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6036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论商业模式创新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近年来,“轻资产”运营模式获得了诸多成功案例,成为经营模式创新的典范。所谓“轻资产”运营,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核心业务。也就是说,将优势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高效运作,不断提高公司核心价值,而非核心业务则可充足运用外界资源,实行业务外包。这一点,对集团公司目前人力资源配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即对既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基本上,环绕公司发展战略,把握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用工特点和用工规律,突破老式用工模式,创新公司劳动组织方式和用工理念,优化用工构造,精干用工主体,着力配备和使用好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核心人员,提高用工效率和用工效益,有效减少用工成本,对某些难以形成明显竞争力的环节,则借助社会化服务,大力履行业务外包,以减少自有用工人数,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工费用,减少运营成本,进而提高集团公司的人均创利能力。借鉴“轻资产”运营模式指引此后用工思路,或许会存在某些争议,重要的是先树立起一种理念作为指引,此后可在具有条件的局部地区或领域、部分单位或部分形式上作些有益摸索,而不囿于老式思维和固化模式。 一、“轻资产”运营的内涵与借鉴意义 “轻资产”运营重要依托技术、设计、筹划、创意、品牌等,实现以智力资本、知识资本及管理为核心的价值发明过程,是一种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是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战略的新构造。“轻资产运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资产业务外包或转让出去;二是收购其他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本公司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运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盘活被收购公司的资产。由此可见, “轻资产”运营的明显特点是低资产投入、小资产规模、轻资产形态、重知识运用、高投资效益,其核心理念是以杠杆原理充足运用多种外界资源,减少自身投入,集中自身资源于产业链利润最高阶段,以提高公司的赚钱能力。与以自有资本经营相比, “轻资产”运营可有效减少投资、提高效益、强化核心能力、增强灵活性、减少风险,使公司获得更强的赚钱能力、更快的速度与更持续的增长力。但“轻资产”运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轻资产运营很容易被模仿,难以形成中长期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轻资产”运营管理理念对集团公司目前乃至此后一段时期人力资源配备和用工思路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是逐渐摸索劳动密集型公司转型发展之路。改革用工补充渠道,在总量控制前提下,逐渐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不断提高新增人员科学文化素质,裁减或减少低技能、低文化素质人员,进一步改善劳动密集型公司人员文化构造。 二是全面履行业务外包运营模式。 “轻资产”运营的法宝是业务外包。通过实行生产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将集团公司非核心业务引入社会资源,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公司运营,进一步压缩单位编制及定员。 三是积极摸索公司内部岗位整合。 “轻资产”运营的核心是业务整合。在大力推动生产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上,按照“一岗多能”、 “一人多岗”的思路,积极摸索并逐渐实现对公司内部岗位的优化整合。四是积极摸索整体托管运营模式。借鉴国内外煤炭生产公司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依托专业化公司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优势,逐渐摸索将酒店、幼儿园由专业化公司整体托管运营。 五是合理压缩非生产性投资。 “轻资产”运营的首要特点是低资产投入。除生产、安全等必不可少的投资外,对矿井质量原则化、回采支护方式及地面工程投资,特别是后勤服务设施投资,宜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压缩投资规模,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过度投资。二、淄矿目前用工概况分析月末,集团公司总用工人数867人,其中: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21803人,占总用工人数的76%;建立劳务关系的非在册用工684人,占总用工人数的4%。 (一)年龄构造分析 集团公司用工年龄构造中,25岁及如下37人,占用工总人数的132%; 5岁以上35岁及如下79人,占用工总人数的277;5岁以上5岁及如下0700人,占用工总人数的37.%;岁以上5岁及如下56人,占用工总人数的9%;55岁以上57人,占用工总人数的%。 从人员年龄构造分析,年龄构造相对合理,2岁以上5岁及如下人员,所占比重达到65,这部分人员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段,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文化构造分析 集团公司用工文化构造中,初中136 84人,占用工总人数的47;高中2955人,占用工总人数的10.3%;技校限度3930人,占用工总人数的13.7;中专2人,占用工总人数的95;大专041人,占用工总人数的06;大学226人,占用工总人数的7.9;研究生及以上8人,占用工总人数的0.3。从文化构造分析,文化构造不尽抱负,本科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偏低,仅为8.,而高中及如下人员所占比重偏高,达到58。