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构想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074456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构想摘 要: 因为当前学生养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从认知教育、加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促使学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关键词:学生、养成教育、措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然而当前,社会行为方式的非规范性和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广大的未成年人,使得许多学生不管是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出现许多偏差,使得人们普遍感叹:现在的学生恶习越来越多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特别是现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有大量的留守生,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目的形成良好习惯。”针对现状,我认为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把认知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王充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可见,知识与人的品德是分不开的,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的行为方式,用以提升和规范人的行为本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就得使他们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中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丰富的道德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致。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缺乏,使部分中小学生是非不分,美丑善恶不明,心理矛盾加剧,往往单凭个人欲望或兴趣行事,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如有的学生把尊敬教师看成是“拍马屁”、“讨好教师”,因而常常不尊敬教师,有的学生把某些违反纪律,破坏纪律的行为误认为是英雄行为,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而违反纪律,有的学生把出口骂人、抬手打人看作“勇敢”,因而他们爱骂人、好打架;有的学生把恶作剧看作“幽默,因而他们中有人就大搞恶作剧;有的学生把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看作是“绅士风度”,因而他们就懒惰成性、挑吃比穿等等。那我们应该怎样纠正农村学生的认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2、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合乎本校实际的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使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3、把养成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中华传统美德侧重培养良好习惯,通过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凸显传统美德的教育。有专家建议,在中小学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活动中,融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赋予他们新的时代内涵。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需要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教育中小学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教育体系,大力开展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改革及建设,上好思想品德课,并把品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从而使丰富的道德知识充实中小学生的头脑,使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另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从片面性向全面性转化,从评价别人向评价自己转化,从依据自我利益为评判标准向依据社会利益为评判标准转化。(二)加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品德认识的提高上,而必须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教师执行有力度。同时,制度又是使中小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中小学要严明校纪校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养成教育工作化虚为实,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强调行为规范训练。同时,在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中,要特别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从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具体细微的行为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开始,坚持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等。1、反复训练。行为规范训练应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指导经常化、部署整体化。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行为训练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使他们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训练要有规有矩,符合一定的标准: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全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统一安排,应体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和坡度。在学生实践规范中,必须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与德育的其它途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某一个不良习惯的矫正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进行长期工作,反复地训练。”学生不良习惯的克服,有一个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会交替出现、此消彼长的反复期,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反复训练的过程。2、加强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培训与指导,让其在具体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细化操作,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如榜样示范法、行为契约法、层次目标法、情绪疏导法、突破法。针对具体学生个例,依据不同个性,灵活采用组合的方法,各老师、部门形成合力,疏堵结合,力争矫正效果最大化。3、加强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建设。利用学生群众性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等校园精神,是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对学生有无形的感召力。4、养成靠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我校建立了“教导处一班主任一团委会学生会一班干部一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教导处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团委会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花圃、草皮等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自行车摆放等,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做到“严、细、精、实、恒”,其中“恒”字规范的贯彻,是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5、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我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习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我们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利用“浔阳之声”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年评选市县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使学生有榜样,有努力方向,同时激发集体荣誉感,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里素质的形成,主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熏陶影响。因此,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任务是繁重的、艰巨的、长期性的,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尤其是对待一些特殊群体(单亲、问题学生等),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爱心与信心。总之,只要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以理服人、平等待人的工作态度,灵活采用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性,一定能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