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0086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西周的宗法制一、西周的宗法制1、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2、目的:、目的:用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来确立和巩固用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证王权的稳定3、特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小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小弟4、层级层级:天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宗法制:宗法是把宗法是把血缘纽带血缘纽带同同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一种措施。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嫡长子继承,称为继承,称为大宗大宗。其余。其余庶子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子为小宗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政权、神权、夫权。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规定,。按宗法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v1 1 周王室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v2 2 周王室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周王嫡长子,嫡长孙v3 3 诸侯国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嫡长子,嫡长孙v4 4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妻妾妻妾一般称谓一般称谓妻妻A、三哥(、三哥(20岁)岁)B、四哥(、四哥(14岁)岁)妾一妾一C、大哥(、大哥(25岁)岁)妾二妾二D、二哥(、二哥(22岁)岁)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继承王位的是:7、说文解字解释说:、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也就是说,宗法的“宗宗”的本义是宗庙,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财产 B、地域、地域 C、信仰、信仰 D、血缘、血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 (一)、金属冶炼业(一)、金属冶炼业 (二)、纺织业(二)、纺织业 (三)、陶瓷制造业(三)、陶瓷制造业工业部门 (一)、(一)、官营官营手工业手工业 (二)、(二)、私营私营手工业手工业性质一、金属冶炼业一、金属冶炼业1 1、青铜:、青铜: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 末期末期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商周时期商周时期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 高高33厘米、口长厘米、口长110厘厘米、口宽米、口宽79厘米、重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商朝晚期偏早礼器。是商朝晚期偏早礼器。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厘米,重近34.5公斤,公斤,1938年出土。藏年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四羊方尊1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本史实:一、金属冶炼业一、金属冶炼业2 2、钢铁:、钢铁: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发明灌钢法。汉代汉代开始用煤冶铁;开始用煤冶铁;南宋末年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开始用焦炭冶铁。春秋后期,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春秋后期,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锋端为柳叶状。上剑身长锋端为柳叶状。上剑身长30.730.7厘米,下长厘米,下长35.235.2厘米,厘米,1922192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现藏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年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现藏宝鸡市考古工作队。春秋时期金柄铁剑春秋时期金柄铁剑金金镡镡铁铁剑剑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 灌钢法灌钢法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煤块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煤块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根苗一发浩无际,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烁玉流金见精悍。宋宋苏轼石炭(煤)苏轼石炭(煤)(二)、纺织业(二)、纺织业1 1、丝织:、丝织:上古时代上古时代,会养蚕缫丝;,会养蚕缫丝;汉代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丝绸远销欧洲;唐代唐代出现缂丝技术。出现缂丝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陶纺轮陶纺轮(陕西(陕西半坡氏半坡氏族遗址族遗址出土)出土)玉蚕玉蚕商后期,长商后期,长3.13.1厘米,厘米,19531953年河南省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安阳市大司空村出土村出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采桑图采桑图 西汉,西汉,19721972年湖南长沙马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王堆1 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蝉翼,重仅4848克。克。