这部分低文化层次人员重要集中在井下及生产一线工作,与此后集团公司集约高效、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甚相符。 (三)技能人员构造分析 集团公司目前拥有技能人员l3341人,占总用工人数的38,其中:高档技师12人,占用工总人数的04;技师430人,占用工总人数的l.%;高档工3人,占用工总人数的;中级工48人,占用工总人数的4.7%;初级工708人,占用工总人数的23。 从技能人员构造分析,尽管技能人员总量所占比重超过总用工人数的l3,但低技能人员所占比重较大,仅初级工就占技能人员的5.,超过0,人员技能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人员产业构造分析 从人员产业构造分析,集团公司用工重要集中于煤炭产业。煤炭生产214人,占总用工人数的7;煤化工477人,占总用工人数1.%;物流281人,占总用工人数09;其她产业684人,占总用工人数的24。人员产业构造分布相对集中,重要集中于煤炭生产。(五)人员地区构造分析 从人员地区构造分析,集团公司用工重要集中于山东、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其中:山东2504人,占总用工人数的873;陕西211人,占总用工人数的7.4%;内蒙古13人,占总用工人数的5.。因人员分布地区相对较广,且各地地区文化差别较大,为集团公司的管理增长了一定的难度。三、淄矿用工趋势分析(一)煤炭资源储藏对用工的影响 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目前投资构造来看,以煤为主、一煤独大的局面短期不会有主线变化,煤炭生产、洗选加工仍是集团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但从济北矿区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分析,形势不容乐观。据集团公司地质测量处提供资料来看,底,许厂、岱庄、葛亭、唐口四矿的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分别为.7万吨、48万吨、777.9万吨、103788万吨,如按核定生产能力测算,许厂、岱庄、葛亭、唐口四矿的矿井寿命分别为6.3年、l6.、64年、207年。由此可见,此后5,集团公司就得着手考虑许厂和葛亭两矿的人员安顿问题,因此目前必须增强对用工问题的忧患意识。基于此,为防备将来安顿压力、减轻目前管理强度,济北各矿用工应变化目前的人员补充渠道,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来缓和目前用工局限性的问题,而不适宜再新增大量低技能素质的在册职工,且用工总量应逐年控制减少。而省外新建矿井要按照“一人一万吨”的原则建设运营,着力打造“人均万吨”的轻型大矿。在用工管理上,要在建矿之初就从源头上严把人员入口关,高起点、高原则的配备人员,除煤炭生产和必须的辅助业务外,其她业务和服务所有依托于市场化手段和专业化队伍。 从集团公司采掘队伍年龄构造来看,月末签订劳动合同人员共有63人,其中:2 5岁及如下44人,占采掘人数的102;5岁以上35岁及如下l08人,占采掘人数的28.5%;3岁以上5岁及如下29人,占采掘人数的44.1%;45岁以上5岁及如下074人,占采掘人数的.9%;5 5岁以上1 7人,占采掘人数的0.3。结合各矿井服务年限分析,将来-,埠村、许厂和葛亭三个矿井将先行退出煤炭产业,面临人员安顿问题。三个矿井人员,除部分人员退休外,仍有252名采掘人员需要安顿,其中50岁以上人员8人。经统筹考虑,这部分人员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安顿,一是解除(终结)劳动合同。属招用的合同制工人,应严格考核,并谨慎续订劳动合同,对出勤较差、工作体现不好、技能素质较低的人员,从目前起就应着手考虑与否续订劳动合同问题,为将来安顿减轻压力;二是省外转移。省外新建矿井需要增长人员时,可优先从埠村、许厂和葛亭三个矿井调剂使用;三是就地安顿。采用前两种方式仍没有得到安顿的人员,在退出煤炭产业时,可向岱庄、新河和唐口三个生产矿井转移安顿。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的影响 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用工需求量相对较多,而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技能素质相对偏低,岗位(工种)替代性强。虽然,煤炭产业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以采煤为例,从过去的人力攉煤到目前的大功率采煤机;以支护手段为例,从木桩到摩擦、单体、综采支架,但人员文化层次、技能素质没有与装备同等水平的跟进与提高。由于人员技能素质与目前装备水平的不匹配,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重要是依托装备的提高来实现,但同步人员素质不高也制约了装备效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劳动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两者之间实既有机结合,劳动效率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三)人工成本对用工的影响 从集团公司矿井生产单位1-4月原煤单位成本完毕状况分析,除双欣人工成本比重为l7外,其她矿井生产单位人工成本比重都已超过30%,其中:埠村人工成本比重为57.;许厂人工成本比重为38.5;岱庄人工成本比重为35.1%;葛亭人工成本比重为42.2%;唐口人工成本比重为4.8;亭南人工成本比重为3.7。由此可见,人工成本已成为原煤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况且,随着劳动力市场价位不断提高,公司薪酬水平增速较快,公司工资总额也浮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公司人工成本压力逐渐显现,这在一定限度上也对公司用工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须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严控用工新增量,以此来缓和人工成本较快增长的压力。 (四)管理成本对用工的影响 煤炭行业属高危行业,重要从事地下采掘作业,条件艰苦,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安全难度和安全压力极大。目前,限于人员文化层次和技能素质的影响,为保证安全生产,实现长期效益,公司在大力实行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履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和“一岗双述考核等活动的同步,不断加强矿井安全质量原则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安全动态检查考核力度,强化现场管理,认真做好隐患排查,超前避免矿井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目的的全面实现。