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4单元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71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4单元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4单元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4单元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开始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二杯水车薪胡佛应对危机(人民版)1前期措施(1)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2)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救济方案。(3)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联合起来,共同维护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4)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投资。(5)提高关税。2后期措施(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3效果:杯水车薪,使美国经济继续下滑,胡佛声誉扫地。三罗斯福新政图解历史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1 1929年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图解历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概念阐释 “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问题探究2 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吗?提示:没有改变。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问题探究3 “新政”为何能取得成功?提示:(1)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4)罗斯福的个人因素。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资本主义经济的“梦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二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教你读史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文中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史料二从经济、政治及国际局势三方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史料运用(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史料一中在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中,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答:_(2)根据史料二,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答:_答案(1)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2)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出现政治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危及世界安全。世界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主题2走出“梦魇”罗斯福新政一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是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胡佛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体现的是自由主义。史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史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不应消灭”指保留资本主义。“经济的营运”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史料运用(1)史料二反映出罗斯福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答:_(2)罗斯福新政期间,有人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请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答:_(3)根据史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答:_答案(1)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3)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含义(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的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2018全国卷,342015全国卷,341(2018全国卷)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知识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结论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19291931年间,美国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周工资处于下降趋势,且19301931年下降幅度超过19291930年,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项;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2(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知识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叙述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养老金制度,涉及这一规定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故选B项。A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属于农业调整法的内容,D项属于1938年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内容,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考向分析:本讲内容在全国卷中为中频考点,已考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的爆发与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在复习中要关注主干知识,注意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关注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实质。预测1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危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美国司法受到政府权力的影响B分权制衡原则削弱了新政的效果C最高法院反对罗斯福的干预政策D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在1933年由国会通过,颁行全国。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其违宪,而此时其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且这一政策取得很大成效,故最高法院于1937年修改了这个司法解释,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联邦行政权力的扩张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排除;C项与材料“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不符,故排除。预测2利用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文献资料,考查历史解释(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材料是强调政策实施特点,而不是取得成功的原因,A项错误;材料是说“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说明整顿措施不是系统性的,B项错误;材料要说明的是罗斯福新政是基于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但也有经济理论作为依据,故选D项,排除C项。预测3创设情境,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理解(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新的四大自由。保留了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又加上了两个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两大新自由的提出()A彰显了政府新的职能 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C遏止了经济危机蔓延 D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答案A解析新两大自由中,罗斯福提出应使公民“免于匮乏的自由”是指政府应采取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这些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政府被赋予的新职能,故选A项。新的两大自由中,共同作用不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项错误;两大新自由并不都是罗斯福新政中遏制经济危机蔓延的措施,遏制经济危机蔓延主要依靠的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等制度,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并没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表述,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