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s**** 文档编号:23159518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加强可持续发展 摘要: 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烟叶生产的科研投资力度,加快了烟叶生产的现代化脚步。本文结合皖南烟区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烟叶生产实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并且提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技创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纵观全局,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强化的资源限制,以及各国就科技创新展开的激烈竞争,我国在科技创新竞争方面稍显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阻碍。我国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国家烟草专卖局也不断的提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尤其是在烟叶生产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的地区。 一、科技创新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烟叶生产是一项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在烟叶生产中,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烟叶生产利用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烟叶生产的必要手段。近些年来,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结合科技创新的力量,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烟叶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皖南烟区焦甜香特色优质烟叶专项科技成果的发布、八点精准烘烤技术的推广等。科技创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自2021年以来,皖南烟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通过引进实用机械、自动化烤房以及品种和区域优化,特色烟叶面积由5万亩左右增加到10万余,上等烟比例由45.6%上升为68.9%。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1.人力物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不相同的,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资金的保证。为了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皖南烟区的烟叶生产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展开,逐渐完善了科技生产的设施,先后建立了黄山等5个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并且以技术中心建设为载体,培育出了一支具有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是15人,中高级职称的4人。同时,皖南烟区还重视培基层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近年来,先后与多家管理培训组织合作,在qc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基础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10余场次的专业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还显著提升了烟叶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 2.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烟叶生产离不开自主创和联合创新相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加强和与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烟叶生产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皖南烟区先后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所、河南农大、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了高校科研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烟叶生产新品种试验示范、土壤肥料定点实验等项目,推动力科技创新再迈新台阶。 3.实施科研项目。近年来,皖南烟区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建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培训出了一批具有专业科技水平的人才,总体上提升了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水平。皖南烟区结合当地气象局,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风力光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适合烟叶生产的最佳环境,以及如何避免对烟叶生产的不利环境,促进烟叶绿色生产具体方案。 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烟叶生产重要的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进行转化,其中,烟叶生产示范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场地。皖南烟区建立了6个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园,共计1600多亩,为烟叶生产的组织、技术试验、成果转化搭建了科技场地。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共投资了800多万元,烟叶生产实现了集约化培养,加快了科研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并且将本地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升了一大阶段。 三、加强科技创新的途径 1.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传统观念里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烟叶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烟叶生产观念和”单打独斗”的烟叶生产模式,促进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的转变。烟叶生产的方式要改变传统观念里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的模式,实现科技化的管理,提升烟叶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烟叶的质量。强化烟叶生产的市场主导地位,形成多种模式的烟叶生产劳动力合作和资金合作,强化烟叶生产基础,以利益为驱动激发合作者之间的凝聚力,进一步最大化烟叶生产的利益。 2.加大烟叶科研投入力度。根据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正需要的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的力量,加快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制,尽力培育新的烟叶品种,提升烟叶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的能力,加快生态环境的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培训专业化的烟叶生产的队伍,争取做到普及烟叶生产户的科技创新工程,实现个体烟叶生产户的科技效率。加快农业推广服务体制的建立,加快烟叶品种的良性建设。尽量完善烟叶生产设施建设,完备烟叶生产服务机制,构建烟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的一体化体系。 3.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在改革开放初期,_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个口号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科技创新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极大地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发展与模式的转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烟农仍然遵循着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不接受新事物,甚至抗拒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这些做法无疑阻碍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烟叶生产是一个垄断的行业,并且在20多年里始终是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在这种形式下实行科技创新是有一定限制的。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多以从上到下的模式进行,致使一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关心科技创新,而只是跟从上级的烟叶生产模式,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受阻,不能发挥实际效力。同时,一些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户与服务人员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烟叶生产的科技创新。烟叶生产想要真正的实现科技创新,就必须要摒弃行传统思维模式。 5.应用新型实用工具。烟叶生产要不断的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从“小、实、活、新”入手,做好新型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依据烟叶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型生产工具,比如,烟叶种植多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可以选用中小型的烟用机械,例如一些绿肥翻压深耕机、覆膜机、移栽机等,提高新型实用工具的利用率,实现轻松化生产烟叶。结合本地烟叶生产的情况选择出合适的实用工具,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降低烟叶生产的成本,提高烟叶的质量水平。 6.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重视对基层员工与烟农的技术培训,整体提升烟叶生产主体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主体的培育。第 一、加强农艺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的层次;第 二、加强到户到田的现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第三,建立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人员信息库,完善服务人员的补充体系;第四,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的帮扶与资源支撑,不断完善烟农服务型合作社体系建设,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作者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朝阳,张红胜.我国烟叶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武夷科学,2o06,22(12):261267. 2张忠锋,徐秀红.