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_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091749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_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_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_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动教育均衡发展忠县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考优化教育结构,促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 中全会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教育工 作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 施“科教兴县”战略,促动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委组织人员 深入我县农村各类学校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形 式,展开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建设、 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存有问题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 报告如下: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办幼儿园 1 所,在园幼儿 513 人;民办幼儿园 78 所,在园 幼儿 8222 人。另小学附设幼儿 13319 人(含民办小学附设幼儿 393 人)。园点布局基本满足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学前 1 年和 3 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 100%和 85.1%。7 所,小学生 862 人),校均学生 758 人。其中:城区小学 7 所,学生 13028 人;乡镇驻地小学 27 所,学生 26227 人;农 村小学 37 所,学生 14597 人。全县小学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 准的 25 所,学生数少于 300 人的 5 所。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 率达到 100%。人。其中:城区 3 所,学生 4629 人;乡镇驻地 17 所,学生 18102 人;农村 2 所,学生 1126 人。另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 1946人,高中附设初中学生10030 人。全县初中达到现代化办 学纲要标准的6所,12个班以下的 5所。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 学率达到 114.82%以上。全县现有普通高中 8 所,学生 18954 人。普通高中达 到市级重点学校 3所,在校学生12879 人。职业教育学校 1所(市 级重点职业中心),学生1387 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 的比例达到 85%以上,基本解除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制约。普通 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逐渐相当,基本上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均 衡发展。生 60 人,初中生 25 人。另白公路小学附设特教班小学生 20 人。乡镇成人学校28 所。青少年体校1所。特殊教育得到进 一步发展,“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7.26%以上,能较好地满 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需求。二、我县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的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 力,我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 2004 重庆市两基复查验收以来,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较大改善,面 貌焕然一新。但是在教育资源整合上,我县仍局限或停留于教学 点撤并工作上。尤其是面临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农村人口向 城镇转移成为发展均势的新情况,出现农村偏远学校生源缺乏造 成教育资源浪费,而城镇学校学生人满为患教育资源缺乏,形成 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的新问题,导致教育经费、师 资的使用效益不高,大多数学校村级小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少, 师生比例失调,一些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仍比较简陋,师资力量 相对薄弱,学校管理模式滞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问题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发展差别大。近年来,我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落实城乡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 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捆绑发展,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共同 进步,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提升了教育整体水平。但受城 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 方面差别较大,存有两极分化倾向,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影 响教育一体化的推动。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偏小。 我委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结对 帮扶制度,启动了“内引外联、嫁接办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验, 探索建立了1所城区优质学校帮扶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 校的机制。扎实展开“百校牵手”活动,局部中小学与重庆名校结 为友好帮扶对子,实现“捆绑发展”。截止当前,全县现有县级特 色合格学校 5 所、特色示范校 2 所;重庆市绿色学校 1 所、县 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1所、县级文明礼仪示 范学校3所、达标学校 5所。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体发展水 平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较强的竞争力,难以满足人民群 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是校点布局有所失衡。我委认真着眼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动优质资源持续再生和扩张,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 破点,通过“撤、并、建”等措施,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结构。 2010 年,将 4 所完全小学改为基点校,撤并 3 所镇中。但因为 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年萎缩,校产闲置、教 育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同时,大量务工农民子女随迁涌向城镇, 而城镇学校规划建设又相对滞后,学校扩容建设推动缓慢,导致 学校占地面积不达标,校舍容量严重缺乏,大班额比较突出。四是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通过专项资金、引进投资主体等方式,多方筹集教育经费,增大投入力度,逐步满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需要。但因为教育历来 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 大量资金的投入,实施新机制过后,虽然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升, 但学校在保运转的同时,还要化解历史债务,无力顾及教育设备 设施的添置更新,致使大多数学校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配备数量 缺乏,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严重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 展。五是家长“择校择班”之风盛行。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对同一乡镇内有2 所及以上中学 的小学毕业生采用免试就近入学与微机抽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 分配生源,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程序,全力化解“大班额”。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维护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着力打造公平教育。但受地域条件限制, 乡镇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确还存有一定差别,教育 发展仍不均衡。为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一些家长舍近求远,盲 目择校择班,造成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学生人数悬殊。六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建立教师城乡互派机制,出台 评优选模、晋级升职优先考虑和经济适当补偿的支教优惠政策, 每年面向社会择优录用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 从数量、年龄、学历等方面满足了农村学校的需求。但是,随着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动,农村学校均普遍较缺乏专职的音乐、体育、 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在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完 小、教学点,有的教师不得不兼上几个学科的课程来满足教育教 学需求。