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148878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4、一战后:英美矛盾。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5、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6、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7、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2、两极格局 (19451991年)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维护工具:联合国评价:A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德国分裂、美侵朝战争、美干涉中国内政)。B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C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D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欧盟、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主要内容:旧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一些问题:1.世界格局变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3.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1、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建立: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性质: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组成国: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是英国)。3、法西斯同盟 形成: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过程: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5、国际联盟提出: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等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6、联合国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7、欧洲共同体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影响: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见前所述)四、主要的国际战争1、两次世界大战2、地区冲突:五次中东战争、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科索沃战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