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7291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徐亚琴0-3岁婴幼儿与家长心理需求分析与指导南京市妇幼保健院0-3岁婴幼儿与家长 婴 幼 儿 篇家长篇婴幼儿篇家长篇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被关照需求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被关照需要 p提供吃住p依恋p同情p理解p情感支持被关照需要提供吃住被关照需要-提供吃住 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被关照需要-提供吃住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基本层次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自我自我实现实现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基本层次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自我喂养睡眠生活护理(洗澡,衣物换洗,排泄 物处理)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 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 时间、质地、品种)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 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 时间、质地、品种)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辅食添加与孩子语言表达的关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蒂阿尔考克博士对120名2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了口腔运动能力研究。在口腔运动方面表现不佳的婴儿,学习语言的速度比较慢,而能完成吹泡泡、舔嘴唇等复杂嘴部运动的婴儿,他们学习语言的速度更快,发音也更清晰。辅食添加与孩子语言表达的关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蒂阿尔考克博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 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 时间、质地、品种)尊重孩子关于喂养的两点临床体会适时添加合适的辅食(包括睡眠 帮助孩子养成自我 入睡的技能 形成睡前常规睡眠帮助孩子养成自我被关照需要 p提供吃住p依恋p同情p理解p情感支持被关照需要提供吃住依恋依恋-儿童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产生于婴儿与父母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既是儿童社会性的开始,也是个体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恋依恋-儿童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有关依恋的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习性学理论 Bowlby系统阐述依恋核心概念为“安 全基地行为”,婴儿把依恋对象作为探索 的安全基地,在恐惧、焦虑时作为安全的 避难所,相信依恋对象能够对他们的要求 做出反应。有关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前依恋期(0-2月)对所有信息表示偏好依恋关系建立期(2-7月)对熟悉人的识 别和再认,依恋熟悉的人依恋关系明确期(7-24月)明确依恋特定个体,出现分离焦虑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后)与 最初依恋对象之外的人形成依恋关系前依恋期(0-2月)对所有信息表示偏好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与母亲重逢后,积极靠近母亲,并活跃的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这类儿童把母亲看做是安全基地,他们在这个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活动。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与母亲重逢后,积极靠近母亲,并活跃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的儿童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在两种状态中转换,一方面寻求并维持与母亲的接近,另一方面又抵制或者避免与母亲接近。这些儿童在寻求靠近母亲时并没有得到安慰。母亲对儿童的接近愿望没有任何反应,因此他们不能体验到母亲提供的安全感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的儿童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在两种状态中转换,被关照需要依恋 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心理而言是一种保护性因素。为儿童提供了安全基地,也为日后与他人建立支持性的关系起了示范作用。安全依恋导致自尊、积极情感、良好的同伴关系、成年后的婚姻关系及强烈的个人自主感。被关照需要依恋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心理而言是一种保护性因素依恋焦虑型依恋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焦虑型依恋或许是父母忽视或虐待的结果。儿童的依恋体验可以折射出母亲对孩子的依恋,体验安全依恋的父母倾向于与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恋。依恋焦虑型依恋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扶养者 积极、敏感安全依恋的形成 冷淡、缺乏耐心、惩罚、虐待 不安全依恋 过于热心、喋喋不休儿童自身 一定的成熟度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扶养者依恋与早期发展依恋与认知发展 探索能力 安全依恋 探索能力强,自信,适应性强 不安全依恋 限制经验获得和认知发展依恋与社会性发展“内部工作模型”安全依恋温暖、信任、安全感 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依恋与早期发展依恋与认知发展探索能力儿童依恋的早期促进1、科学育儿、提高抚养质量 及时满足孩子各种合理需求 保持扶养者与婴儿稳定、一致的抚养关系 成人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儿童的行为节律。