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984996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二、氧的运输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n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n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n O2和CO2血中溶解的都较少,它们都是以化学结合为主要运输形式。n物理溶解运输的气体量尽管很少,但却是实现化学结合所必需的中间环节。气体必须先溶解于血液,才能进行化学结合;结合状态的气体,也必须先解离成溶解状态,才能逸出血液 n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二、氧的运输n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n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的O2量,约占血液总O2含量的1.5%,化学结合是O2的主要的运输形式,绝大部分(98.5%)O2进入红细胞,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q 1、反应方向可逆,其方向取决于PO2的高低。q 2、反应迅速、不需要酶的催化。q 3、Fe2+与O2结合后仍是2价铁,所以反应时氧合,不是氧化。q 4、一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的O2.n Hb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n Hb氧含量:Hb实际结合的O2量n 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n发绀: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0g/L以上时,皮肤黏膜呈浅蓝色。一般是缺氧的标志,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q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去氧Hb为紧密型,T型。n氧合Hb为疏松性,R型。 氧解离曲线 n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n 1、pH和PCO2的影响n pH降低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减小,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n波尔效应的生理意义:当血液流经组织,特别是代谢旺盛的组织如肌肉时,这里的pH较低,CO2浓度较高,氧合血红蛋白释放O2,使组织获得更多O2,供其需要,而O2的释放,又促使血红蛋白与H+与CO2结合,以缓解pH降低引起的问题。H+促进Hb盐键形成Hb构型变为T型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n 当血液流经肺时,肺O2升高,因此有利于血红蛋白与O2结合,促进H+与CO2释放,CO2的呼出又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H+ 促进Hb盐键断裂Hb构型变为R型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氧合易。 n 2、温度n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O2的释放;温度降低。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n 3、2.3-二磷酸甘油酸n 2.3-DPG浓度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2.3-DPG浓度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温度 2,3-二磷酸甘油酸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n(一)CO2的运输形式n血液中CO2也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物理溶解的CO2约占血液中CO2总运输量的5%,其余95%是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CO2在血液中的化学结合形式有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两种形式。n 1碳酸氢盐的形式 n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的CO2,约占血液CO2运输总量的88%。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模式图 n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n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CO2量,占运输总量的7%。进入红细胞中的CO2能直接与Hb的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参与,反应迅速,可逆。其结合量主要受Hb含O2量的影响。HbO2与CO2的结合能力比Hb与CO2的结合力小,所以,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时,HbO2释放出O2成为Hb,Hb容易结合CO2,形成大量的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肺部,由于HbO2形成,减小了结合力,迫使CO2从Hb解离,扩散入肺泡。 (二)CO2解离曲线n CO2解离曲线(carbon dioxide dissociation curve)是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关系的曲线。 (三)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n血中CO2量的增加可以降低Hb对02的亲和力,使O2更易被释放,此效应称为Bohr效应。实际上在CO2的运输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即Hb与O2的结合量越多,越能促使血中CO2的释放,这一效应称为Haldane 效应(何尔登效应)。从运输的数量上说,Haldane 效应对促进CO2的运输要比Bohr效应 对促进O2的运输的作用更重要。n可见O2的运输和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的。CO 2通过Bohr 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Haldane 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两个效应都是与Hb的理化特性有关 课外连接n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n1相对性增多: n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n2绝对性增多: n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n(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n(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n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n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n n1生理性减少: n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n2病理性减少: n(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n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n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n(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n(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