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上传人:1395****376 文档编号:240724074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作者简介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以荫入仕,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置十年。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直州、沁园春梦浮若、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写作背景小序:“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它不是对金而是对元,因为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2.2.理解词人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志向。学习目标【诵读】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宋/刘克庄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国脉国脉:国家的命脉。:国家的命脉。长缨长缨:长绳。汉书:长绳。汉书终军传:终军传:“军自请,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戎主戎主:敌人的首领。:敌人的首领。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游丝一样,我慨叹不知国家的命脉微弱得像游丝一样,我慨叹不知何日能够长缨在手,缚住作恶多端的敌酋。何日能够长缨在手,缚住作恶多端的敌酋。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国脉微国脉微如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赏析】其实人间并非没有好汉,只是谁愿其实人间并非没有好汉,只是谁愿意对这些良材多放宽些尺度呢?意对这些良材多放宽些尺度呢?任人唯贤任人唯贤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韩五:韩世忠,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因其排行第五,故称之。人呼为泼韩五。谷城公:据史记留侯世家载,谷城公是授张良以兵书的老人,他对张良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因此后世称之为谷城公或黄石公。骊山母:骊山老母,传说中的仙人。太平广记骊山姥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宋末年,韩世忠统帅部队在这一带屡次挫败金兵。试看取当年试看取当年韩五韩五。岂有。岂有谷城公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骊山母。谈笑起,。谈笑起,两河路两河路。试看当年的泼韩五,虽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名师试看当年的泼韩五,虽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名师传授他兵法,也没有像骊山老母那样的仙人来相传授他兵法,也没有像骊山老母那样的仙人来相助,却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谈笑之间,黄河岸助,却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谈笑之间,黄河岸的金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金人被打得落花流水。词人以本朝名将韩世忠为例,热切地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尽一切可能擢拨英才。让有识之士有其用武之地。试看取当年试看取当年韩五韩五。岂有。岂有谷城公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骊山母。谈笑起,。谈笑起,两河路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棋柝:化用韩愈与李正封联句:“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联句:两人或几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称之为联句。少时曾有报国从军的理想。少时曾有报国从军的理想。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登楼揽镜:上楼照镜。语出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暗指容颜憔悴衰老。岁月飘零,让人不由得感叹至今功业未建,揽镜自照,发现岁月飘零,让人不由得感叹至今功业未建,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已经日渐衰老,但杀战报国的战机被频频贻误。自己已经日渐衰老,但杀战报国的战机被频频贻误。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冲梯:攻城用的冲车和云梯,此指边城受到了敌人的围攻。现在敌人南犯愈发猖狂,正对我边境城池展现在敌人南犯愈发猖狂,正对我边境城池展开疯狂的围攻。开疯狂的围攻。一方面是写敌人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为词人在下文的纵横议论设下了伏笔。深切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投鞭:典出晋书,苻坚进攻东晋时曾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虚语:不可能实现的话。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此指长江天险。一一贤能制能制难:语出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制难:解除危难。张许:张巡和许远,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请君不要只做空谈的书生,当年苻坚投鞭断流的请君不要只做空谈的书生,当年苻坚投鞭断流的话决非危言耸听,现在的蒙古人绝对有这个实力。话决非危言耸听,现在的蒙古人绝对有这个实力。自古一贤能制难,难道有了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自古一贤能制难,难道有了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就不再需要张巡许远那样的良将了吗?就不再需要张巡许远那样的良将了吗?在当前形势下,只靠地势的险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许多忠勇的英雄人物为之筹划奔走。君莫道君莫道投鞭投鞭虚虚语,自古,自古一一贤能制能制难,有,有金金汤便可无便可无张许?快快投笔投笔,莫,莫题柱柱。投笔:取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题柱: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不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不要再做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空谈误国的雅士要再做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空谈误国的雅士了!了!大声疾呼,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大声疾呼,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舞力量。总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这首词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却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