试论我国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烟草,2021(1);30-31 第二篇: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 时间:2021-11-2121:38: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1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2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环境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和路线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预防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2.2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指导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医学、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and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2.3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范式”在经济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农业技术范式到工业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技术问题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3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 1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12丁厚德.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14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5陈彬.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21(2) 6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杨永岗.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8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1(4)9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10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1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是中国烟草行业上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深入剖析了影响当前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新形势、建议 当前我国烟草行业正处在深刻调整时期,进入了市场规模缩减及订单原料结构不均衡阶段。一方面,由于卷烟销量在2021年到达顶峰后,近年销量持续下滑,工业公司对烟叶需求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发展,各工业公司对烟叶内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向商业公司下发订单中的上等烟需求比例不断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如何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促烟农增收、增强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在湘南烟区实地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影响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为当前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影响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1.1烟农烟农在烟叶生产中既是劳动者,又在一定意义上是生产资料和土地的所有者,是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因素。目前,烟农方面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烟叶生产的烟农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以江华瑶族自治县烟农为例,烟农年龄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二是烟农种烟的比较收益持续下降,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煤炭等农用物资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其他农作物收益上升及“打工经济”的兴起,种烟的机会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农户种烟积极性。 1.2烟田烟田是烟叶生长的基础,是影响烟叶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烟农方面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烟叶生产将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从人口密集区域向人口相对较少的区域转移。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区因为工业开发等原因被迫迁移,老烟区不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二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实施广泛的休耕,同时土地所有权分散,现有烟农的大部分烟农的烟田是采取短租形式获取,以致烟农不是很注意土壤保育及轮作,烟田存在退化风险。 1.3卷烟工业企业卷烟工业企业是烟叶的需求方,对烟叶生产起主导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烟民对卷烟消费结构也在提升,而目前卷烟配方采用的基本上还是横配方,不是竖配方,导致卷烟工业企业订单需求中,上等烟比例提的太快,不符合烟叶生产规律,同时,卷烟工业企业对基地建设参与度不高,对烟草公司进行技术支持、技术指导不够。 1.4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烟叶专业化合作社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极其重要一环,对烟叶生产标准化起重要作用。当前,烟叶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职业化经理人的管理,相当一部分烟叶专业化合作社都是本地烟农兼职管理,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合作社运营缺乏前瞻性,技术推广及服务烟农上出现滞后;二是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牵涉关系面复杂,经常导致权责不分,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现有烟叶烟农合作社合作社牵涉到烟草公司、政府、烟农及自身利益,在落实到服务烟叶生产上时,经常会出现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管理员热衷于育苗及收购分级,而忽视植保及专业化烘烤上等问题。 1.5政府政府在生产关系中有特殊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和组织水平,对烟叶生产举足轻重。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烟叶生产总量减少的大趋势影响下,烟叶税收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例将会呈下降趋势,如何一如既往的得到地方政府有力支持及有效组织,也是决定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保持有市场竞争力的烟叶种植比较收益,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农户种烟积极性最核心的问题烟叶种植比较收益。只有保持有市场竞争力的烟叶种植比较收益,才能吸引挽留一批高水平的烟农继续从事烟叶生产。一方面,我们着力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基础建设,为烟农提供便利,更要推广科技服务,降低烟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烟叶价格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建立随物价上涨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浮动的价格机制,保护烟农的经济利益。 2.2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烟农“长期租赁”与连片种植。稳定烟叶种植区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土地租赁问题。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最核心的资源,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动摇。所以,土地流转必须征得当地政府的同意与支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烟农通过租赁经营、地块互换、土地入股和返租倒包等方式实现土地流转。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农户自发改“短期租赁”为“长期租赁”。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尝试以烟叶专业化合作社为平台,引导农户自愿把规划区域内规模连片的土地作为股份入股或者通过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直接与农户缔结长期租赁合同,然后再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烟农投资入股按规划要求进行烤烟轮作种植,所得收益按股份分红。 2.3大力发展烟草基地单元建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进程 烟草基地单元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重要一环,可有效保障烟叶生产的标准化与稳定性。卓有成效的烟草基地单元建设离不开卷烟工业企业、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卷烟工业企业要提高参与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根据基地单元生产实际,改进自身生产工艺并给烟草公司一个合理结构的烟叶订单;烟草公司应就卷烟工业企业提出的技术要求组织好生产,并协调好当地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水平、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烟叶品质和效益。 2.4积极引导烟叶专业化合作社走向职业化、市场化,提升烟叶专业化合作社服务烟农水平与抗风险能力。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进程的推进,烟叶专业化合作社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积极引导烟叶专业化合作社走向职业化、市场化,明确合作组织在烟叶生产中的职能定位,是确保当前烟叶生产合作组织探索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障。而烟叶专业化合作社走向职业化、市场化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选用协调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制定配套的管理方案与细则,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二是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特别要加强对关键技术措施的服务到位率考核。 2.5积极探索烟农增收途径协助政府做好促烟农增收和扶贫攻坚的社会课题。 当前,我国的烟叶产业有两个特点。一是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作为专卖体制内的国企,行业的使命和追求不能单纯追求企业效益,更多要突出自己的社会贡献;二是烟叶生产作为烟草行业全产业里最薄弱的一环,其不但受上游企业订单影响,也受循环农业等方面影响。