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讲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465221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下乡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送教下乡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确定 兴国镇中心小学 黄平香第一学段:1、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与文本事件,在了解事件大意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2、能够体会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表达的不同语气。3、学会依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复述课文。第二学段:1、尝试辨别并抓取文章的关键词句,并对这些词句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较为深入的体会。2、对文本的层次结构安排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3、关注文本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第三学段:1、能够体会叙述者寄寓在事件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图。2、学会关注文本的细节描写,并能联系整个叙述事件,逐渐细节所起的作用。3、初步领悟叙述、描写、抒情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地方,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一节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第5页司马光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地叫着喊着,跑去找大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地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人教版五年级上梅花魂)第8页生读课文师:听出了几点意思?生:我读到了两点。第一点就是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梅花好看而且还高雅。第二点作者借物寓人,写梅花来寓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师:谁再理解理解。生:故乡的梅花开了,见了梅花,更加思念外祖父了。师:对,见花生齐:思人师:想起了谁啊?我想起了谁啊?生:外祖父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读。第9页那我们来读一读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师:谁说一说“幽芳”当什么讲?生:当花的香气讲?师:幽芳,他说它是“香气”。他丢掉了哪个字?生:他讲了“芳”丢了“幽”师:为什么叫“幽芳”不叫“芳香”呢?我查了查你来读一读。生:读“幽:说文解字隐也。译:隐蔽不显。”全班齐读:读“幽:说文解字隐也。译:隐蔽不显。第10页师:你看这个“幽”还挺有意思,表示细微,师:(讲“幽”字的构造)“幽”内部的两个“”表示细微之物,细微之物藏在哪呢?生:深“”中。师:隐藏在山之中(边说边写板书)完成“幽”字的书写。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一看就明白,香气藏在大山之中。看着这个字你就能明白这个“幽”字什么意思了吧。谁再来说一说这个“幽芳”什么意思?生1:很淡生2:淡淡的清香,隐藏在山中。师:对,懂得意思,我们应该说得更美一点。那应该怎么说?生齐读:袅袅清香,隐隐飘来。第11页师:现在这花香闻到了么?是袅袅清香,隐隐飘来。不是那样浓浓的飘来,而是隐隐飘来。于是我想到了一首诗,王安石的梅花诗能不能背下来的?生齐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师:哪句诗是对着“朵朵冷艳”的?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在墙角,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天开。师:因此就是“朵朵冷艳”那,后一句相对应的就是缕缕幽芳。让我们来齐读。生齐读: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12页这位老师教了什么内容?抓要点,理解段意。阅读策略:预测全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汉字字理与汉字文化第13页通过课文学语言、学阅读、学表达 第14页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先生就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重心。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提出要由教课文变为教语文。台湾赵镜中教授提出要由教课文变为教阅读 第15页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我最喜欢的语文学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受了我最喜欢的语文学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受了1212年的教育,年的教育,读了读了2424本语文书,我忘掉了什么?我思来想去,有两个方面本语文书,我忘掉了什么?我思来想去,有两个方面忘得比较干净:忘得比较干净:第一,课文内容多数忘掉了。读了第一,课文内容多数忘掉了。读了2424本语文书,多数内容忘本语文书,多数内容忘掉了。有的连课题都记不住。我想在座的老师大概和我有同掉了。有的连课题都记不住。我想在座的老师大概和我有同感。由于课文忘了,今天我当了语文老师,我就想我应该怎感。由于课文忘了,今天我当了语文老师,我就想我应该怎么教语文。而且课文内容的确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么教语文。而且课文内容的确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有什么被忘掉了?老师的分析讲解忘掉了。我从小学到师还有什么被忘掉了?老师的分析讲解忘掉了。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有好多好的语文老师,其中有两个特别突出。但若范学校,有好多好的语文老师,其中有两个特别突出。但若有人问我:有人问我:“你老师讲的是什么?你老师讲的是什么?”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我只能说,对不起,我记不住了。