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76369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9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睡眠与睡眠问题婴幼儿睡眠与睡眠问题婴幼儿睡眠与睡眠问题1 一、睡眠的重要意义一、睡眠的重要意义 二、婴幼儿睡眠状态二、婴幼儿睡眠状态 三、婴幼儿睡眠规律三、婴幼儿睡眠规律 四、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四、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 五、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五、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 六、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六、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一、睡眠的重要意义2一、睡眠的重要意义一、睡眠的重要意义睡眠是人体主动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中睡眠是人体主动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中约有约有1/31/3的时间是睡眠,婴幼儿的的时间是睡眠,婴幼儿的3 3年中约年中约有有1/21/2的时间是睡眠。的时间是睡眠。睡眠的生理意义有多方面:睡眠的生理意义有多方面: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脑功能活动的重新组合状态,有助脑功能活动的重新组合状态,有助 于巩固记忆和使大脑发挥最佳功能于巩固记忆和使大脑发挥最佳功能 一、睡眠的重要意义睡眠是人体主动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中约有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对婴幼儿而言,睡眠更有着促进生长对婴幼儿而言,睡眠更有着促进生长 发育的特殊意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发育的特殊意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 儿童的大脑发育、体格发育、情绪、儿童的大脑发育、体格发育、情绪、认知、行为、社会能力发展等。儿童认知、行为、社会能力发展等。儿童 的体格发育所必须的生长激素有的体格发育所必须的生长激素有80%80%是是 在睡眠时分泌的。在睡眠时分泌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二、婴幼儿的睡眠状态二、婴幼儿的睡眠状态人的正常睡眠有两种状态:人的正常睡眠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非快速眼球运动(第一种是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eye movement,NREM)睡眠,心跳呼吸规)睡眠,心跳呼吸规 则,身体运动少,为安静睡眠的时期,可则,身体运动少,为安静睡眠的时期,可 分为分为4 4期期,第第1 1、2 2期为浅睡期,第期为浅睡期,第3 3、4 4期为期为 深睡期。深睡期。第二种是快速眼球运动(第二种是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rapid eye movement,REM movement,REM)睡眠)睡眠,其生理特点是全其生理特点是全 身肌肉松弛,心跳呼吸加快,躯体活动较身肌肉松弛,心跳呼吸加快,躯体活动较 多,多,为活动睡眠时期。为活动睡眠时期。二、婴幼儿的睡眠状态人的正常睡眠有两种状态:5新生儿的睡眠新生儿的睡眠,其睡眠模式是其睡眠模式是“觉醒觉醒-快速快速眼动睡眠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快速运模式。快速运动眼球睡眠时间较长,每日为动眼球睡眠时间较长,每日为8-98-9小时,随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间不着年龄的增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间不断减少;断减少;婴儿在婴儿在6 6个月以后的睡眠,从觉醒状态到非个月以后的睡眠,从觉醒状态到非快速眼动睡眠,再到快速眼动睡眠,这两快速眼动睡眠,再到快速眼动睡眠,这两种睡眠状态是循环交替进行,构成夜间睡种睡眠状态是循环交替进行,构成夜间睡眠的整个过程。眠的整个过程。