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知识点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24072125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上受降城闻笛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李益作者简介 李李益,唐代诗人益,唐代诗人,大,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一带漫游。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贞观二十年,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就是由此而来。品读诗歌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李益回乐回乐烽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人个个眺望故乡。主主题题思思想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满心的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满心的哀愁,哀愁,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1.1.诗中把诗中把“沙沙”比喻成比喻成“雪雪”,把,把“月光月光”比喻比喻成成“霜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借这寒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渲染征人心境的孤独凄凉。情景气袭人的景物,渲染征人心境的孤独凄凉。情景交融,自然生发思乡之情。交融,自然生发思乡之情。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吹芦管”是理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为什么?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为什么?“吹芦管吹芦管”是在是在“沙沙似雪似雪”“月如霜月如霜”的受降城上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管声而引起的思乡之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管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两句则通过“芦芦管管”声,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情。4.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作的佳作”这句话的。这句话的。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理解默写理解默写 1.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2.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是:句子是是:,。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