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通史贯通 世界现代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763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通史贯通 世界现代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通史贯通 世界现代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通史贯通 世界现代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上述事件()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D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项。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C“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观点()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D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斯大林模式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材料中的观点只会渐进式地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完全依靠市场关系发展经济,排除B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排斥市场,排除C项。4.(2019山东济宁期末)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1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美国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了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答案A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补贴以及“胡佛水坝”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明美国打破了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能根除,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未涉及所有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5.(2019河南郑州质检)关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有学者认为是为解决由人民群众购买力低下而造成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如“通过强大的工会和最低工资法提高货币工资”来增加收入的思想。这些认识()A.只有经济视角的解释可信B.仅仅着眼于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C.未能涉及劳工立法的实质D.有助于相对全面地理解立法原因答案D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的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有助于相对全面地理解立法原因,故选D项。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的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A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可知这些认识涉及政治、思想领域,排除B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可知劳工立法的实质是国家干预,排除C项。6.(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联考一)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答案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们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7.(2019湖南株洲二模)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次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美国发起的抵制运动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缺席;苏联在1984年如法炮制,也率领19国缺席了洛杉矶奥运会。这说明()A.霸权主义影响国际合作B.这一时期的苏联处于守势C.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受压制D.美苏态度决定国际性事务答案A由材料内容可知,美国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苏联也于1984年缺席洛杉矶奥运会,体现了美苏两极对峙影响国际合作,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美苏两大国的对峙使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但这两大阵营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排除C项。美苏争霸中两国的政策与态度会影响国际性事务,但不具有决定作用,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8.(2019广东揭阳二模)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布什总统的“超越遏制”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和平演变战略,推动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使苏联解体,故选B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89年苏联经济日益恶化,排除D项。9.(2019江西九校联考)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英国拒绝参加该组织的谈判。其原因主要是()A.国内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B.遭到六个成员国的强烈抵制C.法德两国尖锐矛盾的影响D.拥有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答案D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时,英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故选D项。1952年时英国国内经济已经恢复,排除A项;当时六个成员国并没有抵制英国加入谈判,排除B项。二战后法德和解,故法国和德国的矛盾不是英国拒绝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谈判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10.(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B.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D.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答案C根据“牙买加协议”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故选C项。该协议是为摆脱“滞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结果如何材料并没有显示,排除A项。经济“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的组织而非贸易领域的组织,排除D项。11.(2019福建宁德期末)据学者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如下表所示。中国与上合组织参加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情况表(部分)签约国签署日期金额备注白俄罗斯2009年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卢布观察员国哈萨克斯坦2011年70亿元人民币/2 000 亿坚戈成员国土耳其2012年100亿元人民币/30亿里拉对话伙伴国俄罗斯2014年1 500亿元人民币/8 150亿卢布成员国由此可知,该货币互换协议()A.维护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B.实现了上合组织货币一体化C.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公平化D.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答案D通过表格内容可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俄罗斯都和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表明该货币互换协议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故选D项。表格提及的仅仅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俄罗斯这四个国家,不能扩大为“中亚地区”,排除A项。上合组织没有实现货币一体化,排除B项。C项夸大了该货币互换协议的作用,排除C项。12.(2019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期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A.建立世界货币体系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B.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必要性C.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经济发展D.为摆脱“滞胀”各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B材料中说明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不是货币体系,故A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贸易的自由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为摆脱“滞胀”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7分)13.(2019云南统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振兴经济,向城市输送数量多、质量好的人才,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指示和决议,着手整顿农村普通教育。联共(布)十七大(1934年1月)规定从19371938学年起把农村地区四年制小学毕业生全部招入五年级学习。19291937年农村新建学校26 351所,占新建学校的82%,接纳学生6 116 000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农村就学人数达到2 700多万名。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学校中有4所七年制学校和1所中学,而19551956学年,差不多每3所学校就有1所七年制学校,每10所学校中就有1所中学。19551956学年,全苏55.6%的学校设在农村,比19141915学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摘编自苏联农村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成因材料二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经济困难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年的96%,骤减到1962年的42.6%。总体而言,这个时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但党和政府始终将扫盲和构筑小学教育多元体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摘编自建国后30年中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50年代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目的,并概括其发展的特点。(1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苏农村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10分)答案(1)目的:为经济建设(工业化)提供人才;配合农业集体化运动对农村进行社会改造;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和落后状态;等。特点:计划性;新建学校猛增,就学人数增加;城乡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学制更加规范;农村学校增加多于城市;等。(2)发展特点:逐步扩大农村教育普及与投入;在挫折中不断发展,成果显著;等。共同因素: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基本国情;国家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投入;政治局势与方针的变化;等。14.(2019广东佛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亿1960年采用避孕药;欧佩克建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欧洲共同体诞生1981年艾滋病得到确认1992年中国开始搞市场经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恐怖分子袭击美国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1991年苏联解体上表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及其积极影响。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得以建立,促进了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体制的制度化,加快了全球化进程。综上所述,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示例二:论题:二战后的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重建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广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被排斥在这一体系之外,加剧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二战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纷纷团结起来组建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对美苏主导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冷战结束后,一些原本被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所掩盖下的地区矛盾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地区问题开始向全球蔓延,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局势。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中外历史事件入手,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如可以根据关贸总协定建立、中国开始搞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等分析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根据柏林墙被推倒、苏联解体和伊拉克战争爆发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