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调研报告(国网)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240558960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调研报告(国网)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调研报告(国网)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调研报告(国网)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专题调研汇报专题调研汇报20092009年年8 8月月目目 录录一、前言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一、前言一、前言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体现“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和需求。目前智能变电站还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认为,智能变电站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智能分析软件等技术,建立全站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应用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分布协同控制、智能分析决策等高级应用功能,提高管理和运行维护水平。一、前言一、前言 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和设备工程应用情况,跟踪智能变电站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为下一步设计建设创造条件,2009年6月对浙江兰溪500kV变电站、四川绵阳东220kV变电站、江西泰和220kV变电站等3座变电站试点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华北、天津、江苏、河南公司,以及国网电科院、许继、南自、新宁、南瑞航天等科研制造单位进行了实地专题调研。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何判断和理解智能变电站及发展?与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需求相关lIEC61850(DL/T860)IEC61850(DL/T860)标准实现标准实现“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的推广。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的推广。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种种弊端严重限制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种种弊端严重限制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高,因此,采用高,因此,采用IEC61850IEC6185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成为国内众多电力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成为国内众多电力自动化专家的一致共识。自动化专家的一致共识。l光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光通信技术、光学材料光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光通信技术、光学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电压、电流测量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成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电压、电流测量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成为可能可能 l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智能变电站可以去实现一些更加高级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智能变电站可以去实现一些更加高级的需要和应用。的需要和应用。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传统变电站传统变电站传统变电站传统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 新增或变化设备新增或变化设备新增或变化设备新增或变化设备 ECVTECVT合并单元合并单元智能接口单元智能接口单元交换机交换机同步对时系统同步对时系统网络传输方案网络传输方案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主要特征一次设备智能化: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开关(或配智能单元的传统开关)等智能一次设备。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用光纤传输数字编码信息的方式交换采样值、状态量、控制命令等信息。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取消常规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控制电缆,采用光纤网络直接通信。数据交换标准化设备检修状态化管理运维自动化:包括自动故障分析系统、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和程序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系统,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运行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近、中、远景特征近、中、远景特征:近期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主要是基于近期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主要是基于IEC61850IEC61850的二次设备发展。的二次设备发展。一次智能设备明显滞后于二次智能设备的发展,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仅依靠二次设备厂家的附加设备将一次设备数字化后接入数字化变电站二次采集系统,而基于IEC61850的二次设备取得全面提升。此阶段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还处于试用和起步阶段。而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管理正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开始对基于现阶段技术水平的智能化变电站提出一些运行、管理上的规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近、中、远景特征近、中、远景特征:中期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已经较成熟,开始全面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由此带动二次智能设备装置性能提升、功能分布更加合理。有革命性变革的智能一次设备开始逐渐应用于变电站中,但技术和应用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IEC61850的二次系统更加完善,互操作、网络技术等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整个智能变电站管理体系已经逐渐成熟。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近、中、远景特征近、中、远景特征:远景智能一次设备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在智能变电站中全面应用,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变电站开始出现,基本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管理系统。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它有很多优势,提高了变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它有很多优势,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寿命周期内工程总电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寿命周期内工程总体投资。体投资。