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讲课 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0755323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 讲课 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ICU 讲课 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ICU 讲课 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 讲课 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 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护理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护理v7.瓣膜置换术使用的瓣膜种类 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出现问题,导致血液向前流动受阻,或出现不正常的返流,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v 正常人体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v 风心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罕见。舒张期左心房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左心室,导致左心房血液淤积,左房压增高,使肺静脉血回流受阻,肺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病理生理改变。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4-6cm2。根据狭窄程度分为:v2,v2 v 重度:1cm2。二尖瓣狭窄的听诊:心尖部或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响亮的隆隆样杂音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口唇发绀、颧骨、面颊 潮红。病因:正常主动脉瓣瓣口面积2-4平方厘米,主要因瓣膜增厚、钙化、僵硬、左心室心肌肥厚,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导致患者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心前区疼痛。重者导致右心衰出现肝大、腹水、全身水肿。主动脉瓣狭窄的听诊: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明显收缩期喷射样杂音。v分为置换术和成形术。v 如果瓣膜病变严重,已有重度纤维化,钙化,则需切除瓣膜,作瓣膜置换术。v 如果瓣膜病变轻,活动度好,利用病人自身组织和部分人工代用品修复瓣膜,使其恢复功能,作瓣膜成形术。换换修修单瓣膜置换单瓣膜置换 双瓣膜置换双瓣膜置换 7.瓣膜置换术使用的瓣膜种类瓣膜置换术使用的瓣膜种类v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生物瓣:来源于生物,更加接近人体自身的瓣膜。优点:不需要终身抗凝。一般只需3-6个月。缺点:不耐久。一般使用寿命15年左右。因此生物瓣一般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人。机械瓣:由碳或其他材料做成。优点:使用寿命长,可终身使用而无需更换。缺点:需终身服用华法林。生物瓣生物瓣v通常使用华法林,首次剂量为3-5mg。正常人PT时间10-12s,抗凝后的PT值是正常人的1.5-2.0倍。v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恐惧心理,与担心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有关,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缺乏信心,从而干扰了休息,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帮助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介绍成功的病例,介绍ICU的环境,减轻焦虑与恐惧情绪。v教会病人作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练习床上大小便,指导戒烟戒酒,讲解术前需要配合的准备工作,如测体重,备皮,灌肠,禁食水,更换衣服等等。v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失衡,加强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待病人全身情况和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尤其是心功能四级者,术前更要注意改善心功,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从而降低病人的死亡率。2.有创监测 3.化验监测 1.无创监测;无创监测;心电图:监测心率,心律,及心肌缺血变化。是入手术室后首先要监测的项目。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测有无低氧血征,测定部位手指,足趾。脑氧饱和度监测。是脑组织动脉和静脉氧饱和度的混合值,可反映脑氧的供需关系。2.有创监测有创监测 v动脉血压:一般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测压。血压和心电图是最基本的监测项目。v漂浮导管:经右颈内静脉放置四腔漂浮导管,结合动脉血压可以得到血流动力学的全部资料。一般情况下瓣膜手术不需安置漂浮导管。vCVP:主要反映是右心房的压力,通过右颈内静脉穿刺,得到准确的CVP。3.化验监测化验监测 v动脉血气:HCT、电解质、血糖、乳酸vACTv肝肾功,特殊病人的血药浓度v1.五大系统的护理v循环系统心:密切观察心率和动脉压的变化,按时监测尿量,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按时监测中心静脉压。v呼吸系统肺:听诊双肺呼吸音,记录插管深度,必要时给予湿化气道吸痰,遵医嘱给予多索茶碱,沐舒坦等药物。拔管后给予常规雾化吸入,叩背,振肺排痰等。v神经系统脑: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v泌尿系统肾:监测尿量尿色,及时复查肾功。少尿多尿时给予对症处理,3-5天后拔除尿管。v消化系统胃肠;病人拔除插管后6小时即可饮少量水。若出现呕吐现象,头偏向一侧,给予对症处理,暂禁食水。v出血v心衰v低心排v心律失常v心包填塞v急性肾衰v血栓与栓塞v瓣周漏v心内膜炎v感染出出 血血v原因:病人血小板,凝血因子缺乏,术前有高血压,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欠妥,术后抗凝过量。v临表:病人血压下降,脉压差下降,心率增快,面色灰白,烦躁不安,低血容量性休克,胸腔管引流液100ml/h,连续达3h以上。