新生儿的睡眠,其睡眠模式是“觉醒-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6两种睡眠状态的循环交替进行,是通常所两种睡眠状态的循环交替进行,是通常所说的浅睡眠、深睡眠、活动睡眠(说的浅睡眠、深睡眠、活动睡眠(REMREM)、)、觉醒,不断循环。婴儿期每一循环大约时觉醒,不断循环。婴儿期每一循环大约时间是间是40-4540-45分钟。分钟。婴幼儿进入活动睡眠状态时,会出现较多婴幼儿进入活动睡眠状态时,会出现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噘嘴、做怪相,四肢伸展、发出哼哼声、噘嘴、做怪相,四肢伸展、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呼吸快慢不均等。两种睡眠状态的循环交替进行,是通常所说的浅睡眠、深睡眠、活7婴幼儿夜间睡眠的婴幼儿夜间睡眠的“不安不安”、短暂的清醒、短暂的清醒时段,很可能是婴幼儿处于活动睡眠期。时段,很可能是婴幼儿处于活动睡眠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给予过多的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给予过多的护理或关照,这样反而会打扰婴幼儿的正护理或关照,这样反而会打扰婴幼儿的正常睡眠,这时应让婴幼儿自己渐渐入睡。常睡眠,这时应让婴幼儿自己渐渐入睡。婴幼儿夜间睡眠的“不安”、短暂的清醒时段,很可能是婴幼儿处8三、婴幼儿睡眠规律三、婴幼儿睡眠规律睡眠节律的形成:睡眠和觉醒存在一日睡眠节律的形成:睡眠和觉醒存在一日2424小时的生物节律。婴儿出生后在与外界环小时的生物节律。婴儿出生后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会自主产生生物节律,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会自主产生生物节律,如与外界刺激(声音、光线、定期喂养、如与外界刺激(声音、光线、定期喂养、抚养者的接触等条件)不断相互作用,最抚养者的接触等条件)不断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与外界时间周期的同一和协调。终达到与外界时间周期的同一和协调。4 4个个月时,婴儿睡眠月时,婴儿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基本形成。觉醒生物节律基本形成。三、婴幼儿睡眠规律睡眠节律的形成:睡眠和觉醒存在一日24小9出生至出生至3 3个月睡眠规律个月睡眠规律 全日睡眠时间:全日睡眠时间:15-2015-20小时小时 白天小睡:白天小睡:3-43-4次次 睡眠特点:睡眠特点:正在适应母体外的生活正在适应母体外的生活 环境环境 无明显的昼夜规律无明显的昼夜规律 每次睡眠时间较短,约每次睡眠时间较短,约 2-3 2-3小时小时 出生至3个月睡眠规律10 3 3至至6 6个月睡眠规律个月睡眠规律 全日睡眠时间:全日睡眠时间:14-1514-15小时小时 白天小睡:白天小睡:2-32-3次次 睡眠特点:睡眠特点:睡眠逐渐规律睡眠逐渐规律 睡眠时间逐渐集中在晚睡眠时间逐渐集中在晚 上,约占全日睡眠时间上,约占全日睡眠时间 的的2/32/3 每次睡眠时间与白天清醒每次睡眠时间与白天清醒 时间段延长时间段延长 3至6个月睡眠规律11 6 6至至1212个月睡眠规律个月睡眠规律 全日睡眠时间:全日睡眠时间:13-1413-14小时小时 白天小睡:白天小睡:2 2次次 睡眠特点:睡眠特点:大部分婴儿晚上可连续睡大部分婴儿晚上可连续睡 6 6小时以上小时以上 每次小睡之间有每次小睡之间有3-43-4小时清醒小时清醒 1010个月之后晚上基本上能够个月之后晚上基本上能够 一觉睡到天亮一觉睡到天亮 6至12个月睡眠规律12 1 1岁以上睡眠规律:岁以上睡眠规律:全日睡眠时间:全日睡眠时间:11-1311-13小时小时 白天小睡:白天小睡:1 1次次 睡眠特点:睡眠特点:1 1岁半以后白天只需小睡岁半以后白天只需小睡 一次一次 晚上能够连续睡晚上能够连续睡1010小时小时 1岁以上睡眠规律:13四、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四、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 睡眠是人体的一个生理过程,而婴幼睡眠是人体的一个生理过程,而婴幼儿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决定自己的睡眠,儿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决定自己的睡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或抚养者的养育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或抚养者的养育环境与方式,许多睡眠问题就是婴幼儿对不境与方式,许多睡眠问题就是婴幼儿对不良养育方式和环境的的反应。因此,应帮良养育方式和环境的的反应。