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社会卫生状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3274616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__社会卫生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九章__社会卫生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九章__社会卫生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医学系精神医学系焦东亮焦东亮第九章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1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一、一、社会卫生状况及其评价社会卫生状况及其评价 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来源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文献资料 调查监测数据调查监测数据三、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三、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单一指标单一指标 复合指标复合指标2一、社会卫生状况及其评价一、社会卫生状况及其评价(一)(一)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的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的状况。状况。包括两大方面:包括两大方面:l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生物心(生物心理社会)理社会)l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素评价(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3(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significance)对于卫生服务提供者(对于卫生服务提供者(卫生诊断卫生诊断):找出主要的:找出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人群及重点防治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对象;对于卫生决策和管理者对于卫生决策和管理者(政策、计划的依据政策、计划的依据):有:有助于科学制订改善社会卫生措施,动员有限的助于科学制订改善社会卫生措施,动员有限的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的健康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的健康 ;对于外部资助者,干预措施的实施者对于外部资助者,干预措施的实施者(有效措施有效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干预措:可以有针对性地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干预措施。评价卫生事业发展施。评价卫生事业发展(socialhealthstatusevaluation)4界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界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化 指标指标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分析指标,归纳结果分析指标,归纳结果 2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n第一、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第一、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生物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影响因素)n第二、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第二、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畴。n第三、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第三、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n第四、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第四、根据所选定的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展资料收集工作。n第五、分析指标,归纳结果。第五、分析指标,归纳结果。5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来源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资料来源文献资料文献资料1.1.生命统计资料生命统计资料2.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3.卫生服务常规登记卫生服务常规登记4.疾病登记疾病登记5.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调查监测数据调查监测数据1.调查资料:专题现场调查调查资料:专题现场调查2.监测数据:疾病监测点监测数据:疾病监测点其它国内外资料源其它国内外资料源6l1生命统计资料生命统计资料生命统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统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和基本的资料来源。包括出生、死亡、婚育等。和基本的资料来源。包括出生、死亡、婚育等。来源:医院、妇幼保健院、公安局、来源:医院、妇幼保健院、公安局、民政局等民政局等7l2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是社会、经济人口普查资料是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情报的重要来源。如人口死亡率、和人口统计情报的重要来源。如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的人口岁及以上的人口识字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识字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来源于: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来源于: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8l3卫生服务常规登记卫生服务常规登记资料易于获得,费用低,资料易于获得,费用低,信息量大,并具有连续性,可以用来进行纵向信息量大,并具有连续性,可以用来进行纵向分析。分析。来源:医疗机构(疾病的发病率、患来源:医疗机构(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门急诊、住院状况)、妇幼保病率、死亡率和门急诊、住院状况)、妇幼保健所(婴儿、孕产妇死亡率等)、卫生防疫部健所(婴儿、孕产妇死亡率等)、卫生防疫部门(环境卫生、地方病、卫生监督等)、门(环境卫生、地方病、卫生监督等)、卫卫生局(卫生经费、设备、设施)生局(卫生经费、设备、设施)、食品卫生、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机构、儿童计划免疫部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机构、儿童计划免疫部门等。等。9l4疾病登记疾病登记可以提供某个系统或某种疾病的可以提供某个系统或某种疾病的发病、死亡、治疗和其它情报。疾病登记工作发病、死亡、治疗和其它情报。疾病登记工作需要所有卫生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以避免漏报。需要所有卫生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以避免漏报。来源:以医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源:以医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纳入该信息报告系统。心也应纳入该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的上报制度)(传染病的上报制度)10l5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与健康相关的自然环与健康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由非卫生专业人员提供。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由非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气象、环保等部门气象、环保等部门,统计局、工农业生产部,统计局、工农业生产部门、计划、民政、教育等部门。门、计划、民政、教育等部门。11其它国内外资料源其它国内外资料源1.世界卫生状况资料世界卫生状况资料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卫生统计年鉴世界卫生统计年鉴(WHO出版)出版)世界儿童状况世界儿童状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版出版)人口年鉴人口年鉴(联合国出版)(联合国出版)世界人口状况世界人口状况(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发展状况世界发展状况(世界银行出版)(世界银行出版)12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儿童状况世界儿童状况132.中国卫生状况中国卫生状况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数据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4151617181919三、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三、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l人群健康状况指标人群健康状况指标l健康影响因素指标健康影响因素指标社会卫生状况 (概念)指 标(指标体系)操作化20(一)人群健康状况指标(一)人群健康状况指标(indicatorfor population health status)l单一单一:仅测量健康某一个方面的指标。:仅测量健康某一个方面的指标。复合:伤残调整生命年(复合: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21人群健康状况主要的单一指标人群健康状况主要的单一指标l出生率出生率l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l死亡率死亡率l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l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岁以下儿童死亡率l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l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l死因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l发病率发病率l死因别构成比死因别构成比l患病率患病率l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l平均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l残疾率残疾率(Coresingleindexofpopulationhealthstatus)某地某一时期内每千人口中出生的活产某地某一时期内每千人口中出生的活产婴儿数。