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学案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211686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1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1 -2古代非洲与美洲-15 -单元整合-24 -中古时期:公元515世纪。文明遍布:西欧庄园文明;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文明; 中华文明;玛雅文明等。多元面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拜占 庭帝国和俄罗斯实施中央集权;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 历史发展过程;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 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玛雅文明展示了美洲人民的强大创造能力。1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2. 封君封臣制度(1) 形成条件: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 内容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 是服兵役。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 种权力。(3) 影响 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 阶级。 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 面。3. 庄园(1) 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 特点 耕地组成: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义务:农奴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 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 的秩序。构图解史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I.R帝或国王I致出和.很乓秋和朱护提供倒 庆智建主公、侯、伯、予、男粉卡h地 和梁护温馨提示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庄园即已出现,进入封建社会后,这种古老的社会组织方 法不仅支配了更大部分的人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庄园本身的内部结构更加巩 固。作为封建制度的下层,庄园制度反映了贵族与封建社会内的“非贵族”阶级 的关系。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 王权的加强(1) 原因: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 表现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 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 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于伊比利亚半岛。2. 城市(1) 兴起原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 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 城市自治 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 成影响。 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 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 教会(1) 特权: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从 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2) 地位:在中古西欧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归纳升华王权与教权关系的演变时间王权与教权关系简述5至11世纪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王权期望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 外衣,以强化王权;教会期望获得国 家的大力支持,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 势力11至13世纪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势膨胀,王权相对衰微13世纪以 后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权衰 微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支 持,王权得到加强温馨提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1) 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2) 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3) 发展缓慢。(4) 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 拜占庭(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 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 )统治表现 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 地。 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 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学 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 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 俄罗斯(1) 发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2) 发展 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 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 俄罗斯继续扩张。 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温馨提示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 自罗马共和国时期至查士丁尼在位时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 富。它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 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知识点四阿拉伯帝国1. 背景(1) 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2)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3) 穆罕默德建立政权及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 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 鼎盛(1) 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2) 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帝国 境内有很多城市。(3) 文化 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温馨提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重大贡献,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除 阿拉伯数字外,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在医学外 科方面也成就卓越。知识点五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过程(1) 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 14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4)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 .统治(1) 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 地的最高所有者。(2) 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 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构图解史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知识点六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 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宗教: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 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2.东亚(1) 日本 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从646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庄园制与武士: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幕府统治a. 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一一 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b. 政治统治: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 的幕府掌握实权,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c. 锁国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 抵御外来影响。(2) 朝鲜 初步统一: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 国家。 建立政权: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迁都改号: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 鲜。 维护主权: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易错提醒东亚的日本从7世纪开始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但随着庄园制的形 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后来这 些武士集团把持了全国政权,建立了幕府,其家族被称为“武家”,而原朝廷公 卿、贵族被称为“公家”。