因此,应帮助家长认识养育方式和环境在形成睡眠规助家长认识养育方式和环境在形成睡眠规律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婴幼儿建立良律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婴幼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好的睡眠习惯 。四、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 睡眠是人体的一个14(一)建立睡眠规律(一)建立睡眠规律 注意维持婴幼儿基本的作息规律,注意维持婴幼儿基本的作息规律,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大约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大约在在2 2至至3 3个月大时,父母可配合婴儿的特个月大时,父母可配合婴儿的特点或生活习惯,尝试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点或生活习惯,尝试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让婴儿习惯每完成一些固的睡眠规律,让婴儿习惯每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动后,便到睡眠时间,然后自行定的活动后,便到睡眠时间,然后自行入睡。入睡。(一)建立睡眠规律 注意维持15(二)自行入睡(二)自行入睡 若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应及早若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应及早帮助婴幼儿学习自行入睡。尽可能在开帮助婴幼儿学习自行入睡。尽可能在开始有睡意或之前把婴儿放在婴儿床上,始有睡意或之前把婴儿放在婴儿床上,说声晚安后离开,让婴儿自己渐渐进入说声晚安后离开,让婴儿自己渐渐进入梦乡。梦乡。(二)自行入睡16(三)帮助分辨昼夜(三)帮助分辨昼夜室内光线要有明显分别室内光线要有明显分别 白天卧室光线要充足。睡前要把室白天卧室光线要充足。睡前要把室内光线调暗,让婴儿知道睡眠时间到了。内光线调暗,让婴儿知道睡眠时间到了。晚上有些婴儿半夜醒来,会因恐惧黑暗晚上有些婴儿半夜醒来,会因恐惧黑暗或产生不安全感而哭闹,可在卧室开小或产生不安全感而哭闹,可在卧室开小夜灯。如果早晨由于日光而导致早醒,夜灯。如果早晨由于日光而导致早醒,可加挂遮光窗帘。可加挂遮光窗帘。(三)帮助分辨昼夜室内光线要有明显分别17日夜活动亦应有所分别日夜活动亦应有所分别 白天婴幼儿清醒时,尽量多与婴幼儿白天婴幼儿清醒时,尽量多与婴幼儿玩耍、说话。这样即可以给婴幼儿足够的玩耍、说话。这样即可以给婴幼儿足够的关注,促进亲子交流,又可以减低婴幼儿关注,促进亲子交流,又可以减低婴幼儿困无聊而在白天多睡。待婴幼儿累了(如困无聊而在白天多睡。待婴幼儿累了(如婴幼儿眼皮下垂、头或面在抚养者身上擦,婴幼儿眼皮下垂、头或面在抚养者身上擦,或打哈欠),就要让婴幼儿休息。在白天或打哈欠),就要让婴幼儿休息。在白天尽量避免小睡超过尽量避免小睡超过4 4个小时,而晚上的活个小时,而晚上的活动节奏应放缓,避免婴儿过度兴奋。动节奏应放缓,避免婴儿过度兴奋。日夜活动亦应有所分别18(四)舒适的环境(四)舒适的环境 室内温度应适中,一般在室内温度应适中,一般在18-2618-26较为适较为适宜,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睡宜,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睡眠时给予适量衣服或被子,可将手放到眠时给予适量衣服或被子,可将手放到婴幼儿颈背部位来测试温度,如果感到婴幼儿颈背部位来测试温度,如果感到温暖而没有汗湿,便是婴幼儿感到舒服温暖而没有汗湿,便是婴幼儿感到舒服的温度。内衣和被单最好用棉质,避免的温度。内衣和被单最好用棉质,避免婴幼儿感到不适。婴幼儿感到不适。(四)舒适的环境 室内温度应适中,一般在18-2619切记不要把婴幼儿包裹的太紧或盖被过多切记不要把婴幼儿包裹的太紧或盖被过多 过厚,要确保婴幼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出过厚,要确保婴幼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蒙被综合症(捂热综合症)。现蒙被综合症(捂热综合症)。