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32464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0752173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卵巢肿瘤32464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卵巢肿瘤32464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卵巢肿瘤32464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 w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卵巢恶性肿瘤5年存活率仍较低,徘徊在25%30%。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卵巢肿瘤概论w组织学分类及分级w分类方法虽多,仍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73)制定的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法 组织学分类及分级良性、交界性、恶性(一)浆液性肿瘤(二)粘液性肿瘤(三)子宫内膜样肿瘤(四)透明细胞中肾样瘤(五)纤维上皮瘤(勃勒纳瘤)(六)混合性上皮瘤一、皮性肿瘤(一)颗粒细胞-间质细胞肿瘤1、颗粒细胞瘤2、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1)卵泡膜细胞瘤(2)纤维瘤(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肿瘤(睾丸母细胞瘤)(三)两性母细胞瘤二、性素间质肿瘤 组织学分类及分级 三、生殖细胞肿瘤 皮样囊肿恶变皮样囊肿(成熟囊性畸胎瘤)(1)实型(2)囊型1、未成熟型2、成熟型3、单胚性和高度特异性(1)卵巢甲状腺肿(2)类癌(四)多胚瘤(二)内胚窦瘤(一)无性细胞瘤(三)胚胎瘤(五)绒毛膜癌(六)畸胎瘤(七)混合型 四、转移性肿瘤 组织学分类及分级w上皮性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卵巢上皮性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而生发上皮来自原始的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若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组织学分类及分级w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肿瘤20%-40%。生殖细胞来源于生殖腺以外的内胚叶组织,在其发生、移行及发育过程中,均可发生变异而形成肿瘤。生殖细胞有发生所有组织的功能。未分化者为无性细胞瘤,胚胎多能者为胚胎癌,向胚胎结构分化为畸胎瘤,向胚外结构分化为内胚窦瘤、绒毛膜癌。组织学分类及分级w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性索间质来源于原始体腔的间叶组织,可向男女两性分化。性索向上皮分化形成颗粒细胞瘤或支持细胞瘤;向间质分化形成卵泡膜细胞瘤或间质细胞瘤。此类肿瘤常有内分泌功能,故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w转移性肿瘤占卵巢肿瘤5%-10%。其原发部位常为胃肠道、乳腺及生殖器官。组织学分类及分级wWHO分级标准主要依据组织结构,并参照细胞分化程度分3级:分化1级:为高度分化;分化2级:为中度分化;分化3级:为低度分化。组织学分级对预后的影响较组织学类型更重要,低度分化预后最差。卵巢肿瘤概论w临床表现 w1、卵巢良性肿瘤:发展缓慢。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肿瘤增至中等大时,常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逐渐增大,块物边界清楚。若肿瘤大至占满盆、腹腔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临床表现w2、卵巢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仅因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偶然发现。症状轻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邻近器官的程度;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无并发症。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隆触及盆腔内散在质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高低不平,固定不动,常伴有腹水。有时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卵巢肿瘤w并发症 w1、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约10%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畸胎瘤)。其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系腹膜牵引绞窄引起。并发症w2、破裂 约3%卵巢肿瘤会发生破裂,分外伤性和自发性破裂两种。自发性破裂常因肿瘤过速生长所致,多数为肿瘤浸润性生长穿破囊壁。妇科检查发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或有腹水征,原有肿块摸不到或扪及缩小瘪塌的肿块。并发症w3、感染 较少见,多因肿瘤扭转或破裂后引起,也可来自邻近器官感染灶如阑尾脓肿扩散。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肿块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白细胞升高等。w4、恶变 卵巢良性肿瘤可恶变,恶变早期无症状不易发现。若发现肿瘤生长迅速,尤其双侧性,应疑恶变。卵巢肿瘤w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w卵巢恶性肿瘤的转移特点是:外观局限的肿瘤,却在腹膜、大网膜、腹膜后淋巴结、横膈等部位已有亚临床转移。w转移途径有3种方式:沿卵巢淋巴管向上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从卵巢门淋巴管达髂内、髂外淋巴结,经髂总淋巴结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沿圆韧带入髂外及腹股沟淋巴结。横膈为转移的好发部位,尤其右膈下淋巴丛密集,故最易受侵犯。血行转移少见,终末期时可转移到肝及肺。