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69408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重庆土地资源与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它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也是人类进行 物质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土地在人为活动的 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变化的总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各部门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用地矛 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 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适度开发土 地后备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继续发展。第一节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与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与评价重庆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1999年全市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0-1。表10-1所示,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共有8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 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其中林地和耕地合计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大部分。表101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万hm2面积.万亩 占土地面积% 总计 823.39 12350.9 100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616.34255.6416.26300.7620.5923.07 9245.13834.6243.974511.7308.83346.7 74.8531.051.9836.532.52.79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52.8643.007.672.20 792.98644.94115.0233.02 6.425.220.930.27未利用地其中难用地占76% 154.192312.89 18.73(一)耕地重庆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55.65万hm2。二级土地类型分为旱地、灌溉水田、望天田、菜地 和水浇地,其结构见表102。由于本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耕地多,水利设施不足, 故全市旱地多、水田少,田土比为1: 1.18。表102重庆市耕地类型结构类型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合计面积 hm2 756221.76 392249.89 102.54 1394696.81 13119.82 2556470.84百分比 29.58 15.34 0.004 54.65 0.52 100境内地貌组合和农业水利化程度差异,使不同地区田土比有明显差异。原重庆地区地形以丘 陵为主,农业发达,水利化程度较高,田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5%,又以灌溉水田为主体(占田土的45.03%)。原万县、涪陵、黔江地区以山地为主,旱地比重较高,分别占耕地 的62.7%、56.56%、68. 59%,而且这些地区的水田多为望天水田。1、利用现状和特点(1)耕地生产力水平差异大。由于耕地资源分布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平衡和各地自然条件和 利用水平的差异,耕地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在重庆平坝与丘陵区域,光热、水资源充 足,土壤肥沃、经济、技术条件好,多实行旱地三熟(或多熟)制和水田两熟(或三熟)制; 而在东北和东南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土壤质量较差,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实行旱 地两熟制和水田一熟制。由此造成各地耕地生产力水平差异大,前者平均粮食单产 7500-8250kg/hm2 (1000-1100 斤/亩),后者粮食平均单产仅 3750-4500kg/hm2 (500-600 斤/亩)。(2) 低产田土及坡瘠地数量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坡耕地是耕地 面积的95.3%,其中坡度150-250的坡瘠地占耕地面积的48.2%,大于250陡坡的耕地 416533.33hm2,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面积32906.6hm2,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2.1%,主要 分布在原黔江和万县地区的山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3) 耕地面积减少较快,质量下降。19921996年五年间,重庆市共减少了 3046.6hm2耕 地,同期开发增加8813.3hm2,实际净减少21666.6hm2,年均净减少4333.3hm2,减少较快。 由于被占用的耕地大多位于地势平坦的城镇及交通干线附近,绝大部分是经过长期耕种的良 田沃地,质量好,生产力高。而开发新增耕地质量较差,多为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另外, 三峡库区将淹没23万亩优质高产耕地。因此,重庆市耕地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2、利用建议(1)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力求耕地动态平衡。(2) 增加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和坡瘠地。(3)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二) 园地从表10-3可知,重庆市有园地面积16.26万hm2, 二级类型分为果园、桑园、茶园和其它 园地。表10-3重庆市园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果园桑园 茶园其它园地合计面积 hm2 95877.86 20305.60 36733.76 9726.19 162645.38百分比 58. 95 12.47 22.59 5.98 1001、利用状况和特点(1) 园地相对集中,商品基地正在形成全市果园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平坝地区茶园 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500m的丘陵、山地地带;桑园多分布在丘陵、平坝地区,相对集中。 近年来,重庆市园地面积增幅较快,1992-1996年间净增13000hm2。建立了一批水果、蚕桑、 经济林商品基地,如地跨本市11个县和4个区的“长江柑桔带”,通过多年努力,共建设 了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母本园37hm2,苗圃180hm2,果园5884hm2,得到了显著效益。 