切记不要把婴幼儿包裹的太紧或盖被过多 过厚,要确保婴幼儿呼20五、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五、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睡眠问题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睡眠不好,影响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睡眠不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会引起一系列儿童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会引起一系列情感行为问题,如多动、自控能力差、注情感行为问题,如多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意力不集中、易怒等。五、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是指在睡眠21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 睡眠不安睡眠不安 入睡困难入睡困难 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昼夜节律紊乱 睡惊睡惊 梦呓梦呓 梦魇等梦魇等婴幼儿常见睡眠问题 睡眠不安22(一)婴幼儿睡眠不安(一)婴幼儿睡眠不安 婴幼儿期父母较多关注的睡眠问题是婴幼儿期父母较多关注的睡眠问题是睡眠不安,这也是就诊的常见原因。婴幼睡眠不安,这也是就诊的常见原因。婴幼儿睡眠不安主要表现为:入睡后容易惊醒儿睡眠不安主要表现为:入睡后容易惊醒 、睡不踏实、容易哭闹,入睡后撩衣蹬被,、睡不踏实、容易哭闹,入睡后撩衣蹬被,入睡后喜欢动来动去、翻来覆去、反复折入睡后喜欢动来动去、翻来覆去、反复折腾等。腾等。(一)婴幼儿睡眠不安 婴幼儿期父母较231、婴幼儿睡眠不安原因、婴幼儿睡眠不安原因不良的睡眠习惯不良的睡眠习惯 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影响婴幼儿睡眠常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影响婴幼儿睡眠常见的原因,例如:睡眠启动时往往需要吸见的原因,例如:睡眠启动时往往需要吸吮、吃奶、抱在怀中轻摇、轻拍或步行等吮、吃奶、抱在怀中轻摇、轻拍或步行等安抚。这些模式一旦成为习惯,婴幼儿便安抚。这些模式一旦成为习惯,婴幼儿便会过分依赖父母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会过分依赖父母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睡后易醒,醒来时往往也需要父母的安抚睡后易醒,醒来时往往也需要父母的安抚才能再次入睡。才能再次入睡。1、婴幼儿睡眠不安原因不良的睡眠习惯24生活习惯被扰乱生活习惯被扰乱 由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婴幼由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婴幼儿原有的生活习惯,例如转换了照顾者、儿原有的生活习惯,例如转换了照顾者、因病住院、生活模式改变等。这些问题通因病住院、生活模式改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暂时性的,在重新建立合适的日常常都是暂时性的,在重新建立合适的日常规律后,婴幼儿便会慢慢适应。照顾者之规律后,婴幼儿便会慢慢适应。照顾者之间应该紧密沟通,彼此在交接期间应尽量间应该紧密沟通,彼此在交接期间应尽量协调婴幼儿的日常习惯。协调婴幼儿的日常习惯。生活习惯被扰乱25喂养不当喂养不当 婴幼儿睡前吃的太多会使消化系统不婴幼儿睡前吃的太多会使消化系统不适,太少,则会容易饥饿,均影响睡眠。适,太少,则会容易饥饿,均影响睡眠。6-86-8个月后一般在晚间睡眠过程中无需进食,个月后一般在晚间睡眠过程中无需进食,如果此时仍给予频繁地喂食,不仅干扰了如果此时仍给予频繁地喂食,不仅干扰了睡眠周期的自动转化,而且摄入大量的液睡眠周期的自动转化,而且摄入大量的液体会使夜尿次数增多,造成婴幼儿晚间睡体会使夜尿次数增多,造成婴幼儿晚间睡眠不安。眠不安。喂养不当26睡眠环境不舒适睡眠环境不舒适 被子过厚或室温过高,小儿感到很热,被子过厚或室温过高,小儿感到很热,就会踢被、翻滚;睡衣紧裹着身体或穿几就会踢被、翻滚;睡衣紧裹着身体或穿几件衣服睡觉,会感到不适而翻身;口渴、件衣服睡觉,会感到不适而翻身;口渴、尿湿;开灯睡、噪音大等。尿湿;开灯睡、噪音大等。睡眠环境不舒适27躯体疾患躯体疾患 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或饮食因素中,牛奶过敏引起的婴儿腹痛,饮食因素中,牛奶过敏引起的婴儿腹痛,也可引起婴幼儿睡眠不安。肠道寄生虫或也可引起婴幼儿睡眠不安。肠道寄生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鼻塞等。鼻塞等。