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ppt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2328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象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藏象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藏象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ppt.ppt第一节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二、藏象学说的特点一、藏象学说的概念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的学说。脏腑的分类内经内经中的分类:中的分类:1)按结构分:)按结构分:结构内实结构内实脏(五脏)脏(五脏)内脏内脏结构中空结构中空腑(六腑、奇腑)腑(六腑、奇腑)2)按功能分:)按功能分:贮藏精气贮藏精气藏(五脏、奇腑)藏(五脏、奇腑)传化水谷传化水谷泻(六腑)泻(六腑)3)按)按1)+2)分:)分:五脏、六腑、奇腑五脏、六腑、奇腑二、藏象学说的特点1.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2.以“象”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3.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统一体第二节 脏腑 本节主要内容: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3.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奇恒之腑 5.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主血脉,主藏神。心为“君主之官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阳脏而主通明。(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1.主血脉主血脉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主血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2.主神心主神,又称藏神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心 神 气 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藏 驭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2、在窍为舌(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主血脉主藏神3、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4、在液为汗 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汗汗为为心心之之液液”、“血血汗汗同同源源”之说。5、与夏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火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一)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2)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 2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肺主行水宣发肃降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代谢为代谢为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肺气宣发肺气宣发 汗汗 肺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主主 控制腠理开阖控制腠理开阖 行行 调节汗的排泄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调控 水水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肺气肃降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尿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肺朝朝百百脉脉,是是气气运运血的具体体现。血的具体体现。(2)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气、血血、水水的运行、输布。A.A.治理调节气治理调节气主气主气 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 调理一身之气调理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运行升降出入运行 B.B.治理调节血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肺朝百脉 C.治理调节水治理调节水行水行水(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肺 皮毛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2 2 在窍为鼻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3 3 在志为忧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4 4 在液为涕在液为涕 5 5 与秋气相通应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金 三、脾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2、主统血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升清 基本概念: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消化和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谷精)的功能。运化之运化之“化化”运化之运化之“运运”生理过程(掌握):生理过程(掌握):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吸收水谷精微;吸收水谷精微;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转化为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或胀痛,水谷精微不得及时转运粪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脾不运化,食欲不振水谷精微随糟粕而下,“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衰衰少,精气血生化少,精气血生化不足不足(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水液代谢(掌握)。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水液代谢枢纽水液代谢枢纽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赖肾之气化,赖肾之气化,清者上输,清者上输,浊者形成尿浊者形成尿液液宣发至皮毛,宣发至皮毛,形成汗液形成汗液2.主统血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机理(掌握):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病理(理解)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阴道出血阴道出血皮下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下部出血多见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中医称之为中医称之为“痿证证”内经原文(了解):“脾主四肢”“治痿独取阳明”四肢又名四肢又名“四四末末”“阳明阳明”代指脾代指脾胃胃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唇淡白不泽。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相通应 四、肝四、肝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一)生理功能 1.1.主疏泄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泄,疏通、畅达;疏通、畅达;发散、升散。发散、升散。基本概念:肝肝气气具具有有疏疏通通、畅畅达达全全身身气气机机,进进而而促促进进精精血血津津液液的的运运行行输输布布、脾脾胃胃之之气气的的升升降降、胆胆汁汁的的分分泌泌排排泄泄以以及及情情志的舒畅等作用志的舒畅等作用。