奉节县建设了“长江柑桔带”基地和6666.6hm2优质脐橙基地;长寿、垫江、梁平、丰都县 和巴南区建设了良种柚基地;壁山龙梭山、永川黄瓜山、渝北放牛坪、江津太公山、綦江凤 凰山,以及南川、武隆、巫山等地都建设了优质梨基地。(2) 园地利用和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全市对园地缺少合理区划与布局,尚未充分利用优越 的自然条件的丰富的资源,除江河沿岸及交通沿线两侧有比较集中的园地分布外,而在海拔 400-700m范围内的丘陵、低山适于果树生长发育的地区,目前种植果树较少。中低山区的 茶园、中药材基地建设潜力也大,须进一步加快开发。(3) 园地利用效益低。本市多数园地长期存在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倾向,有的地方盲目 发展,种苗杂劣,重载轻管,最终带来园地生产力低、单产低、良莠不齐、售价不高、经济 效益低下。2、利用建议(1) 建立统一的果树领导机构,加强区划和宏观调控手段,严格按照重庆市果树区划 进行分区的统一规划、设计、施工,集中成片基地建设,发展优良品种,以取得较大的经济 效益。(2) 进一步完善果树良种繁育制度,加速果树良种化进程。(3) 稳定和完善园业有关政策,以鼓励将“三荒”开辟成园地,进一步稳定完善联产承包 责任制,稳定园业技术队伍。(4)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优质水果、桑园、茶园、中药材商品基地,适当增加本市园地面 积。(三)林地重庆林地面积300.76万hm2,二级类型分为有林地、灌木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 地和苗圃,其结构见表10-4。表10-4 重庆市林地类型结构类型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合计面积 hm2 1912039 883396 133033 76886 1081 1173 3007608百分比 63.57 29.37 4.43 2.55 0.04 0.04 100全市林地集中分布在重庆市东北、东南及南部的低山中山区、中部平行岭谷区背斜低山地区。 从区域分布面积分析,原重庆地区只占13%,涪陵地区占18%,万县地区占38%、黔江地区 占31%。全市拥有森林面积100万亩的县(市)有10个:即城口、巫溪、酉阳、奉节、武 隆、开县、南川、彭水、石柱和江津等县(市)。1、利用现状和特点(1)林种结构不协调,特有林和防护林比重较小。重庆的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有 林和经济林等大林种的比例为0.716: 0.155: 0.036: 0.004: 0.089,用材林比重偏大,特 有林和防护林严重偏小,不利于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纯林面积偏大,林分树种的相对单一和龄组结构十分不合理。在全市森林资源中,纯 林面积比重偏大,主要体现在以马尾松纯林为主的针叶树面积多达68%以上,阔叶树只占 30%。森林层次相对单调,而且多为单层林。用材林资源龄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中龄林 和近成熟龄林面积比为0.55: 0.31: 0.14,幼龄林比重偏大,近成熟龄林比重太小。(3)林地质量差,生产力低下。全市虽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均好的林分,如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但规模小,地域窄,只占全市森林面积的几个百分点。相反,林相单一的松林占森 林面积的50%左右,林地土壤含蓄水的能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二分之一。本市除少数立 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森林生产力较高外,绝大部分木材林分属低产低效林分。林地生产力低下, 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2、利用建议(1)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资源,植树造林,大于250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2)进一步搞好长防林工程建设,形成以防护林为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和特有林等多林种布局,多树种配置,乔、灌、草并重的森林资源群。(3)采取有效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4)开展多种经营,调整林种比例,扩充林地利用效益。(四)牧草地重庆市牧草地面积20.59万hm2,二级类型分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其结构见 表 10-5。表105重庆市牧草地类型结构类型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合计面积(hm2) 203080.10 206.74 2546.92 205887.76百分比 96.64 0.13 1.23 100.1、利用现状和特点(1)牧草地分布不均,但相对集中。牧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重庆东部和南部山区,相对集 中。多为次生草地。(2)草地类型多样,多为山地草丛草地。重庆市草地按生态类型分为:山地疏林草地类。境内各山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000m左右地段,该类约占草 地面积的11%。山地灌丛草地类。主要分布于海拔2801800m,地面坡度300650地段,该类占草地面积 21.5%。山地草丛草地类。是本地最主要的一个草地类型,面积大、分布广、处于亚热带温暖半湿润 区,该类草地面积118.8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5%。山地草甸地类。分布在海拔18002600m的大巴山、巫山山脉,处于亚热带山地温暖湿润气 候带,约占草地面积的3.5%。零星草地类。该类分布于耕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荒地上,占草地面积的9%,为草地利用率最 高的一类,利用率达70%以上。2、利用建议(1)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机遇,做好规划,搞好草场建设。(2)调整畜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地牧草优势,选育、培育优质牧草、优质草食牲畜,大 力发展草食牧业。(五)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重庆市居民与工矿占用地面积43万hm2,二级类型分为建制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 特殊用地,其结构见表10-6。表10-6重庆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结构类型建制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合计面积(hm2) 28881.63 367761.50 26873.31 6440.30 429956.74百分比() 6.72 85.53 6.25 1.5 100.1、利用现状和特点(1)城镇历史悠久、数量多、规模小。公元前十一世纪巴人以江州(今重庆)为首府,建 立奴隶制国家开始,重庆中心地开始形成,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一些县城和古镇也都有一 千至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城镇发展极为缓慢。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 城镇发展较快,现共有1个特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万州、涪陵),25个县(市)驻镇, 1397个乡镇,20840个行政村。