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学习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0955204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让幼儿学会在科学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根据纲要精神,发展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幼儿自身的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首先要让幼儿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孩子观察、分类、实验、测绘、表达等操作技能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教师必须把这一任务渗透到科学教育的各种探索与操作活动中去。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科学知识。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比如,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装满植物的透明瓶子,孩子们一起去观察研究“植物的不同根须”。在第一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萝卜的根须是细细长长的一根主根,然后又冒出好多细细的短须,而大蒜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我告诉孩子们萝卜就是它的根,叫块根;大蒜的根叫须根等,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不同形状的根,也知道了它们不同的名字,了解了根的作用。这样幼儿获得了具体事物变化过程的有关知识及相互关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野外踏青、亲子活动等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第二,提供多种物品,训练孩子的分类技能。通过对物品进行分类,幼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我园特设了废品收购站的区角,发动师生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物品,如各种各样的钮扣、小石子、文蛤壳、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让幼儿在活动时选择性地进行分类。这样,既训练了幼儿的分类技能,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以后的探索提供了经验。第三、注重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还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我们应为幼儿多提供这样的机会。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流与表达,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一次梳理,强化新获得的经验。在讨论中,幼儿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我们应更加关注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二、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要利于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一、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征。兴趣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我们选择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征。我们应精心选择、设计可供幼儿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并在要求上体现层次性:一是就同一对象,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中,安排不同要求的系列性探索与操作活动,使各年龄段的幼儿各有所获;二是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层次,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的活动材料,以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三是同一个活动内容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多次探索过程中,体现由低到高的层次要求,让幼儿在各方面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有趣的鸡蛋”系列活动。小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也有积极探索与操作的愿望。我们就准备了许多碎海绵、沙子、碎布、瓶子、油泥、珠子等,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探索:怎样使鸡蛋站起来。中班则安排了“分辨生熟鸡蛋”的活动。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操作,他们更关注的是发现事物现象的一些“隐秘”。所以,大班开展的是“沉浮的鸡蛋”、“打不跑的鸡蛋”等游戏。 在活动中,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反复,允许幼儿模仿,鼓励幼儿创新。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自的活动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提高,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中均有所收益,同时全体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第二、让材料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尤其是科学领域的学习更要借助于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材料,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怀有更高的热情,并极其专注地投入研究和探索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经验。为此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班班设置了自然角,在“探究区”里我们放置了农村幼儿熟悉的辣椒,花生,玉米,小麦等,使孩子们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如:小麦是如何生长的,它适合在哪儿生长?三、教师的自我定位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1、教师作为支持者,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珍视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很强烈,但还是需要我们善加引导才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丰富他们的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例如:到了冬天,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光凭用嘴说是解释不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的小实验,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非常重要。它需要我们老师准备好相对充足的材料,珍视孩子们的探索观点与操作过程,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对孩子们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尽量不作过多的限制,以免幼儿怕犯错误而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信心。2、作为引导者,我们要善于运用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3、作为一个合作者,当幼儿的探究无法进行时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究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予一定的帮助,否则会使幼儿放弃探索,失去自信。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常常产生认识冲突,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从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的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