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doc

上传人:仓** 文档编号:21481469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p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根底上学习的,教材亲密联络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考虑,并在此根底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详细案例,老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到达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学情分析p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历,但学生比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详细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比照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考虑、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的1、经历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展计算。2、在探究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考虑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假如做背心,可以做3件;假如做裤子,可以做2条。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展板书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生1:9/103=师:为什么用除法?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师:谁还能再说一遍?生重复。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局部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究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p 、综合、抽象、概括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各局部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1周长和面积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二、共同讨论,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局部内容。2交流小结: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老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方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局部和蓝色局部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方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比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二、理解比的意义1、刚刚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2、老师根据学生答复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四、“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老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互相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刚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拟的?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5、知识介绍: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教学难点: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先说出以下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二、新课学习。1、出例如2。2、读题,分析p 题意。说出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考虑: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画图。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元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7、练习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三、新课小结。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四、稳固练习:P16练习四6、7。五、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可以纯熟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56+73 1534271647935+2128 7046 362+152、引出课题:刚刚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1老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出例如4:计算,指名读题。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老师巡视3订正: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老师随学生答复板书:老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假如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2、做一做:1试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老师巡视2订正: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历,启发学生考虑、交流主动学会新知。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四稳固练习: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2、练习四第3、4、5题。五作业。练习四第2题。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教学目的: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理论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运算定律。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答复,老师板书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途?你能举例说明吗?2574 0。36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二、新授。1、引入: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3、教学例5。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4、教学例6。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5、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拟简便。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练习。练习三的第79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开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局部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如今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答复,出例如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的】1能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纯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开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进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过程】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详细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1谈话引入。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送吗?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历的根底上探究新知。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绘出了班长的位置?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绘准确吗?刚刚同学们的描绘有什么一样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绘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 行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班长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 设计说明1复习铺垫,为新知做好准备。复习铺垫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络,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适时、适度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水到渠成。教学伊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做好准备工作。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考虑、操作等活动,这对于开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出示三组数据后,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学生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的统计图,然后说出为什么这样选,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回忆旧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详细,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化。那么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且直接地表示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适宜统计图的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进一步明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2明确要求。此题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三组数据,问题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各组数据更适宜)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题中三组数据的特点及各数据的比拟角度。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xxxx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9 教材分析p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展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根本性质;可以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根底。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展分数除法计算。学情分析p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根底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根底上开场学习。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究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开展分析p 、比拟、抽象、概括的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详细的问题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进展分数除法的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p 、推理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那么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1003=300g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3003=100(g)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300 100=3盒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都是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问题1。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52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52=42/5=2/5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52=4/51/2=2/5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展示学生的分法师指着涂色局部:你所表示的这一局部是4/5的多少?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3比拟归纳,发现规律。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三、稳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是什么?学生总结五、作业布置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创新意识和合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和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p 、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p 。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根底,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根底的根底。这里,老师能擅长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老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到达了资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道路跑,米老鼠沿着圆形道路跑。2、迁移类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3、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梳理挑选形成学习目的:什么叫做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途?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气氛,指明了探究方向,防止盲目性。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互相边指边说。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设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对圆周长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后,体验及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 设计说明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数据,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理论性强的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选择统计图的过程。