除重庆市主城区外,其它城镇数量多,但规模均小。(2)城镇主要沿水陆交通线分布。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交通运输很长一段时间靠水运, 水运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带动了城镇的发展,随着公路、铁路的修建,沿路城镇也 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主要城镇,绝大多数沿长江及支流两岸分布。(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较为分散。重庆地处丘陵山区,山城决定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 布较为分散,除中心城市集中一些工厂外,大多工矿布局分散。特别因历史原因,军工企业 多布局于远离城镇的山区沟谷中,现在开始有些收敛。乡村聚落普遍为散村式,一般为一家 或数家组成院落。2、利用建议(1)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2)城镇化进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3)提倡火化,严格制止死人与活人争地。(4)有条件的地方,将分散的居民集中到农村新村,并建设楼房,提高土地容积率。这不 仅有利于生活设施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六)交通用地重庆市交通用地7。67万hm2。二级类型分为农村道路、公路、铁路、港口,其结构见表10-7表10-7重庆市交通用地结构类型农村道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合计面积 hm2 49592.36 24987.35 2751.34 286.54 30.82 76683.77百分比 64.67 32.59 2.33 0.37 0.04 100.1、利用现状和特点(1)交通功能区域差异明显。铁路、民航机场主要分布在原重庆市域,分别占全市铁路、 机场面积的96.6%和93%,其公路占全市公路的38%,加之大量港口码头,交通用地种类齐 全,结构比较合理,与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相称。原万县地区,交通用地虽 然较多,但主要是农村道路(占74%),由于万县地区主要城镇位于长江边上,故港口码头 用地在全市最多,占全市港口码头的47%,表明万县地区交通以水运为主。(2)近年交通用地增大,布局将日趋合理。交通用地是重庆近年来面积增加幅度相对最大 的用地类。随着达万线、渝怀线、遂渝线等铁路干线,渝长、梁石、长梁、渝黔、渝达、渝 遂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江北机场二期扩建和万县五桥机场、黔江县北机场的建设;以及长 江干线、乌江、嘉陵江为主轴的水运建设,重庆、涪陵、万州3个港口为枢纽的建设,全市 交通布局将日趋合理。2. 利用建议(1)节约用地,建设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2)在全面推动全市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能 力,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快速便捷的对内、对外的综合运输网。(七)水域重庆市水域面积25.28万hm2,二级类型分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 沟渠、水工建筑。其结构见表10-8。表108重庆市水域结构类型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沟渠水工建筑面积(hm2) 142173.5 592.6 25615.4 36956.5 25343.5 20866.2 1145.9百分比() 56.26 0.23 10.13 14.63 10.03 & 27 0.45从区域分布分析,原重庆市境内两江汇流,水利化程度高,其各类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市水 域面积的43%;而原万县地区仅河流水面与沟渠用地多,水域面积占全市水域面积的32%; 涪陵、黔江地区的各类水域用地较少,分别占全市水域的15%和10%。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 万县地区的水域面积将上升到第一位。重庆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优势,特别是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 水域面积扩大,为重庆航运、水产业的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但要严防水体的污染。(八)未利用土地重庆市未利用土地面积154.19万hm2,二级类型分为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土) 坎、其它。其结构见表10-9。表109重庆市未利用土地结构类型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土)坎其它合计面积(hm2) 336864.2 20369.0 239874.3 937357.7 7464.0 1541929.2百分比() 21.84 1.32 15.56 60.80 0.48 100.从表10-9中得知,在未利用土地中,荒山草地和田(土)坎分别占21.84%和60.80%,而后 备地不足。在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面前,由于耕地不断的减少,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开发或复垦势在必 行,但开发难度很大。应加强难利用土地开发或复耕的科学研究,以试点引路,使尽量多的 未利用土地得到开发利用。二、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分区的依据重庆市幅员广大,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根据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位置的固定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建设途径、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在保持乡镇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基础上,全市划分为四个土地利用地域区:城市建设发展区、 三峡移民开发区、丘陵农业区和山地林农牧区。(二)土地利用地域区1、城市建设发展区(1)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本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江 北区、北碚区和渝北区、巴南区的大部分或部分乡镇。土地面积2574km2,占全市土地总面 积的3.12%。1996年全区总人口 419.69万人,人口密度1634人/km2,其中非农业人口 168.58万人,占40%。耕地面积& 98万hm2,人平0.02hm2(0.32亩)。区域内城乡交错, 工矿企业集中,商业繁荣,交通方便。本区的主要功能,是主城区建设和城市拓展区。 本区农业以蔬菜生产为主,粮食生产占较小比重。水果、花卉等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奶业、 水产业发展较快。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各行各业用地需求增长快,土地供需矛盾 十分突出。(2)土地利用方向。本区应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首先实行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并举, 尽可能把坡坎、屋顶都利用起来,改善生态环境。其次,控制主城的开发强度,控制城市发 展规模。