躯体疾患282 2、睡眠不安的干预指导、睡眠不安的干预指导 对于发育正常的婴幼儿,睡眠不安的对于发育正常的婴幼儿,睡眠不安的治疗主要针对其诱因进行干预,包括睡眠治疗主要针对其诱因进行干预,包括睡眠卫生指导、不好睡眠习惯的纠正,一般不卫生指导、不好睡眠习惯的纠正,一般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在干预中主要指导父母认识培养良好在干预中主要指导父母认识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婴幼儿进入睡眠时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婴幼儿进入睡眠时尽量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人为参与和干扰,量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人为参与和干扰,6-96-9个月后,尽量在没有父母的干预下入睡,个月后,尽量在没有父母的干预下入睡,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2、睡眠不安的干预指导 对于发育正常的婴幼29 对于夜醒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给对于夜醒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给予安抚,可能数分钟后他便会安静下来,予安抚,可能数分钟后他便会安静下来,自行入睡;除非过了自行入睡;除非过了5 5分钟,他仍不停地哭分钟,他仍不停地哭闹,这时父母可以花闹,这时父母可以花1 1分钟的时间安抚他,分钟的时间安抚他,但无需把他抱起来,然后离去,用意是让但无需把他抱起来,然后离去,用意是让他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如果孩子仍继续哭他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如果孩子仍继续哭闹,应该等长一点的时间再回到孩子的身闹,应该等长一点的时间再回到孩子的身边,重复刚才进行过的处理方法。边,重复刚才进行过的处理方法。对于夜醒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给予安抚,30 对于入睡后撩衣蹬被,喜欢动来动去、对于入睡后撩衣蹬被,喜欢动来动去、翻来覆去、反复折腾的婴幼儿,抚养者应翻来覆去、反复折腾的婴幼儿,抚养者应注意小孩的被子可能过厚或室温过高,小注意小孩的被子可能过厚或室温过高,小儿感到很热而踢被翻滚;或睡衣紧裹着身儿感到很热而踢被翻滚;或睡衣紧裹着身体或穿几件衣服睡觉,使婴幼儿感到不适体或穿几件衣服睡觉,使婴幼儿感到不适而翻身;查看尿布湿或注意房间光线亮度而翻身;查看尿布湿或注意房间光线亮度等。及时纠正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等。及时纠正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对于入睡后撩衣蹬被,喜欢动来动去、翻来覆去、反复31 如果夜醒是夜间喂哺所致,大多可通过如果夜醒是夜间喂哺所致,大多可通过减少夜间喂食的量和次数予以纠正。若上减少夜间喂食的量和次数予以纠正。若上述方法均不能改善睡眠不安,则要注意是述方法均不能改善睡眠不安,则要注意是否是躯体疾患难所致,应做详细的医学检否是躯体疾患难所致,应做详细的医学检查。当躯体疾患治愈后,继发的睡眠不安查。当躯体疾患治愈后,继发的睡眠不安常很快就会消失。牛奶过敏者,可改用氨常很快就会消失。牛奶过敏者,可改用氨基酸配方奶,预防婴幼儿因过敏腹痛而造基酸配方奶,预防婴幼儿因过敏腹痛而造成的睡眠不安。成的睡眠不安。如果夜醒是夜间喂哺所致,大多可通过减少夜间32(二)入睡困难(二)入睡困难 由于在入睡时缺乏习惯性伴随物或熟悉由于在入睡时缺乏习惯性伴随物或熟悉的环境因素而引发入睡或睡眠启动和睡眠维的环境因素而引发入睡或睡眠启动和睡眠维持困难。通常发生于持困难。通常发生于6 6个以上小儿个以上小儿,3,3岁后显岁后显著减少著减少,6,6个月个月-3-3岁儿童患病率岁儿童患病率15%-20%15%-20%。无明显性别差异。表现为睡觉时需某些伴随无明显性别差异。表现为睡觉时需某些伴随物或环境才能入睡物或环境才能入睡,否则便入睡困难或夜间否则便入睡困难或夜间醒后入睡困难或延迟醒后入睡困难或延迟,甚至啼哭吵闹,甚至啼哭吵闹,需重需重新满足一些条件才能再入睡。新满足一些条件才能再入睡。(二)入睡困难 由于在入睡时缺乏33 常见的习惯伴随物或环境有喂奶、吸吮橡常见的习惯伴随物或环境有喂奶、吸吮橡皮嘴、照料者的拍背、摇动、哼歌、讲故皮嘴、照料者的拍背、摇动、哼歌、讲故事事,开电视、收音机或灯等。多数患儿通常开电视、收音机或灯等。多数患儿通常至至3-43-4岁时症状可自行缓解岁时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症状少数患儿症状可持续至可持续至7-87-8岁。岁。常见的习惯伴随物或环境有喂奶、吸吮橡皮嘴、照料者的拍背34 常见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抚养者不适当或过度介入儿童睡眠抚养者不适当或过度介入儿童睡眠,形成入形成入睡相关性因素。如患有某种病时给予安抚睡相关性因素。