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生理(掌握)生理(掌握)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血及津液运行正常气属阳主动,血气属阳主动,血及津液属阴主静,及津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血及津故气能行血及津液液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血行不畅:津行失常津行失常瘀血瘀血癥积癥积肿块固定不移且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坚硬,疼痛较为坚硬,疼痛明显明显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舌质暗,有瘀斑舌质暗,有瘀斑水肿水肿梅核气梅核气肝气上逆肝气上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多,崩漏 (2)促进脾胃的纳化功能及胆汁的分泌排泄生理(掌握)生理(掌握)调畅脾胃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肝之精气化生肝之精气化生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肝疏泄异常(肝气郁结)脾不升清上:眩晕下:飧泄胃不降浊上:呕逆中:左上腹胀痛下:便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右胁胀痛,口苦,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纳食不化,黄疸肝脾不调或肝脾不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和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清气在下,则生飧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3)调畅情志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活动正常情志活动正常“形为神之宅”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生理(掌握)生理(掌握)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躁易怒暴怒急躁易怒暴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肝气上逆肝气上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4)协调水液代谢水液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推动,肝主疏泄,条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 (5)促进冲任二脉 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经病理变化(理解)病理变化(理解)生理(掌握)生理(掌握)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畅女子行经异常 (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还包括一些条索状的组织,如大的神经纤维,表浅的静脉血管等。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爪,爪甲,“爪为筋之余”2.在窍为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与春气相通应 五、肾五、肾 (一)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2.主水 3.主纳气肾为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一)生理功能 1.1.藏精,主生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腑气化 (1)藏精的概念: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2 2)肾精的构成:)肾精的构成: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肾精合成后天之精部分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脏腑之精肾精肾气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女七七男八八女二七男二八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为根;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为本。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对立协调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久病及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肺阴心阴肝阴脾阴胃阴肺阳心阳肝阳脾阳胃阳协调对立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气对于水液代谢的主司和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有促进脾肺等脏输布水液的作用。(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肾气通过蒸化作用,能升清降浊,生成尿液,并控制尿液排泄。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肾气衰减,摄纳无力,则会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二)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2.在窍为耳及二阴3.在志为恐4.在液为唾5.与冬气相通应 肾与形、窍、液、时的关系图 肾精髓血骨腔骨髓脊髓腔脊髓颅腔脑髓藏互化化汇聚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发为血之余其华在发耳为肾窍齿为骨之余脑为髓海唾为肾之液三、六腑奇恒之府1.六腑胆:主决断,助消化胃:收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2.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四、脏腑之间的关系1.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2.脏与腑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3.六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一)心与肺心心 血血 宗气宗气肺肺 气气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血行血至则气至血至则气至1、气血关系2、呼吸与血行(二)心与脾(二)心与脾心心 血血脾脾 (三)心与肝(三)心与肝 心主血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储藏调节血量心心肝肝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血液生成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液运行主血主血生血生血生血生血统血统血血液血液神志神志(四)心与肾(四)心与肾(五)肺与脾(五)肺与脾 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气之源上输谷气上输谷气 肺为主气之枢肺为主气之枢吸入清气吸入清气肺肺脾脾 脾主运化水湿脾主运化水湿转输水精转输水精 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敷布水精敷布水精(六)肺与肝(六)肺与肝 肝主升发肝主升发 肺主肃降肺主肃降肺肺肝肝 肝藏血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调节全身血液 肺主气肺主气调节全身之气调节全身之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气气相互协作,调节水液相互协作,调节水液水水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机升降气机升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七)肺与肾(七)肺与肾(八)肝与脾(八)肝与脾肝肝疏泄胆汁,促进消化疏泄胆汁,促进消化脾脾运化水谷,散精于肝运化水谷,散精于肝肝肝肝藏血肝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脾统血脾统血统摄血液,血循脉内统摄血液,血循脉内(九)肝与肾(九)肝与肾 肝肝属木,为子属木,为子 肾肾属水,为母属水,为母 肝藏血肝藏血阴(血)赖肾精滋养阴(血)赖肾精滋养肝肝肾肾 肾藏精肾藏精肾精赖肝血补充肾精赖肝血补充 同具相火同具相火相火寄于肝肾相火寄于肝肾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开开制约肾之闭藏制约肾之闭藏 肾主闭藏肾主闭藏合合制约肝之疏泄制约肝之疏泄疏泄与运化疏泄与运化消化消化藏血与统血藏血与统血血液血液肝肝脾脾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水能涵木水能涵木相互滋生相互滋生精血互生精血互生相互制约相互制约藏泄互用藏泄互用(十)脾与肾(十)脾与肾 肾肾先天生后天先天生后天 先天后天先天后天 相互滋生相互滋生 脾脾后天养先天后天养先天 脾脾脾主运化水湿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脾气健运,土能制水土能制水 肾肾肾为主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肾阳气化开合有度开合有度脾脾肾肾水液代谢水液代谢二、脏与腑的关系二、脏与腑的关系(一)心与小肠(一)心与小肠 心心心主血心主血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心心小肠小肠 小肠小肠小肠化物小肠化物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二)肺与大肠(二)肺与大肠 肺肺肺主肃降肺主肃降 呼吸正常呼吸正常肺肺大肠大肠 气机调畅气机调畅 大肠大肠大肠传导大肠传导 传导排便正常传导排便正常(三)脾与胃(三)脾与胃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为胃纳提供能源胃主受纳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为脾运奠定基础脾脾胃胃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浊阴下降,虚实更替脾性恶湿脾性恶湿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胃性恶燥胃性恶燥胃喜润则阴足而能纳胃喜润则阴足而能纳纳运相得纳运相得升降相因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燥湿相济(四)肝与胆(四)肝与胆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储胆汁胆附于肝,储胆汁肝肝胆胆 肝主谋虑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胆主决断(五)肾与膀胱(五)肾与膀胱 肾肾肾为水脏肾为水脏气化津液,下输膀胱气化津液,下输膀胱肾肾膀胱膀胱 开合有度开合有度 膀胱膀胱膀胱为水腑膀胱为水腑储存、排泄尿液储存、排泄尿液消化功能消化功能疏泄胆汁疏泄胆汁,帮助消化帮助消化精神情志精神情志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小结五脏的生理功能六腑的生理功能奇恒之腑脏腑之间的关系问答题1.肺的生理功能是()()()2.六腑是()()()()()()3.奇恒之腑有()()()()()()4.即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5.肾主()生(),其华在()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