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113045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陈立华: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陈立华是个“传奇”:毕业考试全班无错题、32岁就任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对于她,人们有太多的好奇,陈立华自己却不以为然。每次见到她,都平静而从容。这一次,深谈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她总能创造“奇迹”。小学教育看似简单无奇,实则学问大大。陈立华身上的种种“传奇”,不过是真心钻进了这大大的学问当中。“知识要像一串葡萄,学完能拎起来”陈立华是以“教学”出名的。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标题叫做“一位数的乘法”。根据教科书的安排,应先教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解决乘的顺序问题;接着教一位数乘四位数,引导学生类推;然后教某位乘积满10的和每位乘积都满10的,着重使学生理解积满10进位的道理,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算下来,33页内容,传统教学通常需要21课时。陈立华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对这部分知识动起了脑筋。在她看来,数学知识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任何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都不是知识孤岛,而是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不仅如此,小学阶段还可以跟中学阶段相呼应、衔接。因此,必须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知识、技能协调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每一个局部知识、技能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她在备课本上写下了整个单元的关键所在:知识的连接点:加法与乘法的联系。(24+24+24243)知识的生长点:“加数相同的(不分步)连加竖式算理”与“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有共同的算法。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她首先安排了口算练习(24+24+24),并要求学生说出算理。在她看来,这一环节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数位”、“计数单位”、“进率”等核心概念的理解,为引入新知识、突出重点、难点铺设一条道路。当学生理解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算理之后,陈立华开始新授课的讲解。第一个例题是:243。此举意在解决乘法竖式的写法、运算顺序以及解决“满十进1”这一知识点,达到对乘法技能的初步理解。第二个例题,马上升到三位数:1285,且在进位上也增加了难度。从学生对算理的叙述过程来看,显然存在着挑战。因为它失去了加法算式的支撑,学生必须确立新的思维支撑点。尽管如此,学生在第一个例题中初步形成的技能起到了关键的迁移作用:学生明确了先用3去乘个位上的“4”,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2”。现在则变成5去乘“1”“2”“8”三个数,只要及时告诉他们进位的规则,学生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步。第三个例题是:23048。到这一步,陈立华大胆地将被乘数由三位变为四位,同时让学生试着处理中间有“0”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算法。紧接着,陈立华又抛出了27003,通过变换“0”的位置,强化了学生对于“计数单位”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新形成的技能更加深刻和准确。一节课下来,陈立华顺利完成教材中21节课的关键内容。究其“秘诀”,无非是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运用迁移原理,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对此,陈立华形象地概括说:“我始终坚信,没有孤立的教学。知识要像一串葡萄,学完能拎起来。”正是凭借这个“拎葡萄”理论,小学阶段的12册数学书竟然被陈立华浓缩到58节课:原本需要39课时的“百以内数的计算”,被陈立华这么一“拎”,只需讲“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三节课就够了;原本需要20课时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仅需一节课;不仅如此,在后期的实验中,陈立华还将整数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内容,广泛迁移到分数运算、小数运算以至以后的代数运算中去,并归纳出它们的核心和本质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实现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会贯通。“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核心概念(指“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作者注),计算中涉及的大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自己做过尝试,整个小学阶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问题,共有109课时,如果归结到相同单位相加减的问题,3课时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窥一斑,见全貌。不难看出,陈立华对于恩师马芯兰以“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可谓谙熟于心。“在我看来,马老师的探索非常有意义。比如,很多数学老师都认为小学、初中的知识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但马老师教过的5年级学生甚至可以达到中学的知识要求。她在教学时不单单站在小学的角度,而是将知识看作是一个整体,以它为载体,实现对学生能力全方面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孤立的教学,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个例子中,除了课堂讲授环节的准确精炼,陈立华对于课后的巩固练习亦别有心裁:第一周每天早自习做6道计算题,上课时,前30分钟进行新课,剩下的5至10分钟做2道计算题。接下来的每周做2-3次计算练习,每次1-2道。根据陈立华的统计,这种把讲新课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整体设计(“讲”与“练”交错进行)所取得的效果与以前的“一例一练”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分散练习所用时间要比传统的集中练习所用时间缩短至少一半。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巩固环节是师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练,学生乏味;不练,错题率明显回升。以致每每到了期末复习,计算部分的漏洞总是最难弥补。但在陈立华的课堂上,最开始一周结合新课、相对集中的练习,学生既不会感到单调,又能使初学的计算技能做到了“天天练,不断线”,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一周后,错题率由5.9%降到2.1%。一学期后,基本上无错题。陈立华说,自己的愿望并不复杂,“走进朝阳实验小学,通过这六年,要让孩子越学越聪明。所以,我紧紧抓住思维的迁移,让孩子学一道题,实际上掌握一类问题。”我们看到,正是这个并不特别复杂的愿望,让朝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让原来凭经验、凭感觉的东西精细化”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小学日常工作中的“技术含量”似乎并不很高,只要按部就班,有足够的耐心,大抵都能应对。但是,在陈立华带领下的朝阳实验小学,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这一天上午,五年级的王新宇老师要开始准备新课了。她首先进入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电子教材维护”、“教学资源维护”、“教学资源查询与统计”、“公共资源维护”四个板块,根据学科以及课程的关键词,查询相关资料,选取教学策略。随后,她对照系统中的“作业诊断”和“考试分析”板块,分析以往的相关数据,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确定重点、难点和检测点,并在论坛上与同事们广泛交流,听取意见,最终形成教学计划。一周的课程结束了,四年级的吉心语同学进入自己的数字系统界面,看到了老师奖励的电子小五星,理由是他周四的口算练习不仅正确率高,而且书写认真、规范。与此同时,吉心语的妈妈通过学校发放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也看到了这条消息,回想起孩子以往常犯的粗心大意的毛病,她高兴地在吉心语的“成长日志”中记上一笔,感慨孩子的进步。