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58096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 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 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i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 指向的距离刻度,指景深的远界限,另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 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 “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 景深范围。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 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 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 的照片。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 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如拍摄时用用fll, 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 你需要相机上fll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 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 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 要高。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 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 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景深的概念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 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 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动体摄影,主体的位置不断移动,调整尤为困难。遇到这种 情形,片样才能不失时机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这些都是需要应用景深的理论与 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把一架装有后部磨砂玻璃调焦设备的照相机,或具 有景深预测装置的单镜头反光镜箱放在三角架上,以45左右的角度对向一排成行的白杨 树,从中选择一棵距离适中的作为调焦目标目标然后一边转动光圈环,一边仔细观察。这时 就会发现,随着光圈的开大和缩小,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光圈放大时,景物的 清晰区就缩小;光圈收小时,景物的清晰区就扩大。这个清晰范围在摄影上就叫做景深。不 论我们向任何物体调焦,在该物体的前后都会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区,因此景深又称为 区域对光,凡是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所有景物,皆能结成清晰的实像,其它景物则留下一片模 糊的虚影。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焦点只有一个,即唯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的 影像,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 制定景深的标准什么叫清晰,什么叫模糊,这些字眼相当含混,各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必 须对景物的清晰度定出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衡量景深的依据。这个标准规定:第一,物体分散圈 的直径在四分之一毫米以内。第二,观看照片的距离为25 厘米(明视距离)。例如,有一幅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影像清晰的部分,说明其分散圈的细度合 乎标准,没有超过规定的四分之一毫米时,在眼睛看来几乎是一个“点”,并不感到是一个斑, 也就是说其清晰度是符合要求的。照片上影像模糊的部分,就说明分散圈超过了规定的限度。 根据这个标准,摄影时凡是位于景深范围以内的景物像的清晰度都能达到要求,看起来不会 有模糊的感觉。分散圈与镜头焦距有关;各种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 同。对长焦距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长焦距镜头可以放 宽一些,对短焦距镜头就严格一些。一般规定,分散圈直径都限制在镜头焦距的千分之一以 内。按照这个标准,一只250 毫米的镜头,其分散圈直径为250 毫米1000,也就是 1/4 毫米。用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像的清晰度是够标准的。如果镜头焦距为 500 毫米, 分散圈直径则为1/2 毫米,比规定的大了一倍,看起来就成为模糊的了。问题 不是 500 毫米镜头的清晰度不够标准,而是观看照片的距离没有相应地拉开。由于焦距增加 到原来的两倍,所以观看照片的距离也必须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即放在 500 毫米处观看, 则分散圈就不是一个圈而是与“点”无异,影像仍然是清晰的。观看照片应以焦距作为观看的 距离,因此以明视距离作为标准,就只能以 250 毫米镜头拍的原版照片为限。如果镜头焦 距小于250 毫米,比如是50 毫米, 分散圈直径为1/20 毫米,把照片放大五倍,观看距离 也增加五倍,分散圈直径还是够标准的。以千分之一焦距作为分散圈直径的限度,是个最低标准,不少镜头规定的清晰度标 准比这要高一些,如为焦距的一千五百分之一等。因此,在计算景深时必须考虑到这个情况, 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 f16 的景深大于 f2。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10 米的景深大 于聚焦于1 米的景深。念头焦距一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例如焦距 100mm的镜头其景深效果小于焦距28mm的镜头。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小外,摄影者对模糊圈的要求,即可允许的模糊 圈大小,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关。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大小,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关。可允许 的模糊圈较大时,如采用接触印相或小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景深就大些;可允许的模糊圈较 小时,如采用高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时,景深就小些。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可允许模糊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规律,均是相对而言的, 即这四个因素在其中三个因素相同时,另一因素对景深大小的影响规律成立。否则这些“规 律”就不一定成立。例如,镜头焦距75mm对焦在2米处,fl6的景深是1.5-3.1米,而对 焦在5米处,fll的景深为3-11米。光圈小的(fl6)景深是1.6米,而光圈大的(fll) 的景深则是8米了,这是由于摄距不一所至。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的规律还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摄距在超焦点距离以内。如果摄距 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第,摄距越远,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与原规律相反了。 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缩小景深,仅仅清 晰地表现重要的物体而使其突出,让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我们也可以扩大景深,使 所有的被摄体在阵面上都清晰地展现,表现出它们的每一处细节。尽可能采用最小景深或最 大景深的调节,能增强上述效果。这也是对景深的两种最主要的应用。获取最小景深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 一。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摄影上又称这种小景深技术为 “选择性聚焦”。景深越小,聚焦的选择性也就越强烈。在拍摄中,欲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最大光圈。如果由于光线太亮,使 用最大光圈配合相机上的最快速度,曝光仍然过度的话,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灰色滤镜” (参见第七章第三节);方法之二是换用片速低一些的胶卷。除了使用最大光圈外,缩短摄 距和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也能减小景深,但要注意摄距太近会使前后景物的透视过于强烈而 导致失真感。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 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获取最大景深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现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 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欲取最大景深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 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如果光线太暗,当使用最小光圈时,相应的快门速度太慢,以至无 法手持相机拍摄时,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三脚架或类似的支撑物;方法之二是换用片速更 高的胶卷;对于室内的拍摄,也可增强照明。除了缩小光圈可增大景深外,增大摄距或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也能增大景深。但是 注意增大摄距时,成像也相应减小,换用短焦距镜头时,视角也相应扩大了。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详见 第四节)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 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 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 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 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 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 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 围。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 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 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 片。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 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 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 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超焦距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 1/2 至无限远。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对于有景深表刻度的镜头来说,确定超焦距很简单:只要将焦点对到无限远,这时从镜头的景深表上可以看到所用光圈所指示的从无限远到靠近相机的某一点的景深范围。相机到 景深范围前瑞的距离即是超焦距;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镜头上都有景深表,而应用超焦距拍摄取得的景深会因所用镜头焦 距、光圈值以及你对影像清晰度的设定而发生改变。因此模糊圈作为清晰度的因数被引 进了景深与超焦距的运算中。模糊圈是人眼无法分辨的真实光点的直径。在实践中,没 有人能在25厘米的距离区别照片上直径小于0.1毫米的点。这个0.1毫米直径取其倒数, 即1/0.1,等于每毫米10条线,可以作为每毫米所能分辨线条数的出发点。1果紐3減bl y b9II - b0H 岁 R. J-511 i f -T3计算用于某一具体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为:H=F2/Cf在这里,H为超焦距,F为镜头焦距(注释:这里的焦距不同于物距和影距,笔者建议百度), C 为模糊圈半径(笔者建议百度), f 为所用光圈。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径设定为0.05 毫米,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H=1000F/f,只凭简便的口算就能够准确地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结果为 50000/16=3125毫米,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由于我们掌握了上述计算方法,进而可以通过下面简单公式很容易地求出任何条件 下的景深。景深近限=HD/H+D景深远景=HD/H-D在这里,H为超焦距,D为调焦距离。运用这一信息我们就能通过把被摄体安排在合 适的位置而确保其前后充分的景深。在本文的示意图中,上图调焦点在3米上,即超焦距,这时景深近限为1.5米,景 深远限为无限远;下图调焦在1.5米处,超焦距仍为3米,这时景深近限力1米,景深远限 为3米。本图例通过把调焦点从超焦距移到其一半的距离上,即可把清晰区域限制在一组人 物身上,从而把某些景物安排在景深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