婴儿数。活产婴儿:怀孕满活产婴儿: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周,出生后有过生命迹象,即有过呼吸、心跳、随意肌运生命迹象,即有过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脐带波动四项指征之一者。动、脐带波动四项指征之一者。某地某一时期内每千人口中死亡的人口数。某地某一时期内每千人口中死亡的人口数。015152065707580某年不满某年不满1周岁婴儿死亡数周岁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某年未满某年未满28天死亡的婴儿数天死亡的婴儿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每出生每出生10万名活产婴万名活产婴儿死亡的孕产妇数。儿死亡的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怀孕期间、分娩以及分怀孕期间、分娩以及分娩后的娩后的42天内的死亡。天内的死亡。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因死亡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因死亡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死因别构成比:死因别构成比:某地某一时期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因死亡的人口类原因死亡的人口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百分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即为死因进行排列即为死因顺位(死因谱)顺位(死因谱)发病率:发病率:某一时期内新发某一时期内新发病例数病例数/同时期人口数同时期人口数患病率: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某病检查时发现的某病病例数病例数/同时点的人口同时点的人口数;包括新发生的以数;包括新发生的以及上一时期内发生的及上一时期内发生的未治愈的。未治愈的。视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躯体残疾躯体残疾智力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精神残疾新生儿低体重:出生婴儿体重低于新生儿低体重:出生婴儿体重低于2500g者。者。假设有同时出生假设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照一的一代人,按照一定的死亡概率去死定的死亡概率去死亡,直至全部死亡亡,直至全部死亡为止,计算平均每为止,计算平均每个人存活多长时间。个人存活多长时间。22其中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其中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人群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卫生状况的单一单一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指标之所以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婴儿死亡率指标之所以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l第一,婴儿死亡率在绝大多数国家相对其他各年龄别死第一,婴儿死亡率在绝大多数国家相对其他各年龄别死亡率而言是最高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相差悬殊;亡率而言是最高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相差悬殊;l第二,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和人口增长影响很大;第二,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和人口增长影响很大;l第三,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当年出生活产数,不受人口第三,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当年出生活产数,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具有可比性;构成的影响,具有可比性;l第四,婴幼儿时期,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变第四,婴幼儿时期,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在婴儿的各个时期死亡率有明显的差化比较敏感,而且在婴儿的各个时期死亡率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出生一天之内死亡率最高,因而它是反映社会异,通常出生一天之内死亡率最高,因而它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评价妇幼卫生工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综合和敏感的指标之一。作的综合和敏感的指标之一。23l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是瑞典,只有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是瑞典,只有6.4,最高的国家是马里,高达,最高的国家是马里,高达180。l1949年以前,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约年以前,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约200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婴儿死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婴儿死亡率已有很大降低。亡率已有很大降低。1954年为年为138.5;1975年为年为47.0;1981年已降到年已降到34.68。l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24平均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w又称预期寿命,是寿命表中重要指标之一,又称预期寿命,是寿命表中重要指标之一,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依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而得。数,依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而得。25l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数学公式公式。如果用。如果用文字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均寿命。26l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死亡率水平,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27w该指标既能综合反映各个年龄组死亡水平,又该指标既能综合反映各个年龄组死亡水平,又能预期寿命的长短;它和死亡率是一个事物的能预期寿命的长短;它和死亡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方面,死亡率低,平均期望寿命就高。两个相反方面,死亡率低,平均期望寿命就高。w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指标。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指标。28l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9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世界地图上的布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世界地图上的布局 30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l2005年年,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的预期寿命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的预期寿命超过了超过了80岁,而西部的贵州还不足岁,而西部的贵州还不足70岁。青海岁。青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北京的近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北京的近7倍倍”。为此,联。为此,联合国合国2005年年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报告甚至作出这样形甚至作出这样形象的对比描述:象的对比描述:“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但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年年1月月8日日31l科学家认为,人类的预期寿命被夸大科学家认为,人类的预期寿命被夸大我们到底能活多久?我们到底能活多久?美国科学家认为,即使科学不断进步,人类的寿美国科学家认为,即使科学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很难达到命也很难达到100岁,至少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内不会岁,至少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内不会成为现实。成为现实。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奥勒尚斯基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奥勒尚斯基说,在现今的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荷尔蒙、说,在现今的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荷尔蒙、抗氧化剂、基因工程或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像有些抗氧化剂、基因工程或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使人类的寿命增至人预言的那样,使人类的寿命增至120岁或岁或150岁。岁。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寿命问题的专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寿命问题的专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意奥勒尚斯基的观点,认为人类意奥勒尚斯基的观点,认为人类“超长寿超长寿”的说法简的说法简直是直是“无稽之谈无稽之谈”。