积极探索烟农增收途径,利用烟草公司现有优势的基础设施、营销渠道、物流体系发展下其它定制化的农副产品订单,协助政府做好促烟农增收和扶贫攻坚的社会课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树立烟草行业良好责任感形象,增强与政府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自身的产业循环,对土壤保育、基础设施维护、减少上游订单变化带来的冲击都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稳定提升烟叶质量。 参考文件: 1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21,11(3):1-4.2柴建国.大户种植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21,14(5):59-62.3李发新.从现代农业看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1,23(11):431-434.4王丰,唐新苗.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烟草学报,2021,15(4):72-75.5苏新宏,郭三党,蔡宪杰.基于烟农视角的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调查与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21,28(5):33-36. 江华烟草专卖局(公司):敬礼恒 第四篇: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_同志早就做出这样精辟的论断。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经济上所取得巨大成就,科技创新的力量居功至伟。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展望未来,如何使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以工程经济学的观点来剖析科技创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工程经济学、中国经济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与此同时,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值得我们警惕。 (1)能源紧张 中国目前现在各类的矿产资源、能源包括水资源,都非常紧缺。当前铁矿石基本上一半是进口,原油进口接近亿吨,是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我们现在要面临水资源的挑战、矿产资源的挑战、能源的挑战。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目前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体现消费结构升级的部门在本轮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但是,大量投资集中到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污染重和产业结构低端的行业,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国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增长缓慢,而第二产业却增长过快,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发展导致就业率增长缓慢。还有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导致的内外需结构的失衡。202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了60%,而出口产品价格连续下降和进口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导致贸易逆差开始加大、贸易环境有所恶化。而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内需不足。这些情况都表明,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及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结构性问题有所恶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3)分配不公问题 据2021年世界银行的中国经济报告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最近,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减弱,不均等的差距加大,国内市场的扭曲因素使其愈发严重,这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果措施不利,到2021年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47.4(1999年为43.7),而这将会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也将削减广大农民对国家进一步改革的支持。 (4)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大约二十年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要素的重新配置,但目前中国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日益短缺、昂贵的现象日趋严重,中国企业、政府和社会在投资拉动(产业规模)受到制约后竞争优势衰退。这必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工程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其是以经济效果为标准把许多技术上可能的方案相互比较做出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一致,。而一般说来,先进的技术总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果。要获得先进的技术,又必须要有技术上的创新作为前提。 一般的估计认为我国目前多数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十年左右。因此,技术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工程经济中有一个专门的课题,叫做“设备更新问题”。它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更新方案、何时是最有利的更新时机。跟新问题不仅对于老厂是重要的、迫切的,即使是新引进的先进技术,从谈判到投产大多历时几年,到生产时已不是新技术了,更何况引进来的一般都不是国外最新技术,因此对其中关键性的设备亦不能 忽视其更新问题。 在设备更新问题中,还将讨论“设备的最佳使用年限”。我们过去有一个口号叫做“修旧利废”,作为企业的经营方针是有害无利的。比如一辆解放牌汽车,从1958年出厂一直跑到现在,修了又修,零件换了又换,是不是体现了节约原则呢。实际上,任何设备在其使用期限内的年平均费用总是随着使用期限而变化的,只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年平均成本最低,超过此期限继续使用,便不如舍弃它买台新的来得合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不断的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它才能越来越发展壮大。 四、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直接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上。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都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的转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但下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3)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 我国目前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耗费为美国的5.45倍,日本的14.33倍,德国的10.86倍,甚至是印度的2.86倍。显而易见,如果不依靠技术创新重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资源短缺雪上加霜。所以,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我国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实施节约资源型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技创新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涵盖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工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基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首先,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就必须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工程经济学在制造业应用。 五、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一系列公共机构(国家实验室,高校)和私营机构(企业)组成的系统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决定一个国家知识的扩散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创新体系主要由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源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的教育培训部门,作为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的中介机构和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创造者的政府这五方面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出现过三次科技创业大潮,第一次科技创业潮发生在80年代初到80年代的中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1980年10月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率先走出高墙深院,下海创办科技企业。一批满怀振兴中华积极性和改革开放锐气的科技人员,从首都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下海创业,短短几年,聚集形成了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第二次科技创业潮发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1988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关村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去,并出台了著名的火炬计划,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内科技创业的形成有了大改变,1992年_同志视察南方讲话的内容发表,更是在全国掀起了科技创业的热潮,这是第二次科技创业潮, 第三次科技创业潮始于90年代末,并且延续到本世纪初,这里面具有里程碑的就是中共中央召开科技产业大会,充分肯定了科技创业的方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后,全国各地迅速的形成了新一轮的科技创业潮,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大批留学人员从海外回国创业。 在这三次科技创业潮中,中国的科技创业体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在这三次创业潮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科技创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国际上称之为科技小企业的摇篮,所以叫孵化器是很形象的一种描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培育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对初创企业配制资源,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有很大好处。 