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显示技术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23545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网膜显示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视网膜显示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视网膜显示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网膜显示技术视网膜显示技术视网膜成像显示技术:RetinaDisplay:来源于苹果,是一个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术语,代表着一种拥有超高像素密度的显示方法。RetinaScanningDisplay:利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让激光快速地按指定顺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循环扫描,撞击视网膜的一小块区域使其产生光感,人们就感觉到图像的存在。iPhone4的近距离拍照效果iPhone3GS的近距离拍照效果右图有明显颗粒感,而左图则没有。这要归功于RetinaDisplay显示屏是一种具备超高像素密度的显示屏原理:我们都知道,使用图片查看器看图片时,如果将图片无限放大,最后就容易看到一个个小方格,而这些小方格就是人们常说的像素。在显示器中显示的各种目标,都是由大量不同像素点构成的。在同等大小面积中,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自然就会越清晰。人们规定,在1英寸面积内显示的像素数目用PPI来代表(也就是像素密度)。而人类肉眼所能识别的最高像素密度为300PPI,如果素密度超过300PPI,人类肉眼就无法区分出单个的像素了。那么视网膜显示技术是如何将图片在高像素下显示得更清晰的呢?视频膜显示让图片更清晰采用了视网膜显示技术的iPhone4显示屏,就是一种具备超高像素密度的液晶显示屏,它可以将960640的分辨率压缩到一个3.5英寸的显示屏内。由于屏幕大小没有变化,还是3.5英寸,分辨率的提升将iPhone4的显示分辨率提升至iPhone3GS的四倍。视频RetinaDisplay技术难点:技术难点:为何视网膜屏幕难以制造视屏里介绍了LCD像素的结构LCD的像素实际上是人为划分的,每个像素就好比一个个方格子,一个方格子中又包含红、绿、蓝三个小格。屏幕的分辨率越高,容纳的格子数量就越多,每个格子的尺寸就越微小,这应该很容易理解。那么,这种“格子”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LCD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能在电压的作用下,打开或者关闭,让光线投射或者不透射。为了控制每个一格子,这些格子都必须对应独立的控制电路红、绿、蓝小格各自都拥有一个控制器。现行的LCD都采用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电极进行控制。然而,薄膜电极本身必须占据一定的面积,而它又会对光线起到遮挡作用,如果在一个像素点中,薄膜电极占据的面积越大,能透过的光线比例就越低,对应来讲就是屏幕越暗。另一方面,像素点越小,每个薄膜电极与信号线的距离就越近,很容易产生各种型号干扰问题。因此,像素点的尺寸,不可能无限制的缩小,受到制造工艺的制约,薄膜电极的尺寸在过去这些年都没有太大的改观。RetinaScanningDisplay(RSD):视网膜扫描显示技术):视网膜扫描显示技术系统工作原理图:系统工作原理图:Google公司公布的ProjectGlass用到的的LCOS芯片投射技术:LCOS芯片投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完全不用担心显示的亮度、可视角等问题,因为可以直接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强,在光源有足够色域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非常出色的显示效果。而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光源的小型化,因为这仍然是一种主动式发光技术。GoogleGlass3D透视图GoogleGlass镜头工作原理图具体可参考: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