素纱蝉衣素纱蝉衣 缂丝也称缂丝也称“刻丝刻丝”。采用的。采用的是是“通经断纬通经断纬”的织法,织造时的织法,织造时单色经线贯穿始单色经线贯穿始终,各种彩丝制终,各种彩丝制成纬线,沿图案成纬线,沿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使图案线交织,使图案一块块盘织出来,一块块盘织出来,纬线不贯穿全幅纬线不贯穿全幅的织品。的织品。宋宋缂丝秋山诗缂丝秋山诗意意南宋南宋缂丝翠羽秋荷缂丝翠羽秋荷蛱蝶山茶花蛱蝶山茶花 南宋缂丝名家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朱克柔的作品的作品莲塘乳鸭图莲塘乳鸭图佳佳 作作 赏赏 析析2 2、棉纺:、棉纺:元代元代 黄道婆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中心;车;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中心;明代后期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棉毯出土于浙江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棉毯出土于浙江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的棉毯。长2.512.51米,宽米,宽1.161.16米,两面拉毛均匀、细密。米,两面拉毛均匀、细密。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三)、陶瓷业(三)、陶瓷业1 1、制陶:、制陶:陶器的发明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手工手工业最重要的成就。业最重要的成就。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彩陶、黑陶、白陶黑陶、白陶等。等。彩陶壶彩陶壶 属于马家窑文化,壶高属于马家窑文化,壶高32.532.5厘米,口径厘米,口径1212厘米,现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彩陶旋涡纹壶彩陶旋涡纹壶 属于马家窑文化,壶高属于马家窑文化,壶高2626厘米,口径厘米,口径7.27.2厘米,现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彩彩陶陶黑陶高足杯黑陶高足杯 (属于龙山文化)(属于龙山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黑陶镂孔高柄杯(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黑黑陶陶白陶鬶(白陶鬶(guigui)(属于龙山文化)(属于龙山文化)兽面纹白陶双系尊兽面纹白陶双系尊 (商代,酒器)(商代,酒器)白白陶陶唐唐三彩三彩陶骆驼载乐俑陶骆驼载乐俑唐唐三彩三彩陶凤首瓶陶凤首瓶唐唐三彩陶鸳鸯壶三彩陶鸳鸯壶唐三彩陶骑马俑唐三彩陶骑马俑2 2、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三种常见形态?三种常见形态?陶与瓷之间陶与瓷之间有何区别?有何区别?知识窗知识窗2 2、制瓷:、制瓷:东汉东汉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 唐代唐代 宋代宋代 元代元代烧出青瓷烧出青瓷 烧出白瓷;烧出白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景德镇成为瓷都;进入彩瓷生产时期。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商商代代出出现现原原始始的的瓷瓷器器青瓷青瓷熊形灯熊形灯东东汉汉出出现现成成熟熟的的青青瓷瓷东汉东汉青釉青釉四系瓷罐四系瓷罐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白瓷凤首瓶白瓷凤首瓶越窑青瓷莲花碗越窑青瓷莲花碗 邢窑白瓷执壶邢窑白瓷执壶景德镇窑影青瓷碗景德镇窑影青瓷碗景德镇窑影青划花莲花碗景德镇窑影青划花莲花碗 景德镇号称中国的景德镇号称中国的“瓷都瓷都”,其烧瓷的历史始于,其烧瓷的历史始于南朝,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派遣官吏监督烧窑,产品南朝,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派遣官吏监督烧窑,产品充当贡瓷,从此便以充当贡瓷,从此便以“景德瓷景德瓷”而闻名天下,在宋代而闻名天下,在宋代时,产品即已远销海外。时,产品即已远销海外。宋代,景德镇成为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都”钧窑钧窑 月白釉碗月白釉碗 官窑官窑 穿戴瓶穿戴瓶 汝汝窑窑 天天蓝蓝釉釉长长颈颈镶镶金金瓶瓶 定窑定窑 孩儿枕孩儿枕 宋代名窑名瓷宋代名窑名瓷元代,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元代,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元代青花梅瓶元代青花梅瓶 明代釉里红瓷盘明代釉里红瓷盘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斗彩、五彩、粉彩和珐琅彩斗彩、五彩、粉彩和珐琅彩明代正德五彩仕女纹罐明代正德五彩仕女纹罐 五彩群美掷果书生马车图瓶五彩群美掷果书生马车图瓶 (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年间)斗彩寿桃花卉纹直口碗斗彩寿桃花卉纹直口碗(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年间)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年间)(四)、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四)、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三种常见形态?三种常见形态?1 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 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现雇佣劳动关系。3 3三、家庭手工业三、家庭手工业 长期存在,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长期存在,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少进入市场。明明清清之之际际私私营营取取代代官官办办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先秦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v商朝:商朝:“商人商人”出现出现 货币为货币为贝贝壳壳 商业由商业由官官府府控制控制概概况况成成因因 周武王灭商后,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周人就称他们为“商商人人”,称他们的职业,称他们的职业为为“商业商业”。这种叫。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法一直延续到今天。