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质量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前景的重要因素。质量管理知识的全员普及,是企业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等新时代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不强 随着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推行,尤其是以iso900标准为框架基础的认证体系广泛实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的动态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依据,但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追求产量及照搬同行的生产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从而导致企业难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产品质量无法超越同行。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引入,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运行,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要求及企业内部情况,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但仍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被动反应型的,即企业不是研究本企业内部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而是为了认证、审核需要或者盲目效仿同行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从而导致质量管理成本高但效果不明显。另外,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对质量的意识局限于本工序产品质量符合合同或工艺要求,没有延伸拓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及顾客满意上,远远达不到全员参与的地步,企业领导及员工中存在重生产、轻质量现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用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为主的状况,例如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很少有活动、质量月等;质量管理的研究应用工具上,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如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等;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上,与信息化时代相去甚远,如我国大多企业文件传递、审批以纸质为主,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欠缺、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实施o901质量体系认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增强了国际间的合作,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改进了企业的绩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等等。但我国企业在质量体系认证推行过程中出现应付审核、只为发证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困难重重。其原因:一是大多企业为了获得证书而推行体系认证,应付认证而没有认真学习落实质量管理方法,从而不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绩效;二是咨询、认证机构为了本企业的效益或者是咨询师、审核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从而在引导企业引用质量管理体系时,盲目的照搬认证标准条款,从而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领导及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及相关知识,不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工具,不能带动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 二、提高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以顾客为导向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突出强调顾客的地位,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企业管理层或企业所有者必须要了解的理论。企业通过了解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并且灵活、快速的根据市场机会作出决策,才能提高企业利益和市场份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按照“现代管理之父”eter.druker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的财富,还获得了最宝贵的顾客忠诚度。 (二)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从全局高度充分认清质量的重要性,要有做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自身行为习惯引领全体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应该创建并维持一个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目标实现的企业环境,激励全员建立质量意识,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质量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使命在于始终并广泛地传递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就是养成员工的惯习,最终升华为企业性格凝聚核心人员、影响全体员工、纽系企业客户、促进企业长青。企业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全面的推动和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三)利用信息化加强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使企业领导快速共享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并且可以利用信息化建立数据库,从而可以有效使用新老七种工具、精益管理等质量管理手段。最终在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 (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以io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它帮助各类企业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以及持续改进来获得成功。企业要加强法规、标准及管理工具的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体系相关文件要求,要坚持贯彻企业制度落实,防止并克服有章不循、循章不严的“两张皮”现象。要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质量要求的落实,增强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进、纠偏和完善能力。 (五)重视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将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三、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具有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质量管理是企业成长的机制,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是企业飞跃和升华的平台,标准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要按有关要求不间断地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这样就能够做到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实现对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二篇: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烟草行业为例 摘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烟草行业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烟草产品附加值高,因此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对于烟草企业以及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烟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其次根据烟草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烟草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烟草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烟草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质量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前景的重要因素。质量管理知识的全员普及,是企业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等新时代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烟草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烟草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烟草行业受到更多来自于国际之间的竞争,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局势。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加强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时要严格执行工艺,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能力,做到均衡生产,质检人员要严格按照检验要求进行工作,审核作业人员生产工艺是否正确,并且提供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移除生产线,并且采取相应措施。 12辅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辅助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仪器的质量管理和设备的质量管理。原材 第页料进入企业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检验,并做好详细记录,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入库;对仪器进行检验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企业要设立专门的设备检查组,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成品的质量管理 卷烟产品入库前,检验员要进行抽检,如果质量不合格,该批次的产品都应退回生产车间待处理,每批产品出货前,检验员要认真填报出货检验记录表,以备案。 2、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烟草企业卷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不强 0世纪0年代曾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qc,90年代忙于s9000质量认证,企业间存在着明显的从众行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基于顾客满意,企业也没有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这些都说明企业缺乏以顾客满意为目的、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随着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推行,尤其是以so9000标准为框架基础的认证体系广泛实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的动态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依据,但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追求产量及照搬同行的生产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从而导致企业难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产品质量无法超越同行。 2.2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理念引入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开始运行,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要求及企业内部情况,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但仍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被动反应型的,即企业不是研 第2页究本企业内部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而是为了认证、审核需要或者盲目效仿同行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从而导致质量管理成本高但效果不明显。而且往往是企业出现了质量问题,才开始寻找原因,主动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管理效率不高。另外,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对质量的意识局限于本工序产品质量符合合同或工艺要求,没有延伸拓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及顾客满意上,远远达不到全员参与的地步,企业领导及员工中存在重生产、轻质量现象。 2.3烟草企业质量管理职责不明确 烟草企业生产线较长,生产设备较复杂,卷烟产品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多个部门,多条生产线的影响。如果出现不合格产品,各个环节责任不明确,严重制约企业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同时也影响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烟草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晚,现阶段,大多数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用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为主的状况,例如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很少有qc活动、质量月等;质量管理的研究应用工具上,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上,与信息化时代相去甚远,如我国大多企业文件传递、审批以纸质为主,缺少信息化,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欠缺、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 2.5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实施io901质量体系认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增强了国际间的合作,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改进了企业的绩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等等。