如患有某种病时给予安抚养成习惯后养成习惯后,即使疾病已愈即使疾病已愈,患儿入睡仍依患儿入睡仍依赖于某些关护。此时赖于某些关护。此时,关护成为入睡相关性关护成为入睡相关性因素因素,从而影响睡眠。从而影响睡眠。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课件35围生期缺氧性脑损害可使儿童易激惹和睡围生期缺氧性脑损害可使儿童易激惹和睡眠不宁眠不宁,并受过分关护并受过分关护,从而影响入睡和整从而影响入睡和整个睡眠阶段。个睡眠阶段。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围生期缺氧性脑损害可使儿童易激惹和睡眠不宁,并受过分关护,36(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 新生儿出生时新生儿出生时,睡眠和觉醒节律无规律睡眠和觉醒节律无规律,随后人体内的生物昼夜节律随年龄的增长随后人体内的生物昼夜节律随年龄的增长与外界因素与外界因素,如声音、定期喂养、母子接触、如声音、定期喂养、母子接触、尤其是光的刺激等外环境的时间规律同步。尤其是光的刺激等外环境的时间规律同步。3 3个月后逐渐使一天中主要的睡眠时间固定个月后逐渐使一天中主要的睡眠时间固定于夜间于夜间,睡眠和觉醒节律开始趋向规律和稳睡眠和觉醒节律开始趋向规律和稳定。如果睡眠节律与环境不协调时定。如果睡眠节律与环境不协调时,又会出又会出现睡眠现睡眠-觉醒周期或节律紊乱。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或节律紊乱。表现为睡眠时相的改变或昼夜节律紊乱时相的改变或昼夜节律紊乱,主要有以下几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表现。种异常表现。(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 新生儿出生37 1、表现为睡眠时段前移表现为睡眠时段前移,即入睡时间即入睡时间比相应期望的提前。以傍晚即开始思睡、比相应期望的提前。以傍晚即开始思睡、过早入睡和早晨醒来的时间也提前为基本过早入睡和早晨醒来的时间也提前为基本特点特点,是一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是一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其睡眠结其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和睡眠总量正常构、睡眠质量和睡眠总量正常,未伴其他异未伴其他异常表现常表现,但导致白天的日常生活安排也相应但导致白天的日常生活安排也相应提前提前 。1、表现为睡眠时段前移,即入睡时间比相应38 2 2、表现为睡眠时段后移、表现为睡眠时段后移,即入睡时间比即入睡时间比相应期望的推迟。以晚上入睡时间延迟、相应期望的推迟。以晚上入睡时间延迟、入睡困难和在预期时间觉醒困难为基本特入睡困难和在预期时间觉醒困难为基本特征征,是一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结构、是一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结构、睡眠持续性、睡眠质量和睡眠总量可无异睡眠持续性、睡眠质量和睡眠总量可无异常。由于唤醒困难、起床迟常。由于唤醒困难、起床迟,而影响白天的而影响白天的生活安排。如早起可能出现疲乏、精神淡生活安排。如早起可能出现疲乏、精神淡漠、白天嗜睡等问题漠、白天嗜睡等问题,父母往往迁就其晚起父母往往迁就其晚起床则更强化了入睡时间的推迟。床则更强化了入睡时间的推迟。2、表现为睡眠时段后移,即入睡时间比相应39 3 3、睡眠、睡眠-觉醒型式紊乱和睡眠觉醒型式紊乱和睡眠-觉醒方觉醒方式不恰当,由于就寝时间、白天小睡的安式不恰当,由于就寝时间、白天小睡的安排、排便、进餐和游戏时间等生活无规律排、排便、进餐和游戏时间等生活无规律导致睡眠导致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和紊乱。多见于觉醒节律不规则和紊乱。多见于早期未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幼儿。有些儿早期未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幼儿。有些儿童虽早期已建立了规则的睡眠童虽早期已建立了规则的睡眠-觉醒习惯觉醒习惯,但因随后时间安排的不恰当但因随后时间安排的不恰当,也可造成睡眠也可造成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紊乱。觉醒昼夜节律的紊乱。3、睡眠-觉醒型式紊乱和睡眠-觉醒方式不40(四)睡惊症(也称夜惊症)(四)睡惊症(也称夜惊症)在深睡眠期在深睡眠期(NREM(NREM的第的第3 3、4 4期期)突然发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出尖叫或呼喊,伴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和动伴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和动作行为表现。