如此,日本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治”进入了封 建社会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治”时期。温馨提示高丽(918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 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的部下发动政变,拥立王建为王。高丽都城为开京(今 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中古时期的欧洲探究点学术前沿史学新论随着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整个西欧社会唯一的宗教信仰,教会所 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基督教会和教士们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来 源。585年召开的马康宗教会议做出决议,凡拒绝缴纳什一税者,将受到驱逐出教 的处分。到了 10世纪,修道院已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庄园主。谭炯玲西方文化概论思维激活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它也 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会控制着 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考题研析例随着货币地租的流行,从13世纪起,法国出现了纳赋永佃和定期租佃制: 租种庄园主份地的自由农民拥有永佃权,租额长期不变,领主自营地则开始征收 固定地租或分成制地租。这说明法国(B)A. 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封建庄园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 赋税征收中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自由农民成为农村社会结构的主体解题模板抓关键 本题时空定位在13世纪的法国,关键信息是法国出现了纳赋永佃和 定期租佃制。排易误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封建庄园仍然存在,但庄园内部管理机制有所调 整,A项错误。C、D两项夸大了货币地租和自由农民在13世纪封建庄园中所占 比例,事实上这仅仅是变革的开端。验结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封建主对庄园的管理方式有所调整,领主自身不 再直接经营土地,转而收取地租,自由农民获取了土地的长期耕作和定额纳租权 利,这种庄园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弱化了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过去领主 和农奴的关系向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转变,即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B项正 确。答案B史料实证史料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的两个世界沿着不同的历史道路向前发 展。拜占庭从古典地中海社会和罗马帝国继承了繁荣的经济、一整套管理机构、 帝国官僚体系、已经确立的教会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与之相对照的是,西欧经历 了混乱时期,面对着彻底破坏了政治、社会和经济事务的频繁入侵。只是在9世 纪之后,西欧人才逐渐获得政治稳定,并为可预见的繁荣社会奠定了基础。尽管 存在不同,两个基督教世界都推进了一个大基督教文化区域的建设,与伊斯兰教 的影响和佛教对东方的影响并行。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解读史料说明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与西欧地区 走上了不同的历史道路,并阐述了拜占庭帝国与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方面的不同。历史解释1. 比较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项目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不 同 点八、时间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于东罗马帝国时期背景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查士丁尼为巩固帝国统治宗曰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协倜帝国内各种关系内容对传统习惯法的记录和整理大量法律文献的汇编地位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是世界史 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 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对近现代法律产 生了深远影响相同点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在维 系罗马共和制或帝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 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 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 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 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 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独特的仪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封君保 护封臣,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3) 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 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在自己的庄 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4) 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 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 提供土壤。(5) 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 过禁欲控制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1) 社会变化: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一一市民阶级。这些市民 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稳步提高,使国家日益重视和支持他们的利 益及他们的对外冒险事业。(2) 经济变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培育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 政治变化:城市与国王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 自治和城市议会的发展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4) 文化变化:随着城市的兴起,产生了符合市民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 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探究点二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术前沿史学新论阿拉伯帝国充当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把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传往 西方,把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传往东方。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 极广,东方贸易直达中国和朝鲜半岛,通往东方的陆上商路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同时还有海上商路到达中国沿海港口和城市。9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还与新罗国有 贸易往来。在南方,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非洲的许多地方,非洲内陆直至撒哈 拉以南,阿拉伯商人不顾环境的恶劣,用自己的粮食、纺织品、金属器皿到那里 换取黄金和其他特产。总体来看,中东既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冲突的重要地区,又 是各种先进文明交汇融合之地。政治实体的冲突明显,不同文明交往特征也明显。王三义古代帝国的“遗产”与中东历史的特征思维激活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 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考题研析例明代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航行中,除了使用“针路”(罗盘方位)、“更 数”(水上里程)等航海技术,还使用了阿拉伯人的“牵星过洋”(星辰定位)技术, 从而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些地区。由此可知(D)A .阿拉伯人航海技术高超B. 地理环境制约东西方交流C. 中国传统航海技术落后D. 中外航海技术具有互补性解题模板抓关键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航海技术既有中国的也有阿拉伯人的。排易误阿拉伯人航海技术与中国传统航海技术分别是对印度洋、东亚海域航 海环境的技术经验积累,并无高下之分,A、C两项有失偏颇;B项表述正确,但 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验结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郑和船队下西洋利用了中国传统航海技术与 阿拉伯人航海技术,从而跨越东海、南海、印度洋等海域到达非洲东海岸,中外 航海技术合力推进了中国人探索海洋的脚步,D项符合题意。答案D史料实证史料一 隋唐帝国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经济进步,国力强盛, 政治和社会组织合理发展,科学文化昌明发达。唐代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 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外来的文化能平等对待,吸收其有益的成分。 大量朝鲜人、日本人、印度人、西域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传播 他们自己的文化。思想上儒佛道三家争胜,文化艺术上则多元交汇,社会风气也 相当开放自由。进入宋代,汉文化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在汉文化的强烈影响下 纷纷建立政权。这一时期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许多重大科学发明都出现于宋代。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思想状况逐渐改变唐代 生动活泼的局面,转向保守。