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3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66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3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3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3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3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全国百校大联考)经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上半年试点实践后,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分期分批陆续展开,中共中央发了七号和六十号两个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工作办公室。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A.发扬了“文革”中充分体现民主的群众运动B.加强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绝对领导C.使我国选举制度由直接选举代替间接选举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答案D2.(2016山西阳泉模拟)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B.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D.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解析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A、B、D表述正确,故排除。中国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3.(2016湖北八校联考)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年份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进口19723260197515630419801 0593 75519853 8653 856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文革”期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河南安阳调研)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而非“反殖反霸”,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合组织是结伴而不结盟,与“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相符,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上合组织是结伴而不结盟,而非“军事同盟”,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湖北荆州质检)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解析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具有一定自主权,故A项正确。答案A6.(2016广东广州调研)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解析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材料显示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选D项。 答案D7.(2016山东临沂模拟)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解析从材料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 和“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可知国有企业可以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故选A项。答案A8.(2016广西桂林模拟)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解析据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选C项。答案C9.(2016吉林调研)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析据材料“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D项。答案D10.(2016陕西五校联考)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解析材料中“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因而其变化说明了此时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更大,故选C项。答案C11.(2016湖北武汉调研)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典型说明()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解析据题干, 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取代原有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12.(2016江西南昌调研)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解析据题干可知,从2000年到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这说明能进入高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 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2)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3)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14.(2016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 倍。1846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 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 为适应外资的需求, 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 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材料三1980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单位:亿人民币)(1)分析出现材料一现象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归纳该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说明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迟缓,可以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以及经济政策来说明“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折线图可以概括出“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的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和方针来回答。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2)特点:出口以农副矿产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问题: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3)变化: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原因: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