1严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开展。2集体交流,合作学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交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中比拟、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3注重浸透德育于教学当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地浸透德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搜集2428届奥运会的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运发动夺取金牌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学生看完后老师提出问题:(1)你知道是哪一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吗?(xxxx年)(2)在北京举办的是第几届奥运会?(第29届)(3)我国是从第几届奥运会开场获得奖牌的?(第23届)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看一看近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情况。(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同学们感兴趣的奥运画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化学习做好铺垫。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读取信息,理解数据。(课件出示统计表)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届数24252627282930金牌/枚5161628325138师:看了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师:统计表能呈现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时为了更直观、详细地表示数据的特点,我们往往会把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我们已经学过三种统计图,分别是什么统计图?师小结:这三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统计图。2分析p 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考虑:要把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成统计图,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选择?(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每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情况)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说一说它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选择吗?(我觉得也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看出这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变化情况)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2 教学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历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认识圆。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局部?摸摸看。二、回忆所学的方法。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三、指导练习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发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方法?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四、师生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p 才能,开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敏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2、列式计算。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例1。出例如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老师边说边画出以下图:3分析p 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B分组讨论交流:根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4列式计算。A学生完好表达解题思路。B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板书:千克C写出答话,老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5总结思路。根据以上分析p ,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谁的是多少乘法。6反应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三、全课小结:四、随堂练习。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五、作业练习四3、4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P45-46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安康意识,平衡饮食。经历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展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过程。通过活动体会数学和生活得联络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安康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众说纷纭看来关于营养的知识真是丰富,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板书课题。2、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他们的资料。注意看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发现。出示资料。板书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2、探究新知:1分析p 每一百克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得到结论: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肉、蛋、豆制品;含有脂肪较多的是豆制品、牛肉、鸡蛋;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是米饭、薯类、面粉。出示“选一选”,练习从统计表中读取有价值的信息算出小明的用餐中共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少克?2出示小明的用餐选择,学生填写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出示12岁儿童所需的营养标准: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并分析p 小明的用餐选择好不好?也就是分析p 小明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而充足。提出自己的建议。3、应用进步理论活动出示2023年奥运会图片,体会到不同的运发动需要不同的配餐,出示举重运发动午餐所需营养,小组合作制作午餐餐谱经检测,有一举重运发动午餐所需的蛋白质为50克、脂肪为32克、碳水化合物为160克。设计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宜的食物,为这位运发动设计一份午餐。2.计算你设计的午餐中共含有营养成分含量,判断出你们组的设计是否符合这一运发动的用餐标准。出示食物学生按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第一小组汇报,第二小组汇报4、知识拓展不但运发动需要重视配餐营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除了配餐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课件出示5、小结: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看完后说说你的想法?生观看图片胖和瘦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生1:他们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生2:他们有的营养不良,有的营养过剩生3:他们的营养不平衡生4:他们应该注意饮食的营养师:看来呀,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营养配餐。板书:营养配餐师:根据大家平时的理解和查找的资料,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营养的知识?学生汇报,师: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你理解的很仔细,看来大家对营养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营养的影像资料,我们,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师板书:主要营养成分师:你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类主要的营养成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100克 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统计表,请看大屏幕,观察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豆制品,师补充100克食物中;生2:我发现蔬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不高;生3:我发现米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生4:师:那么老师要想多补充碳水化合物,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生:米饭、薯类、馒头。师:看来老师应该多食用面食类的食物。大家桌子上也有这一统计表,请大家拿起来,根据它选择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出示猪肉50克,生1:选择B师:同意么?生:同意出示碳水化合物3.0克生2:选择c师:同意么?生:同意师:大家对这个读取统计表的信息已经很纯熟了,下面是我们学校某一周的餐谱,这是六年级学生小明选择的午餐,四人小组合作算出小明午餐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开场。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结果?小组1:蛋白质是27.45克,师:同意么生:同意小组2:脂肪3.25克,师:同意么生:同意小组3:碳水化合物41.65克师:同意么生:同意师:那么根据你的感觉,你认为小明的午餐营养合理么?生:不合理师: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意见。出示:12岁儿童营养成分需求量师:考虑以下问题出示问题生1:蛋白质量大致符合、脂肪、碳水化合物出入较大师:他分析p 的很合理,假设是你的午餐,你会怎样来调整呢生2:多食用一些米饭、馒头等师:你调整的很好,又可能将来是一位了不起的营养师。如今呢,我们全班同学都来过一把瘾,做一次小小营养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08年有举行奥运会。在奥运会上工程很多,你看这是什么工程?出示体操、举重。他们的配餐能一样么?生:不能师:下面是经过检测一位运发动午餐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大概含量。小组合作按照要1、2、配餐。音乐声开场,设计开场,音乐声完毕,停顿活动,听清要求了么?听清了开场活动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站台上小组一:我们小组是这样设计的。师:你们组设计的很好,营养搭配很合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师:你们组设计也很合理,营养更加合理了,有没有哪个小组没有搭配蔬菜。蔬菜的这三类营养不丰富,我们能不食用么?生:不能,它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师:板书: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也是我们食物中必不可少的。那么除了配餐,我们用餐时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专家的建议。出示录像师:要愉快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安康的身体,祝大家天天都可以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你看好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营养配餐。下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详细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展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3、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测、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以及外表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才能及归纳的才能。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2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老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老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老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模拟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2交流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比拟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一样?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说各是多少?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立体观念。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课前准备: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展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可以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可以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详细说说考虑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展判断,在此根底上再动手操作进展验证。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考虑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考虑题启发学生考虑: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络?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五、作业1.练习一第5、8、9题。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1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的:1.理解外表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出例如6:假如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考虑,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答复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