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二在政治组织方面,印度与中国、西南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后古典社 会都有所不同:印度未曾经历对中央集权统治的回归,这一点不同于唐宋王朝、 阿拉伯帝国以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然而,在其他方面,印度的发展则类似于其 他后古典社会。日益增加的农产品加速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而贸易则促进了手 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印度洋区域繁荣的大宗贸易影响了从东亚到东非 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像今天的社会一样,后古典时代的印度也经历着文化变迁, 印度的传统也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解读(1)史料一说明唐宋时期的中国进入经济高度发达、政治统治稳定、文 化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也促使中华文明重塑自我,形成一种 新的文化形态。(2)史料二指出了中古时期的印度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 未曾经历对 中央集权统治的回归。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得以重新发展 的原因。试答(2)根据史料二,指出印度文明发展的独特性,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古时期亚 洲文明的交流互鉴。试答提示(1)原因:中华文明在汉帝国瓦解后,经历了军阀割据和游牧民族的冲 击,但也迎来了区域大开发的良机,尤其是江南广大地区的经济活动明显活跃起 来,北方广大地区则经历了数百年的民族交融和政权建构,南北方儒学传承不绝 如线,这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再造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文化整合力。(2)独特性:中古时期的印度始终处于政权分裂状态,未能实现中央集权统治的 回归。交流互鉴:这一时期,阿拉伯商人、粟特商人、中国商人活跃于陆海丝绸 之路,形成了庞大的商贸体系,刺激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北方的游牧民族也 被深深卷入贸易活动中,西亚、南亚、东亚普遍经历了一个物质繁荣时段。这一 时期,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如佛教在东亚范围内广泛传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正是宗教文化传播的典型,城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技艺传播更是无远 弗届。历史解释1.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中古文明中的地位(1)阿拉伯学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 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 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2) 阿拉伯人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 复兴和发展,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印 度的数字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3) 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 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 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学术著作,并把 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 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 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 “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与评价(1) 取得成功的原因 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积极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 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推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2) 评价 积极方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开创了日本历 史上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维护了王权,防止了社会的 分裂;使日本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局限性:大化改新未从根本上摧毁氏姓贵族势力,仍然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决 策,这就使得国家统治仍然存在隐患。家国情怀多元互补的中古亚洲文明中古时期亚洲文明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1) 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多元性。中古时期,经过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形 成了三大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构成和文化特质。(2) 多元互补的包容性。亚洲各文化圈并不孤立封闭,而是存在着互相交流和互 相影响的交叉互动关系。公元1世纪至7世纪,产生于南亚的佛教北传和东传, 沟通了南亚和东亚文化圈;公元8世纪前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的形成,不仅融 汇了西亚北非诸多文明,而且起到了承前启后、贯通东西的文化交流作用;公元 10世纪前后伊斯兰教的南传和东传,进一步沟通了三大文化圈。各文化圈之间的交流互动,构成了亚洲文明三色调和、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互补,体现了亚洲文明的包容性。课题随堂演练1. 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 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 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A.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2. 1011世纪起,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市民通过斗争和金钱赎买取得 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 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B. 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 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 促使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 查士丁尼法学汇纂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 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 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A. 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C.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法庭只按照契约来宣判4.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阿拉 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 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A. 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 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 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 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5.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会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其主要表现在 ()A. 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B. 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C. 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D. 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1. 解析: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 也自己制作”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故A项正确;庄园 是农业经济组织,各项生产活动都是满足庄园自身的需要,故B项错误;C项与 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2.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 和金钱赎买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实际上体现 的是反封建斗争,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 城市自治无助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是商品经 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自治的结果,排除C项;推动城市自治的是市民,他 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答案:A3. 解析:由材料可知,即使是非典型契约(协议),在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 务后,该协议就已经成为契约,且具备法律效力,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法律契约 精神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烦琐的法律程序,无法体现形式主 义的特征,排除A项;该法律规定有助于减少违约案件的发生,排除B项;法庭 的判决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C4.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经济和 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 求,故C项正确;伊斯兰教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材料并未反映出“社会各阶层”,故B项错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教规影响了阿 拉伯人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答案:C5. 