v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商人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v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v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主要原因)v 西汉西汉“开关梁开关梁”v 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v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v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开通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开通v表现:城市繁荣:长、洛、益、扬表现:城市繁荣:长、洛、益、扬v市场发展市场发展:城市中:城市中“市市”“”“坊坊”分开,分开,v农村集市发展农村集市发展v对外贸易:广州对外贸易:广州;市舶使市舶使v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阅读课本,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本,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经济政策政策金融金融交通交通政治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v城市繁荣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彻底打破“市市”“坊坊”界限,商业活动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不受时间限制v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业品开始转向市场v世界上最早纸币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交子出现并推广出现并推广v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v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北宋 张择端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元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元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v大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大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v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v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v原因: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原因: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v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商商帮帮起起家家 发发展展 兴兴盛盛徽徽商商晋晋商商经营盐业经营盐业致富致富经营盐业经营盐业致富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粮食等经营丝绸、铁器、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茶叶、棉花、木材等材等“遍地徽商遍地徽商”:经营大宗:经营大宗商品和长途贩运;插手商品和长途贩运;插手生产领域;经营典当生产领域;经营典当经营票号,走出国门经营票号,走出国门1 1、“商人商人”一词源于(一词源于()A A。商朝人自称商人。商朝人自称商人 B B。商王重视商业。商王重视商业 C C。商朝人善于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D D。商都的商业发达。商都的商业发达2 2、秦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也有一些措施在客、秦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也有一些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有(观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修建驰道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开关梁,驰山泽之禁重重关市之赋关市之赋 A A。B B。C C。D D。3 3、历史上曾有、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 A。东晋。东晋 B B。唐朝。唐朝 C C。南宋。南宋 D D。明朝。明朝4 4、唐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唐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业务的场所,被看成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是指借贷业务的场所,被看成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是指 A A。邸店。邸店 B B。柜坊。柜坊 C C。交子务。交子务 D D。票号。票号5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称之为在当时称之为 ()A A。飞钱。飞钱 B B。交子。交子 C C。会子。会子 D D。银票。银票6 6、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 A。扬州。扬州 B B。泉州。泉州 C C。明州。明州 D D。广州。广州7 7、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 ()()A A。南朝。南朝 B B。隋唐。隋唐 C C。宋元。宋元 D D。明清时期。明清时期8 8、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A。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B。商人的努力。商人的努力C C。政府重视商业限制农业。政府重视商业限制农业D D。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繁荣9 9、下列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徽州,晋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山西。