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润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996271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丰润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丰润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丰润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丰润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 (2019高一上无锡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2. (2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B .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C .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D .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3. (6分) (2016高三上德州月考)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杜甫和白居易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12字,语意连贯,符合人物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只填序号。诗史数千言 浔阳千尺水 春水群鸥野老心 怅触天涯迁谪恨草堂三五里 枫叶四弦秋 秋天一鹄先生骨 勾留江上别离情(1) 杜甫上联_ 下联_(2) 白居易:上联_ 下联_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B . 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C . 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D .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B . 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C . 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D .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3) 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B . 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C . 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D . 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5. (12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归来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猪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问题是:生气有用吗?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儿子最适应广东气候,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大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糖,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大壮的妻子冯秋萍是出了名的抠门儿,在家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在广州打工时肚子疼也舍不得吃药,舍不得上医院,这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B . 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C . 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D . 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2) 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 其他 (共1题;共3分)6. (3分) (2018高一下郑州开学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中,屈原面对自己因为注重修身而被贬黜的遭遇,坚定地表示:_,_。 (2) 诗经卫风氓中通过斑鸠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诗句是:_,_。 (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多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别的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 (4)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的理性思考。 (5)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9高三上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 :水之北 )B . 舟车冠盖之冲 (冲:冲过来)C .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遵守、依照)D .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 (退:谦退、谦逊 )(2)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硕求余文以记之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 相同,不同B . 不同,相同C . 相同,相同D . 不同,不同(3) 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 陂田苍茫,行者倦厌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 B . C . D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B . 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C . 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D .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5) 用“/”给划线的文字断句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6)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注释】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 .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 . 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 .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2)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六、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9. (3分) (2018高二上廉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主人公充满愤怒地批判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感情经常变化的句子是“_,_。” (2) 苏轼赤壁赋中用“_,_”两句描写箫声感染力强,触动了蛟龙和寡妇。 (3)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七、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10. (5分) (2015高一上合肥期中) 汉字的构成奇妙无穷。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示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出一个拆开,说出所悟。示例:“路”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提供选字:怒、功、悟11. (1分) (2020高三下双鸭山月考) 下面是江西吴城望湖亭的对联, 下联顺序被打乱, 请调整其顺序, 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下联: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天留我住,一时都入壮观。调序:_。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说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1、2-1、3-1、3-2、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1、4-2、4-3、5-1、5-2、5-3、三、 其他 (共1题;共3分)6-1、6-2、6-3、6-4、6-5、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7-4、7-5、7-6、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1、8-2、六、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9-1、9-2、9-3、七、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10-1、11-1、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