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8讲 近代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50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8讲 近代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8讲 近代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8讲 近代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点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通史串讲 第8讲 近代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点训练1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选D。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由“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旧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弘扬的是爱国主义,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故D项正确。2(2016贵州遵义调研)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解析:选B。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上海、南京的失守,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3(2015江西赣州模拟)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这说明了()A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解析:选B。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统一抗日,国民党军队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能大规模歼敌,但在国共战争中,人民支持的是中共的军队,国民党军队失去民心,因此一败再败,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是国民党将领由抗日战争中“百战名将”到被解放军一败再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未能全面说明材料的观点,故A项错误;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只是国民党军队战败的主观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解放军战斗力的强大是国民党军队战败的客观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4(2015辽宁锦州教学质检)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选D。“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和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得出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由材料一中“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得出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由材料一中“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得出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警醒国人;第二小问爱国活动,根据所学知识把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救国活动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应各个派别总结出来即可。(2)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二中“(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得出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由材料二中“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得出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由材料二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得出影响更大;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应超越的表现,从20世纪初的科技、大众传媒、教育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即可。(3)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三中“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得出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由材料三中“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得出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即可。(4)由材料一中“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得出民族危机加剧,由材料二中“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得出先进中国人的引领,根据第(2)问中的第二小问可知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推动了民族的觉醒,促进民族团结,由材料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得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警醒国人。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3)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答对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