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徽州,晋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山西B B。徽商和晋商都是贩盐起家的。徽商和晋商都是贩盐起家的C C。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还走出国门与外国人做生意。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还走出国门与外国人做生意D D。经营范围广,财力雄厚。经营范围广,财力雄厚齐齐民民要要术术梦梦溪溪笔笔谈谈天天工工开开物物本本草草纲纲目目针针灸灸法法炼炼丹丹法法诊诊脉脉法法火火药药指指南南针针造造纸纸术术印印刷刷术术共共鸣鸣器器与与隔隔音音侯侯风风地地动动仪仪浑浑天天仪仪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李时珍私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一千八百三十二种,共五十二卷。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卷五以后是全书舷主体部分,李时珍把一千八百三十二种药物分为十六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每一部又分为若干类,共计六十类。其中植物一千 九 十 五 种,动 物 三 百 四 十 种,矿 石 三 百 五 十 七 种。书中更有历代医家临床验方一万零九十六种,其中八千一百多个为新增,另附各种矿植物插图一千一百六十脑幅。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全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编排有系统,为中国药物史证一大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北魏杰出农学家,农业的知识十分丰富,他刻苦钻研,经常和经验丰富的老农研究,写成了这本有十一部内容的齐民要术。这是一部在中国六世纪一部完整、有系统的农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业名著。全书共分十卷,共九十二篇。其中参考和引用的古书就有一百五、六十种。采用的歌谣和民间谚语便有三十多条。书中的内容十分广泛,从耕种到制造醋酱,凡是有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都有详细记录。其中分有:农艺(精耕、输作、育种、绿肥、土壤改良);园艺(蔬菜、果树);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业副产品加工;其它农业和手工业等。这部农业百科全书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对当时的农业起了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以后的农业科学家,如元末的王祯,明代的徐光启以及清代的一些农业家,也有过深远的影响。牲畜力水力翻车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和世界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详细记述了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其中不少是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被国外研究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把天工开物分为三编,全书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列为十八个类目,每类一卷,共十八卷。上编记载了谷物的栽种、蚕丝棉苎的纺织染色,以及制盐制糖的工艺,记载了砖瓦、陶艺的制作、车船的制造、金属的铸造、矿石的开采和烧炼以及制油造纸的方法等。下篇记载了兵器的制造、颜料的生产、酿酒的技术、以及珠玉的采集和加工等。而当中更有附图一百余巾幅,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科技文献。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有关炼锌技术,其中介绍了密封加热法,解决了锌极易氧化的作用。亦有记载铁磺石变成钢的生产过程,完全符合了现代钢铁生产的原理。书中还介绍防治稻田八大灾害的方法,至今仍然在农村中广泛流传和应用。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一位北宋科学家,博通多艺。梦溪笔谈是他毕生的研究科学结晶,此书共分三十卷。属自然科学的条文有二百多条,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社会科学。全书分十七类,计有:故事、神奇、异事、谚谑、杂志、人事、辩证、乐律、象数、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药议。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有关自然现象的论述,包括雷电风霜虹海市蜃楼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的记载,书中也有一些关于活字印刷、匠师喻皓的建筑成就、河北工人炼钢、福建农民种茶等宝贵经验。在社会科学方面,书中也反映当时最新的学术成就。在绘画方面,他注重透视学,认为画山水如人看假山又提到画马不画毛,形成而贴切地说明以大缩小的原理。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沈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针灸术针灸术 针灸术是中医治病之术,方法是以针刺或以艾灼穴位。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遍应用针灸来治病了。针灸的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具有疗效迅速,操作简便,费用经济等特点。针法是用金属成针具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灸法是用艾绒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温灸一定一定穴位的皮肤表面,源于原始社会的(砭石刺病),(火灼疗法)。这两种不同疗法,治病原理是 玫的,而且配合使用疗效更好。右图为唐代针灸图残卷。针灸治病所依据的是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其纵行干线叫经,横行分枝叫络,它们把人体结成一个表里上下,脏腑器官相联系沟通统一整体;脏腑发生的种种变化,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肤表腧穴(穴位)上来,这样,针灸有关腧穴,可以通过经络的传递,控制脏腑的变化,其至给机体以整体性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右图为(黄帝内经)内记载的有关针灸的内容。