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770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济南调研)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解析:选D。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说明二月革命的影响并不是限于彼得格勒,故A项不正确;列宁没有直接指挥二月革命,故B项不正确;“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说明并不反对暴力革命,故C项不正确;“平静地接受”说明人们对沙皇专制统治一点都不留恋,故D项正确。2(2015广东汕头期末)“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彻底分裂”是指()A马克思主义诞生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 D苏联解体解析:选B。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欧洲社会没有发生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所讲的“欧洲文明日趋分裂”指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分裂,即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中国“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与材料无关,故C、D项错误。3(2015福建龙岩高三期末)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十月革命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十月革命最终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C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D十月革命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4(2015吉林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19131928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865673马(百万头)362434牛(百万头)614666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A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6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解析:选D。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相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垄断”,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故D项正确。6(2015济南模拟)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选C。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停止实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被逐渐废除,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分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1934年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呈现出一片萧条,与之相对比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C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2015江苏淮安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解析:选C。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西方的影响。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有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故D项错误。8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凯恩斯主义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被采用,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推行的政府不当干预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为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胡佛政府不当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C项从材料中无从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胡佛,故D项错误。9(2016湖北武昌高三调研)“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解析:选A。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材料强调,虽然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但国民收入仍然增加有限,其局限性使得美国经济无法彻底恢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通过刺激消费,拉动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0(2015福建泉州普通高中质检)如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说明()A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政策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恢复的重要性C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政策与题干材料不符,并且二战后英国追随美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个欧洲”“更好的生活水准”可知当时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二战后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与漫画主题不符,故D项错误。11(2016昆明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B加快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解析:选D。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苏联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形成世界规模的市场,故B项错误;从“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可知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经济封锁苏联,故C项错误;从“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冷战色彩,故D项正确。12(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解析:选C。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日本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仅说明日本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对罗斯福新政的全面模仿,故A项错误;经济滞胀出现于1973年经济危机,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了日本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福利国家的建成,故D项错误。13(2015武汉高中模拟)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解析:选A。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据题干中美国里根政府针对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而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导致世界油价下跌,苏联损失惨重的信息,可知苏联是因为不能及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而付出沉重代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粮食危机对苏联经济的影响,故D项错误。14(2015山东滨州高三模拟)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A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解析:选A。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从“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可知,这两个国际组织有相同的国家成员,但不是相同的领域,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大多是欧洲国家,但欧洲联盟是区域经济政治集团,北约是国际军事组织,受控于美国,故A项正确;B项都是世界性经济组织,符合“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但其成员国数量与“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不符,故B项错误;C、D项的国际组织都与“美国和25个小矮人”的表述不符,故C、D项错误。15(2015江西新余高三模拟)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解析:选D。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家”“超国家”属于政治方面,故A项错误;“国家”“超国家”是政治方面,也没有涉及“利与弊并存”,故B项错误;“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强调“合作”,而是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D项正确。16(2016湖北天门高三调研)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14年1月,全球共签署区域贸易协定583个,其中,超过400个协定是1995年以来签署的。今天的区域自贸协定的内容不仅包括贸易的自由化,也涵盖投资的自由化,不仅地理相邻国家之间,而且跨区域的国家之间也纷纷签署。下面关于区域一体化浪潮迭起这一现象描述合理的是()A兴起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B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C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D不利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区域一体化浪潮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今天的区域自贸协定的内容不仅包括贸易的自由化,也涵盖投资的自由化,不仅地理相邻国家之间,而且跨区域的国家之间也纷纷签署”信息可知,区域一体化浪潮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全球共签署区域贸易协定583个,其中,超过400个协定是1995年以来签署的”信息可知,区域一体化浪潮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故C项正确;区域一体化浪潮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D项错误。17(2016江苏南通、扬州高三调研)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A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世贸组织认定美国违反了协议,征收了不当关税,说明世贸组织正在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故B项正确;世贸组织不可能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宗旨,它是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但不可能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故D项错误。18(2016重庆高三调研)“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指()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普朗克的量子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解析:选B。本题考查量子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于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表明是量子论的创立,故B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创立于20世纪,但是与“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没有实际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于19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9(2015广东肇庆高中模拟)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促进图中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与苏联“冷战”的升级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解析:选A。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图中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苏联“冷战”升级,但与图中时段经济迅速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0(2016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验) 英国画家马克格特勒的绘画作品旋转木马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目光呆滞、姿势僵直的数位成年人骑着幽灵般的木马顺时针不停地高速旋转,因为无法停止下来,脸上纷纷流露出惊吓的表情。旋转木马所属的艺术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解析:选D。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现代主义美术。 旋转木马由立体几何图形构成,“目光呆滞、姿势僵直的数位成年人”“脸上纷纷露出惊吓的表情”表达了工业社会中现代人巨大的精神压力,手法上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与传统美术不同,体现出反传统的特征,故D项正确;浪漫主义主要表达人的感情世界,使用传统手法,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意在批判现实黑暗,也是传统表现手法,故B项错误;印象派在于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7分,第23题18分,共50分)21(2015江苏南通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4分)(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5分)(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可总结原因是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第二小问对待,美国对待对手的措施就是实行冷战。(2)第一小问演变,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的史实,可知国际格局的演变是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第二小问新变化,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史实,总结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总结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当今世界格局可知不能,从材料四“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不能建立霸权的理由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4)结合冷战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消极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即是启示。答案:(1)原因: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对待: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2)演变: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变化: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3)原因: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建立:不能。理由: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启示: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22(2015山东济宁高三模拟)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3)据材料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的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5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这两句话,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和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信息可知,其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发展状况分析即可。(3)第一小问角色变化及方略,根据材料三中“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分析其角色变化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分析其方略即可;第二小问合理性,结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表现: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影响:欧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同时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角色变化及方略: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合理性: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机遇。23(2015广东梅州高三质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重商主义学派是现代早期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主张国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张学博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地进行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兴盛的原因。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必要性?(6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16、17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来回答;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所给重商主义的定义及所学知识16、17世纪英国关于经济方面的表现来回答;第三小问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分析这些政策对于英国、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看出变化是由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政策的转变;第二小问影响,理解题干设问表述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这种自由放任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即侵略中国,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背景,根据7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回答;第三小问理解,从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专制王权的加强。表现:建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颁布航海条例。影响:加快了殖民扩张掠夺步伐;加剧了殖民争夺;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2)变化:由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影响:为推行自由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或单一的公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