六、加快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2.让科研开发机构进入企业,建立企业科研技术开发中心。 3.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出现与发展至关重要。 4.加快国家信息网络和平台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境条件。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研发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承担风险能力强;创新的技术人才较多;管理经验丰富;销售网络健全,销售能力强;政策与信息的获取渠道多;生产技术先进,设备较好等创新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应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环境。 (三)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以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创办的经济实体为主,大多数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活动。(1)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2)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3)风险投资是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有效的机制。(4)加强科技立法,用法律规范和鼓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整个地区创新体系的前提,虽然创新活动中行为主体包括了企业,研究机构,教育部门和政府,然而必须明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创新系统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 第五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1-4-2413:49【大中小】 【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文 号:盘政发202112号 发布日期:2021-4-24执行日期:2021-4-24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盘锦,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若干规定的通知(辽政发(202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 下意见。 一、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一般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不得少于1%,大中型企业要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不得少于5%.按国家政策规定,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经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的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系指科技部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市科技行政部门负责申报确定;一般类型和大中型企业的划定标准,由市经济部门确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科技行政部门认定;计税工资总额由税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2、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对晋升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的分别一次性补贴50万元、30万元;对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的一次性补贴10万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施产学研共建的,市级科技计划给予择优扶持,并积极推荐申报上级科技计划。 3、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折旧。按国家政策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 加速折旧的政策。 4、支持企业加大消化吸收创新力度。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政府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列入市科技计划,并推荐申报上级科技计划。 5、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项目优先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对于经市科技行政部门推荐,由省科技行政部门确认的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过程中的贷 款,优先给予35年贴息支持。 6、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政府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承担国家和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企业提供匹配资金。 7、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市科技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自认定之日起,由受益财政每年按企业所得税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民营科技企业在申请各类计划时,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按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缴纳,一次性支付困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在3至5年内分期缴纳;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 法律、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 8、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塑料建材及医药等重点行业选择部分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完善研发手段、实施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引导企业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市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奖,奖励在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企业。 二、加强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9、实施科技合作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深化市校合作。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合作互动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吸引院校科研成果来本市转 化。 10、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示范。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共同创办经济实体。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各类生产要素直接投资入股的合作项目,政府在科技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抓好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科技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1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和贷款贴息。县(区)政府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技成 果转化项目的实施。 12、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奖励制度。由市科技行政部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工作。经认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实施成果转化单位给予奖励。 13、经认定的科技成果作为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投资组建公司制企业的,其作价金额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35%.合作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14、经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实现生产或试生产的,返还科技成果转化部分项目用地土地出让金。购置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经营用房,可免收交易手续费和产权登记费。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用于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所享受的优惠须全额 返还。 15、经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按国家有关规定,可减 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 16、实施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制度。市科技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发布科技需求,定期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并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自投产之日起两年内,新增属地方财政收益部分,由本级财政全额奖励企业。科技、技改等各类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及关键技术的研发予以重点支 持。 17、支持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精细化工、塑料深加工、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市科技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并通过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政策扶持,使其尽快成长为我市支柱产业。 18、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专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各专业园区要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纳入规划,并尽快实施,使园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以现有专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扶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且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 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对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