中国古代的针灸疗法,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公元701年,日本法令明确规定,以(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等作为学习医学和针灸学的必修科目。公元1136年,朝鲜政府也作了类似规定。针灸术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针灸疗法。右图为清宫旧藏西洋仪器右图为清宫旧藏西洋仪器。炼丹术炼丹术引言引言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阳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阴六七八九十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参考本书第一篇),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因此,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炼丹术的起源炼丹术的起源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我们没有确切的纪录知道古代的服药者吃甚么丹药以求长生,但若根据晋人编纂的列仙传,他们所服食的包括丹砂、云母、玉、代赭石、石、松子、桂等未经制炼的矿物和植物。驺衍此方术已于战国时萌芽,秦始皇、汉武帝亦好神仙和长生之说。诸方士如李少君、栾大等在朝廷服务,武帝时刘安也是著名的炼金丹人物,其著作淮南子曾提到汞、丹砂、雄黄等药物。至景帝炼金风气流行,西汉末的王莽也喜神仙思想和炼丹术。另外,道教亦与炼丹术扯上关系,道教创办者张陵亦被称精通此术。东汉前炼丹术有两个不同传统:一是致力寻找长生不老药;二则试造黄金。东汉时两个传统汇合为一,炼丹术家尝制长生不老药,而促成两个传统结合的因素实与医药发展有关,因此许多著名炼丹家如葛洪、陶弘景等同时是大医药家。葛洪对炼丹术和早期的化学贡献保留在抱朴子内篇内,纪录了许多长生不老药(如太清丹、金液)及它们的制炼方法。以上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信仰,更指出凡人也能脱胎换骨成神仙,此变形可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作解释中国炼丹术的黄金时代中国炼丹术的黄金时代 葛洪时代后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继续吸引了许多皇帝,如此魏道武帝拓跋珪于京师设仙坊炼药,太武帝拓跋焘召韦文秀问方士金丹之事和命人入山访仙,徐謇采营炼丹为孝文帝制金丹,实现“延年法”等。后晋末至晚唐期间中国炼丹术进入黄金时代。著名炼丹术家、医药家和药物学家贡献至极,他曾为梁武帝萧衍炼丹,传有道藏中三十六水法的书,对研究化学中以水为媒介的无机反应颇有帮助。与此同时,炼丹术家楚泽编订了苏元明的著作太清石壁记,记载了各种丹药的成份和炼制方法,如九鼎丹法,苏在金英丹方中也解释当时化学家所用的隐名。许多皇帝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如晋哀帝、唐宪宗、唐穆宗等,因此许多专家均提出方术丹药不可尽信的警告。如金英丹含水银和砷,含有毒素,但中国人仍坚持炼丹,因不是所有丹药都是有毒的,有人亦以金丹毒为戒,改用其它方法追求长生,而且中国人以毒攻毒的观念在现代医学上是成立的。诊脉法诊脉法 诊脉又称切脉,是中国医学一项独特疗法,是中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之一。据中医的理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骨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判断病人的生死,调理虚实。左图为扁鹊画像。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鹊也。)明确指出鹊是利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第一人。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曾学医于长桑君,善用各种方法治病,他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传说当时赵国的赵简子有一次得了重病,已经昏迷了五天,国中的官员都很焦急,就请来了扁鹊。扁鹊通过脉诊,断定赵简子病是由于血脉不通畅造成的,很快便将他治好。当时的人都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实际上,扁鹊是通过脉诊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中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了。诊脉法是中医诊断学上一大创造。据(黄帝内经)记载,有三种诊法,后世采用的是其中之一的(寸口诊法)。腕部挠动脉搏动处,可分为(寸,关,尺)三部,以挠骨茎突(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中医切脉检查患都的脉象,用中指按(关),食指按(寸),无名指按(尺)。他们认为左手脉象与肺,脾,命门(肾阳)相应。常人无病为平脉,医都依平脉作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病脉。切脉时,用不同指力候测,叫做浮取,中取,沉取,由轻按而重按,细心体察。造纸术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西汉蔡伦发明的纸,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左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火药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下图为元代铜火铳。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指南针指南针 北宋(公元960-1127年)。高38、盘面21.521.5厘米。北宋四种指南针之一。其结构是:以独根蚕丝用蜡粘接磁针中部,悬挂于木架上;架下放置方位方,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其两端分指南北。此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梦溪笔谈设计复原的。司南司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口径4.2厘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此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论衡等书记载并参照出土汉代地盘研究复制。印刷术印刷术 雕皮印刷的发展经过:.殷商时代的书绘雕刻-秦代的雕造-汉代以石刻经-纸张的发明-魏晋南北朝书本雕刻-五代雕刻经传-未代雕皮兴盛-毕升发明活字皮-元代王桢的改良-明代邱报使用活字板-清代铜活字印刷。1.