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 很大水准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 提升。七是教育管理体制不灵活。建构统筹城乡教育互动运行与管理机制,形成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层层相扣又层层职责 明确、工作方式分明、考评指标分明的高效管理系统。但受传统 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学校在创新办学方面思考不深,动作不 大,教育观点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存有重智育、轻德 育,重应试、轻水平的现象。八是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我县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 统筹推动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西部农村 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增大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新建改建力度, 大力改善了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因为学校分布点 多面广,使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得不到集中投入使用,在校舍的 维修、危房改造等中央专项资金不得不分散安排,在很大水准上 造成了经费的使用效益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 同时,因为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少,投入校舍维修资金十分有限。 2006 年以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虽然能 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因为公用经费是 按生均或人头拨付的,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公用经费即使得 到有效保障,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维修的经费几乎为零。 如:我县中、小学虽于 2004 年通过了重庆市“两基”复查评估验 收,但大多数的村小校舍还是没能得到根本上改善,有的校舍已 变成了危房,辅助用房严重短缺,大多数农村学校只能维持学校 最低限度的运转和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需求。九是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在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中, 共有“留守儿童”46850人,占在校生的52.2,其中小学生29145 人,占在校生小学生总数的 54.0;初中生 17705 人,占在校 初中生总数的 49.4。在“留守儿童”学生中,“隔代抚养”、“亲属 寄养”的现象非常突出,他们一般都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护, 因为祖孙年龄差异大,监护人本身文化低,平时对“留守学生”监 管不力、监护不到位,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无法理解他 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导致“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亲情关爱的环 境中成长,他们时常会感到失落和孤独。甚至会变得自我压抑和 封闭,产生无奈和自卑心理。有的“留守学生”产生逃学、打架等 不良生活习惯的行为。十是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 局部,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动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 教育,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 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县乡镇一级,基本没有设立公办的中心幼 儿园,也没有专业的幼教师资,出现了农村小学生源缺乏,农村 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发展滞后。“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教育加快发展,推动教育结构调整的 重要时期。在全国基教工作会议精神的推动下,学前教育和特殊 教育能得到较好发展,基础教育稳步推动,高中教育规模逐年扩 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由学前教育到高 (职)中等教育相衔接,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近年来,财政共投入上亿元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新建校舍面积 4.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12 万平方米,中小学 校容校貌明显改观,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等方面得到较大改 善,图书馆资料持续充实。据2010 年初报统计,现有公办学校 98 所,其中完全中学 8 所、职中 1 所、初级中学 22 所、完全 小学64所,教师进修校、特殊教育学校、忠州幼儿园各 1所; 拥有公办学校教师 7253 人,民办学校教师 598 人。中小学校园 占地面积2389564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245102万平方米, 其中图书室0.25万平方米,藏书量75.3万册, 实验室0.32万 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93.21 万元;微机室1.4万平方米,计算 机 1.54 万台;体育运动场地 2.54 万平方米。根据全县学校布局 调整规划,撤并村小428所、小学附设初中 22 所,合并完小 12 所、乡镇初中 8 所,农村资源整合平稳运行。我县在 2008 年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 体制,强化政府对教育统筹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企校 结合办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较快。 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增强,从“两基”验收以来,全县通过实施名师 工程,增强在职教师培训和高学历师资培养工作,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教育是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 教兴县”战略,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直 接关系关系到我县教育优质、高效、公平、均衡、科学、和谐发 展的目标,抓好这项工作对于科学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力量办学,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摊子大、基础差、生源少、效益低的问题, 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有着十 分重要意义。为此,对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切实转变观点,科学制定规划。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 从优化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高度,提升对整 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工作重要性的理解,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 一领导下,在教育、财政、人事、发改、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 下组织实施。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 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建立工作机制,认真制定整合优化 教育资源的规划和目标,做到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运作有序,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其次要认真研究出台我县整 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关政策,积极探讨解决我县教育管理 体制、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全面提升教学 质量的途径和问题,为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促动全县教育 均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推动农村教育布局结构改革。要根据适龄入学人口规 模和学校发体现状,结合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统筹规 划、整合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 造工程等项目,按照“合理整合、相对集中、分布实施、均衡发 展”的原则,将农村小学布点过多、班额过小、办学条件较差、 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低的学校列入整合范围,合理调整城乡学 校布局,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根据各乡(镇)、村 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分布及增长情况、经济社会发体现状与 趋势、群众承受水平,采取集中办学、分片办学、结合办学等多 种模式和其它灵活的方式实行撤并整合,分布实施,稳步推动。 对人口规模、幅员面积较小的乡(镇)初中要并入大乡(镇)或县域初中,村级小学要并入乡、镇中心小学,一个乡镇保留一所中心小学。乡镇、村闲置校产应主要用于举办农村寄宿制小学、 成人学校、社区幼儿园。 