儿童依恋的早期促进1、科学育儿、提高抚养质量儿童依恋的早期促进2、创造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家庭结构的完整 其次扶养者特别是父母有正确的抚养方式。支配型父母 儿童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 鼓励型父母 儿童积极、主动、自信3、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儿童依恋的早期促进2、创造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被关照需要 p提供吃住p依恋p同情p理解p情感支持被关照需要提供吃住同情、理解及情感支持建立在对儿童正常发育的理解基础之上 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欲望 宽容对待孩子因为能力不够而犯的错误或失败,给予支持而不是惩罚 能恰当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情、理解及情感支持建立在对儿童正常发育的理解基础之上理解孩子的探索对现实世界的探索 理解孩子的探索对现实世界的探索吃手或其他东西?对策 勤洗手,选择优质的玩具并定期清洗玩具 不能吃的东西尽可能减少在孩子面前出现的机会吃手或其他东西?对策到处攀爬、翻箱倒柜对策 设置一个安全的环境 0-3岁的孩子要有专人照管到处攀爬、翻箱倒柜对策扔东西孩子发展到9-10 月龄开始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要求你捡起来,然后再扔。家长该如何应对?扔东西理解孩子的探索对现实世界的探索 对规则的探索理解孩子的探索对现实世界的探索规则的探索约从1岁开始,随着孩子开始走路和说话,他会变得较为独立;尝试了解自己能力的限度,并积极探索各种事物。试探成人的底线;持续到上幼儿园之前。规则的探索约从1岁开始,随着孩子开始走路和说话,成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同情理解肢体安抚(抱抱、亲一亲)语言安抚(以我知道为开头来表述自己,如:“我知道你的头被撞了,很疼”“我知道你很想把积木放进去,可是 它不听话,来我们一起再试试”)成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同情理解肢体安抚(抱抱、亲一亲)ACTAcknowledge 想法、情感、愿望Communicate 规则Talk 合理的替代 注:3岁以前通过非言语方式传递 ACTAcknowledge想法、情感、愿望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被关照需求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形成家庭常规,以满足控制需要家庭中应为儿童设定明白无误的规则和限制,监督儿童以保证他们的行为符合家长的期望,并对儿童遵守或违背规则的行为提供恰当的奖赏或惩罚。如果家庭中没有形成类似的规则,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形成家庭常规,以满足控制需要家庭中应为儿童设定明白无误的规则教养模式温暖接接受抵制、拒绝 控制不作要求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纵容型教养模式权威型温暖接接受专制型控制忽视型抵制、拒绝纵容型 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与儿童性格的关系性格的发展父母亲的态度父母亲的态度儿童的性格儿童的性格民主独立、大胆、机灵、善与别人交往、协作、有思考能力过于严厉、经常打骂顽固、冷酷、倔强,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溺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过于保护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父母意见分歧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支配性服从、依赖,缺乏独立性性格的发展父母亲的态度儿童的性格民主独立、大胆、机灵、善与别 教养风格 权威型的父母采用的是温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养方法,控制的程度是中等的,允许儿童承担与年龄相适宜的任务。有利于儿童养成自主、自信的个体。教养风格权威型的父母采用的是温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 教养风格 权威风格父母培养的儿童知道,冲突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及充分考虑他人的观点得到解决。这些技能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养风格权威风格父母培养的儿童知道,冲突可以通过友应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技巧应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技巧常见的不良行为发脾气(哭闹、躺在地上等)攻击(打人、咬人)破坏(扔东西、砸东西)有节奏的习惯(如撞头、摇头)吸吮手指常见的不良行为发脾气(哭闹、躺在地上等)行为的目的行为的目的宝宝发脾气宝宝发脾气处理策略忽视 当孩子出现一些轻微、无伤害性或故意引人注意的问题行为,如发脾气、一边拿起玩具假装要扔,一边又看成人的反应,这时应对他视而不见,不作出任何反应(包括替他擦鼻涕、制止或看他)。处理策略忽视当孩子出现一些轻微、无伤害性或处理策略忽视 等他完全停止这类行为后,再去关注他,并用别的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并尽快找机会称赞他的适当行为。处理策略忽视等他完全停止这类行为后,再去关重要提示 刚开始用这一策略时,孩子可能会因为想得到成人的关注而变本加厉但只要坚持忽视,他便会慢慢懂得不适当的行为是不会引起你的关注的,从而慢慢减少此类行为。重要提示刚开始用这一策略时,孩子可能会处理策略剥夺权利 所剥夺的权利必须与当时的情况相关 如拿走引起问题的玩具处理策略剥夺权利所剥夺的权利必须与当时的情况相关处理策略冷静 把孩子带离活动现场,如在旁边坐一会儿,仍可看着活动进行。这期间,不给予任何注意,但如果他不肯 坐下来,便要轻轻按着他。处理策略冷静把孩子带离活动现场,如在旁边坐一会儿,处理策略隔离应该用在比较严重或带干扰性的问题行为。方法与冷静时段差多,但孩子会被隔离到另外的地,如另一房间或角落,让他看不到其他人。隔离地点 要安全、光线充足,且没有 吸引他的东西。处理策略隔离应该用在比较严重或带干扰性的问题行为。