32l近百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近百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加了寿命已经增加了30年。一期年。一期科学科学杂志上发表杂志上发表一份报告称,在法国和日本出生的婴儿至少要在一份报告称,在法国和日本出生的婴儿至少要在200年后,才能活到年后,才能活到100岁;而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岁;而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则要到则要到600年后才能加入这个百岁俱乐部。年后才能加入这个百岁俱乐部。l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长人类的健康期。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长人类的健康期。今天,今天,65岁人的健康状况已与岁人的健康状况已与1960年时年时60岁人的岁人的健康状况相同。对人类来说,生命的质量可能要比健康状况相同。对人类来说,生命的质量可能要比活多久更重要。摘译自美国活多久更重要。摘译自美国新闻周刊新闻周刊)33伤残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生命年l伤残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两部分。l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l目前,全球疾病负担均以目前,全球疾病负担均以DALY为单位进行测为单位进行测算。算。34l应用:应用:1、可用于跟踪全球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可用于跟踪全球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疾病负担的动态变化及检测其健康状况在一定期疾病负担的动态变化及检测其健康状况在一定期间的改进,还可以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间的改进,还可以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帮助确定危险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帮助确定危险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和高发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依据。重点提供重要依据。3、可进行成本效应分析。、可进行成本效应分析。35(二)健康影响因素指标l包括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指标和卫生保健指标两大类指标和卫生保健指标两大类l卫生保健指标又包括卫生保健服卫生保健指标又包括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如患病率、住院率、残务指标(如患病率、住院率、残障率等)和卫生保健资源指标障率等)和卫生保健资源指标(如可以提供的医生、护士、住(如可以提供的医生、护士、住院病床数等)院病床数等)36一、全球社会卫生状况一、全球社会卫生状况(一)人群健康状况(一)人群健康状况(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三)(三)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二、全球社会卫生策略二、全球社会卫生策略(一)(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二)初级卫生保健(二)初级卫生保健(PHC)第三节第三节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globalsocialhealthstatusandsocialhealthstrategy)37一、全球社会卫生状况一、全球社会卫生状况(一)人群健康状况(一)人群健康状况: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其中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据前三名。发展中国家,其中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据前三名。(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002年世界卫年世界卫生报告生报告(极不发达地区)阐述了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极不发达地区)阐述了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和健康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数量化。这和健康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数量化。这10个主要危个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低体重、不安全性行为、不洁饮用水和险因素包括:低体重、不安全性行为、不洁饮用水和不清洁环境、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烟尘、锌缺乏、铁不清洁环境、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烟尘、锌缺乏、铁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高血压、烟草和胆固醇。缺乏、高血压、烟草和胆固醇。38(三)(三)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mainhealthproblemsfacingin21century)l(1)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首先,在国家之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首先,在国家之间存在着健康不公平。其次,在国家之内也存在着健间存在着健康不公平。其次,在国家之内也存在着健康状况的不公平。在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康状况的不公平。在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程度;而在发达主要取决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程度;而在发达国家,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平程度。国家,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平程度。l(2)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人类的主要死亡原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已经由过去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因已经由过去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逐渐转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逐渐转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l(3)健康问题的复杂性:旧的健康问题尚未解决,新的健康问题的复杂性:旧的健康问题尚未解决,新的健康挑战已经出现。健康问题将成为继人口、环境之健康挑战已经出现。健康问题将成为继人口、环境之后,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全球命题。后,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全球命题。39二、全球社会卫生策略二、全球社会卫生策略(一)(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概念概念(definition)(1998年年51届世界卫生大会)届世界卫生大会)(GlobalSocialhealthstrategy)40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内容l(1)重申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来获得最大可能的健康;l (2)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和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4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Health for all(HFA)其含义并不是指在21世纪不再有人生病,也不是在21世纪时医护人员将全部病人治好其已患的疾病。它是指目标达到时人们将从家庭、学校及工厂等基层做起,使用切实可行的卫生措施去预防疾病、减轻病人及伤残者的痛苦,能通过更好的途径使儿童、青年、成年到老年顺利地度过一生;它是指在目标达到时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人群间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使每家每户每个人能积极参与并得到初级卫生保健。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42(二)(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PHC)l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基金会与联合国基金会(UNICEF)于)于1978年在前苏联的阿拉木图年在前苏联的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会议。会议。明确了明确了PHC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的关键431、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l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费用也是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神能够负担得起负担得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功能中心和活动焦点,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部分、功能中心和活动焦点,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l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居住及工作的场所;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居住及工作的场所;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44PHC的特点:的特点:l从内容上讲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从内容上讲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l从利用上讲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的;从利用上讲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的;l从费用上讲是居民、社区、国家都能负担得从费用上讲是居民、社区、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一种卫生保健服务。