采取有效措施,适度发展外围组团,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于主城的现状。第三, 切实加强蔬菜基地和果园、鱼塘(池)等的保护。第四,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 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节约用地。第五,在合理用地的原则下,尽量利用荒地增 加林地、园地面积,把土地开发和旅游景点建设结合起来。第六,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调整城市大运量、重污染企业用地,增加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用地。(3)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使用土地,不得随意扩大用地 面积;已划定为基本农田和供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的,不得擅自改变 用途;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按 基本 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上报国务院严格审批。2、三峡移民开发区(1)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本区包括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 县、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县、巴南区、渝北区等区县大部或部分乡镇, 幅员面积12719.6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4%.其中耕地50.22万公顷(753.35万 亩),人平0.11公顷(1.72亩)。人口 438. 02万人,占总人口的81%。三峡水库建成后,本区内部分土地淹没,城镇、工矿企业和居民的搬迁,农村移民安置占地 增加,耕地将减少。国家对三峡库区支持、移民迁建资金的投入,项目资金的引入和沿江城 市及集镇群的建设,非农业用地也将大量增加。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表起伏大, 自然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低产田土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用地与 非农业建设用地矛盾加剧。(2) 土地利用方向。本区要搞好移民开发,安排好移民安置用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和 改造低产园地。加紧江岸库坡的治理,防止库容增大对岸坡的冲刷侵蚀,防止因崩塌和水土 流失而减少耕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防止产业、产品结构新一轮趋同。特 别要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旅游、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成库后的广阔水 面发展渔业,严格限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用地。(3) 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按照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安排好城镇建设、移民安 置、乡镇企业发展用地。移民要适当外迁,减轻对土地压力,企业迁建要走规模化、集约化 的路子,减少占地和污染。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严禁任何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禁止发展污 染工业。3、丘陵农业区(1)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本区位于重庆西部和西北部,含方山丘陵和平行岭谷地带,包括 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双桥区、永川市、合川市、垫江县、梁平县全部和壁山 县、江津市、綦江县、万盛区、巴南区、南川市、涪陵区、渝北区、长寿县、丰都县、万州 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的大部分右部分乡镇。幅员面积29279.2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35.56%,其中耕地111.55万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3.65%。人口 1448.42万人,占全 市人口总数的47.9%,其中农业人口 1189.42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49%,占本区人 口的82%。人口密度每495人/km2。垦殖指数0.51,为全市最高。人均耕地0.077hm2(1.15 亩)。本区水热条件较好,土地资源肥沃,是主要商品粮、油、瘦肉型猪、蚕茧、茶叶、水 禽生产基地,盛产柑桔、黄桃等水果,矿产资源亦较丰富。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工程效益差,抚旱能力弱;城镇体系不健全,对广大农 村的辐射作用不强。(2) 土地利用方向。要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和养猪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经济作物比重,大 力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加快山、水、田、林、路综合治 理,发展林业,植树种草,整治坡面和溪河水系,改造中低产田土,增扩建江河引水工程,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速中心城市及小城镇建设,增强 辐射和服务功能,把本区建设成种、养、园艺生产基地和加工型综合农业经济区。(3) 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保护耕地,按照规划使用土地,加快城镇建设。搞好土地利用结 构调整。250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严禁毁林开荒种粮。4. 山地林农牧区(1)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本区包括城口县.黔江县.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的全部和巫 溪县、巫山县、奉节县、开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南川 市、万盛区、江津市、綦江县、永川市部分或大部分乡镇,幅员面积37766.43km2,占全市 总面积的45.87%,耕地84.89万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2%。人口 716.10万人,占 全市总人口的23.6%。其中农业人口 615.4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6.5%,占本区人口的 91%。人口密度190人/km2,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垦殖指数0.12,为全市最低的区 域,人均耕地0.12hm2 (1.78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本区地势巍峨险峻,山体 雄伟,坡陡谷深,相对高差800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林地草地广阔,耕地也占相当比 重,但水稻种植面积小。