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长方体的认识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76590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诺书本人自愿参与论文比赛,遵守学术诚信原则,承诺所交论文为本人原创。 承诺人(签名): 以自主探究为根 以发现归纳为本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结识教学片断的对比与反思 武义县明招小学 王倩 【摘要】数学课程原则()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她们在自主摸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措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长方体的结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生结识立体图形特性的开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结识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教材十分注重通过观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性。在这节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性及相对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更要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特性的探究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观测操作、合伙交流、推理验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观测与操作,两次不同设计,不同操作,呈现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课例截取了本校教师多次执教长方体的认知中对“棱”的设计的磨课过程。【核心词】长方体 教学实践 结识 设计意图 教学对比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一、初次试教: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数长方体的棱。师:长方体中有几条棱?生:有8条棱。师:你是怎么数的?生1:一条,两条,三条。生2:上面数,有一条,两条,三条,四条。下面数同样,左面数也同样,右面数也同样。师:如果教师这里有一种长方体框架,你能按照刚刚数的措施指一指吗?生:上面有四条,下面有四条,尚有其她有四条。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一起来数一数。课件随便播放,相对的棱,用同一条长度相似的小棒比一比其她棱。然后让学生总结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本环节学生比较难说清晰,教师没有直接出示长方体模具框架,只是让学生只言片语的讲述,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个环节以观测课件演示为主。课后,思考因素,观测长方体时间不够充足,教师也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的生成。】(二)搭出长方体的框架。教师提供材料,4cm、7c、m的小棒各4根,各小组合伙搭出长方体。师:想一想要搭成长方体,这些小棒有什么规定?生1:同样长的小棒要放平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生2:顶点连着的3根小棒都是不同样长的。【搭建长方体的框架时,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完全相似的材料,都搭成功了。本觉得只要学生搭过了,就能理解长方体棱的特性。但是,学生只关怀迅速搭成长方体框架,并没有关注长方体棱的特性。究其因素,我觉得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过于完美的材料,使学生的操作沦为了机械。】二、再次实践: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观测特性,有序数出棱的条数。师:通过观测,同窗们一致觉得条棱,批准吗?生:批准。师:能不能把这12条棱不反复、不漏掉地数出来?生1:上面4条,中间4条,下面4条。师:真好,你是把它提成上、中、下中三组来数的,尚有不同的分组数法吗?生2:左边4条,右边条,中间4条。生:我和她们的措施不同样,我是数长度相等的棱。横着4条,竖着4条,纵着4条。师:你们数得真好,没有反复,也没有漏掉,谁能像她同样再来数一遍?拿起自己的长方体,选择一种措施有序地再数一遍。【通过观测,学生对长方体的这12条棱掌握的是不尽相似,能否有序地数出12条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长方体空间感的建立,因此相比于第一次试教在关注棱的数量的同步,第二次则更关注学生数的过程。】(二)实践操作,合伙探究。师:同窗们,如果让你们搭建一种长方体框架,你觉得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任意的2根小棒可以吗?师:我给你们12根小棒,代表2条棱,目前有4组小棒可以选,你打算选哪一组?小棒长度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4m根4根8根5根7cm4根4根4根4根9c4根3根3根12cm1根组长选用材料,小棒和橡皮泥(橡皮泥是做长方体的顶点),合伙搭出一种长方体框架。 小组合伙单1. 我们小队选用的是第()组材料。2. 组长负责搭,其她成员帮忙,你们组能搭成吗?3. 说一说,你们组搭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初次试教搭建长方体给出的小棒是统一的,再次实践改为自主选择,增长难度,在选择的过程中,再一次考察学生对棱长的结识与理解。】(三)辨析交流,适时抽象。师:哪些小组搭出了这样的长方体?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几种长度的小棒?(3种)哪3种?每种需要几根?(根)请你上来数一数。选择第一组的学生拿着自己搭的长方体数一数师:同样是1根小棒,为什么有的小组没有搭成长方体的框架呢?生1: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组小棒,发现一根太长了。生2:我们组是把它剪成相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选择的是第四组小棒,发现一根太短了。师:太长的,可以剪了,太短的也不行,那是多长才干拼成长方体框架?生:相对的4根相等就可以了。(课件演示平行的4条棱相等)生5:我们选的是第三组小棒,也搭成功了,搭出一种向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由于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状况,那么有条棱的长度相等,4个面完全相似。【通过交流,在学生搭建成功与不成功的成果中,使学生在冲突中将知识内化。再一次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加深理解,并亲身实践对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特列加以理解,为结识正方体埋下伏笔。】【教学反思】长方体的结识这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通过观测、操作、合伙、交流等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为活动主线,在充足活动中,发现归纳长方体的知识梳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注重观测,明确要点。观测是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再进行个性化的探究,继而组织充足的交流。前后两次试教,均有观测,但观测后要如何引导,才干明确要点,就是我们教师的基本功了。第一次试教观测过后,学生没有说到点子上,教师没有引导到位。第二次,教师在对棱的有序思考下足了功夫,用了充足的时间,明确要点。让学生在充足观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结识棱的相对关系,棱的长度关系上先让学生独立观测探究,发现一点或几点后再与教师或小组内的其她同窗交流。教师变“教”为“探”,环环相连,始终让学生面对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此基本上,通过讨论开展进一步的探究,直至将“想法”与“发现”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性结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足发挥了各自的聪颖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本节设计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通过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了课堂。二、智慧操作,且思且动。前后两次试教,均有操作,但给的材料不同,效果就不同。第一次给的是统一材料,都成功搭出了长方体;而第二次给的是选择性材料,不一定能搭出长方体。让学生先思考选择哪组材料,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结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性,不断积累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小组合伙,发现并逐渐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小棒拼构成一种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晰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种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三、分工合伙,提高效率。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每个学生根据规定一种一种操作,不仅挥霍时间,还容易引起操作疲劳,使操作变得低效。所觉得了提高操作效率,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选择,然后分工合伙,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操作的覆盖面,其后的知识的完善和补充可以通过交流来解决。例如,在本节课中,搭长方体的框架时,教师提供的材料多元的。通过不同组小棒的长度不同,数量不同,让学生在充足理解长方体的棱分为3组,相对的4条棱相等的基本上加以拓展。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对的棱”的特性。在体现和理解的基本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或是想象完毕知识的内部消化过程,从而更加的深刻理解长方体的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四、辨析交流,不断内化。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官经验往往是模糊、零散的,并且也不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因此需要抓住学生间的交流,促成学生的思考,协助学生将经验进行清晰化、条理化和系统化,让学生的知识不断的内化,巩固。从观测长方体的实物,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内部特性,来提高感性结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测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并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措施,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积极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的量,更要关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种整体体目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习热情和愿望、坚韧而自立的学习者。”总之,有内涵、有深度的教学课堂始终让我不断追寻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自主性越发重要。学生通过观测理解熟知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数学空间几何图形,再内部操作挖掘立体图形的构造特性,感悟图形的变化,小组交流中体会合伙的必要性。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以学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样的课学生学得自然,教师教得大气。【参照文献】1. 李喜融;杨裕天;李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05期 .李晓青 长方体的结识教学中小组合伙学习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5期 3.王晓华 王艺伟“结识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Z1期 4.李 熠 生活中的长方体J;生活教育;1期 5唐 文 切法不同 答案有别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合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