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34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即时演练一、选择题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解析:C题干说的是“贾谊建议汉文帝”,而“推恩令”是汉武帝实行的,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说明贾谊反对分封,B项错误;C项的表述符合材料的逻辑;材料中没有郡县制的信息,D项结论无法得出。2.(2014太原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是当时对知识分子的称呼,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解析:B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故错误。3.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C由节度使安禄山、史恩明发动的安史之乱(755年)使唐由盛转衰,但最后还是依靠各路节度使才平定了判乱,最后到907年才亡。由此可见,衰也“诸侯”,维之也“诸侯”,故C项符合题意。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且秦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A项错误;汉朝分西汉与东汉,西汉的七国之乱并未使西汉削弱,东汉变弱是由于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所以B项错误;宋朝吸取唐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出现地方割据,D项错误。4.(2015德州月考)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解析:C集体宰相制度强调宰相之间的监督、牵制,体制外另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集体宰相制度,中外朝制度、内阁制及军机处都是体制外另设机构,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5.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可见()A.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C.科举高第入翰林,是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解析:C士人政府形成于两汉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内阁人员的组成情况,与科举制是否完善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在内阁人员组成中,科举出身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2014西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材料二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唐)赵嘏韵府(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原因。(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据“(唐)孟郊登科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做官,推动向学风气,扩大诗人群体,同时诗赋也是考试的内容,二者共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第(2)问“特点”可从选官途径、考试内容、选拔范围、影响等角度梳理概括;“产生的政治原因”可从主观目的、客观情况、历史选官制度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找出诗句中的关键词“长策”及“尽白头”的具体所指及喻意,并简要对喻意评述即可。答案:(1)制度:科举制。关系: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提高文人地位,促进唐诗繁荣。(2)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考生来源广泛;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3)理解: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天下读书人整日埋头苦读,禁锢思想,加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