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互操作问题互操作问题 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带来的问题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带来的问题 二次回路复杂的问题二次回路复杂的问题 控制电缆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控制电缆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 一次设备智能化、状态检修问题一次设备智能化、状态检修问题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问题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问题等等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变电站层:主要包括变电站监控系统、远动系统、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等,其作用是完成对本站内间隔层设备及一次设备的控制,并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工程师站及人机界面的通信功能。间隔层:主要包括变电站的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主要任务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完成对本间隔设备的监测和保护判断。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过程层: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主要由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单元等自动化设备构成,主要完成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如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执行等。智能变电站里最为重要的是过程层网络的出现,没有过程层网络就不可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过程层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组成智能变电站组成智能变电站组成智能变电站组成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替换设备替换设备替换设备替换设备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三、基本构成 电子式互感器与数字化保护装置、智能化一次设备等的数据连接主要依靠合并单元(MU)完成,合并单元同步采集多路互感器的电压、电流信息并转换成数字信号,经处理发送给二次保护、控制设备。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EVT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ECT低功率线圈低功率线圈LPCTLPCT电容分压型电容分压型电阻电阻/感分压型感分压型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OVT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OCT磁光玻璃型磁光玻璃型全光纤型全光纤型普克尔效应型普克尔效应型逆压电效应型逆压电效应型法拉第磁旋法拉第磁旋.光效应光效应赛格耐克效应赛格耐克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电电子子式式互互感感器器罗氏线圈罗氏线圈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低功率线圈:低功率线圈:LPCT(含铁芯含铁芯)是传统电磁式CT的一种发展。LPCT按照高阻抗进行设计。使传统CT在很高的一次电流下出现饱和的基本特性得到了改善,扩大了测量范围。LPCT一般在5%-120%额定电流下线性度较好,适用于测量。空心线圈:空心线圈:RC 罗氏线圈以非磁性材料做骨架,没有铁心、动态范围较好、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光纤连接,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罗氏线圈在额定电流至二三十倍额定电流范围线性度较好,但在5%-20%额定电流范围误差大。一般用于继电保护通道较适合。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国电南自、新宁、南瑞继保、许继电气、深圳南瑞、中德等均有相关产品。应用工程:220kV安徽铜陵变、220kV内蒙古杜尔伯特变、青岛午山变、山西新县、晋城变、河南陈庄变、南昌董家窑变、唐山郭家屯变、陈甫变等。光学电流互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一次传感器为纯光模块与绝缘一次传感器为纯光模块与绝缘材料浇铸材料浇铸 线性度好线性度好,真实反映网上波形真实反映网上波形 良好的暂态性能良好的暂态性能 交直流均可测量交直流均可测量法拉第磁旋光原理:法拉第磁旋光原理:线性偏振光通过置放在磁场中的法拉第材料后,偏振光的振动角度将发生正比磁场平行分量的偏转。OCT通过感知磁场而感知电流,与电流的变化无关。赛格耐克效应:赛格耐克效应:一个光路中两个对向传播光的光程差与磁场旋转速度相关,且只与光路轨道的几何参数有关,与轨道形状、旋转中心位置及折射率无关。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光学电流互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洛阳新安县洛阳新安县110KV变电站挂网运行变电站挂网运行)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 据调研,目前从事光学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研究,并已有产品问世的厂家有:许继、AREVA、西安同维、南瑞继保、南瑞航天。目前各厂家产品主要是户外光学电流互感器。户外电压互感器及GIS用光学型电流电压互感器都在研发中,目前没有成熟产品问世。目前主要的应用工程有:华东电网富春江电厂(许继)、河南110kV江庄变(同维)、广东110kV沙坪变(同维),另有若干个间隔挂网运行。中低压部分大多采用小信号方式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中低压部分多采用低功率线圈LPCT保护装置高压开关柜低功率线圈电子式互感器保护电流:200mv测量电流:4V电压:4/3V表4-1 有源式与无源式电流互感器比较结论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线圈式线圈式磁光玻璃型磁光玻璃型全光纤型全光纤型传感原理传感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磁光效应法拉第磁光效应赛格耐克效应赛格耐克效应高压侧测量元件高压侧测量元件罗氏线圈及低功率线圈罗氏线圈及低功率线圈磁光玻璃磁光玻璃光纤环光纤环性能对比高压侧是否需要供高压侧是否需要供能能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高压侧是否需要屏高压侧是否需要屏蔽蔽需要金属屏蔽需要金属屏蔽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敏感头安装适应性敏感头安装适应性弱弱弱弱强强光路结构光路结构简单简单较复杂较复杂较简单较简单光波长影响光波长影响无无大大大大线形双折射(震动线形双折射(震动及应力双折射影响)及应力双折射影响)无无大大小小直流量与非周期量直流量与非周期量不可测量不可测量可测量可测量可测量可测量满足测量精度下的满足测量精度下的测量动态范围测量动态范围小小较大较大大大线性度线性度一般一般较较好好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易受干扰易受干扰不易受干扰不易受干扰不易受干扰不易受干扰温度影响温度影响小小大大大大电流互感器比较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智能单元智能单元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智能单元智能单元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智能单元柜交换机交换机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9-1组网方式 -9-2组网方式 9-1(点对点)/9-2组网对比9-2体现了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共享的思想,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模拟量传输方式四、关键技术和设备四、关键技术和设备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三种模式模式模式1:基于站控层:基于站控层IEC61850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三种模式该系统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本类似。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IED(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仍然可被安装在间隔层设备上或集中组屏。这种模式的推广是为了解决传统变电站中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及信息互操作问题。由于变电站的智能设备的通信及功能被约束在IEC61850标准范围内,因此,整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的信息传输被标准化,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可维护、可扩充性能大为提高。