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训练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271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训练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训练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训练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A项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2(2019湖北孝感联考)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学生运动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又注意斗争的方式,因此体现了爱国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结合五四运动相关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项错误。3(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知,五四运动要变革社会,也要进行个人改造,故选D项。材料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社会建设、社会改造、个人改造,未涉及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非新旧民主革命的桥梁,排除C项。4(2019辽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还没有和国情相结合,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理论指导,故B项错误;中共是新型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故C项错误;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5(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926年北伐宣言中说:“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C明确了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D宣传了进行武力统一的正当性答案B解析中共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北伐宣言并未提出这一目标,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宣言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明确了北伐斗争对象,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材料中强调“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即认为通过武力可以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宣传了进行武力统一的正当性,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6(2019湖南长沙模拟)1927年初,英国水兵冲出租界,用刺刀驱赶庆祝北伐胜利的汉口群众,制造了“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于当晚派工人纠察队和卫戍部队开进英租界,迫使英国不得不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武汉国民政府这一举动()A有利于三大政策的提出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援助D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存在分裂隐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行为是这一时期反帝斗争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三大政策于1924年提出,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7(2019山东菏泽入学考试)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B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答案D解析“八七会议”上强调的是“武装、军队”的重要性,并且这些能促进土地革命,可见瞿秋白的报告是对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张,排除。B项发生在秋收起义之后,排除。此时,中共已认识到革命的形势任务,就是搞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武装力量反抗,C项不符合材料旨意,排除。8(2019广西南宁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在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罗明纳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这一决议()A增加了革命失败的风险B高估了中国的社会矛盾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答案A解析材料中全国总暴动意味着仍坚持城市斗争路线,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时中国的革命现实,增加了失败的风险,故选A项。坚持城市路线低估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排除C项;坚持城市路线一定程度上导致革命低潮,排除D项。9(2019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道路”是指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过去革命斗争经验是以城市为重心,而新道路是以农村为中心,是对过去革命斗争教训的总结,排除A项;“新道路”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0(2019湖北孝感联考)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转变()A说明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B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反映出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转变,转变后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争取到了中间阶层的支持,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军、参战、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说明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故A项正确。此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发生根本变化,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是因为中共对国情认识逐渐深化,而非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19281929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阶级矛盾,并未发生变化,D项错误。11(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对于中国革命估计过于乐观,故D项正确。材料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是对革命形势的分析,不属于革命道路选择问题,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2(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该诗认识正确的是()A“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B“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C“舵手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上新途”是指中共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故A项正确。“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故B项错误;“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而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上新途”是指长征的胜利,故D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20河北衡水摸底)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A项正确。而B、C、D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排除。14(2020湖北武汉质监)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树起红旗。”在此,毛泽东()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D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答案A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之后,中共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外加理论修养不足,依然是打着国民党旗号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经过南昌起义的失败,毛泽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中共只有独立领导革命运动,创建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排除B项;此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排除C项;十月革命道路是指以城市暴动方式占领中心城市并最终取得革命成功的道路,材料与之无关,排除D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5(2019全国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6(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主张”说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17(2016全国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米价低于白区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8(2015全国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时期,除太平天国政权控制区域外,并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失控的现象,而且直隶、云南、四川也不是太平天国政权控制的范围,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存在地方互相争斗,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只存在南北对抗,不存在地方政权之间相互争斗,C项错误;“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是关键信息,反映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故选D项。19(2017江苏高考)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军阀割据下战乱不可避免,只有打倒军阀,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国内和平。也就是说,“打倒军阀”已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国民政府于1925年在广州成立,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中国共产党对“打倒军阀”的态度,无法说明全体知识分子的态度,C项错误;“全体国民”太绝对,故D项错误。20(2017海南高考)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1927年正处在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影响但不能决定战争走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不能推断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认为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会导致其“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危险”,体现了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的误解与敌视,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表达了对工农运动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故D项错误。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福建福州联考)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可知爱国阶层主动抗争,根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可知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可知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可知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根据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可知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3)问,根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民族觉醒,根据材料一“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民族团结。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江苏三模)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答案(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国情决定的(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3)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提出了城市中心论的道路。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主要依据,可结合南昌起义的教训、中国国情及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说明;支撑李立三观点的主要依据,可结合苏俄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回答;第二小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条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3)问,可从理论探索、道路创新、实事求是、共产党人的努力等角度分析。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8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答案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四点)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时间1922年,可得出外部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内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