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德育生活化

上传人:tcy****09 文档编号:21130755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德育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尝试德育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尝试德育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尝试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内容提要:传统德育面临着尴尬与困境,新时代呼唤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而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回避的归宿,回归生活是德育的目的。德育生活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三方面阐述了德育生活化实施的途径,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从日常行为规范、专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德育生活化的尝试。关 键 词: 德育生活化 实施途径 尝试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政治说教里走出来,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得到提高。一、实施德育生活化的途径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如何实施德育的生活化呢?(一)德育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操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应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德育目标应当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而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因此,要制定出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目标。(二)德育内容要缘于生活。1、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我们既要了解一般学生的一般情况,还要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现状,追根溯源,寻求根本,找到教育学生的结合点。2、德育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年龄实际,不以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思想,蹲下身来使他们接受我们的教育。3、德育内容要从社会实际出发,考虑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社会上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高尚的、低级的,泥沙俱下。我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还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诸如腐败、贪污、行贿受贿等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的现象。(三)德育方式多样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单一,无非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晨会课等主要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这已远远滞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的来源,我们既要利用传统的德育方式,又要挖掘德育的新途径。1、重视环境的熏陶作用。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构思巧妙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健康的舆论环境,建立积极身上,勤奋进取,热爱集体,困结友爱的学校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自我教育。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做教育,它需要三方面的齐抓共管。学校德育要力争社会化、生活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这三者共同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能力。3、发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网络已经深入人心。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德育教育的新课题,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好坏,提高道德识辨能力。二、我校德育生活化的尝试近几年来,为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校进行了一些德育生活化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可能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因而,我校在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未来社会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学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学校根据过去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实际,制定了课堂学习常规、图书室、阅览室常规、实验操作常规、自学常规等。用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实施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策略。要求各科任教师,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培养用脑习惯、参与习惯、合作习惯、自学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自觉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自觉培养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等等。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我校食宿条件的改善,学校制定了文明用餐制度、文明寝室评比标准、寝室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学生以勤劳节约、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比如,在食堂里采用自己盛饭打菜,分班评比剩菜剩饭的办法,杜绝浪费现象。同时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价值。在寝室里要求住校生早晨按时起床和出操,及时、快速整理个人内务和寝室卫生;不得擅入寝室,有特殊原因进宿舍必须申请,经班主任及宿管处或政教处同意后方可进入;按时就寝,严格遵守寝室纪律,住校生生活用品必须齐全,不擅用他人物品。在生活消费方面,要求学生把生活费或零用钱存入老师处,定期检查学生的消费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合理消费。3、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礼貌待人是立身处世,学会做人的起点,是人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和“修养”。因而,我校从“文明礼仪”教育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由政教处负责开展“农村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模式与实践探究”课题(市级课题)研究,编制了文明礼仪手册,学生人手一份。学校将每年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月”,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开展“讲文明,知荣辱”活动。另外,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收集礼貌用语、“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寝室”评比、“行为示范生”评比活动。目前,文明礼貌在校园内形成风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问候已形成习惯。(二)以专题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生活化。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省、自愿、自律的行为,因而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以专题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各种道德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1、“评优评先”教育活动。学校改变了以往由班主任提名,学生表决的“评优评先”方式,制定了“3N”奖学金评定制度、各类“评优评先”细则、严格规定了评比的目的、评比的条件、评比的程序。将相关评比制度公布于学生,各班对照要求进行期中初评、期末终评。评选对象先从学生中产生,再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评定,最终由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审批。使“评优评先”工作真正体现榜样示范的作用,将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落实到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中,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2、系列主题班会活动。长期以来,班会课重形式、轻过程、低效果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了提高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实施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每个年级分别设计并实施每月一个“主题”的班会活动。在内容上各个主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落实各年级德育目标。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比如,一堂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初三(2)班就从“北京一大学生用硫酸泼狗熊”的事件出发,通过课前查找法制资料、分析各种案例、课堂上观看图片、参与讨论、知识竟赛、守法宣誓等形式教育学生学法懂法、规范言行。整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体验、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3、“告别陋习”签名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以“告别陋习,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统一制定了“文明公约”,各年级结合学校教育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文明形象,打造文明品牌,倡导文明新风,以认知、行为、情感的综合教育达到“知行合一”。比如,针对现时代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现象,学校举行了一次“远离网吧、戒除网瘾”的签名仪式。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迷恋网络带来了危害性,这次活动后经过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出现瞒着老师、瞒着家长偷偷上网行为。(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生活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德育生活化的角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塑造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首先我校提出了敬业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长期以来,全体师生苦教苦学已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成了一种校园精神激励着师生,影响着整个社会。其次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如艺术节、迎新晚会、卡拉OK比赛、校园歌手比赛、篮球赛、体操比赛等。努力在学生中形成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再次,着力增强学生“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政教处组织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检查评比,以各班为单位成立“文明卫生监督岗”参与学校管理,做学校的主人。通过这些工作,力求形成“育人、勤奋、发展、创新”的校园精神。另一方面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学生情操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校园门口的巨幅标语“开启智慧,传承文明”、“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平凡的事业干好”及“古代二十四孝”大匾字画,给人一种未进校园就得到美德教育的感觉。其次是教学区、生活区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学区注重体现严谨治学的文化主题,教室、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场所都有激励性的名言格言,并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在教学楼墙壁和校道橱窗上写有激人奋进的标语、校训、校风、学风、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生活区以“洁、雅、静”的艺术文化为主题规划,学生公寓楼进行了“美化寝室”评比,许多学生把自己的寝室命名为“舒心房”“养心寓”等,室内贴有“见贤思齐”、“静如练”、“厚德载物”等标语,布置得很有文化气息。再次是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宿舍、校道、活动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整洁、美观为标准,绿化带、清洁区划到班级,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总之,“生活德育”伴随着学生的生活,是充满教育情境的实践着的德育,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本身规律的呼唤。我们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探索规律,并不断尝试生活化德育,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教育科学论坛 2008年第二期 四川教育出版社主办2、德育百例 浙江教育出版社3、美德故事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