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读后感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21086474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陶渊明饮酒读后感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 20 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 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 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 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 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 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 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 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 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 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 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 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 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 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 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 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 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 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 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 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 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 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 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 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 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 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 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 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 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 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 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 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 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 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 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陶渊明饮酒读后感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渊明的这首诗,喜欢的是他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超然洒 脱,还有他平静详和的心态。那份属于心灵的安宁,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意境,每每读来都让我心醉不已,羡慕不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何其轻松与惬意。反复品读才真正的读懂了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深意:真正的安静不 在于环境的喧闹或宁静,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陶渊明出生在连年兵乱的东晋,身边虽有不少士大夫、官员汲汲名利,而他不 屑与之为伍,不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隐逸俭朴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里也曾有断 粮无炊的苦境,却让他在这样的生活里感受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 境,短短的一句“心远地自偏”刻画出的是诗人何等宽广的胸怀和何其超然的心 态。好个耐人寻味的“心远地自偏”,远离开争名夺利的世俗你将拥有轻松;远离 开纷纷扰扰的喧哗你会得到快乐;远离开纠缠难了的爱与失意你才能懂得幸福;远 离开挣扎徘徊的迷茫你才会明白珍惜。熙熙攘攘的尘世,人们重复演绎着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于是,月明风清的 夜晚里流动的是浮躁,心静如水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那无数的无奈,而我们在疲惫 的跋涉里还是渴望着属于自己心灵的安祥属于生命的宁静。我们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一种平淡的心态:即使身处何种窘境,也一样的从容 淡然处之。这是一种境界,是人们在这沸沸扬扬的世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心远 地自偏的超然。生活的忙碌奔波中,一路走来,物资富有了,可人们的精神灵魂归 属何处,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孤独会时时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疲惫。而这内 心的不平静里,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伤感!你是否意识到心灵那样的需要一种 平静,你是否也在苦苦探询“心远地自偏”的真谛。“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在车马喧嚣中却能够细细体味“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脱的意境,怡然于日起日落;王维处于庙堂之高,却能 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挥笔抒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绝妙画面,把酒 饮欢。在铁马冰河的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雄壮中,岑参细心 地观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感慨古人的洒脱和超然的同 时,你还想到些什么?问自己是否心静如水?问自己是否能感受心灵的宁静?其实,我眼里的宁静也 不过如此:对待生活的曲折,多些热爱少些痛苦;面对别人的误解,多些宽容少些 仇视;回顾爱情的经历,多点感恩少些怨恨;总结生命的得失,多一份平静少一份 不平。如此的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不会失去自我心灵的那份安宁与洒脱。笑看风云,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品味幸福,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得到!陶渊明饮酒读后感三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 60 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 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 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乐,一饮魂销万古愁。综观陶渊明饮酒诗,亦可领略到诗人纯真而又质朴的个中乐 趣。其一,载酒去尘网“素位之乐”。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 “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早年虽有过鸿鹄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 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棱角。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慨叹 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何其急切!晋元兴二年癸卯,诗人因母亲去世,居忧在家,作和郭主簿二首,第一首 中有“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四句,邱嘉穗东山 草堂陶诗卷三评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乐,其不以贫贱而慕於外,不以富贵 而动於中,岂矫情哉?”今岁“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消阴中夏,南风拂 裳,闲游“六艺”,“弱子”咿呀学语,嬉戏一旁,高兴之余载酒挥觞,尽享人伦 之乐,自是趣味横生。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脱离“心为形役”的畅快,便欣然写 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其二,有酒且为乐“乐天之学”。陶渊明归田之后的诗和刘柴桑中有“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 男,慰情良胜无”四句,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二评曰:“此诗是靖节乐天之 学。”躬耕田野,东风已“凄薄”,薄酒一杯可以解除疲劳,虽说浊酒不如佳酿, 但用以调节情趣却是有胜过无的,既有之则安之,正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 体现。又如游斜川中“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月非所求”, 正如诗人所说“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无须太顾虑百年之后的景况,“有酒 且为乐”,便是人生快事。再如杂诗其四中的“一觞虽独进,杯尽须自倾”, 饮酒其九中的“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等均是诗人知命而乐天的精神体 现。其三,斗酒聚比邻“惜时达乐”。陶渊明并没有象当时的一些“隐士”一样,啸聚山林,远离人烟,而是“结庐 在人境”,在“与人聚”的自然生存状态中挥洒性情,亦是别有一番乐趣。归园田居其五中有“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化明 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几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前者 (其四)悲死者,此首念生者,以死者不复还,而生者可共乐也。故耕种而还,濯 足才罢,即以斗酒只鸡,招客为长夜饮也。”诗人开荒南野,免不了稼穑扶犁,与 农民一样辛勤耕耘。劳作之后与邻居相聚饮酒,酒酣之时,慨叹光阴易逝,欢乐太 短,于是众人通宵欢饮,把酒达旦。正如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所 言:“(此)田家真景,令人悠然。”又如杂诗其一“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 邻”中所体现出来也正是这种“惜时达乐”的人生态度。其四,衔觞图共饮“好德乐道”。陶渊明不同于老子“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他认为人的性灵相知在 于沟通,在于心与心的交换,而不是将真情藏于冷峻,一味地去追求超脱尘世,这 是典型的田园君子的“好德乐道”思想。答庞参军中有“我有旨酒,与汝乐之”、“送尔于路,衔觞无欣”、“岂 忘宴宾”的句子,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评曰:“(此篇)高雅脱 俗,喻意深阔,交情笃挚,妙能写出。”这一首诗中的酒反映了诗人的心理渐进过 程,将诗人“好德乐道”的思想尽情展现出来。其一、二分别写“我之所好”及 “以求同好”;其三则写“同好”之人既来,何不以酒招待,以求同乐。主客因旨 趣相投,才有“一日不见,如何不思”的真挚情感;其四则是分别之酒。世上知音 本来就少,而今匆匆聚首,心里的话还没有说尽,就要分别,“同德”的朋友不知 何日再闻消息;其五则为担忧之酒,魏晋社会动荡,“王事靡宁”,庞参军奉刘义 隆大王之命,“作使上京”,此去前程未卜,一杯薄酒表深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友 人的关切之情,读之感人,味之泪下!陶渊明饮酒诗风韵独具,但得“乐道”如何不饮?读陶渊明的诗如品酒,诗外 有酒气,诗内怡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