解析:奥斯曼军事封建帝国崛起直接威胁临近巴尔干半岛的国家,使东南 欧和中欧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且更加复杂化,故C项正确;A项错误, 它不是奥斯曼帝国崛起产生的影响的主要表现;B项错误,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在亚 非欧交会地区;D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 税,不利于亚欧商路的兴盛。答案:C2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点一古代非洲文明1. 西非班图人(1) 文明: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 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2) 传播: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 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 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3. 东非文明(1) 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2) 概况 政治: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 等一系列国家。 经济: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4. 西非文明(1) 主要国家: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2)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 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3) 桑海 崛起与强盛: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 世纪达于极盛。 强盛表现: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 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衰落: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5. 南非津巴布韦(1)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2)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温馨提示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其他诸民族相互影响更 明显。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难以接近。相比于美 洲,非洲被知晓、被开发要晚得多。易错提醒东非一系列国家对外贸易发达,主要是环印度洋进行贸易,贸易品主要是手工 业品;西非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交替兴衰,多扩张,西非国家对外贸易发达, 主要和北非国家、埃及进行贸易,贸易品主要是黄金。知识拓展融合发展的西非古国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借助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控制过境商道,建立贸易中 心和集散地,大力发展商业贸易,贸易中的丰厚利润为这些国家的强盛提供了重 要的动力。然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传统的农业和牧业并没因此而衰退,农业的 基础地位依然稳固。于是,商业贸易活动和传统文明所固有的农牧业生产相互融 合,共同组成当地的经济生活。知识点二古代美洲文明1. 前提:农业和贸易发展。2. 玛雅文明(1)繁荣 农业和城市国家: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阶级关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 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城市建筑精美。 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文化: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 的概念。(2) 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3. 阿兹特克文明(1) 兴起与鼎盛: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 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2) 鼎盛表现 地区与人口: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 万。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 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经济:发明了 “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4. 印加文明(1) 崛起与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2) 鼎盛表现 疆域与人口: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 政治与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 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温馨提示玉米是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番茄也都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可可是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烟草目前还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奎宁等药物为各国 医药界普遍使用。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 民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易错提醒美洲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与亚欧大陆人类社会主体相隔绝,使其文明成就尤为引 人注目。美洲社会在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温馨提示印第安人修筑的神庙、道路、城墙、城市等,其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术前沿史学新论综观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 资本主义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前,非洲、美洲等地区虽然没有建立四大文明古国那 样持久、完整和系统化的发达文明体系,但却是独立自主地发展着。非洲和美洲 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二,非洲和美洲人 民创造的古代文明,在当时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它们与世界各地文明一起共同构 成了世界文明,丰富了文明发展的多源性和多样性。何国松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思维激活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世界 各地文明一起共同构成了世界文明,丰富了文明发展的多源性和多样性。考题研析例加纳王国王位继承并非父传子而是舅父传给外甥,伊斯兰教统治集团竭 力要将父系继承制传入西苏丹地区,可是直到14世纪,马里帝国也未能顺畅地接 受父子相传的制度。这说明(B)A. 阿拉伯不能给非洲人以决定性影响B-西非古代文明保持着自身发展道路C. 父子相传制度无法在非洲社会生根D. 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传播较为缓慢解题模板抓关键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纳王国舅父传给外甥的王位继承方式长期沿用。排易误 A、C两项是对材料中“直到14世纪,马里帝国也未能顺畅地接受 父子相传的制度”的曲解,事实上父子相传制度与传统继承制度在西非国家长期 共存,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从继承制度的变化无法有效判定伊斯兰教在西 非国家的传播状况。验结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加纳和马里时期王位的父子相传制度已然传到西 非地区,且伊斯兰教统治集团为此竭力造势,但西非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继承制 度,这说明西非地区在伊斯兰文明与传统文明碰撞中保持着自身发展道路,B项符 合题意。答案B史料实证史料一 在1000年到1500年间,随着班图人和其他移民的到来,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各民族不断地扩大可耕地面积,建立了农业社会。接着,随着人口的增加, 他们组织了国家,发展了专业化经济中心,进行着地区间的贸易活动。除了这些 内部发展之外,与东半球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 从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到1500年,再到后来,与地中海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贸易促 使非洲各民族组建自己的社会组织,以便生产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所需要 的商品。这一贸易刺激了城市的发展、大型国家和帝国的建立,同时也把粮食作 物的新品种和新的宗教引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史料二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在 广大美洲大陆上,已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个文化与旧大陆各古代文化的主要 不同点之一,在于旧大陆的古代文化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而美洲文化的发展地却 是在盆地,如北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起源于墨西哥盆地,南美的印加文化起源于 库斯科盆地。此外,旧大陆居民的主要粮食是麦类和水稻,而印第安人则主要依 靠玉米。今天人类生活的许多必需品,如马铃薯、玉米、番茄、向日葵、烟草、 马纽卡、可可、橡胶、火鸡和羊驼等几十种经济作物和家畜、家禽等,都是由印 第安人首先培植、提供而后再传到欧洲各地的。他们所栽培的粮食作物,比世界 上所有的其余部分合并起来还要繁多。这些经济作物和家禽的提供与推广,大大 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经济生活,给人类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解读(1)史料一前半部分阐述了班图人和其他移民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的开发,随着农业社会的建立、人口的增加,国家和经济中心出现,并展开区域 贸易活动;后半部分则将古代非洲的发展放入亚欧非三大陆贸易交流体系中,指 出非洲的发展并非独自进行,而是在与地中海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贸易中进一步 发展壮大,在这一进程中新的作物与宗教也传入非洲。