多在入睡后的作行为表现。多在入睡后的0.5-2.0 0.5-2.0 小时小时出现。表现为突然坐起、手舞动、尖叫、出现。表现为突然坐起、手舞动、尖叫、哭喊、眼睛圆睁、四肢紧张哭喊、眼睛圆睁、四肢紧张,常有不能理解常有不能理解的自言自语的自言自语,神情十分紧张、恐惧神情十分紧张、恐惧,意识呈意识呈朦胧状态朦胧状态,且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且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症状。白、出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症状。(四)睡惊症(也称夜惊症)在深睡眠期(41 呼之不应呼之不应,一分钟或数分钟后常能自行缓一分钟或数分钟后常能自行缓解并继续睡。发作时拒绝任何身体接触,解并继续睡。发作时拒绝任何身体接触,很难被叫醒很难被叫醒,即使被叫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即使被叫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白天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定向力障碍。白天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部分记忆。仅部分记忆。呼之不应,一分钟或数分钟后常能自行缓解并继续睡。发作时42 睡惊症的原因主要有睡惊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睡惊症约一半有家族史,这种睡惊症约一半有家族史,这种 儿童在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较易发儿童在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较易发 作。作。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刺激因素和凡使儿童一些心理刺激因素和凡使儿童 心理受到不良刺激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夜惊。心理受到不良刺激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夜惊。如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情、受到严厉批评、如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情、受到严厉批评、恐吓、突然与父母分离、发生意外事故等。恐吓、突然与父母分离、发生意外事故等。夜惊发作严重程度和频率与儿童的年龄、夜惊发作严重程度和频率与儿童的年龄、性格有关性格有关,年幼、敏感、胆小的儿童易发年幼、敏感、胆小的儿童易发 生。生。睡惊症的原因主要有:43(五)梦魇(五)梦魇 指由恶梦引起的伴恐惧不安的睡眠行指由恶梦引起的伴恐惧不安的睡眠行为问题为问题,且事后详细回忆梦境内容。梦魇发且事后详细回忆梦境内容。梦魇发生生REM,REM,在下半夜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下半夜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以2-62-6岁多见。有资料统计儿童发病率为岁多见。有资料统计儿童发病率为10%-50%10%-50%。表现为做恐怖的梦。表现为做恐怖的梦,如梦见被别如梦见被别人、怪兽追赶而逃跑时却迈不开腿、被抓人、怪兽追赶而逃跑时却迈不开腿、被抓住后想挣扎却动弹不了。场景多离奇恐怖。住后想挣扎却动弹不了。场景多离奇恐怖。(五)梦魇 指由恶梦引起的伴恐惧不安的睡眠行为44 引起梦中极度的恐惧、焦虑,常哭喊着醒引起梦中极度的恐惧、焦虑,常哭喊着醒来,儿童醒后意识清晰来,儿童醒后意识清晰,能较清楚的回忆并能较清楚的回忆并叙述梦中经历,表达恐惧和焦虑的体验叙述梦中经历,表达恐惧和焦虑的体验,醒醒后仍感到惊恐,并因再难以入睡。发作时后仍感到惊恐,并因再难以入睡。发作时易被唤醒。发作频繁时可影响睡眠质量,易被唤醒。发作频繁时可影响睡眠质量,引起焦虑、抑郁及各躯体不适等症状引起焦虑、抑郁及各躯体不适等症状 。引起梦中极度的恐惧、焦虑,常哭喊着醒来,儿童醒后意识清45 梦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梦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如睡前看了或听了恐怖的事情、如睡前看了或听了恐怖的事情、由于学习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紧张、情由于学习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绪低落,及由于重大生活件引起精神创伤。