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广人稀,人均土地 占有量较大(0.55hm2合&2亩)耕作和管理粗放;水域面积小;未利用土地面积大;交通 闭塞,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2) 土地利用方向。区要加强优质农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业;大力加强交通输、 小城镇、中心集镇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力,解决好农村能源;按照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发展矿产业、土特产业、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以山地自然 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业,促进综合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把本区建成林、农、牧、土特产、 矿产、旅游综合经济区。(3)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 逐步退耕还林;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好交通运输以及小城市、中心集镇、乡镇企业发展建设用 地;坚决制止乱占乱建。三、土地利用潜力(一)土地开发潜力1、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在全市未利用土地中,除可开发为耕地的外,有33.67万hm2可开垦为林地、园地和牧草地。2、废弃地开发潜力全市有灾毁及其它废弃地约2万hm2,可开发复垦。3、三峡库区建成后重庆段水域可开发利用潜力三峡水利枢纽工和竣工后,将形成纵深600km、面积达10.84万hm2、库容393亿m3的巨型 带状水库。重庆市内水面达9万hm2,大面积的库湾港汊和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和水面种植 业提供了良好水域资源,搞好合理开发利用对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二)土地整理改造潜力1、农田整理潜力全市坡耕地面积大,占耕地总量的95%以上。其中大部分耕地,只要经过整理,改进耕作方 法,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率,还可增加耕地面积。2、中低产田土地改造潜力全市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土、中产田土、低产田土各占三分之一。只要加大投入,不断进行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培肥,大力发展水利设施,改善排灌条件,可望把三分之一左右的 中产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地,三分之一左右的低产地改造成为中产地,产量和经济效益将有 较大提高。3、非农业建设用地改造潜力目前全市旧城改造量大,用地仍有较大潜力。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占地面积偏大。全市农 村居民点用地36.78万hm2,人均用地150.26m2(含住宅周围林盘地)。可通过集中兴建农 民新村,增加复耕面积。第三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形势日趋严峻重庆市人均土地0.27 hm2(4.08亩),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处于低水平。三 峡工程的兴建,将淹没重庆2.7万hm2 土地,交通、能源、城市建设和移民迁建还将占用大 量土地,重庆市土地供需存在巨大的缺口。随着重庆市人口的增加,人口规模的扩大,随着 西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国家建设用地的扩大和高达41.65万公顷陡坡耕地的退耕还 林还草,土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耕地的形势更加严重,人均耕地量快速下降,形势十分严 峻。具体表现在:1. 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差全市人均耕地0.085 hm2 (1.27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世界人均水平的30%。全 市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5.3%,其中大于250陡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6.1%,低产、中 产田土面积占2/3。土层瘠薄,水利设施差,水资源利用率低,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8.36%,保证灌溉面积仅占耕地的19.76%, 遇大旱灾,势必造成农业减产,人畜饮水困 难。2. 水土流失面积大,耕地退化损毁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4.35万hm2,占幅员面积的52.8%,比全国高14.8%,平均侵蚀模数每平 方千米达4555吨,尤以坡耕地水土流失强烈,占水土流失量的60.6%。不仅使江河塘库泥 沙淤积严重,而且导致每年上万亩的耕地石化、沙化,大量耕地地力下降。农民在近期利益 驱动下,对耕地重用轻养,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地力衰退。一 些地方水质恶化,土地被污染,耕地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3. 耕地减少较快,占用土地多是肥田沃土在减少的耕地中,包括占用耕地(非农业建设占用、农业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 灾毁耕地,前者占减少耕地的83.06%,后者占16.94%。这些占用的耕地多为城镇或交通干 线附近的肥田沃土,质量较高,地势平坦,多为应保护的基本农田。同时,三峡库区淹没耕 地1.532万hm2,淹没的也多为河流冲积平坝、阶地一等耕地。4.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且开发难度大重庆未利用土地绝对数量较大,共计154.19万hm2,可开垦为耕地的3.29万hm2,仅占未 利用土地的2.1%,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这些尚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多分布在山区坡度较 大的陡坡地带,土层瘠薄,土地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所需开发资金高。(二)土地利用效益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1、耕地利用耕地地块零碎,人均面积少,又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缺乏规模经营条件,故投入较多,成本太高,不少农产品投入支出大致平衡,耕地的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情 况下,农民“兼业”现象普遍,农业生产的自给性较强,土地的集约化水平很低。2、林地结构林地结构不够合理,分布不均,灌木林、次生林比重大,林材生长量偏低。林相单一,多为次生针叶林,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亦欠佳。3、城市工矿用地城市规模互相攀比,把人口基数做大,盲目追求大城市,人均占地面大幅度增加,用地面积急剧扩张,土地利用不充分。一些工矿盲目求大圈地,闲置土地 多,经济效益差。一些中小企污染严重,厂房闲置,经济效益极差,亦缺乏社会效益。(三)部分领导缺乏保护土地意识,使土地总体规划缺乏权威性1、一些领导缺乏保护土地意识在保护耕地和“以地生财”发生矛盾时,普遍以牺牲耕地、牺牲农业、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去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发展。