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十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40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十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十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十一)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提升练(十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青岛调研)在古代雅典,一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可以十分富有,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这一现象()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 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解析“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故A项错误;“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不能体现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没有涉及平民的债务问题,故C项错误;“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体现了雅典人的地域优越感,故D项正确。答案D2.(2019山东日照模拟)古代雅典规定,法庭对被作为证人的奴隶进行拷问时,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该规定旨在()A.保护奴隶的人身安全 B.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C.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D.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解析材料“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说明,当时的雅典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故B项正确。答案B3.(2019山东临沂模拟)雅典城邦最主要的财政开支由富有公民无偿承担,普通公民则免于任何赋税,这些费用由城邦通过一个称作“公益捐助”的制度,每年指定一些最为富有的公民承担。这主要是由于雅典城邦()A.普通公民不用承担义务B.富有的公民素养高C.平民占主体的民主机制D.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解析“财政开支由富有公民无偿承担,普通公民则免于任何赋税”可以看出平民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答案C4.(2018山东枣庄期末)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所以富有贵族的奢华行为要承受极大的压力,故选B。答案B5.(2018山东聊城三模)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A.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解析由材料“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体现了法律来源的权威性,材料“保护法律,忠于法律”体现了法律效力的神圣权威,故A项正确。答案A6.(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该机构以抽签选举方式从雅典的10个部落中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这样的规定旨在()A.杜绝僭主政治出现的可能性B.保证部落在公共事务中平等C.努力实现决策的公正与合理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原则解析根据材料“抽签选举方式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并结合所学,最大限度保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雅典民主特色,故选D。答案D7.(2019山东烟台模拟)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解析材料“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体现了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故C项正确。答案C8.(2018黑龙江哈九中四模)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解析据题干中“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实践品德紧密相关,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思想,故选A项。答案A9.(2018山东淄博部分学段考)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抛弃传统习俗 B.忽视公平公正C.强调等级秩序 D.尊重家庭伦理解析据题干可知,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照顾,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抛弃传统习俗,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忽视公平公正,B项错误;家庭成员关系不能体现强调等级,C项错误。答案D10.(2019河北保定模拟)公元212年,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皇帝颁布了著名的“安托尼努斯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使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该敕令的颁布()A.适应了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违背了罗马自然法的法制精神C.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D.反映出万民法完全取代了公民法解析据题干“公元212年,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皇帝颁布了著名的安托尼努斯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使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可得出为适应帝国扩张的需求,消除公民之间的区别,故选A项。答案A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六)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罗马()A.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B.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C.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D.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解析依据题干“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可知体现的精髓是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故选C项。答案C12.(2018广东湛江测试二)罗马法规定,首先发现矿藏者可为该矿藏的所有人,但国家可以视需要限制甚至禁止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须付给发现者矿藏价值的2%。罗马法()A.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需要C.保护自由民的经济利益D.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解析据题干材料“首先发现矿藏者可为该矿藏的所有人,但国家可以视需要限制甚至禁止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须付给发现者矿藏价值的2%”可以体现对公私财产的协调作用,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四川绵阳模拟)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从群体、对象、地位关系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信息从公民范围、身份变化、政府调教、驯服等说明。第(2)问原因,根据所学,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2)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中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也可给分。)14.(2018河北邯郸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内容说明盗“盗”是指窃取财货贼“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网“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杂“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具“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标题主要内容备注第三表:执行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第十条: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第十二条: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经与罗马法的比较分析。解答首先据材料表格,对比分析提出论题,从内容看,可分别从阶级目的、价值取向两个角度分析论证。示例一,据材料中“盗”“贼”放在法典之首,“逾制”罪名,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结合所学,分别从中国和罗马的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示例二,据材料中“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答案示例一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阐述: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而且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法经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法中亦有诸多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积极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由于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示例二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阐述:由于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法经更注重于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十二铜表法由于建立在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上,因此,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