这些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加大了公司的管理强度和管理密度,无形中增长了公司的管理运营成本。四、“轻用工”管理的指引思想、原则及实现途径“轻用工”管理是借用“轻资产”概念提出来的,重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充足满足煤炭主业需要,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等核心人力资源,保证职工队伍精干、高效;二是对技能规定相对较差的业务或岗位,一律采用外部委托的方式,以此来减少自有用工数量;三是保持与集团公司规模、效益相适应的用工总量,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一)“轻用工”管理的指引思想 以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为指引,紧紧环绕集团公司战略目的实现,积极借鉴“轻资产管理理念,着力突出“人均”概念,进一步深化用工管控机制,本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相结合”,“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提高进人门槛,严控用工总量。通过实行“管理换人”、“装备换人”、“技术换人”、“机制换人”,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构造,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逐渐实现“高装备、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高待遇目的,为集团公司做优做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二)“轻用工”管理坚持的原则 1.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原则 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的,参照省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坚持“宁上装备、不增一人”的方向,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定员管理,从紧核定用工总量,并随内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节。严格执行用工审批备案制度,严把用工入口关,从源头上控制用工新增量。 2.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 根据行业竞争特点和单位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方向推动用工模式调节,积极摸索并建立多元化用工机制。根据岗位特点不同,合理拟定用工形式,理顺用工关系,优化用工构造。充足运用公司外部人力资源,对专业技能规定低、替代性强的工种和为采掘一线生产配套服务的生产、生活岗位,依法使用劳务差遣用工,全面履行社会合伙和业务外包等多种用工形式,切实做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坚持“四个换人”机制的原则 按照“集约高效、智能化、生态化”的规定,通过实行“装备换人、管理换人、技术换人、机制换人”,大力履行“采掘机械化、装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运营市场化、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六化模式,最大限度减少自有用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突出人均概念的原则 牢固树立均量为重的理念,始终坚持人均导向,不断提高人均水平,把突出均量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强劳动组织整顿、实行“四个换人”机制,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内部人力资源存量,减员增效,减少“分母”,突出人均优势,着力提高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 5依法合规的原则 牢固树立依法用工的理念,根据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积极建立以劳动关系为核心、以劳务关系为必要补充的多种形式劳动用工管控体系。同步,劳动用工要与省内外本地劳动部门执法进程相结合,逐渐实现依法合规用工。 (三)“轻用工”管理的重要目的 至“十二五”末,集团公司用工总量比 01 2年末减少l0左右,其中:建立劳动关系人员下降5,建立劳务关系的非在册用工下降15%左右。“十二五”末,在满足新建矿井用工需求等增量因素基本上,总的签订劳动合同人员控制在2万人之内,总的从业人员控制在2.5万人之内。 用工构造更加优化,煤炭主业人员占比达到7以上,其中:井下作业人员占煤炭主业人员的比重不低于 。 素质构造不断提高,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引进原则,逐渐减少低文化层次和低技能人员。 建立用工长效管控机制。以“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作为用工管理的切入点,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依法规范使用好多种形式的用工,是目前乃至此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四)实现“轻用工”管理的途径 深化以“五全”管理为基本的内部市场化 内部市场化的履行,对于激活内部经营机制、减少用工总量、提高劳动效率,都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应将劳动组织整顿与内部市场化结合起来,紧紧环绕“精干、高效”的用人目的,通过优化劳动组织,整合用工存量,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充足发挥和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潜力,实现人岗最佳匹配度,不断减少用工需求,提高公司劳动效率。 .调节用工补充渠道 为从源头上提高采掘一线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提高劳动效率,以适应现代化矿井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的需要,此后,补充采掘一线缺员时,抓住高校扩招时机,以煤炭主体专业高职毕业生为主,原则上不再招收技校生,更不适宜从社会上再行招工。