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课件 粤教版.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553949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课件 粤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课件 粤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课件 粤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 什 么 ? 目 录 地球 地图 陆 地海洋 2 / 12 发展合作 天气 城市 第一章:认识地球 0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1 形状 1.2 大小 02 地球仪 2.1 地球的模型 2.2 经线纬线 03 地球的运动 3.1 自转 3.2 公转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1 地球是什 么 形 状 的? 5 / 12 盖天说 “ 天圆地方 ” 浑天说 “ 天包地 ” 在正方体上,总是先 看到小纸船的 _ , 再看到 _。 船身 船桅 在球体上,总是先看 到小纸船的 _, 再看到 _。 船桅 船身 小船实验 7 / 12 麦哲伦 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麦哲伦航海 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8 / 12 图 1.5 “ 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卫星航拍 9 / 12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0 / 12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 发现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11 / 12 1.2 地球腰围是多少 地心 北极 图 1.6 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南极 先量一量地球 的最大“腰围” 赤道。 极半径 =6357千米 12 / 12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了解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 3、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赤道周长 极半径长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表面积 4万千米 6357千米 6378千米 6371千米 5.1平方千米 1.盖地说 2.浑天说 3.麦哲伦船队航行 4.阿波罗号拍摄 地球照片 13 / 12 1 下列证据中不能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海边看船 B. 环球航行 C. 地球卫星照片 D. 观察日月形状推测 课堂反馈 D 2 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 A. 哥伦布 B. 伽利略 C. 魏格纳 D. 麦哲伦 D 14 / 12 3 麦哲伦探险航线证明了( ) A 地球是方形的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的陆地是相互连通的 D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走,回不到出发点 B 4 地球的大小: ( 1)平均半径为: 千米 ( 2)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 ( 3)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 6371 4万 5.1亿 地球仪 2-1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16 / 12 地球仪是地球的 _。 模型 在地球仪上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 地轴 两极 经线 赤道 纬线 北极 南极 1 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2 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 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仪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是北极点, 与北极相反的一点是南极点。 不是。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经线与纬线 2-2 思考 我们怎样利用地球仪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20 / 12 1 什么是纬线? a 纬线是否相交? b 纬线是半圈还是整圆? c 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d 最长的纬线是? e 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不相交 整圆 不相等 东西 赤道 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22 / 12 2 什么是经线? a 经线在哪里相交? b 经线是半圈还是整圆? c 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d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e 地球仪上有几条经线? 相交于南北两极 半圆 相等 南北 无数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 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4 / 12 读图观察经、纬线各有什么特点,填写下表。 特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 每条经线只形成 _个圆。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 _。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_。 纬线长度 _,其中_最长,向 _变短。 方向 经线指示 _方向。 纬线指示 _方向。 半 圆 相等 丌等 赤道 两极 南北 东西 辨别经度 1 东西经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能绘出 无数条 经线,人们为了区别不 同的经线,而给经线标定了 _,这就是 _。 度数 经度 0 经线 又叫 _。 东经 : 0 经线以 _,用 _ 表示。 西经 : 0 经线以 _,用 _表 示。 本初子午线 东 E 西 W 学法指导:在地球仪上描出 0 经线 和与之相对应另一条经线,观察、 归纳经度变化规律 27 / 12 本初子午线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标志 读图 1.12,尝试完成下面歌谣。 _经线在中间, 东经西经在两边。 东经向 _渐增大, 西经向 _渐增大。 0 E W 增大到 180 为止 练习 45。 90。 135。 东西经度的判断 90。 75。 60。 判断的依据: 1经线往东度数增大是东经,往西增大是西经。 2在 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在西边是西经度。 0。 0。 E W 增大 增大 2 东西半球的划分 讨论 0, 180和 20W, 160E哪一组适合作为东西半 球分界线 。 为了不使同一块陆地(国 家、大洲)被切割为两个不同 的半球,人们发现 20 W和 160 E穿过的陆地最少,因此把 这个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 线。 读图 , 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分布的大洲。 20 w 160 E 20 w 160 E 西经 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 东经 160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 球 辨别纬度 3 南北纬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能绘出 无数条 纬线,人们为了区别不 同的纬线,而给纬线标定了 _,这就是 _。 度数 纬度 0 纬线 又叫 _。 北纬 :赤道以 _,用 _ 表示。 南纬 :赤道以 _,用 _ 表示。 赤道 北 N 南 S 读图 1.15, 尝试完成下面的歌谣。 _度纬线在中间 , 南 纬 北 纬 在 两 边 。 向北增大是 _纬 , 向南增大是 _纬 。 纬度越大线越 _, 到了两极成了 _。 0 北 南 短 点 在地球仪上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 南北半球的划分 a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b 北纬在 _半球 ; 南纬在 _半球。 赤道 北 南 练习 南北纬度的判断 15 30 45 75 60 45 0 0 增 大 增 大 S N 判断的依据 : 1 纬线往北度数增大是北纬,往南增大是南纬 ; 2 在 0纬线的北边是北纬,在南边是南纬。 方向 长度 形状 半球划分 度数划分 特殊 经线 纬线 1、经线与纬线的区别 南北 东西 相等 不等 半圆 圆 东西半球 20 w-160 w 南北半球 赤道( 0) 东西经 各 180 南北纬 各 90 本初子 午线 赤道 2、方向 北 N 南 S 东 E 西 W 3、纬度与经度的变化 180 向东增大 60 本初子午线 西经 w 东京 E 60 180 向西增大 0 赤 道 0 北 纬 N 南 纬 s 向北增大 向南增大 45 90 90 45 东西经判断的依据: 1经线往东度数增大是东经,往西增大是西经。 2在 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在西边是西经度。 南北纬判断的依据: 1纬线往北度数增大是北纬,往南增大是南纬; 2在 0纬线的北边是北纬,在南边是南纬。 交织经纬网 思考 在教室确定某个同学座位的方法是否和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的方法相似? 在地球仪上 , 经线和纬线纵横交 错 , 形成了 _。我们可以利用 _ _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 点的准确位置 。 经纬网 经纬网 1 某轮船在西经 150、 北纬 30的海域遇险 , 发出求救信号 , 请在图 1.17中标出遇险船只的位置 , 并用另一种方式写出该点的地 理位置。 150W 30N ( 30N, 150W) 2 东东的网友居住在世界丌同的城市 , 请结合 地理地图 册 ,找出这些城市名称和大致经纬度。 地名 经度 纬度 悉 尼 151E 33S 113E 23N 122E 38N 上 海 121E 31N 东 京 洛杉矶 广 州 烟 台 139E 35N 120W 30N 1 本初子午线是 ( ) A 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 东经不西经的分界 C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 欧亚两洲的分界 2关于我国首都北京 (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 A 课堂反馈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D 4 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 A 162E, 30E B 170E, 50S C 15W, 70N D 100W, 0S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