲肱而枕枕之,乐亦在之,乐亦在其中矣。不其中矣。不义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716)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你怎样理解你怎样理解“浮云浮云”的的比喻义?比喻义?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比喻义,如:,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富贵无足轻重;浮云聚散无常,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喻富贵短暂,对我来说是过眼烟,对我来说是过眼烟云云;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这一章里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精神面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女奚不曰,奚不曰,其为人也,其为人也,发愤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尔。”(719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仁、智智、勇勇。一一个真君子做到了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智、勇内心的仁、智、勇,从而就少了忧、,从而就少了忧、惑、惧。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惑、惧。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道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夫子自道道也。也。”(1428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评析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智者”和和“仁者仁者”不是一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君子”。他希望人们。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都能做到“智智”和和“仁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成语成语:乐水乐山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子曰:子曰:“知知者者乐乐水,仁者乐山;知者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623)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子曰:“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成语成语: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死而后已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鞠躬尽瘁”连用。连用。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而,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87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评析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中和”的原则。的原则。“厉厉”、“猛猛”等都有些等都有些“过过”,而,而“不及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符合中庸原则的。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738)君子之文君子之文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评析评析评析评析】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棘子成棘子成棘子成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认为:君子只要认为:君子只要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有好的品质有好的品质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就可以了,就可以了,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不须外表的文采。不须外表的文采。不须外表的文采。子贡子贡子贡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子曰:子曰:子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先生说:译文:先生说:译文:先生说:译文:先生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文质兼美、表里一致文质兼美、表里一致 棘子成曰:棘子成曰:“君子君子质质而已矣,何以而已矣,何以文为文为?”子贡曰: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12.8)文质之别文质之别【评析】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默写检测默写检测1.1.子曰:志士仁人,子曰:志士仁人,_,_。2.2.子曰:子曰:_,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3.3.子曰:贤哉,回也!子曰:贤哉,回也!_,_,在陋巷,在陋巷,_,_。贤哉,回也!。贤哉,回也!4.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5.5.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不知老之,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将至云尔。6._6.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者寿。7.7.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_。_,不亦重乎?,不亦重乎?_,不亦远乎?,不亦远乎?默写检测1.子曰:志士仁人,_,_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