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0725076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手足(shuz)口病防治指南口病防治指南一、疾病概述一、疾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hunzh)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第一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pku)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第二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传播(chunb)道径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jich)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第三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易感人群(rnqn)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boh)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第四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时间、空间(kngjin)颁布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fshng);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fshng)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fshng)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第五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防控措施防控措施(cush)(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1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诊断。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chxin)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chxin)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第六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dush)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病例诊断,包括:当地幼托机构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为主。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第七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重点(zhngdin)救治。3.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第八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二)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zhngw)流行动态。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主动报告(bogo)疫情。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3手足口病流行地区要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第九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4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5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nnchnsu)传播。6对新发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第十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三)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jinkng)促进工作。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nnchnsu),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诊,及时隔离。第十一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四)做好专业(zhuny)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应对医疗机构(jgu)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jgu)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jgu)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jgu)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第十二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内容(nirng)总结手足(shuz)口病防治指南。手足(shuz)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第十三页,共十三页。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