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70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十一)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咸阳市高三模拟)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可知,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而重视功劳,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郡县制的确立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确立,C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材料反映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排除D。2(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汉朝中出现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灾害发生,可判断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相互感应,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非制度,排除D。3(2018兰州市高三模拟)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并没体现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排除C。4(2018哈尔滨市高三模拟)下表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土地规模户数所占土地比例1亩以下692.4%110亩12243.6%1020亩3641.4%20亩以上612.6%合计233100%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租佃关系普遍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由“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看出,占有土地规模120亩的户数达84%以上,说明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经济盛行,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体现生产效率的高低,排除B;由“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关系统计表”看出,占有20亩以上土地的户数只占12.6%,占有土地1亩以下的占2.4%,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租佃关系不普遍,C、D错误。5(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答案:A解析:由“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主张中外自由通商,由“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可知,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说明太平天国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A正确;B不符合“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排除C;D不符合“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也”,排除。6(2018南昌市高三模拟)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A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B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影响C教育内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答案:B解析:“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要学习中国的儒家经典,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正确;A不符合“仍兼讲中学”,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兼讲中学”,D错误。7(2018西安市高三模拟)1937年2月,国共就红军改编达成初步协议。3月11日,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材料表明()A中共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打算C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D国共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趋同答案:C解析:根据“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表明共产党做出了让步,中共的让步是为了联合国民党抗日,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也体现出国民党政策的重大调整,材料反映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不可能趋同,排除D。8(2018昆明市高三模拟)下表是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年份1949年1952年1957年所占比重84.5%74.7%62.3%据此推知,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看出,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减少,说明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增加,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故C正确;从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情况无法得出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减少,说明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增加,表明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合理,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D。9(2018汕头市高三模拟)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答案:D解析:“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民众暴政,D正确;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体现社会分裂,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排除B;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2018南宁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表明宗教改革促进近代科学发展,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B正确;宗教改革主张的政教分离,在很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发展扫除了体制障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宗教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科学与宗教的对立,C错误;“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表明宗教改革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D错误。11(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大量移民的涌入C女权革命的发生 D医疗卫生的改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促使英国人口增长,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人口变化和女权革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是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排除D。12(2018贵阳市高三模拟)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赫鲁晓夫)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不必统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正确;赫鲁晓夫并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赫鲁晓夫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无关,排除B;20世纪60年代,苏联并不存在国内危机,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