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471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6、7、8、9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永州一模)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解析:D“规则和仪式音乐”指的是礼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表明礼乐制度要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所形成的等级,D项正确。A、B两项指分封制的目的;C项是宗法制的目的。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解析:A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是古代宗法制度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故A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封闭性特点,但题干说的是四合院中家庭成员居住情况,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地位,故D项错误。3.(2014开封二模)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解析:A材料体现了鲁国国君朝贡“天下共主”周王的次数远远低于齐国、晋国,说明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4.(2014福建质检)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解析:C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官员职务、奖赏、俸禄的规定,不属于规范官员行为,也体现不出地方权力的扩大,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说明官员任命不是靠血缘,而且官员有职务及俸禄,体现的是维护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5.(2015大同月考)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D.抑制诸侯势力解析:A“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两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6.(2014武汉质检)“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西汉的郡国制C.唐朝的藩镇D.元代的行省制解析:B根据所学,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与材料信息吻合,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选项。西周无郡县,唐朝、元代无封国,故A、C、D三项错误。7.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A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三省六部制的表象,不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错误;打击士族门阀势力的主要是科举制,故D项错误。8.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解析:D由材料“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可以确定时间为北宋时期,由材料“垂八十年”“官壅于下”“夷狄骄盛”等可以看出是北宋承平日久,集权措施导致的积贫积弱弊端显现出来。所以选D。9.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A.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B.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解析:B察举强调“选贤任能”的原则,强调候选人在某一方面的优秀素质,而不完全考虑其家世、身份或者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继承这一原则,故B项正确。察举制度除才能之外还重视品行,科举制度则分数惟上,故A项错误;察举制下,举荐之人的主观性很强,不能保证公平、平等竞争,故C、D两项错误。10.(2014焦作检测)明清时期,文忌之多,文网之密,文祸之惨,株连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致使众多文士学人不敢轻谈时事与政治,埋首经籍,“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有位老臣梁诗正积数年之经验曰:“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稿。”这句话体现了一位老臣的战栗之情。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黑暗没落B.人际关系紧张C.君主专制之毒D.儒学独尊的地位解析: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文字狱的历史现象,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的体现,体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这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题干材料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A、B两项错误;汉代时期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故D项错误。11.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解析:B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是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显然与该规定无关,故C、D两项错误。12.(2014黑龙江模拟)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表明()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B.内外朝相互制衡C.宰相成为权力中枢D.君主专制的强化解析:D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指皇帝的近臣逐渐边缘化,启用级别较低、较亲近的人员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中国官制史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10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第(1)问材料一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西周)官制的产生及官员的职责,结合所学对比分析秦朝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了政治黑暗,原因据二者的身份地位(朱元璋为封建专制君主,黄宗羲为进步思想家,主张限制君权)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地方督抚“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改革先从地方做起”,结合所学知识从晚清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10分)(2)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10分)(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社会变革。(8分)14.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10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体制运行方式的利弊。(8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6分)解析:本题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1)问,从材料一中第一句即可得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组织形式”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2)问,“利弊”依据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归纳概括。“利”由“步骤精密”“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得出。“弊”由“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得出。第(3)问,“主要因素”从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等角度思考。答案:(1)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讨论政事;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相互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8分)(2)利: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弊:部门之间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8分)(3)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