卵巢肿瘤w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期 肿瘤局限于卵巢a 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不含恶性细胞 b 肿瘤局限于两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不含恶性细胞 c a和b肿瘤伴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包膜破裂,卵巢表面有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含恶性细胞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盆腔内扩散 a 蔓延和(或)转移到子宫和(或)输卵管 b 蔓延到其他盆腔组织 c a或b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液中含恶性细胞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显微镜下证实的盆腔外的腹腔转移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表面转移为期a 显微镜下证实的盆腔外的腹腔转移b 腹腔转移灶直径2cmc 腹腔转移灶直径2cm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期 远处转移,除外腹腔转移。(胸水有癌细胞,肝实质转移)卵巢肿瘤w诊断 w诊断困难时应行如下辅助检查:w1、B型超声检查w2、肿瘤标志物w(1)CA125 (2)AFP (3)HCG (4)性激素w3、腹腔镜检查w4、放射学诊断 5、细胞学检查 卵巢肿瘤w鉴别诊断 w1、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鉴别内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病 史 病程长,逐渐增大 病程短,迅速增大体 征 单侧多,活动,囊性,表面光滑,双侧多,固定,实性或半实半囊,表面结节状 通常无腹水 不平,常伴腹水,多为血性,可能查到癌细胞 一般情况 良好 逐渐出现恶病质B型超声 为液性暗区,可有间隔光带,边缘 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界限不清清晰鉴别诊断w2、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1)卵巢瘤样病变(ovarian tumor like condition)(2)输卵管卵巢囊肿 (3)子宫肌瘤 (4)妊娠子宫 (5)腹水 鉴别诊断w3、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2)盆腔结缔组织炎(3)结核性腹膜炎(4)生殖道以外的肿瘤(5)转移性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w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肿瘤的性质、临床分期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等综合分析而确定手术范围。若为恶性肿瘤,依据术中冰冻检查确定的病理类型,决定手术范围及术后辅以相应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卵巢肿瘤w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 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若卵巢肿快直径5cm,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作短期观察。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时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年轻、单侧良性肿瘤应行患侧附件或卵巢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剥出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即使双侧肿瘤,也应争取行卵巢肿瘤剥出术,以保留部分卵巢组织。绝经后期妇女应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肿瘤w卵巢交界性肿瘤 w(1)早期(包括期和期):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希望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的 期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或卵巢肿瘤剥出术,术后不加用化疗或放疗。w(2)晚期(包括期及期):治疗方法同晚期卵巢癌。卵巢肿瘤w恶性肿瘤的预后 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患者年龄及治疗方式有关。以临床分期最重要,期别越早疗效越好。低度恶性肿瘤疗效较恶性程度高者为佳,细胞分化良好者疗效较分化不良者好。对化疗药物敏感者,疗效较好。术后残余癌灶直径1cm者,化疗效果较明显。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预手不如年轻患者。卵巢肿瘤w恶性肿瘤的随访与监测 1、随访时间 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第2年,第3月1次;术后第3年,第6月1次;3年以上者,每年1次。2、监测内容 临床症状、体征、全身及盆腔检查。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作CT或MRI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如CA125 、AFP、HCG等。对可产生性激素的肿瘤检测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卵巢肿瘤w预防 1、高危因素的预防大力开展宣教,加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宜用口服避孕药预防。2、开展普查普治 3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排除卵巢肿瘤。若配合B型超声检查,CA125 、AFP检测等则更好。预防 3、早期发现及处理 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5cm者,应及时手术切除。青春期前、绝经后期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凡乳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作妇科检查。卵巢肿瘤w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合并妊娠较常见,但恶性肿瘤很少妊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较非孕期危害大。妊娠时盆腔充血,可能使肿瘤迅速增大,并促使恶性肿瘤扩散。妊娠合并良性肿瘤,以成熟囊性畸胎瘤及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居多,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90%,恶性者以无性细胞瘤及浆液性囊腺癌为多。卵巢肿瘤w早孕合并卵巢囊肿,以等待至妊娠3个月后进行手术为宜,以免诱发流产。妊娠晚期发现者,或待至足月,临产后若肿瘤阻塞产道即行剖宫产,同时切除肿瘤。若诊断或疑为卵巢恶性肿瘤,应尽早手术,其处理原则同非孕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