但我国企业在质量体系认证推行过程中出现应付审核、只为发证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困难重重。其原因:一是大多企业为了获得证书而推行体系认证,应付认证而没有认真学习落实质量管理方法,从而不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绩效;二是咨询、认证机构为了本企业的效益或者是咨询师、审核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从而在引导企业引用质量管理体系时,盲目的照搬认证标准条款,从而与企业实际情况脱 第页节,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领导及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及相关知识,不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工具,不能带动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 3、提高烟草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针对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对烟草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烟草企业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针对经验丰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的老员工,可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重点培训质量管理理论,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案例培训的方式,让员工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 3.2实现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全员参与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从全局高度充分认清质量的重要性,要有做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自身行为习惯引领全体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应该创建并维持一个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目标实现的企业环境,激励全员建立质量意识,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质量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使命在于始终并广泛地传递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就是养成员工的惯习,最终升华为企业性格凝聚核心人员、影响全体员工、纽系企业客户、促进企业长青。企业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全面的推动和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全员参与是保证企业质量体系建设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等的全面梳理,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质量体系建设,深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知识。企业全员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全面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4页3加强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信息化不断推进,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可以时企业领导快速共享信息,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利用质量管理信息化建立有效地数据库,使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益。 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以io90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它帮助各类企业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以及持续改进来获得成功。企业要加强法规、标准及管理工具的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体系相关文件要求,要坚持贯彻企业制度落实,防止并克服有章不循、循章不严的“两张皮”现象。要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质量要求的落实,增强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进、纠偏和完善能力。 3重视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将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4、结语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具有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质量管理是企业成长的机制,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是企业飞跃和升华的平台,标准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要按有关要求不间断地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只有做到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实现对质量的持续改进,才能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5页参考文献 1何桢,路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X(01).2王静,徐丽娟.浅谈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2X(12).3喻红莲,冯春玲.浅析我国烟草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与市场,22X(10)4李文.z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2X.5王文文.基于绩效管理的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02X王琳.nc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南昌大学,2X. 第6页 第三篇: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成本管理要求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地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成本项目进行管控,它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耗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面对的将会使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市场,成本管理将会突显出更多的作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方面对企业更好地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来剔除一些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成本管理;经济发展;企业效益 一、当前成本管理的面临的新形势 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使成本管理面临以下事实:一是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必然需要获取拥有竞争有利条件的成本信息。二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会显现无疑,要改善这些缺陷,那就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引入管理理念于成本管理中,使得成本管理的功能扩展,最终成为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 二、我国现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导致了成本管理这项工作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认为成本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上的缺陷 企业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还要看中自身的营运能力,所以成本管理也要考虑到生产和营运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许多公司非常重视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支出,却一直忽视非生产部门的成本支出。企业管理者也应站在宏观角度去探所,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比如要关注人力费用、服务费用等。员工的角色是产品的生产者或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往往会认为成本管理是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是由企业的领导负责的,成本管理与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致使员工的成本观念很淡薄,会造成企业材料和资金的额外支出,造成成本的增加。 (二)从企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分析 由于对成本管理概念认识的不充足,企业管理者在实施成本管理的方案中,他们只是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成本管理活动,而没有从产品生产循环周期的角度出发,开展成本管控。成本预测与决策缺乏有效体系进行规范,成本计划缺少科学性,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认识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只是考虑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虽然也强调控制成本,但是内容局限于狭隘的生产成本,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如今的市场发展情况下,产能过剩普遍存在,供过于求,流通中的成本在增加。 (三)偏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只是考虑企业内部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之间各方面的联系也变得更为频繁,产业链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与业务关联企业的交易成本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企业也应将外部发生的成本按照合理一致的原则考虑到自身日常成本管理中,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控制和管理,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总成本。 三、改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如果想要真正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完善成本管理,这是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意识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企业需要把单方面的成本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上,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应该以成本效益为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是关注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更需要重点关注外部因素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在内外环境结合的条件下进行全面宏观的成本管理。同时从市场竞争的角度重新看待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例如:企业自身的规模与拥有的市场份额是否相匹配;生产设备的效率性和使用性;生产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节约性。生产布局是否合理;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等等这些因素都将是影响企业成本费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成本管理中居于统领和引导的地位,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方法、政策甚至是实施都由管理者引导进行,可以说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员工对待成本管理的态度,所以说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有助于带动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有助于在企业内容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另一方面管理者在制定成本管理的经营策略时,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这种政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就导致了他们自己和员工在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受到既定策略的限制,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本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可以使管理者制定更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经营策略,对于提升管理工作开质量十分有益。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 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企业管理层的组织规划下,应该把各个部门带动起来由财务部带头,把成本管理当作一个全面的企业管理规划,在多个生产阶段和负责机构中对成本的形成、流转进行控制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与此同时还要与管理者进行沟通,因为成本管理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关注成本管理的进程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这项管理工作有了管理者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往的成本会计方法在一些方面都难以适应企业改革创新的需求,那么在成本考核与管控上就要探索新的方法,如此才能适合于企业改革创新、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的宗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作业成本法就孕育而生了。作业成本法是采取对日常作业活动进行分作业项目分配,核算作业绩效和材料人力等使用效率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在从开始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端活动,通过跟踪动态反射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还是达到成本核算与管控相融合的全方面成本管理制度。 四、结语 成本管理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它通过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来实现管理的目标,进行成本核算,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和与同行业竞争中的问题,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在如今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成本管理越发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更加需要改革自身,加强成本管控,建立战略成本制度,不断改革管理模式,适应发展的需要。 