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及注意事项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11959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流程及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现浇结构模板的拆除时间,取决于结构的性质、模板的用途和混凝土硬化速度。整体式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应遵守下列规定。(PS:浇筑时预留拆模试块,拆模试块一般都是以3D、7D、14D、21D、28D强度这几个时间点来判断结构强度,待满足拆模强度要求时,上报监理,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拆模。)一、拆模强度要求一、拆模强度要求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 2,8758100梁、薄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一)承重的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附表的规定强度,方可拆除。一、拆模强度要求一、拆模强度要求(二)非承重模板:包括基础、柱子、压顶的侧模板,另外还有梁、板和墙的侧模板,其拆除时只要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拆模强度要求一、拆模强度要求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二、拆模方法(一)、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这个顺序是指,在工程中先支设的模板应后拆除,后支设的模板应先拆除。比如,在工程中施工人员常常先支的是梁、板的底部模板,后支的是梁、板的侧模。根据规范规定,在拆模时,应该先拆除梁、板侧模,再拆除底模。二、拆模方法(二)、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梁、板在拆模时,对于支设承重模板的部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而对于非承重模板,只要不损坏混凝土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因此,应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二、拆模方法梁板模板拆除拆除螺栓或紧固件注意注意: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从跨中拆向两端。拆除跨度较大的挑梁下支柱时,应从外向里逐步拆除。拆除侧面模板达到强度后拆除底面模板注意注意: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应满足:当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上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在4m及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柱,间距不大于3m。二、拆模方法(一)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拆模时应尽量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敲,以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二)拆下的模板及其配件,严禁乱抛乱扔,应有专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理、维修和刷隔离剂,以备周转使用;(三)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经过处理后,才可继续拆除。对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才能承受全部使用荷载。三、拆模的注意事项、拆模的注意事项 若混凝土梁、板过早拆模,易引起下列问题:(一)、混凝土强度过低,不能承受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易在受拉区出现裂缝,甚至受压区破坏,造成安全事故,这将是很危险的。(二)、将会加大混凝土的徐变量。混凝土长期受有外力,其变形具有随着时问的延续而不断增加的特性,即混凝土的“徐变”。而且这种变形是塑性变形,即变形是不可恢复的,尤其在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阶段,徐变量很大,以梁、板为例,过早拆模后,在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受压区徐变量增加,将导致较大的结构变形(挠度值增加)有时可增至理论变形的23倍,这在结构上是不能允许的。四、提前拆模的隐患 (三)由于混凝土强度低,在拆模过程中易产生混凝土缺棱掉角或局部坍塌现象,削弱构件断面,影响承载能力和外观质量。(四)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能力差,在构件自重、施工荷载和其他振动作用下,易引起钢筋在混凝土内的滑动,从而降低了钢筋的握裹力。(五)使构件不能克服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的粘结力,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剥落,常称做“粘模”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所以,在不同的施工季节,确定拆模日期和拆模方法,提供拆模混凝土试块的拆模强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决不可只片面强调工期紧,工序多而掉以轻心。若确实需提前拆模,可掺用早强外加剂,使用早强水泥,或只拆侧模,拆模后应做临时支顶和加固,尤其对悬挑构件或敏感性部位的拆模更应给予高度重视。四、提前拆模的隐患汇报完毕!汇报完毕!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