我只能笼统地说讲得好、教得好。最怕什么讲解记不住了。我只能笼统地说讲得好、教得好。最怕什么讲解啦,分析啦,这类知识下课后就忘了。啦,分析啦,这类知识下课后就忘了。第16页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课程是一个什么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课程。语文课程是一个什么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课程。简单说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简单说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用语言用语言”就是指就是指“听说读写听说读写”。“用用”不仅是表达(说和写)不仅是表达(说和写),也包括听和读。,也包括听和读。第17页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概括出课文的内容,能复述、概述、转述课文内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人物的心理,进而能够谈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学生讲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不对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当然我们要关注学生用了什么样的语言,用的合适不合适。语文应该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吸收和表达。第18页少年闰土教学片断-阅读策略师:听了闰土讲的奇事,于是师:听了闰土讲的奇事,于是“我我”就惊叹,读就惊叹,读生: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生: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师: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师: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我我”都不知道,读读看课文中都不知道,读读看课文中写了多少不知道?写了多少不知道?生: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生: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生:第一个是生:第一个是“并不知道并不知道”。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生:这是第二个生:这是第二个“素不知道素不知道”。第三个是。第三个是“所不知道所不知道”第19页少年闰土教学片断-阅读策略生读幻灯片:并不知道生读幻灯片:并不知道 素不知道素不知道 所不知道所不知道 师:你知道吗?师:你知道吗?“并并”“”“素素”“”“所所”当什么讲?当什么讲?师:第一个师:第一个“并并”是什么意思?猜猜看。是什么意思?猜猜看。生:根本不知道。生:根本不知道。生:一点也不知道。生:一点也不知道。师:哪个说的更准确一些。就要靠字典。我查了:师:哪个说的更准确一些。就要靠字典。我查了:“犹言完全。犹言完全。”生:完全不知道。他说的这些生:完全不知道。他说的这些“我我”全不知道。全不知道。师:换个口语。师:换个口语。生:一点也不知道。生:一点也不知道。师:好,看下一个。师:好,看下一个。“素不知道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生:从来不知道。生:从来不知道。生:向来不知道。生:向来不知道。师:换成口语。师:换成口语。生:长这么大也不知道。生:长这么大也不知道。第20页少年闰土教学片断-阅读策略师:刚才是师:刚才是“一点也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数量之少。这个是数量之少。这个是“向来也向来也不知道不知道”时间之长。时间之长。师:好了,师:好了,“所不知道所不知道”,猜猜。,猜猜。生:都不知道。生:都不知道。师:我在师:我在辞海辞海里找到了。里找到了。“所:约计之词。所:约计之词。”生:意思是生:意思是“估计也不知道估计也不知道”,口语是,口语是“差不多也不知道差不多也不知道”师:现在这几个师:现在这几个“不知道不知道”都明白了吧,读读:都明白了吧,读读:第21页第22页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作者自述的关键词语“不知道”,把前后几个“不知道”联系起来看,发现文章背后的深层意义。让学生重点关注“不知道”前的修饰语“并”、“素”、“所”,这三个学生不易注意到的字则将两个阶层、两种身份孩子的不同生活完全展现了出来,背后隐藏着“我”对闰土他们生活的向往。第23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例师:很多同学认为王熙凤很热情,很关心人。显然,你们指的是她对林黛玉很热情,对林黛玉很关心。现在我有一个建议,请你们再读课文,呆会儿我们来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王熙凤对自己的关心。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师:这一段话真的值得一读再读。很多人说王熙凤是个语言学家,你看短短一段话,50 多个字,却关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读一读,体会体会。第24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例师:如果你是林黛玉,你听到哪一点会特别感动?生:当我读到“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这一句时特别感动,因为在生活中,我的家里人和亲戚才特别关心我的年龄和学习情况。生:当我读到“现吃什么药”这一句时特别感动,因为只有你的亲人关心你累不累,身体好不好。生:我觉得“在这里不要想家”这句话特别感动人,因为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虽然她到的是她姥姥家,但毕竟初来乍到,心里总是有些别扭、不舒服,一句不要想家,特别暖人心。第25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例生:如果我是林黛玉,当我读到“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句时很感动,我感觉王熙凤非常贴心,让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师:是啊,任何一个人听到这样一段话,都会觉得王熙凤是一个热情、周到、贴心的姐姐啊,请大家练习读这一段话,读出这一份关心。(生朗读)第26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例师:请刚才朗读王熙凤那一段话的同学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王熙凤了,老师问,你来答。