起的一种卫生保健服务。45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l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不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不能忽视乡村和能忽视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居民。边远地区的居民。l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群众的参与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的参与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能力。l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必须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必须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的方式来分配和利用资源,卫生资源的投放应该从以益的方式来分配和利用资源,卫生资源的投放应该从以医院和专科服务为主转向社区卫生系统和基础医疗工作。医院和专科服务为主转向社区卫生系统和基础医疗工作。l部门间协作行动部门间协作行动:实行初级卫生保健不能只依靠卫生部实行初级卫生保健不能只依靠卫生部门,而必须是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共同行动,并协调门,而必须是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共同行动,并协调一致的关系。一致的关系。463.实施策略l促进健康: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和心理健促进健康: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康;l预防:在发病前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预防:在发病前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l治疗: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治疗: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l康复:病人症状和体征已经出现,防止并发症康复:病人症状和体征已经出现,防止并发症和残疾,防止病残,加强康复。和残疾,防止病残,加强康复。47第四节中国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第四节中国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48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卫生工作方针l1950年:年: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l1952年:年: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l1991年:年: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l1997年:年: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950一、社会卫生状况一、社会卫生状况(一)(一)人群健康状况人群健康状况l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提高:l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l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l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新变化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新变化511.1.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提高l平均期望寿命:由平均期望寿命:由1949年的年的35岁提高到岁提高到2000年的年的71.40岁岁l婴儿死亡率:由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下降到33。l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由:由1991年的年的80/10万下降到万下降到2001年的年的50/10万万l死亡率死亡率:由由1949年的年的20下降到下降到2003年的年的6522.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发达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要死因死因处于从传染性疾病向死因处于从传染性疾病向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转型期的转型期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发展型欠发达型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中小城市和大部分农村地区 经济欠发达农村、边远地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2000年城镇人口期望寿命比农村高出近6岁;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1.9倍;农村的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 城乡差别533.3.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l慢性病:前三位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脑血慢性病:前三位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心脏病管、心脏病l传染病:新的不断(传染病:新的不断(SARS禽流感)禽流感)旧的(鼠疫、结核、性病)旧的(鼠疫、结核、性病)54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新变化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新变化l2007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与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与1993年比较,城乡年比较,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增加居民两周患病率增加6.9,显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显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量增加;l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有较大程度上升,成为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有较大程度上升,成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在城市分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在城市分别上升别上升53和和32,而农村升幅更高,分别达到,而农村升幅更高,分别达到128和和36;l疾病危害程度增加,全国居民患病总日数增加疾病危害程度增加,全国居民患病总日数增加245亿天,劳动力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休工天数增加亿天,劳动力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休工天数增加18天,天,因病伤失能总人数达因病伤失能总人数达8500万,需要社会和他人帮助的万,需要社会和他人帮助的残障总人数达残障总人数达1600万人。卫生已越来越凸现出对社会万人。卫生已越来越凸现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经济的影响力。55(二)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l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逐年增高。:逐年增高。l人口状况:人口状况:老龄化、城市化加剧老龄化、城市化加剧l卫生服务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机构、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机构、卫生人力数量增加很快。目前每千人拥有病床卫生人力数量增加很快。目前每千人拥有病床2.4张,医师张,医师1.3人,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人,人均医疗卫生费用33美元。美元。卫生总费用占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的4.8,卫生事业费占国家,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财政支出的2.1l行为与生活方式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艾滋病吸烟、酗酒、艾滋病56(三)21世纪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1)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2)人人口口老老龄龄化化:人人口口老老龄龄化化成成为为“十十五五”乃乃至至更更长长时时期期内内制制约约经经济济与与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的的突突出出问问题题,迫迫切切要要求求对现行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对现行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调整。(3)农村卫生工作面临新形势,任务艰巨农村卫生工作面临新形势,任务艰巨(4)防病治病形势依然严峻防病治病形势依然严峻(5)城城镇镇化化进进程程加加快快,对对卫卫生生机机构构应应付付现现代代公公共共卫卫生生问题的能力带来挑战问题的能力带来挑战(6)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57二、社会卫生策略1.1.卫生发展指导方针:卫生发展指导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2.2.主要健康指标主要健康指标l(1)平均期望寿命:在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年基础上,2005年增加年增加1岁,岁,2015年增加年增加2岁。岁。l(2)婴儿及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在年,在2000年年基础上下降五分之一。基础上下降五分之一。l(3)孕产妇死亡率:到孕产妇死亡率:到2010年,在年,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年基础上下降四分之一。四分之一。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