千万不要把隔离时段说成“黑房子”,让他觉得是接受吓人的惩罚。执行以上三种后果时,并不是时间越长越有效,冷静时段和隔离时段不超过五分钟。一般一岁一分钟注意千万不要把隔离时段说成“黑房子”,让他觉得是接受吓人的惩罚冷静时段和隔离时段的计时应在孩子完 全安静后才开始,让孩子知道吵闹是无济 于事的。结束后让他回到原来的活动中,留心他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切忌立即向他说教,免得再挑起他的 情绪。注意冷静时段和隔离时段的计时应在孩子完注意如何预防问题行为四大策略如何预防问题行为四大策略一、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要孩子表现好,听从指令,重要的基础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平时要多跟孩子交流,享受一起活动的快乐,并用身体语言表达你对他的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对家长信任,是愿意合作的基础。一、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要孩子表现好,听从指令,重要的基础是良好二、正面管教帮助孩子学习理想的行为,基本原则 是以身作则和实际的期望;孩子需要的适当引导才会懂得什么 是可以和不可以做的;良好的行为需要鼓励和巩固二、正面管教帮助孩子学习理想的行为,基本原则三、不要吝啬表扬和奖励能自己安静坐下来玩看到不能碰的东西就自动走开 不要认为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而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为。当孩子逐步认识到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么便会增加他做好的行为的机会三、不要吝啬表扬和奖励能自己安静坐下来玩如何表扬要用正面的语言,如:“自己玩真能干!”“乖乖坐着吃饭正好!”“对了,知道那个不能碰,真是好孩子!”语言要直接、简短,孩子易于理解。不要加上批评及责备,例如:“乖!但我希望你不要再调皮!”这会使孩子感到混淆,无所适从。如何表扬要用正面的语言,如:“自己玩真能干!”“乖乖坐着吃饭如何表扬要即时表扬,他才会清楚你表扬的是什么行为,增加他再次做相同良好行为的机会。不要只看结果,当他作出尝 试,就要表扬他的努力。如何表扬要即时表扬,他才会清楚你表扬的是什么行为,增加他再次四、防患于未然(1)从环境着手,避免不适当的行为出现,包括实施家具安全措施,如用门栓防止孩子进入危险的地方;或把一些不适宜 孩子拿到的东西如贵重私人物品锁起来。四、防患于未然(1)从环境着手,避免不适当的行为出四、防患于未然(2)平时多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 搭积木、看图书、过家家游戏等等,让 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减少因无聊而捣 蛋或发脾气的机会。四、防患于未然(2)平时多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四、防患于未然(3)让孩子养成常规习惯,预知每天都会进行的常规活动,如每晚喜欢的电视节目结束后要去刷牙,准备上床,并与他商量奖励及后果。你可以在时间快到的时候提前提醒他。四、防患于未然(3)让孩子养成常规习惯,预知每天都会进四、防患于未然(4)提前讲明规则,规定好时间,如看电视只能看三十分钟,出去玩要自己走等等。四、防患于未然(4)提前讲明规则,规定好时间,如看电视案例一 皓皓,两岁,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近来脾气很大,稍不如意便大哭,如近逛超市老是要买汽车玩具,家里的汽车已经有一箱了,但是每次还要买,不买便躺在地上哭闹,搞得很多人来围观,家长每每没办法最终拗不过他,还是给他买了。案例一皓皓,两岁,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近来预防 1、在去超市前与孩子讲好规则,并同时定下 遵守规则的奖励及不遵守的后果,2、准备一些玩具或跟他一起看看商品的颜 色、数数通道等,3、准备一些奖品如贴画,以便在孩子表现 好时立即奖励,并进行口头表扬。预防1、在去超市前与孩子讲好规则,并同时定下处理策略处理策略现场现场带离现场从后面环抱着他的双臂及身体,减少他的乱踢乱舞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不作出其他反 应,直至他恢复平静。处理策略现场带离现场处理策略处理策略现场现场这个处理方法可以让他远离使他情绪不稳的场景,用没有伤害性的束缚去帮助他冷静下来同时也可让他从中知道:你虽对他态度坚定,但仍然会给他保护和安全感。处理策略现场这个处理方法可以让他远离使他情绪不稳的场景,用案例案例2 2 皓皓,两岁,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有个习惯不好,喜欢在家里到处乱扔东西,玩具不玩了便随手扔在地上,有时还故意扔在沙发的角落里,让他收拾也不听,怎么办?案例2皓皓,两岁,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应对策略预防以身作则建立常规指令清晰明确应对策略预防重复性行为对孩子没有伤害处理忽视转移注意力重复性行为对孩子没有伤害吮手指吮手指0-1岁时允许的正常行为背后原因缺乏安全感(父母和主要照管人的忽视)(大于1岁)预防处理吮手指0-1岁时允许的正常行为屏气发作严重者需与癫痫鉴别,屏气发作由明显发作诱因,发作期间脑电图正常。矫治与预防解除婴幼儿精神紧张的和冲突发生的因素习惯性擦腿综合征发作时立即设法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对年龄较大的婴幼儿切勿歧视 从发作的时间、地点等方面进行预防 屏气发作严重者需与癫痫鉴别,屏气发作由明显发作诱因,发作期间情绪情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焦虑一般发生在1周岁之内,6-7个月开始害 怕生人,14到20周达到高峰 胆小人的本能自卫,怕黑、怕高、怕水、怕 见生人 受挫阻止、限制、粗暴、拒绝等因素。2岁 前不要进行专门的挫折教育。爱哭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某种需要未被满足情绪情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焦虑一般发生在1周岁之内,6-7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问题依赖过分溺爱 退缩不信任,缺乏安全感 任性溺爱所致,萌发自我意识,心理上的 “第一反抗期”霸道过分溺爱,1-3岁左右,表现问暴怒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问题依赖过分溺爱改变霸道的行为不予理睬,确定是无理取闹,没有病痛 发泄过剩精力,多从事体力上的活动 不轻易安抚 给与安全感 引发良好行为改变霸道的行为不予理睬,确定是无理取闹,没有病痛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被关照需求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智力刺激需要 亲子游戏亲子沟通避免出现情感、言语和智力发育迟滞智力刺激需要亲子游戏避免出现智力刺激需要 父母亲给儿童提供的感觉运动和智力刺激的水平,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中游戏材料的种类及父母用他们来刺激儿童智力发展的次数与儿童当前的智力水平及未来的智商都呈正相关。