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90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4当代世界经济的多元发展道路随堂演练1.(2015潍坊一模)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战争的需要B.恢复发展经济C.巩固工农联盟D.实现工业化【解析】选B。“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可知苏俄内战已经结束,A错误;“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可知新经济政策推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内战对经济的巨大创伤,B正确;材料中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主要强调是为解决经济困难而非政治矛盾,C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政权采取的过渡性经济政策,不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错误。【拓展延伸】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日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选B。凯恩斯主义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被采用,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胡佛政府推行的不当政府干预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为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经验教训,故B正确;材料讲述的是胡佛政府不当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C从材料无从体现,故C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胡佛,故D错误。3.(2015韶关一模)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选C。提炼题干的主旨:挑战“优胜劣汰”,即劣者不一定遭到淘汰。整顿财政金融秩序,关停了一些小银行,也就是淘汰劣者,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并未确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复兴经济,故B错误;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这使弱势群体得到救助,是对“优胜劣汰”的一种挑战,故C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D错误。4.(2015乌鲁木齐一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选A。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根据所学,“滞胀”出现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所以,解决的措施是减少干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故A正确;国家的干预减少并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错误;减少干预的表现之一是降低福利,故C错误;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拓展延伸】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领域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3)政治领域: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健全社会法律体系。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单位:万吨)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195820 0005 876.029.4195917 0006 740.539.7196014 3505 105.035.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年)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思考;第三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三“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可得出答案;第二问需要思考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两个方面,第三问需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答案:(1)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背景:资本主义强国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措施: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举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或实行福利制度)。背景: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扩大社会消费,避免经济危机;20世纪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盛行;民主政治发展,政府重视民众的生活保障。评价: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消极:增加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