学期接近尾声,要考试了,三年级的潘靖夫同学打开电脑,发现数字化校园系统已经把他在这一学期作业中出现过的错题全部积累起来,组成了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错题本”,并根据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自动生成个性化的练习题。对照着老师们编辑整理的日积月累课堂效果检测与反馈训练,潘靖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习与练习,集中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考试结束,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张琪校长打开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考试分析”板块,对教师组卷、质量分析、成绩趋势、历次成绩分析、在线考试结果分析、质量分析参数及试卷难易程序参数等多项内容进行详细的查看,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每个年级的整体情况,并在心里筹划着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召开专题性的教研活动。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即将跟随孩子们一起升入二年级的李响老师收到了这样的提示:这一阶段,要开始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将要升入四年级的聂航老师则被告知:教学之余,要特别关注学习优秀的孩子。心怀一丝疑惑的李老师和聂老师从数字化校园系统中探寻到了提示背后的科学依据,并积极向相关老师寻求帮助,思考和制定未来的教育教学策略。上面反复提到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是陈立华带领全校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自2003年建设笔记本电脑班开始,到2008年建设校园网络,朝阳实验小学全方位规划了这个别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系统。2009年2月,以“一校之力”组织开发的涵盖教育科研、学业诊断、数据交换、安全、德育、自动系统和门户7大平台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取得成功,并获国家版权局专利。数学教师出身的陈立华,极为重视科学依据,坚持清晰而科学的思维品格。在她看来,要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品质,必须确保各项活动的科学性。“让数据自己说话,让原来凭经验、凭感觉的东西精细化、具体化,针对性也更强。”这话说到了师生以及家长们的心坎上。比如,仅就教学而言,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有效调控,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它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需要对所教知识的深入把握,需要对学生情况的精准把握,等等。而数字化校园系统恰好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上面提到的“二年级起关注学困生”的例子,便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数据学生利用课堂投票器反应作答的时间中得出的。“作答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为支撑的,理解得越好,反应得越快,作答时间自然越短。”基于这个假设,从2009年开始,系统积累有效数据约15000人/次,在此基础上,陈立华带领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一至六年级学生平均反应时间如何?一至六年级优秀生/学困生平均反应时间如何?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易、中、难不同难度题目的反应速度又如何?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二年级之前反应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从三年级开始到五年级,他们对不同难度的题目的反应时间明显变化,尤其是对难题的反应时间持续增加。而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才会有明显的区分。从这个意义上,二年级开始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最为明智的决策。否则,随着年级的增加,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同样的道理,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应从四年级开始进行特别关注。李老师和聂老师收到的提示由此而来。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感叹:小学教育也可以很不简单!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所有数据实现联动,大家各司其职,与自身工作完美整合,每个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系统数据的提供者。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都高效地整合起来,成为有据可循、高度理性的统一活动。这才是陈立华心目中理想的“数字化校园”:直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核心,成为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工具。“学校要给学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陈立华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似乎总是以极具感性的面孔出现:她感叹毕业考试全班无错题的现象:“与其说是六年教学成果的体现,其实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是孩子们与我六年积累的默契,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为了给我一个奇迹。”她欣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长久效应:“试想想,20年、30年以后,这些已步入中年的曾经的学生们,能通过一个账号、一个密码看到自己小学6年完整的成长记录,去重新翻开尘封已久的童年色彩、缤纷的往事,得到的该是怎样的惊喜和甜蜜。这是一份多么特别的礼物啊!”这让人想到一句老话: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与世界上的许多职业和行业不同,除了需要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和理性,教育还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和情感。正如陈立华评价数字化校园系统时所说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技巧与手段,可以成为情感的替代。”在近20年的从教生涯中,陈立华不仅坚持着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更倾注了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二者水乳交融,共同构筑了她对于小学教育整体功能与地位的深刻认识为幸福人生奠基。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为整个朝阳实验小学的教育宗旨。我们看到,学校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与学的方式,设计开发专门用于减负的课桌椅,发放特制的A4大小的轻薄书包,每天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加强体育锻炼,专门开设各种兴趣课程如影评、表达、舞蹈、西班牙语等,并请来在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士为孩子指导,组织“日出朝阳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把孩子送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参加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大型文艺汇演等。朝阳实验小学正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可充分发挥潜质、释放能量的空间,让孩子们置身于足够大、足够优越的发展平台。经风雨、见世面,让他们成就尽可能多彩的童年,搭建尽可能广阔的未来。“学校能给孩子幸福吗?”我们总结式地发问。陈立华想了一下,“幸福没法儿简单证明,也不是教育完全能决定的。”“那么,提出幸福教育的意义何在”?我们追问。陈立华没有犹豫,“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校要给孩子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要给孩子铺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孩子们走进朝阳实验小学,我们要把他六年的时间放在人的一生当中去看,在这个时间段里,应该是为幸福人生奠基的一个阶段。”采访至此,伴随着这句“放在人的一生当中去看”,我们对于陈立华的开头所说的“永远不要低估小学教育所能达到的高度”,终于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