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3842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乐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乐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乐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乐平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几年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概念不清、定位不准,出现了_、缺乏特色的现象,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上,没有独到的创意,只是拿别人现成的模板_,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特色小镇需有产业驱动,没有产业就失去了血肉。( );或者即便有一些产业,也因为盲目引进、_,并无深厚的产业基础,导致一些特色小镇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造成资源浪费,一些房地产企业不遗余力建设商品房,特色小镇建设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失去了“特色”初衷,失去了靠实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_。概而言之,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的是耐心与决心取得的,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本质上,特色小镇是一种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综合体,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因文化制宜的基本原则。(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而无当 按图索骥 焚膏继晷 百不失一B . 徒有其表 照猫画虎 揠苗助长 得不偿失C . 大而无当 照猫画虎 揠苗助长 百不失一D . 徒有其表 按图索骥 焚膏继晷 得不偿失(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少特色小镇既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又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B . 特色小镇不少看起来外表光鲜,只是实际上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C . 特色小镇不少不仅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还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D . 不少特色小镇看起来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的建成,关键靠的是耐心与决心取得的,切忌浮躁与功利。B . 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C . 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切忌浮躁与功利。D . 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的建成,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取得,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英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照;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木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西的诗体四、五、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舍,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申可能偏于采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肾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格调”要求诗既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又具有美的形式,前者由“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后者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B . 论述诗歌时,刚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后来两个字连用正式出现了格调论,但其含义不同定,有时偏于“格”,有时偏于“调”。C . 欧陌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铬”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D .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整体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B . 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时,“格”指诗的格局、体制问题,指代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节声调,关乎情绪和感觉。C . 沈德潜认为不仅要学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六朝的古诗,因为其不仅具有形式美、音乐美,而且在兴寄、诗教上要唐诗好。D . 现当代学者论述“格调”时,把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精神境界、外在风范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皎然诗式中从“格调”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讨论其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随性。B . 严羽把诗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榜力、气象”对应“格”、“兴趣、音,节”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文法都在此范畴。C . 格调论讨论的崇古与创新、重内容与重形式、主情与主理的问题,涉及到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D . 古代很多人重视文章的传统道德与艺术品位,要求文章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健全情志,而且要使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3. (1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梧 桐 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1) 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2) 文章的第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4) 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4. (9分) (2015高二上双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毫米1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等特点。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的。由于其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因此,被军事专家誉为高技术战场上的无形杀手。微波武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其特点是不需要传热过程,一下子就可让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烧毁材料。较低功率的轻型微波武器,主要作为电子对抗手段和非杀伤武器使用;而高能微波武器则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这主要是由隐形飞机自身的设计特点造成的。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目的,需要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这样就必须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推力矢量系统等先进技术,才能解决飞机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操纵性等问题,因而比其它飞机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另外,为了改善全机的防探测效果,它们的结构和外表通常都要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以便大量吸收雷达波能,不使之反射回去,这是隐形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之一。但是,事物终究一分为二,有所长则必有所短,由于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能大量吸收雷达波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这就铸成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自招杀身之祸。当隐形飞机被微波武器发出的高能电磁波照射到时,机体会由于过量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高温,轻则因瞬间加热而失去控制,重则整架飞机都会被烧毁、熔化。另外,微波武器不是采用点的攻击方式,而是强调面的攻击效果,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只要在一个区域内被罩住,都难逃天罗地网。目前,国外微波武器已发展到实用阶段,如俄罗斯的电磁脉冲弹和英国的微波炸弹均能将大功率、不可见的电磁辐射短脉冲发送到较远距离上,用来破坏敌方的坦克、导弹、飞机以及通信和电子设备等。军事专家们预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磁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1) 下列对微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波包括电磁波、射频和电磁脉冲。B . 不管有没有空气,微波都能够直线传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C . 微波能被飞机各个部件大量吸收,因而能够毁伤飞机。D . 微波这种波长很短的高频电磁波能快速传播、不受其他任何干扰。(2) 下列对微波武器工作机理的有关方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微波武器能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B . 微波武器能够使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C . 微波武器攻击和毁伤目标的手段,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D . 所有类型的微波武器都能迅速地、大规模地、毁灭性地破坏敌方设施,威力极强。(3)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的目的,于是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难以机动灵活地避免微波武器的攻击。B . 目前大部分军事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通常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来大量吸收雷达波,同时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自招其祸。C . 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都逃不过微波武器的天罗地网,无法发挥其特殊作用。D . 微波武器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必将广泛取代常规武器。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修身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丁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 ,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注释】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良B .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渐:读jin,浸,浸染C . 不闻先王之遗言 闻:听到,引申为借鉴D . 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2)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 . 教使之然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C . 蟹六跪而二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3) 下面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 微斯人,吾谁与归D . 不拘于时,学于余(4) 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段文字强调了学习要善于积累,要能坚持不懈,还要用心专一。B . 乙段文字以“蓬”“白沙”“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C . 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D . 丁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6高三上霞浦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苏轼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雪中乘兴真聊尔 , 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注】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聊尔:姑且如此。(1) 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高一上四川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_。 (2) 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 _。 (3) 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 (4) 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 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下面这份邀请函在语言表达得体方面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技素养,我校定于本月28日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举行“科技节”开幕式。作为国内外有名气的物理学家,您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今诚挚邀请您惠顾我校,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导同学们的科技创作。敬请百忙之中务必拨冗出席。9. (5分) (2016高二上冀州期中) 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古代赵国有一位驾车高手,驾起车来既快又稳,赵王拜他为师,学习驾车技术。赵王学的差不多以后,要求与高手比一比。第一局比赛,两驾马车同样奋力向前,结果是高手赢了。赵王不服气,要求互换车马,结果赵王还是输掉了。赵王还是不服气,要求调换和重新配置,结果都是败北。赵王很恼火,责备高手留了一手没有教给自己。高手说:“我把技术完完全全教给您了,只不过在比赛时,我一心一意注视车马,向着终点,而您却一心一意想着赢我,跑在我前面就开始担心我追上,跑落后了就盯着我的车想追上我,心神不能凝聚,怎能不输呢?”看完本则材料,您有什么见闻、思考和感想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1、2-2、2-3、3-1、3-2、3-3、3-4、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5-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7-2、7-3、7-4、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