模式模式2:基于传统互感器及过程层信息交换:基于传统互感器及过程层信息交换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三种模式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三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站控层信息交换采用了IEC61850,而且增加了过程层网络进行过程层信息交换。对于每一个间隔,配置了过程层设备合并单元、智能操作箱,将常规一次设备的信息及操作数字化,与之相关的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IED(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则通过光纤以太网与对应间隔的合并单元、智能操作箱相连接。IED与合并单元、智能操作箱之间既可以点对点的方式互联,也可以如图所示以网络总线方式相连。原来一次设备与IED之间的传统的大量铜芯电缆被少量的通信光缆代替了。同时由于建立了过程层网络,过程层的高速采样数据可以被不同类型的装置共享,从而简化了接线。模式模式3:基于站控层及过程层全信息交换:基于站控层及过程层全信息交换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三种模式区别于模式2,该模式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代替了传统互感器。由于光电式互感器的性能优势,这种模式S是高压及超高压变、特高压电站的发展趋势。采用的光电式互感器有支柱式、内置GIS等方式。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六、存在的问题1 1、一次设备智能化、一次设备智能化 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都不具备智能化的接口,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需要通过控制电缆的硬接线方式传递。而智能变电站用通信手段传递控制信息,必须需要一次设备具备通讯接口,因此,在一次设备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的结合来完成对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目前的智能变电站都是通过智能单元与断路器操作箱接口,智能单元可单独设置在就地端子箱,也可要求断路器厂家组合在机构箱(汇控柜)中。国内生产厂家尚无产品,因此,我们应通过智能变电站的专题研究,对相关制造厂提出对智能断路器的技术要求,使国内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厂尽快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的智能断路器。六、存在的问题2 2、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 罗氏线圈型互感器高压区含有电子设备,生产厂家给出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左右,且更换必须停电。光学互感器具有优异的线性度,且高压区不含电子设备,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和较长使用寿命。但光学材料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工程应用较少,运行稳定性有待时间检验。电子式互感器体积较小,相比常规互感器在绝缘和结构体积上有较大的优势,易于和其它一次设备的集成,但是现在工程应用较少 六、存在的问题3 3、网络结构和交换机、网络结构和交换机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组网方案中,尤其是过程层组网,采用的交换机性能较为关键,过程层应用保护GOOSE的网络交换机供应商国内较少,国外的价格较高。因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各间隔交换机以及母差保护,可靠性极为重要,一般应选用进口交换机中的高端产品,而间隔交换机则不一定有此需要,可选择非网管型交换机,以节省投资。六、存在的问题4 4、电能计量、电能计量 智能变电站中电能计量的问题主要是产品认证问题,需要有关计量管理部门尽快出台针对数字化电度能表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解决依据问题。六、存在的问题5 5、相关技术标准、相关技术标准 缺少相关的技术原则或导则来指导近期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设备接口、交接验收规范。六、存在的问题5 5、数字化保护装置接口问题、数字化保护装置接口问题 各类型保护装置的保护原理基本上不变,但因为信号采集方式发生了变化,还是需要做修改和调整(比如闭锁判据、同步方式等)。目前,保护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母差保护和保护同步方式上(包括站内同步和站外同步)。对于线路纵差保护的站外同步问题,不同厂家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目目 录录一、前言二、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三、基本构成四、关键技术和设备五、现阶段三种模式六、存在的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七、下一步工作建议七、下一步工作建议1 1、一次设备智能化、一次设备智能化 促进开关、变压器等一次厂家与二次厂家的技术交流;以项目为依托,促成开关、变压器等厂家与继保厂家的联合开发。七、下一步工作建议2 2、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 促进电子式互感器厂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工程实践,引导罗氏线圈型电子式互感器厂家将高压侧采集器经过技术改进后安装在低压侧,以缩短停电检修时间。促进电子式互感器厂家与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厂家的集成组合式应用。七、下一步工作建议3 3、一次设备在线监测、一次设备在线监测 智能变电站要求在线监测装置可实现多功能监测,对电站内所有主要电气设备电气量、非电量、稳态、暂态信号进行测量,并纳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对所有需要监测的电气设备实行定时巡回监测,也可对特定电气设备跟踪监测并判断准确;可采用网络方式通信,通信介质采用光纤。七、下一步工作建议4 4、二次系统整合、二次系统整合 智能变电站改变了同一间隔内二次设备的组成结构,比如原有的电压切换箱、控制操作箱、打印机都取消了,新增了合并器、交换机等设备,新增装置相对被取消的装置在体积上也有所减小。另外同一间隔内不同装置之间的二次连线减少了,但与网络设备有着密切联系,按间隔组屏,对减少屏位、减少屏间光纤数量,提高通信可靠性,减少维护工作量有着积极作用。七、下一步工作建议5 5、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设备、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设备IEC61850通信体系中规定了保护和测控逻辑功能应该独立,但并没有规定物理装置 也 要 独 立,而 且IEC61850允许功能自由分配。因此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整合符合IEC61850规范。七、下一步工作建议6 6、高级应用、高级应用1、设备状态检修2、程序化控制操作3、智能分析决策等功能4、运行状态自适应5、分布协同控制(远期)七、下一步工作建议7 7、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建设设计系列标准:1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2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3智能变电站IEC61850工程应用模型标准4智能变电站用交换机技术规范5智能变电站智能汇控柜设计规范6智能变电站智能单元技术规范7智能变电站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接口技术规范 建设设计规范编制已于8月14日启动。总体上,10月份将完成初稿。七、下一步工作建议通用设计、通用设备:175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250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333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4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511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666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7110(66)75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用设备七、下一步工作建议8 8、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选择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变电站开展工程试点。