各地在划定基本农 田保护区时,普遍存在“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问题,把城镇和交通沿线附近的 良田划为城镇建设预留地。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权威性一些职能部门对建设用地缺乏总体控制,缺乏综合协调和控制能力,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权威性。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设土地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和循环再利用。(一)加强土地管理,加大土地总体规划的执法力度土地资源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由国家控制。政府制定的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应具有权威性,任何领导、企业家及各职能部门不得以短期经济效益违反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要加强政府管理土地的职能,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前一阶段,因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了耕地的急剧减少,非农业建设用地有相当部分脱离实 际盲目扩大。使一些地方土地利用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大量被征用的耕地闲置。因此,应 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法力度,合理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使其它各种用地规划统一置 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同时相互间要有机衔接。(二)加强耕地保护,抓好开发复耕整理保护有限的耕地,是当前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耕地锐减的势头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加 以控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重庆市实际,划定基本农 田保护区,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要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首位,特别要严格保 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田。保证交通、能源、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 设用地,以及国防建设、三峡移民迁建的必须用地。按照“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发整理增加耕地指标,在规划期 内完成。本市开发复垦的重点是原万县、黔江等山区的四荒地、灾毁地和废弃地。应在坚持 “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宜园则园,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对因工程开发而被破坏的耕地,应采取谁破坏谁治理,谁 收益谁治理的原则,限期复垦。没有复垦计划的项目,不准立项施工。再者,还应加强耕地地块整理。我市田、土块划分很小,造成田、土坎占地面积较大。减小 了耕地的有效利用面积。因此,应逐步在中部平行岭谷的丘陵区和西北部方山丘陵区较平缓 的地带,改小田为大田、平整其间的田、土坎为耕地。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田、土的净耕地面 积,使其能进行农业机械的耕作和收获,而且也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或城镇, 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土地的合理利用在于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第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重庆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扶 持,大力开发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植树造林,加紧建设坡改梯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 程和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改坡耕地为梯田土,培育中、低产田土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和产值。第二,抓好退耕还林(草)、生态林建设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和商品林基地工程。提高森 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利用旧城改造、兴建农民新村等措施增加复耕 面积,挖掘土地潜力。第三,建立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商品生产基地,建立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立产、 工、销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生产体系,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重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将此项工作 摆在首要的战略地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坚定实施以封山植树、退耕还林(草)、水土 保持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建立优化的、以多年生经济林草为核心的生 态经济系统为目标,最终实现大地绿化、生态良性化和人民富裕化。要实施“科学规划、试 点引路、积极推进”的战略,要做到“因地制宜、规模化经营、工程化管理、区域化开发”。 要把市场机制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广泛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 等生产要素向“工程”流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工程在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尊重土地使用人的意愿、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使用权 等多种形式并存。哪种形式符合当地实际,就执行哪种形式,用以极大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投入工程建设。重庆市森林覆盖率目标要达到50%左右。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全市各个地区的目标应有所 不同。原重庆市域(西部方山丘陵区)森林覆盖率目标为25%,经果园为30%,涪陵地区为 50%,黔江和万县地区达60%以上。要充分抓住国家拿出部分余粮“以粮代赈”,支援退耕 还林(草)大好机遇,抓紧完成重庆市退耕还林(草)工程。暂时退不下来的,必须采取保 土保水农耕措施,林粮间作,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