202X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远规划,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层面的深刻地改革,其将会持续的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改革的程度之深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远的革命性影响,企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转变企业发展理念,把握市场机遇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在制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后,除了要紧紧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大潮外,还要在企业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实现战略落地。(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英洁,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报,202X,:4-44. 2卢逸人,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0X,4:1. 3于婷,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投资与合作,202X,1:97. 4黄显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2,4:41-2. 5贾燕妮,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外企业 6moe,wayned.othalengej.fpajornal,202,101. 第四篇: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的运转是由资金、人力、设备、信息沟通、策划、物流等重要因素组成的。作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既是物化的技术,也是物化的资金。广义的设备包括:生产机械设备、检验设备、设计开发设备、建筑物、办公设备等。其中,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辅助设备都是为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的工具。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尤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以人为本”地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夜爆发,又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经济形式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提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物质基础的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积累设备管理经验,紧跟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趋势就显的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企业新装置、新设备的不断增加,设备逐步向大型化、集约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高负荷、长周期运行也给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体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当前在大型企业中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主要课题。 1、设备老化,整体技术水平低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年限长,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陈旧设备。在接收调查的吉林省大中型企业中,机械行业的万台设备中,有40%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低档设备占52%,60年代建设的企业大部分也是45年代的水平。一方面,如此陈旧落后的设备技术状况使企业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落后老化的设备用的少、停的多,为维持其运转,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其中却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维修费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维护、维修体制落后 企业设备管理本来就是在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多数大型企业往往实行落后的“以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制度。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过于注重设备卫生、润滑、紧固等方面,而对清洗、校正等工作做得不够3,造成设备实际技术状况劣化,维修费用增加。 、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型企业对设备管理虽然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管理机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中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设备出现故障后,企业设备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互相指责,推诿责任,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4、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很多大型企业设备管理方法仍很落后,无法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相匹配。 二、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的对策 1、多途径提高设备技术含量 设备本身就是物化了的技术,是在实物形态上体现着劳动资料形成的知识和科学成就。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式下,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五、六十年代的设备是无法与当今最先进的设备相比的,要想企业有竞争力,产品的品质有竞争力,离开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万万不行的。在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要考虑多种途径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 2、完善维护、维修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设备的使用者应首先是设备的维护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调动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设备维修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上,通过纪录和分析设备运行的指标,确定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的好坏,对设备故障做出早期预测、诊断、排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随着设备系统的日趋复杂,对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企业一方面要舍得智力投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战略”的思想,尽量减少优秀设备管理、维修人才的流失。 3、规范企业设备管理 将设备技术状况管理和设备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设备档案体系,对设备实施三级维护与保养工作,贯彻润滑“五定”和“三过滤”的管理,责任到人。 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也已成为趋势,大型企业只有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才能实现管理过程的标准化、数字化、科学化。设备管理者应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企业设备管理的服务性。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开展“5”活动为基础,将先进的管理方法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实表明,加强设备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和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快捷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基层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见解,与同行和相关领导探讨,使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经济学院项投1142刘玲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各行业需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m公司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引进技术和吸收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模式,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国缺少一部有关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绝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最大问题。 3.研发投入不足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国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例,1992年为5%,而到了02X年不增反降,为3.7%;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02X年我国为1.2,而美国为 9%,日本为23,韩国为.79。02X年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为247亿元,仅占平均销售收入的0%;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0X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亿元,只占相关企业销售投入的1.88。可见,即使是中国500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尚未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企业中,仍有3的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于引进技术,我国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还不强。 4.企业家素质总体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基于市场的竞争能力,衡量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国内外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灵魂。纵观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比较好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批创新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但就目前国内企业家队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多数是从销售人员转化而来,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风险意 识不强,只重视跟踪模仿,不重视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说到底要有人带领,在人的因素里,不得不说企业家处于最重要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不能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1.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英特尔、微软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3.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人才流动秩序 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湖北化学研究院等企业实施“二八制”或“三七制”,即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对吸引和留住尖子人才产生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此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也是企业稳定和吸引尖子人才的很好办法。二是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规范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规范。 4.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建 立技术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中心人员的培训。二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产”在前,没有“产”,“学”、“研”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建议国家组织的产学研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三是促进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建议政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以大力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三是国家在重点产业领域要制定限制重复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自主创新 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要“积极有为”,而不是“无为而治”,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作正面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的统 一、公平、开放和有序,努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把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开发放在比支持技术引进更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科研经费支持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作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2X,(3):4-16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 23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2X,():64-66 4徐冠华.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n.经济日报,202X0-09 第 26 页 共 2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