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文3篇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064125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文3篇摘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生存和开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究的话题。近年来,生态美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回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传统自然观念和现代生态美学观念的差别,最终得出只有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和谐的可持续开展的结论,明确指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开展中生态美学指导性的意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念。 关键词:生态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开展 近年来,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一系列的环境的出现,使人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成了人类生存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人类生存与开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回归历史,分析不同时期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出现的不同思维方式,再以生态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关系,从而发现人与自然是能够和谐、可持续的相处的。 一.传统观念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敬畏观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勉强维持生。在对自然认知水平低下、没有能力应对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这种生活必然受到自然的支配和摆布。在强大而异己的自然力面前,人类只能借助于想象来叙述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将种种自然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赋予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并在恐惧、敬畏的心理作用下,对这些神奇的自然力、自然现象、自然物顶礼膜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时的人类敬畏自然,并且受自然的制约。 2.顺应观 随着人类支配自然力的能力的增强,神话也就消失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从中生长出了世界万物,被认为是“根源性的存在。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传统哲学中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顺应,强调二者的和谐共生。这种人与自然为一体的思想与当下的生态学理论有相同之处。 3.征服观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能力逐渐增强使得人类社会也出现了重大的历史转变。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人类逐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这时的人与自然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时的人们不再是大自然的“奴隶,受大自然支配,反而成了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必然会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不再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自然被当作可以征服和改造的异己对象,人们只重视自然的工具价值而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整体性。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自然观念下人类不是敬畏自然就是想要战胜自然,将人与自然分割为了两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有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顺从自然,凡事随缘的心态。因此,在传统观念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平等,均不是理想的开展状态。 二.从生态美学视角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加拿大学者约瑟夫米克1972年在?加拿大小说杂志发表的论文?走向生态美学是较早以“生态美学作为标题的论着。1米克认为生态美学应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根底上注重人类的生物性,根据当代生物学知识、生态学知识来反思并重构审美理论。因此生态美学也可以称为“生态审美学。在生态美学的视域下,笔者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总结出下列几点。 1.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重点强调自然,人依托于自然而存在,是自然的一局部,对于自然而言,人并没有改造它的权利,更不能因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人类中心基于理性主义和主客二分思想的开展,将人看作是世界一切的中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衡量一切实践活动的尺度变成了人的利益。米克从环境的长期稳性的角度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传统与善恶规范,提醒人类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他认为,对于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耐久性而言,最大限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也即是说是否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该成为人类的价值准那么。 笔者认为无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都具有时代局限性,不合乎新时期的生态开展理论和可持续开展观。生态美学的整体性原理促使我们将化境理解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人与自然并不是互不相干相互别离的实体,其内在是具有联系性的整体。 2.在生态学知识的根底上观赏自然 中国学者程相占曾提出了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其中一条是: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来引起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根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2审美观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在艺术观赏中,艺术题材的背景知识、艺术史知识为艺术观赏提供了根底,也为艺术批评提供了参照系。自然观赏与之道理相同,没有自然知识的积累,不了解自然,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参照体系去认知自然、观赏自然,更不用说与自然和谐相处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根本的生态知识的指引,人类和自然之间就无法和谐、可持续的开展。 生态美学强调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这是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生态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生态观赏所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人类不正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无视生态知识的重要性,则错误的思维必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和实践,进而影响到人自身和后辈的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只能是一种空谈。 3.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生态美学彻底摒弃了那种基于人与世界对立、主客二分的传统审美模式,代之以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审美交融模式,认为在与人类需要和人类用途相关时,并没有独立存在于我们之外、与我们别离的环境。这表明环境和我们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是环境的一局部。哲学家恩格斯反复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开展起来的。3这里,恩格斯告诫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关系。人无论多么高贵、能干,始终都是自然界的一局部,处在自然整体之中,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人必须站在生态美学的角度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一致,在开展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运用生态美学的知识来保持生态平衡。否那么,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办与“报复。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生态美学在人与自然中的关系中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它能够引导着人类树立正确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念,从而使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与传统的自然观念不同,生态美学提倡用生态学知识来引导人们的生态审美,从而合理的改善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没有生态知识引导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持久的。因此,生态美学是只有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和谐的可持续开展。当然,在当今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开展下,对于生态美学的研究还在继续,在今后也定会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程相占.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12; 2林玉春.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读生态文明D.福建师范大学,2022; 3曾繁仁.新时期与新的生态审美观J.文艺争鸣,202209:33-35. 注释 1.程相占.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12 2.程相占.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12 3.林玉春.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读生态文明D.福建师范大学,2022.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作文人类共同体论文2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