v处理:输注全血,给止血药,根低据ACT值(正常值80-120s)给鱼精蛋白中和肝素。v预防:控制血压,观察生命体征,挤压胸腔管。心心 衰衰v原因:围术期心功能未彻底改善,阻断循环时间过长,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氧,电解质紊乱,麻醉剂影响,心率失常,大出血。v临表:右心衰,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反应,腹胀,恶心,呕吐,劳力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左心衰,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v处理:减轻心脏负荷,容量负荷上利尿,压力负荷上扩血管。增加心排血量,应用地高辛,西地兰等正性肌力药物。v预防:查血气,纠正电解质紊乱,观察有无心率失常,大出血,严格控制液体量,保持出超。低心排低心排v原因:术前心功能差,术中心肌保护欠佳,术后血容量不足,严重心率失常,心包填塞等。v临表: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尿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v处理:补充血容量,应用多巴胺,付肾等强心药物,扩张血管,应用硝普钠,以克服血管阻力降低后负荷,增强心功。v预防:及时补充血容量,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挤压胸腔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v原因:手术创伤,缺氧,水,电解质失衡,术前心脏器质性病变等都会引起心律失常。v临表:病人有心悸胸闷,憋气,乏力,心绞痛,头晕。v处理:对症处理,瓣膜置换病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颤,多采用同步电复律。其次是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最严重的是室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致心脏骤停,出现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利多卡因,首次剂量是50mg静推。v预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心包填塞心包填塞v原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机体凝血机制紊乱,术后抗凝过量导致心包内积血。v临表:病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v 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采用一次性胸腔负压引流装置,保持引流管呈密闭负压状态,挤压引流管。v预防:按时挤压引流管。急性肾衰急性肾衰v原因:主要因体外循环中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血中血红蛋白量增高,低心排,肾毒性药物大量应用导致急性肾衰。v临表:少尿,无尿,高血钾。v处理:观察尿量,保持1ml/kg/h以上,及时查找原因,如无尿必要时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高钾时给予10%葡萄糖酸钙,速尿,停用含钾药物。v预防:及时复查肾功。观察尿量,及时补充血容量。血栓与栓塞血栓与栓塞v原因:体外循环中,停止循环时间过长,易导致脑缺血缺氧,术后抗凝不足。v临表:病人舌瘫,面瘫,单侧肢体瘫痪,部分病人有失语。v处理:口服华法林,定期检查PT时间。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溶栓,抗凝治疗。v预防:定时检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把三者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瓣周漏瓣周漏v原因:瓣膜病变存在病理学基础,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瓣环水肿厉害,术后撕裂。缝合技术不准确。人工心脏瓣膜大小不合适。v临表:溶血贫血,脾大,血红蛋白尿进行性加重。v处理:二次手术修补,或重新换瓣。v预防:严密缝合。心内膜炎心内膜炎v原因:细菌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所引起。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v临表:不明原因的寒颤,高热,或持续低热,胸痛,呼吸困难。v处理:做血培养,药敏试验,注意在病人使用抗生素之前抽血,若阳性结果则准确率在95%以上,积极使用抗生素,大剂量长疗程,一般用药四周。尽可能撤除侵入性管道,高热时按常规处理。v预防:严格无菌操作 感染感染v原因:术前存在感染灶,手术创伤,留置各种管道使感染途径增加,机体抵抗力低下等。v临表:发热,伤口流脓。v处理:彻底清创,抗生素使用。v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有感染灶的病人应用抗生素,病人病情平稳后,按需撤去各种管道,增强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等饮食。v:配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v:注意洋地黄药物的毒性反应,60次,或出现眼前黄视緑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暂停药物。v:补液,维持液体平衡。v: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服。v:饮食多样化,不可暴饮暴食。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奶。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给予低盐饮食,并限制水分摄入。:注意皮肤,防止压疮。v:病人出院后全休三个月,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以免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v:换机械瓣的病人术后不可随意改变华法林的用药量。出院遵医嘱及时复查。v:若病人出院后遇到其他情况如,牙龈出血,大便黑色,发热,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要咨询主管医生或来医院检查,不可随意用药。v:对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避免风湿热发作。复习题复习题v1、瓣膜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v2、瓣膜病人术后五大系统护理要点?v3、瓣膜病人术后康复指导要点?v4、瓣膜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总结总结积累积累临床实践临床实践The End谢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