智力刺激需要父母亲给儿童提供的感觉运动和智力刺激的基本心理概念基本心理概念自我意识学龄前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困境是自主与羞怯及怀疑。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并努力建立起个人的主人翁感,把自己的意愿加给外部世界。自我意识学龄前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困境是自主与羞怯及怀疑。自我意识孩子在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如穿鞋时胡说“宝宝穿”。如果父母能够耐心的指导完成任务,并形成日常习惯,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发展成自尊感。这些孩子会像成人一样,对自己有耐心、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自我意识孩子在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如穿鞋时胡说“宝宝穿”。可怕的两岁?孩子在两岁时愤怒情绪的爆发频率很高。儿童用愤怒爆发和身体攻击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但这种情况在2-7岁会逐渐减少。学龄前儿童一般不会对来自同伴或家长的愤怒以牙还牙,其目的就是引起注意。可怕的两岁?孩子在两岁时愤怒情绪的爆发频率很高。情商包括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能力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发展阶段:第一年 没有自我意识 第二年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感觉 情商包括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能力自我意识如果父母对孩子日益增多的愿望和自主需要没有耐心,批评或羞辱孩子失败了的尝试,孩子就会产生自主疑惑和羞愧。耐心的缺乏以及父母的批评将被儿童内化,在孩子步入成人时,他们将过分的自我批评和谴责,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自我意识如果父母对孩子日益增多的愿望和自主需要没有耐心,批评自我效能感当儿童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后,认为这是靠自己做到的,他就会产生自我效能感,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类似的任务。家长尽量提供与儿童能力相匹配的玩具任务,对儿童的每一个成功都给予积极反馈,并将儿童的失败的归因方向指向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够。自我效能感当儿童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后,认为这是靠自己做到的,他形成习惯性乐观的归因风格将成功归结于自身内部、整体和稳定性因素等造成的。将失败归结于外部的、特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机会等)等造成的。习得性乐观与儿童适应性高度相关。形成习惯性乐观的归因风格将成功归结于自身内部、整体和稳定性因父爱当父亲不起作用或者缺乏对父亲的认同时,男孩子会更多地出现品行问题。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质量越好,儿 童长期的整体适应就越好。父亲能够发挥高度作用的家庭,儿童会表现出 更多地生活手段、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更 高的自尊。父爱当父亲不起作用或者缺乏对父亲的认同时,记忆指人们在过去生活实践中经历过的事物在 大脑中保留的印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回忆分为重现和再认5-6个月的婴儿能再认妈妈,但重现并未出现1岁以后出现重现大多数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能追溯到4-5岁记忆的发展记忆的发展 记忆3岁以前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儿童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记忆的精确性差记忆不精确,是片段的,不完整的,记不住主要情节记忆的发展记忆的发展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是高级认知活动,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 思维的发展经过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自我中心主义 缺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皮亚杰指出: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认知学习或思考前后(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岁以内想象内容贫乏 无意想象的特点想象的主观多变性想象与现实分不开以想象为满足想象的发展想象的发展儿童情绪愤怒、恐惧和悲伤是三种重要的负性情绪。愤怒是与品行障碍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情绪。儿童对有威胁的物体或动物出现的恐惧情绪大约在3岁时达到高峰。儿童情绪愤怒、恐惧和悲伤是三种重要的负性情绪。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指那种与机体需要(如食物、睡眠、空气、御寒等)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最简单的体验,是一种原始的简单情感 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基本情绪出生就有和生后1年内发展的情绪体验,与生理需要密切相关的体验。包括:厌恶、痛苦、兴趣、恐惧、愤怒、快乐、惊奇和悲伤等。