你只需要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师:(面对刚才感情朗读的一位同学)林妹妹几岁了?生:不知道。(笑)师:她上过学吗?生:不知道。(笑)师:她现吃什么药?生:不知道。(笑)师:一问三不知。(大笑)(连问三个同学,都是这样的情况)师:这就奇怪了,你们不都问了吗?怎么就不知道呢?第27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例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原著里有,老师给呈现了原著相关部分。师:看了原文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看了原文之后,我想林黛玉没有回答是因为她没有机会回答。生:看来王熙凤并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林黛玉,王熙凤并不是真正关心林妹妹。师:那我们再来读读,王熙凤说这番话除了要表明对黛玉的关心之外,还有什么用意呢?请大家思考讨论。(生小组讨论)生:我觉得王熙凤是为了显示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不一般。生:我觉得王熙凤这些话其实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她是为了讨好老祖宗。第28页在阅读中进行质疑解疑是促进理解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质疑解疑策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疑释疑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文本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阅读水平的必经之路。第29页说起来真有意思。我奶奶养了五只鹅。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它们,常常给它们喂食。鹅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二年级颗粒归公)第30页看黑板上有几句话,是书上第二节里的几句话。(出示有练习题的黑板。)我奶奶养了五只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常常给()喂食。()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读一遍这段话,给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生:这个括号(指第一个括号)里填上“这些鹅”。师:这个括号(指第二个括号)里呢?生:填“它们”。师:这个(指第三个括号)呢?生:“它们”。生:这个(指最后一个括号)填“鹅”。(学生说,教师逐一填上。)第31页师:填得对。(指第一个括号)“这些鹅”是指哪些鹅?生:“这些鹅”指的是奶奶养的五只鹅。师:对了,是指奶奶养的五只鹅。“我弟弟特别喜欢它们”,这“它们”是指谁?生:这个“它们”是指那五只鹅。师:是指这五只鹅。“常常给它们喂食”,也是指这五只鹅。这地方不填“它们”可填什么?生: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五只鹅”。师:可以的。生: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师:可以的。这句话如果改填“这些鹅”,我们一起读读看。生:(齐读)“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常常给这些鹅喂食。”师:从“这些鹅红嘴巴”开始,读到“给这些鹅喂食”,一起读。生:(齐读)“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我弟弟特别喜欢这些鹅,常常给这些鹅喂食。”第32页师:想想看,你们觉得用“它们”好,还是用“这些鹅”好,为什么呢?生:我说用“它们”好,因为用“它们”是很简洁的。师:噢,简洁了。生:因为用“这些鹅”,“这些鹅”太多了。师:对呀,你看“这些鹅”“这些鹅”,用得太多了,听起来就显得噜苏了。用“它们”很明确,就是指的这些鹅,用“它们”来代替“这些鹅”,就不噜苏了,所以这句话要用“它们”。讲话要有变化。看下面一句,“鹅一看见他,就伸长了脖子围着他转”,如果这儿不用“鹅”,用“它们”来代替,好不好?生:这里用“它们”,小弟弟也用“他”,别人搞不清楚了,t是指谁?生:“它们”又用得太多了。第33页师:对呀,要是这地方再用“它们”,“它们”又用得太多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上面一句主要是讲谁的事情?生:是讲弟弟喜欢鹅的事情。师:对,这一句是讲谁的事情?生:这句话是讲鹅的事情。师:对,是讲鹅对弟弟的态度,主要是讲鹅的事情,所以一开始说清楚“鹅”怎么样;刚才同学们说的也是对的。所以这地方用“鹅”好。生:这里用“它们”不会混起来的,“它们”的“它”是动物的“它”,后面的“他”是指人的“他”,不会混起来的。师:你讲的也有道理,要是看着字,“它”是指动物,后面的“他”是指人,但我们读的时候,就没办法分辨了。第34页(出示小黑板,念上面的句子)“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要是我说,“这些鹅红嘴巴,浑身雪白,高额头”,这样好不好?第35页生:这样讲不好,讲乱了。生:这样讲颠三倒四,人家讲起来总是从头到尾。先讲头,再讲身体,再讲头,就颠三倒四了。师:我这样讲是乱了。(指黑板上的句子)这样写很好,先讲头部的特点,红嘴巴,高额头,然后讲到全身,“浑身雪白”,很有次序。所以我们小朋友讲话,也要学着这样有次序。当然这是一种讲法,也可以先讲全身,再到部分。但这个地方先讲头部,再讲全身,讲得很好。第36页师:(指小黑板)小朋友,看黑板上,一共四句话(第二节后四句),这四句话是怎样一句一句说下去的呢?第一句说了“我奶奶养了五只鹅”,接下去一句说了什么?生:接下去说了鹅的外形。师:对啊,这句是讲了五只鹅的可爱的样子,再接下去一句讲的什么?生:再接下去说我弟弟特别喜欢它们。师:对,说的是弟弟对鹅的态度。再接下去一句讲的什么?生:讲的是鹅对弟弟的态度。师:是讲鹅对弟弟的态度。这四句就是这样的顺序,一句接一句地写下来的。读一遍。(学生读)在这四句话的前边,还有一句话:“说起来真有意思”。请小朋友读第一节,再读这句话,再连下去读,想想这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用上这句话有什么好处?生:这句话在这里的作用,就是说下面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第37页对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主要是指句法和文章的结构方法。句法,主要是句子的通顺,而不在语言修辞方面;而文章结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事物、组织材料的方法。田本娜第38页考虑小学生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第39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4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