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71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对经济主权的维护1二战后苏联对国家困境的反思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3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转型压力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7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8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新时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影响10改革开放初期公房出售遇冷原因11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意识形态对中学教育的影响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教育联盟联考)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这些观点()A.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B.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C.与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初衷一致D.旨在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解析:B从材料中“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可看出斯大林强调经济独立自主和经济主权,反对苏联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明显,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市场作用,斯大林模式强调计划,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也未体现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故排除。2.(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解析: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当时苏联所处困境的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斯大林时期制定的不合理的公共行为准则,因而他主张实行民主,反对高度集中,反对专制,故B项正确。A项“完全否定”表述绝对。该学者已找到困境的根源,故C项错误;由材料“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可知,该学者不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故D项错误。3.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它反映了()1931年1933年中国茶叶出口额5 108万元3 858万元中国蚕丝出口额14 704万元5 642万元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C.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的空间解析:B根据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欧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减少,故选B项。4.(2018河北邯郸一模)1947年,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年美国出口总额为145亿美元,占GDP约7%。而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这一数字为20%。战时繁荣的美国荣光不再,GDP增长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这反映出战后的美国()A.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霸主B.面临战后经济转型压力C.迫切需要输出剩余资本D.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解析:B材料中“战时繁荣的美国荣光不再,GDP增长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势头下滑,战时经济已不再适应战后形势的需要,需要进一步进行经济转型,故B项正确。A项自身表述正确,但非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美国战时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在战后缺少市场消化,而非单纯输出资本问题,C项错误;D项“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体现不出。5.(2018四川德阳二诊)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部分展览表曼谷展览 (1954年)最新建设设备、雪弗兰汽车、空调、玩具、日常用品和医疗设备等物品法兰克福展览(1955年)演员在“五间装修完好的摩登住房中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埃塞俄比亚展览(1955年)通用电器公司的厨房,演员制作“美国蛋糕”“美国超市”与“都市梦想家庭”相结合莫斯科展览(1959年)富足的美国生活、华丽的服饰和摩登洋房等,放映“美国一天的生活”据上表,美国此举意在()A.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B.推动马歇尔计划全面实施C.推销美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D.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解析:D由材料显示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可知A、B两项错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及马歇尔计划全面实施均在20世纪40年代。材料内容除了技术和设备外,还涉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故C项片面。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日益激烈,美国通过展示美国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变化,试图说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之一,故D项正确。6.(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68年和1978年,世界军事开支分布表年份北约华约中国第三世界其他1968年56%25%9%6%4%1978年43%29%10%14%4%此表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局势动荡冲突不断B.北约实力下降在冷战中处于守势C.苏联改革初见成效军事实力上升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解析:D军事开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之一,表格显示1978年北约军事开支大幅下降,中国军事开支稍有增加,第三世界国家快速上升,说明两极格局之外其他重要国际力量实力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A项表格未体现;B项没有全面反映表格信息,故错误;材料时间处于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其改革成效不大,故C项错误。7.(2018广东佛山二模)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A.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B.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C.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D.“一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解析:B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实现了腾飞和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只论述了21世纪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欧美亚三洲经济地位问题,也就谈不上三足鼎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亚洲的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经济重心转移问题,未涉及世界政治格局问题,故D项错误。8.(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该学者意在指出()A.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不悖B.文化差异是多极化的主因C.跨国公司推动区域化集团发展D.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解析:D根据材料“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等可知,实现经济全球化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区域集团化要比经济全球化更容易实现,而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故D正确。9.(2018河北唐山二模)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解析:B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的社会阶层,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故C项错误;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即是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而非成就,故D项错误。10.“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解析:A根据题干“优先保证新工业中心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一五”计划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缩小与沿海省市的差距,A项符合题意。B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产业结构”题干信息没涉及,排除。11.(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从1979年开始,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 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说明()A.住房市场机制缺乏方略 B.房屋居住属性遭到破坏C.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 D.市场经济具备社会基础解析:C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之初,中央在推行公房出售时即使只需居民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仍收效甚微,这说明民众思想尚未解放,对购买房产持保守态度,故C项正确,D项错误。改革初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中公房出售是中央政府行为,不是“市场机制”,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涉及。12.(2018河北衡水摸底)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工作的重点不是发展经济D.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解析:B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上学习苏联实行排斥市场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故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13.(2018河北保定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道光二十八年以后,海运逐渐取代河运的地位,成为漕粮运输方式的主流。外资轮船进入中国抢占运营份额,中国大量的沙船(适宜在水浅多沙滩航道上航行的海船)主破产,失业人数陡增。中国无法制造轮船,求助于洋人,洋人却企图借机控制中国的航运业,经常表现出“狂妄悖理”的态度,同清政府特别是总理衙门以及李鸿章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1872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式章程招商局轮船招商节略并各项条程出炉,规定了企业的性质是“官商合办”。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资金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主事期间,挑选亲信任各种职务,而不是以“商场”规则以股份多少或才能高低任用人员。其利润很少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管理者想方设法“分红”。户部不断要求核查招商局账目,1891年盛宣怀向官方“报效”十万两。材料二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国核心难题和影响中国大多数人的农村土地着手,中国农民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开放承接了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如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百年需求。改革开放第一次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作为行动目标和指导方针。改革开放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学习或者模仿西方完成现代化国家的一切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成果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特殊性。改革开放给世界现代化进程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的烙印。庄振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设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并指出轮船招商局运营中的不利因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比分析说明,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开放政策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表现。(13分)解析:第(1)问“目的”以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为切入点思考,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漕粮运输、失业人数陡增、洋人企图控制等,并结合轮船招商局作为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民用工业的性质作答即可。“不利因素”从内、外两方面考虑,外部是列强经济侵略,内部是政局动荡、封建主义的剥削等。第(2)问,可以结合洋务运动和新时期改革开放实施的背景、目的、过程、内容、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目的:解决漕粮运输问题;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经费的需要;解决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不利因素: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政局动荡不安;“官督商办”的运营体制(缺乏自主经营权,经常被官方索财)。(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 6分)(2)洋务运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影响有限;(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或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2分)洋务运动中企业封建色彩强,注重政府牟利,企业管理不够科学;(2分)改革开放中企业改革使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转变(企业获得了更多自主权,积极参与市场竞争)。(2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但常常受制于列强的侵略;(2分)改革开放在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主权及国家性质下,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使中国主动融入当今世界经济体系。(3分)14.(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根据上图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取出一个关于美国能源消费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12分)解析:首先,时空定位:美国、17762012年;找出关键词:能源(木质、水电、核能、煤炭、天然气、石油等)、消费历史趋势;答案构成:信息(是什么)、分析(为什么、怎么样)。切入点:能源种类变化的时间,联系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组织答案。由煤炭、电和石油、核能出现时间可以提炼三次科技革命与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的联系;从总体变化趋势:能源种类不断增多、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可以提炼出美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等。然后,说明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论证),说明和解释所提炼的信息,论据准确,史论结合,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即可。答案要点:评分标准:提取信息部分03分,分析部分09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分值要求1012分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符合材料。能够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说明观点;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79分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符合材料。能够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说明观点;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46分能够提取信息,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观点;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 通顺。03分能够提取信息。能够运用史实说明。示例1: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能源消费以木质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推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煤炭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内燃机,推动了石油的开发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石油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原子能技术等得到发展,使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可能。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得以提高。示例2:信息:美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分析:美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工业生产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工业革命的动力革新,生产出蒸汽机车、轮船、汽车等,使人们对能源的消耗量增多。科技的进步,石化工业、天然气产业等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种类的能源用于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