三是推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 要探索建立城乡教 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信息化硬件、 远程教育、教育信息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努力实现 “班班通、堂堂用”,促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农村学校和城 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用房建设,提升教 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城乡学校要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丰富和交流教学过程与手段,改进和创新教育科研 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资源的深 度开发应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猎取新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提供空间和载体。四是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 要根据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改造等工程,有效解决中心镇学校容量缺乏、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学校校舍陈旧、条件 简陋等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 平,切实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劳动教育等设备设施 不齐和教学仪器陈旧等问题。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课 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生产活动的结合。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高中招生实行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 综合评价相结合、指标到校与划片招生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办法, 合理配置高中生源。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建立 教育评估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促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手段和方 法。设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对各级 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监测和指导。五是推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要依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增大县级教育行 政部门管理权限,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人事调配、招聘录用 职务评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考试考核等实行县教育行政主 管部门归口管理,由编制部门核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总数,县教育 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额内负责分解到校,负责教育系统编制工作的 日常管理。探索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制度改革,城乡学校教师编制 实行同一标准,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中适当提升农村学校中、 高级比例。要按规定足额配备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完 小及以上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配备专职教师,增设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管理、安全保卫、卫生 保健等工作人员。建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学校到高校选 拔人才的机制。增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支教制度, 推动教师双向交流,引导城镇学校、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 校工作。六是推动教育帮扶机制改革。 继续建立城乡教育帮扶制度和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机制,实行 1所城区(中心场镇)优质学校 结对帮扶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持续创新和完善“捆绑发展”、“百 校牵手”等帮扶形式及绩效评估机制。同时,打破学校体制、类 别和学区界限,在城区内划分若干个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区,按照 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开放课堂、开放管理、网上集体备课、跨校 学术交流、跨校师徒结对等方式,促动学校课程资源、人力资源、 文化资源等在优质资源校和薄弱校之间的流动。要认真落实国家 “免、补”政策,成立政府教育助学基金会,倡导“一帮一”帮扶等 手段,建立健全长效的助学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办法,完 善普通高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鼓励企业、社团和个人捐 资助学,协助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七是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增大义务教 育经费保障,逐年提升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三 个增长”。完善“校财局管”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协调规范我县教 育转移支付运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 定增长机制。协调落实城市建设配套费、城市维护费按一定比例 用于教育和社会捐赠用于教育等已出台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 策、措施。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 化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等项目,促动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 育质量差别逐步缩小,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化。积极拓展教育融资 渠道,探索建立教育发展公司,稳妥推动非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 施建设新模式。完善学校建设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挂账 停息”等方式协助学校化解债务。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 机制,按照中央、市委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 性津补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展开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 安居工程试点。八是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引领作用。 要按照“一校一品”的要 求,积极规划、探索错位发展,在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在打造学校品牌上做文章,在提升师生精气神上动脑筋,规模大 的学校要在“大”字上下功夫,打造得气势磅礴;中等规模的学校 要在“强”字上下功夫,打造得处处书香;规模小的学校要在“精” 字上下功夫,打造得巧夺天工。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忠 县特色学校创建规划部署,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针对自我特 点,确立办学特色。坚持“靠发展成优势、以优势促发展”的原则, 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的特色学校建设要 求,对教师注重全面发展特长优势,对学生着眼特长发展,形成 特色办学的思路与格局。九是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大力宣传教育法、义 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增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执 法力度,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增强学籍 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动的监测和控 制。要积极推动高中课程改革,从有条件的、有把握的学科开始, 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依次推开。大力展开与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 程研究中心”、重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和重庆市教科院等 机构合作,组织展开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 切实增强高中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水平。要增强乡镇中心幼儿园 建设,创办乡镇中心合格幼儿园。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 入制度和学前教育质量考核方案,增强幼儿教育实验、科研管理 与指导,提升幼儿园规范化办园水平。关心特殊教育,做好“三 残”儿童、少年的鉴定工作,广泛组织和动员“三残”儿童、少年入 学,提升盲、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聋哑儿童进入县特殊学校学习 的比例。十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要充分利用乡(镇)被撤并 中心小学校园来办好中心乡镇幼儿园,利用原村校和教学点的资 源由社会力量办好学前教育,同时可培训整合后富余的小学教 师,充实到当前较为匮乏的幼教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县 学前教育的发展。每个乡(镇)按照有规模、上档次的要求,办 好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彻底改变我县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状况, 满足学前幼儿教育的需要,实现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