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病机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075653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本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基本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基本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本病机 病机的基本概念病机的基本概念病机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病机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内经内经,篇中多次言及,如,篇中多次言及,如“谨守病谨守病机机”、“审察病机审察病机”、“无失病机无失病机”。病机,又称病机,又称“病变机理病变机理”。它揭示了疾。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全过程的本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是临床上诊断治疗疾病的内在根是临床上诊断治疗疾病的内在根病机理论的层次:病机理论的层次: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系统病机系统病机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机络、形体官窍病机症状病机症状病机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晕病机晕病机疾病传变疾病传变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和三焦病机病证病机病证病机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整体观整体观辩证观辩证观立足整体联立足整体联系的病理观系的病理观以整体联系和运动以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和研变化观点认识和研究疾病究疾病病机学说的内容病机学说的内容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内生五邪病机内生五邪病机疾病传变疾病传变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病机基本病机1、概念:、概念:指机体对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指机体对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也是疾病过程中化的一般规律,也是疾病过程中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2、内容:、内容:o 邪正盛衰邪正盛衰o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o 精、气、血失常精、气、血失常o 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代谢失常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一)概念:(一)概念:指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虚实病机:(1)邪气盛则实(实证):)邪气盛则实(实证):v概念:概念:在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在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所表现的证候为映。所表现的证候为“实征实征”v病机特点:邪气较亢盛,正气未衰,病机特点:邪气较亢盛,正气未衰,故邪正相搏,斗争剧烈,病理反应故邪正相搏,斗争剧烈,病理反应明显。明显。v病因:病因:外感六淫、疠气致病的初、中期。外感六淫、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水湿、痰瘀、气滞所致的内伤病。水湿、痰瘀、气滞所致的内伤病。(体质壮实,正气不虚)(体质壮实,正气不虚)v临床表现:表现为一系列亢奋有临床表现:表现为一系列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如:余的病理反应。如:壮热,声高气粗。壮热,声高气粗。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剧烈,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二便不通,脉实有力(2)精气夺则虚(虚证):)精气夺则虚(虚证):v概念:指以正气虚损为矛质主要概念:指以正气虚损为矛质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v病机特点:正虚抗邪无力,邪气病机特点:正虚抗邪无力,邪气已退或不明显,邪正斗争不剧烈,已退或不明显,邪正斗争不剧烈,反应低下。反应低下。v病因:病因:素体虚弱素体虚弱久病正气耗伤久病正气耗伤暴病吐利、大汗、亡血,正气脱失暴病吐利、大汗、亡血,正气脱失v临床表现:一系列不足、虚弱和衰临床表现:一系列不足、虚弱和衰退的表现。如:退的表现。如: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二便失禁,脉虚细弱。二便失禁,脉虚细弱。2、虚实变化:、虚实变化:在长期复杂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在长期复杂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斗争所表现的虚与实还可表现正邪斗争所表现的虚与实还可表现多种复杂的变化,有虚实错杂、虚多种复杂的变化,有虚实错杂、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等。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等。(1)虚实错杂:)虚实错杂:v概念: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和邪盛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邪盛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v病理特点:正虚邪盛并存,但以一病理特点:正虚邪盛并存,但以一方为主要矛盾。方为主要矛盾。v病因:病因:外感病的中后期,邪盛正伤,因外感病的中后期,邪盛正伤,因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正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正气耗伤。气耗伤。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正虚无力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正虚无力驱邪外出。驱邪外出。正气虚,产生水湿、痰饮、瘀血正气虚,产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于内。等病理产物阻滞于内。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反应。气虚损不足的病理反应。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反应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反应(2)虚实转化:)虚实转化:A、概念:、概念: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实邪久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B B、病理特点:、病理特点:邪气久留邪气久留损伤正气损伤正气 正气虚损正气虚损邪气积聚邪气积聚C C、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由由 实实 转转 虚虚含义:疾病或病证本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含义:疾病或病证本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 方面的病理变化,后转化为以正气虚方面的病理变化,后转化为以正气虚 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特点:邪气由亢盛特点:邪气由亢盛 已衰或已去已衰或已去 正气由不衰正气由不衰 亏虚亏虚成因:成因:邪气过于强盛,正不敌邪而耗损衰败。邪气过于强盛,正不敌邪而耗损衰败。失治、误治,使病程迁延,虽失治、误治,使病程迁延,虽 邪气已衰,正气亦伤。邪气已衰,正气亦伤。因因 含义: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含义: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虚虚 特点:正气不足,实邪阻滞于内。特点:正气不足,实邪阻滞于内。脏腑功能減退,导致水脏腑功能減退,导致水致致 湿、痰饮瘀血阻滞于内。湿、痰饮瘀血阻滞于内。成因:成因:实实 迁延失治,病邪留滞,损迁延失治,病邪留滞,损 伤正气,或又复感新邪。伤正气,或又复感新邪。(3 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A A、概念:指某些特殊情况下所、概念:指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相产生的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相一致的病理反映。一致的病理反映。B B、病理特点: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机本质不符。与病机本质不符。C、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真真 含义:实邪结聚壅滞于里,外反见含义:实邪结聚壅滞于里,外反见 虚弱的假象。虚弱的假象。“大实之病,反大实之病,反 实实 见羸状见羸状”,”,即即“大实有羸状大实有羸状”。病病 变本质为实变本质为实假假 特点:特点:但有虚证的假象但有虚证的假象虚虚真真 含义:正气不足的虚弱证含义:正气不足的虚弱证,发发 展到严重阶段,反见展到严重阶段,反见虚虚 盛实的假象盛实的假象“至虚之病,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反见盛势”,”,即即“至虚有至虚有假假 盛候盛候”。病变本质为虚病变本质为虚实实 特点:特点:但有实证的假象但有实证的假象(二)(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主要形式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主要形式:(1)正胜邪退)正胜邪退:在疾病过程中,正气日益强盛,在疾病过程中,正气日益强盛,奋起抗邪,而邪气日益衰減,疾病奋起抗邪,而邪气日益衰減,疾病向好转痊愈方向发展的病理过程。向好转痊愈方向发展的病理过程。(2)邪盛正衰:)邪盛正衰: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疾病向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3)邪正相持:)邪正相持:在疾病过程中,邪正双在疾病过程中,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恃不下的一种暂时的病方势均力敌,相恃不下的一种暂时的病理状态。理状态。(4)正虚邪恋:)正虚邪恋: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大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正邪虚,余邪未尽,正邪。相争不剧烈,疾相争不剧烈,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或留下后或留下后遗症遗症。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