1陕西公司延安750千伏变电站2东北公司长春南500千伏变电站3江苏公司西泾220千伏变电站4湖南公司张家园110千伏变电站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主要特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总体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坚强智能电网线路发展阶段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其特点一是安全水平高一是安全水平高,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运行控制的灵活性,有效抵御各类严重故障,降低事故风险。二是输送能二是输送能力强力强,特高压电网送电距离达到20005000公里,具有强大的网络和市场功能,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三是适应能力强三是适应能力强,对于各类能源基地,特别是对具有间歇性的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和送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四是互动水平高四是互动水平高,更好地满足电源和用户对电网的需求,全面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五是经济效益好五是经济效益好,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益,降低系统损耗。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 坚强的输电线路是电网安全运行和通讯保障的基础,坚强的输电线路是电网安全运行和通讯保障的基础,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保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保证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还应体现输电环节还应体现标准化和安全化的要求。标准化和安全化的要求。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主要特征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主要特征,是勘测数字化、设计可视化、移交电子化、运行状态化、信息标准化、应用网络化。勘测数字化。勘测数字化。利用卫星图片、航拍图片和卫星定位等手段,构建数字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线路勘测、路径优化、杆塔定位等数字化。避开影响线路安全的恶劣气象环境和不良地质条件,提高线路抗灾能力。设计可视化。设计可视化。应用数字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展线路路径优化,以及基础、杆塔、导地线、金具、绝缘子、智能化装置的可视化设计及优化。实现节约环保和坚强可靠。设计成果在建设、生产、运行等环节全过程应用。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移交电子化移交电子化。在线路的可研、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实现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资料电子化移交。运行状态化运行状态化。通过线路巡检、在线监测和试验手段,进行线路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实现线路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和在控。信息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在电网全寿命周期内,对输电环节有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形成标准化成果。建立标准化接口,实现与公司SG186等系统数据交换。应用网络化应用网络化。建立公司层面全过程、各专业共享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线路可研、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信息化的实时、互动、共享。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建设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坚强智能电网相比,在输电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线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标准化存在差异,整体而言不够完善。(2)运行维护技术手段与装备较为粗放,线路巡视检测、评估诊断与辅助决策的技术手段和模型还不够完善。(3)对线路运行状态、气象与环境监测面不够,在线路安全化方面研究不够深入。(4)线路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程度较低,未建立起适应线路精益化管理、应用于全过程统一的线路数据平台。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1)勘察设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2)在线路检测巡视方面的技术装备和评价手段方面差距较大,例如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直升飞机进行输配电线路巡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刚刚起步。(3)线路资产管理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全面开展了基于风险评估和全寿命管理的状态检修技术。(4)在线路自然灾害的预见性、信息全面性和时效性、应急抢修、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存在差距。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总体技术路线总体技术路线: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基础,依托特高压线路和有代表性的超高压线路,运用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和方法,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相结合,开展研究、试点、应用。全面总结现有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以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为支撑,以卫星定位、智能监测与先进巡检技术为手段,实现线路信息化、自动化的自主创新;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线路建设与运行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线路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研究分析评估诊断与决策技术,实现线路状态评估的智能化;通过线路状态检修、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智能防灾技术等实现线路智能化技术的高级应用。最终实现线路坚强和智能化的目标。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发展方向:线路坚强可靠、节约环保。数据生产技术、数据解释技术、状态检修技术、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和综合智能防灾技术等。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坚强智能电网线路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09200920102010年):研究试点阶段。年):研究试点阶段。(1)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总体方案研究(2)线路可视化设计技术研究(3)线路智能监测装置和智能巡检技术研究(4)线路智能评估诊断与状态检修技术研究(5)线路智能防灾与仿真技术研究(6)线路标准化与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 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1120112015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年):全面建设阶段。应用航测与卫星定位技术、智能监测装置、先进巡检技术、智能评估技术全面开展线路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工作,全面实施线路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线路数据中心和智能防灾中心,形成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16201620202020年):完善提升阶段。年):完善提升阶段。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评估建设绩效,结合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综合水平,引领国际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