及由于重大生活件引起精神创伤。躯体因素躯体因素:常见有睡前过饥或过饱、痛、剧常见有睡前过饥或过饱、痛、剧烈运动、睡眠姿势不好烈运动、睡眠姿势不好(如双手放在前胸使如双手放在前胸使胸部受迫、呼吸不畅胸部受迫、呼吸不畅)、患某些躯体疾病、患某些躯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吸不通畅、肠道寄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吸不通畅、肠道寄生虫、发热等。生虫、发热等。梦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46六、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六、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眠、活动计划,并且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眠、活动计划,并且坚持执行。让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坚持执行。让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充分了解宝宝困乏欲睡的信号。充分了解宝宝困乏欲睡的信号。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六、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眠、活动计划,并47即使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婴儿,也需要开即使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婴儿,也需要开始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澡、按摩等。始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澡、按摩等。让宝宝在有睡意但未入眠的时候上床,以让宝宝在有睡意但未入眠的时候上床,以帮助他帮助他(她她)学会自我抚慰和放松并且自然学会自我抚慰和放松并且自然入睡。入睡。即使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婴儿,也需要开始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48应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应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厚薄要适宜。儿童的卧房里面不要摆放电脑、电视及电儿童的卧房里面不要摆放电脑、电视及电话一类可能会影响到睡眠的东西。话一类可能会影响到睡眠的东西。应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49儿童不应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儿童不应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电子游戏等,床只是睡觉的地方。玩耍、电子游戏等,床只是睡觉的地方。上床睡觉之前儿童要逐渐平静下来,不要上床睡觉之前儿童要逐渐平静下来,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产生情绪波动等。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产生情绪波动等。不要给儿童看或听恐怖的故事。不要给儿童看或听恐怖的故事。儿童不应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电子游戏等,床只50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且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睡觉前不要饿肚子,但也不要吃得太饱。睡觉前不要饿肚子,但也不要吃得太饱。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或饮料。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或饮料。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51 谢谢!谢谢!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