复杂情绪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如尴尬、内疚、骄傲、害羞等。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的特点短暂性强烈性易变性真实性与外显性反应的不一致容易冲动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恐惧3岁和11岁时形成恐惧的两个高峰年龄3岁时对动物、黑暗及特定物体产生恐惧11岁时由于担忧、焦虑而产生恐惧女孩比男孩易出现恐惧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焦虑当儿童的安全感、别人对自己的爱、自尊心不能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焦虑焦虑也可由怀疑和内疚引起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愤怒随着年龄的增加恐惧在减少,愤怒在增加儿童通过愤怒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引起别人的注意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嫉妒嫉妒是愤怒的一种结果或者是对不满的一种态度嫉妒也有两个高峰,3岁时以女孩为多,11岁时以男孩为多女孩比男孩更以产生嫉妒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培养良好情绪,应创造以下条件生活上的关心、爱护、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应当经常和婴儿交往,并提供必要的玩具愉快的家庭生活、融洽的家庭气氛,避免情绪高度紧张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和适当的交际机会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n情感后天获得社会需求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特殊情绪体验,包括信任、依恋、感激、嫉妒、仇恨等情感是多次情绪体验的结果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依恋是一种情感关系情绪、情感的发展情感后天获得情绪、情感的发展n意志是客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意志常常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称为意志行动1岁左右随着运动的熟练掌握和言语发展,儿童的意志开始发展儿童最初的意志表现为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去完成一定的动作,意志的发展意志是客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意志常常通过语言n意志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果断性3岁左右上述意志品质开始发展消极的意志品质为依赖性、顽固性及冲动性意志的发展意志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 积极意志的培养从小培养正确的观点、明确的目的。培养的目的要稳定,不要随意更改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从生活上的小事开始培养独立性,锻炼意志,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责任感,在环境中进行锻炼意志的发展意志的发展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它是指对人、对己、对 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性格并非由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后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的发展性格的发展 Erikson划分儿童时期性格的五个阶段信任感-不信任感(婴儿期)自主感-羞怯及怀疑(幼儿期)主动感-内疚感(学龄前期)勤奋感-自卑感(学龄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性格的发展性格的发展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之一,是与生具来的、稳定的特征。气质的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发动缓慢型中间型气质发展气质发展 气质的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注意分散度趋避性适应性持久性反应强度反应阈心境(情绪)气质发展气质发展婴幼儿语言的发展1-3个月 虽然不能说话却能感知语言,笑出声音,发音会增多,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4-6个月 发出辅音、咿呀学语、模仿发音节7-12个月 能够指认五官等,对语言做出动作反应,能够识图、识物,主动发音。13-18个月 能够命名物体,能够懂不办提示的语言 指令。19-24个月 会说双词句,能使用简单句。25-36个月 能够独自看书,理解简单的故事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语言发育中需要注意的情况 语言发育迟缓的标志:18月无明确意义第一个词 2周岁词汇量达不到50个以语言发育迟缓为标志的一些疾病:智力落后 孤独症谱系障碍 发育性语言障碍(表达性、理解性、混合性)孩子语言发育中需要注意的情况儿童游戏能力的发展四阶段儿童游戏能力的发展四阶段感官刺激阶段丢、敲、摇、咬等功能美感人在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审美标准时产生的体验。道德感n因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色会道德感标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理智感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美感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被关照需求安全需求智力刺激需求控制需求被安全需要预防意外事故安全需要预防意外事故 婴 幼 儿 篇家长篇婴幼儿篇家长篇调整婚姻关系,准备 孩子的空间适应父母亲的角色调整与父辈家庭间的关系,明确祖父母的关系调整婚姻关系,准备适应父母亲的角色调整与父辈家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0-3岁家长和婴幼儿心理需求和分析指导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