殷代的甲骨文版,己能以雕刻方法,雕书画之形于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白陶,灰陶,玉器,石器,角器等物上。且雕刻技芸,颇为精巧。大小字体,均甚美观。2.秦始皇凡见名山,必立石以刻其丰功伟绩以夸后世。3.秦人刻石纪功,西汉不师其制。而汉代之木刻,亦甚少传世,石刻要待东汉才告风行,碑碣之数,不可胜数。4.魏晋南北朝,为中国书法芸术最灿烂的时代,南北朝碑刻尤多。南朝虽定立碑之禁,而不能久。其时,雕刻之工程,因时劫之需求,而大有进步。5.书籍雕板,始之时不能考究,自五代,晚唐才考究雕皮印书,其源头与汉魏雕刻石经,六朝石刻佛像佛经,唐开元间刻道德经等,均有前因后果的关系。而五代时雕印之风,各地皆有,除长乐老人冯道雕印九经外,有蜀地母昭裔,复有和凝其人,篆板印刷,造福人群。6.北未初,雕皮印书虽已风行,但先佛藏而后传书。未代的书藉主要有官刻书藉,家塾刻书,坊本三种。7.雕刻木皮盛行后,对促进文化,固有甚大贡献。但遂板雕,秏费其钜。后有未人毕升,发明活字皮。沉括(梦溪笔谈)记:此法大大加速印刷速度,以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8.元代王桢,将排版,检字,造轮,锼修以至刷墨等过程,悉心研究。9.代王桢,将排版,检字,造轮,锼修以至刷墨等过程,悉心研究。右图为王桢发明的排字轮盘,它是依据韵部将活字排列。侯风地动仪侯风地动仪 张衡鉴于地震的频繁,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测定地震的方位。左左图图为为张张衡衡于于132132年年制制造造的的候候风风地地动动仪仪复复原原模模型型。(候风)有(候气)的意思,古人以为地震是由地(气)所吊起的,因而以此为名。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形像一个大酒壶,中间的圆径八尺,顶上有突出的子,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上粗下细的棍关)。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头向下,尾朝上,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芋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仪器制成不久便测出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陇西发生的地震,可见仪器灵敏度相当高。右图为候右图为候风地动仪结构图风地动仪结构图。浑天仪浑天仪 关于天体结构,曾有三种学说,即宣夜说,廿天说,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此说近于实际,故为史官所用。天文学家郭守敬,他于1276年前后制成简仪等十三种天文仪器。简仪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仪器。简仪简仪 下图为简仪下图为简仪。长470厘米,宽328厘米,高310厘米。现存简仪是明正统二年至七年(公元 1437-1442)间依照元代简仪原样制造的。原置北京观象台上,1935年迁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简仪的设计与制作者是元代浑仪浑仪 下图为浑仪。浑仪是古代测定天体位置的坐标仪器,自汉代以来历朝都有制造。本件原为北宋水运仪象台的一部分。仪座为十字水平,仪体分三层:外层为“六合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和经纬度;中层为“三辰仪”,测定一年四季和日月星宿的位置;里层为“四游仪”,设有望筒以便窥测目标。原仪为铜体。浑象浑象 下下图图为为浑浑象象。浑浑象象是是古古代代的的天天球球仪仪,自自汉汉代代以以来来历历朝朝都都有有制制造造。本本件件原原为为北北宋宋水水运运仪仪象象台台的的一一部部分分。仪仪下下为为地地柜柜,上上为为经经纬纬环环规规,规规中中设设浑浑象象球球,半半在在地地下下。柜柜轴轴为为3535度度,是是汴汴京京(今今河河南南开开封封)的的地理纬度。球面列布星宿在宇宙间的位置,以便观察。原仪为铜体。地理纬度。球面列布星宿在宇宙间的位置,以便观察。原仪为铜体。共鸣器与隔音共鸣器与隔音 在战争环境里,古代人发明了各种各样共鸣器,用以侦探敌情。早在战国初期,勇敢善战的墨子之徒就发明了侦探敌情的方法。墨子备六记载了其中的几种:在城墙根下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深坑,坑内埋置一个容量为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这实际上就做成了一个共鸣器)。让听觉聪敏的人伏在瓮口听动静。遇有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不仅可以发觉,而且根据瓮声的响度可以识别来敌的方向和位置。另一种方法是,在同一个深坑内埋设两个与前一种方法相同的瓮,并将这两个瓮分开一定距离。根据这两个瓮的响度差来判别敌人所在的方向。还有一种方法,一个瓮和前两种相同,也埋于坑道内;另一个瓮大,要能大到足以容纳一个人。将大瓮倒置于坑道地面,并让监督者时刻将自己覆于瓮内听响动。利用同一个人分别谛听这两种瓮的声响情形而确定来敌的方向和位置。以上几种方法被历代军事家沿袭使用。唐代李筌、宋代曾公亮、明代茅元仪等都曾在他们的军事或武器著作中记述了类似的方法。曾公亮还将墨子记述的蒙有皮革的瓮称为听瓮,而将瓮口不蒙皮革、直接覆于地道谛听的方法称为地听。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曾以大瓮覆人,听敌凿地道之声。甚至在本世纪的一些现代战争中,不少国家和民族还继续采用这些古老而科学的共鸣器。唐代李筌、宋代曾公亮都曾描述另一种更为简便使用的共鸣器:军队中有一种以皮革制成的名为空胡鹿的随军枕,让聪耳战士在行军之夜使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宋代沉括在其着梦溪笔谈中记述道:以牛革制成的箭袋,用作卧枕,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至迟从宋代开始,人们还发现,去节长竹,直埋于地,耳听竹筒口,有嗡嗡若鼓声。明代戚继光也曾用此方法,谨防倭寇偷袭。伟大的科学家沈括还对以上瓮、枕等的功用做出了物理解释。他说:取其中虚,盖虚能纳声也。他的解释与现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知识是一致的。当声音在地面、铁轨、木材等固体中传播时,若遇空穴,空穴处产生交混回响,使原来在空气中传播的听不见的声音变得可以听见。值得注意的是,那种以竹筒听地声的方法正是近代医用听诊器的始祖。共鸣器是将声音放大,以便听到远处的声音。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隔声的方法。隔声是将声音约束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让它传播出去。明代方以智说:私铸钱者,藏匿于地下室之中,以空瓮累墙,使瓮口向着室内。这样,过路人就听不见他们的锯锉之声。何则?声为瓮所收也。至晚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人们以同样的方法,将那种在地下的隔声室搬到地面上,以致贴邻不闻他室声。可见,中国人最早创建了隔声室。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