同步,要在总结亭南煤业公司大学生班组管理经验的基本上,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高装备、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高待遇”的原则,加快组建和推广大学生区队(班组)。十二五”末,力求在济北矿区和新建矿井各矿综采、综掘、机电区队逐渐配备23个大学生班组。同步,对机械维修等技能水平规定较高的岗位也应逐渐配备大学生。 3.不断深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机制 在对岗位绩效工资试点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的基本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实行方案,力求来年在集团公司全面履行。同步,不断深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机制,根据岗位绩效工资制各岗级间的相对系数,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逐渐调节和完善工资总额管控制度。对通过组织整顿、优化人力资配备减少用工的,减人不减资。 精简机构,压缩管服人员 要紧紧环绕公司发展目的,结合目前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思路,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理顺内部责任关系,重新整合机构职能,合适精简机构设立,从严控制编制管理,着力压缩机关工作人员和管服人员。在此基本上,积极摸索实行矿井生产单位“大采区、大区队”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压缩区队机构和编制,将富余人员统一分派充实到生产一线,解决一线岗位劳动力局限性的问题。 5.以管理换人 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一是规范劳动组织配备原则。根据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的原则,简化系统,减少环节,精简岗位,减少用工,重新调节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原则。二是重新编制定编定员方案。根据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需求,本着“精干高效、先进合理和“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原则,认真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三是加强劳动组织整顿。劳动组织整顿作为加强用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抓好贯彻。同步,继续做好旷工欠勤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因病医疗期人员及多种不规范用工的清理工作,做到规范操作,程序合法。 6以装备换人 要牢牢把握“集约高效、智能化、生态型”现代化矿井建设规定,但凡具有条件引进国际国内先进装备技术,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大型综采掘生产设备,坚持“宁上装备,不增一人”的理念,依托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高既有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切实做到能用设备不用人,能用设备少用人。 7以机制换人 要充足运用外部市场和资源,运用市场手段和专业化队伍,大力履行生产辅助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对部分辅助生产环节、生活后勤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引进专业化施工队伍。一是加大外委力度,对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岗位实行外部委托运营模式,逐渐摸索将工作面安撤、维修、井上下运送等工作任务引入专业外包队伍,实行单项工程承包等。二是深化后勤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对地面的保安、保洁、绿化、澡堂、食堂等工勤岗位,不设编制,不增长在册人员,通过聘任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公司承包经营的方式,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对酒店、幼儿园则积极摸索资产租赁经营模式,进一步减少用工风险。三是将清理非在册人员与清理亏损厂网点相结合,有选择性的逐渐退出部分散、弱、小产业,清理一批既不能安顿正式职工又不能赚钱或微利的非煤厂网点。 8以技术换人 要大力倡导科技降本与技术换人,紧跟时代科技进步步伐,不断摸索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技术提高实现减少用工的目的。一是通过改善设计方案,优化生产布局,减少生产环节,合理调节组织工序,减少劳动强度,不搞过度质量原则化,满足生产需要即可。二是积极倡导技术革新,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打造数字化矿井,实现数字化监测监控、矿井机械自动化应用,建成集矿井多种动态监测监控运营数据、图像、语音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对矿井压风机房、变电站、泵房和配电室、绞车、皮带运送系统安装集中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摸索重要岗位的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进一步减少用工需求。 (五)完善改革协调推动机制 借鉴“轻资产”管理理念推动“轻用工”管理是应对目前及此后一段时期煤炭行业严峻经济形势的有效举措,也是公司转型发展的内在规定。“轻用工”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敏感性、复杂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团公司上下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推动和积极摸索,才干发挥出总体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