(2)史料二前半部分指出了造成印第安人文化与旧大陆各古代文化起源差异性 的原因,即文明起源的自然环境及物质基础的极大不同;后半部分指出了独立发 展的美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今天人们的物质和经济生活实则大大受益于印第安 人的艰辛探索,而这也是美洲文明在全球发展中的独特意义。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发展道 路的异同,分析导致二者差异形成的原因。试答(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 的地位。试答提示(1)异:古代非洲各国多在河流两岸兴起,它们通过陆路与海路介入地 中海区域贸易圈及印度洋区域贸易圈,与亚欧大陆存在着持续不断的经贸文化交 流;古代美洲文明主要集中在盆地中,相对于旧大陆长时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 甚至各区域文明之间也很少联系,但美洲文明培育了种类繁多的栽培作物及家畜、 家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同:农业的持续发展及文明区域的扩大为古代非 洲与美洲兴起区域性帝国创造了基础;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广泛存在使用奴隶的 现象,在社会发展进程上落后于亚欧地区;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在近代新航路开 辟前均已形成庞大帝国,随着西欧殖民扩张的到来,这些古老的帝国快速被冲垮。 原因:非洲在地理位置上紧邻着亚欧大陆,虽有撒哈拉沙漠阻隔南北,但仍吸收 了大量亚欧大陆的文明成果,而美洲在近代新航路开辟前始终难以与旧大陆直接 交往,故其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文明体。(2)地位:在新航路开辟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发展基本独立 于欧亚和北非,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社会与东半球其他地区的国家和社会有着相当 大的差别,而美洲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发展阶段。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来说, 虽然对外交通不便,但中古时期的非洲并未脱离世界文明体系之外,仍得以同欧 洲、亚洲地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商贸连接在一起,受到希腊罗马文明、亚洲文明的 深刻影响。而美洲文明的相对孤立则为其独立探索文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 印第安人所培育的种类繁多的栽培作物及家畜、家禽在新航路开辟后传播到世界 广大地区,今天人们的物质和经济生活实则大大受益于印第安人的艰辛探索,而 这也是美洲文明在全球发展中的独特意义。历史解释1. 非洲文明的特点(1) 相对闭塞:受制于地理隔绝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非洲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交 流较少。(2) 文明灿烂: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演变和吸收、借鉴相邻地区的文明成就,形 成了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非洲文明。 东北非:因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东北非 较早地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古代文明。 东非:对外贸易兴盛。 西非:盛产黄金,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 南非: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大津巴布韦文化。2. 印加文明的特点(1) 统一的帝国:印加人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这不同于玛雅人的城市国家。(2) 宗教色彩浓厚:宗教在印加帝国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 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阳神。(3) 集权统治:印加实行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 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非洲文明的“开放”与“封闭”开放说(1)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 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 纪西非诸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 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2) 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至11世 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封 闭 说(1)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 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2) 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 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3) 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 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课题随堂演练1. 阿克苏姆王国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 受古印度婆罗谜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 个世纪的消化吸收,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一一阿姆哈拉文。这套文 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的文字。由此可知 ()A. 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B. 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C. 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D. 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2. 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 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 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 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A. 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B. 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 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D. 指出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有学者在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中指出,公元前900前400年,在奥尔 梅克文明(或玛雅文明)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 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 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 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 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B. 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生活C. 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D. 玛雅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印加”是其君主的称号 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 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A. 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B. 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C. 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D. 印加帝国的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5. 印加帝国采取的统治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 口调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 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A.为满足军事征服需要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C.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颇具集权主义色彩6. 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 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 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 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 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 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关D. 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1. 解析:材料信息一方面叙述了阿克苏姆文字发明以及融合外来文字,另一 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一一阿姆哈拉文向外的传播,故D项正确;埃塞俄比亚 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阿姆哈拉文向外传播,但不是 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B项错误;C项并非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解读,排除。答案:D2.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 “是一个失落已久的 历史文化遗产”可知,麦克维尔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故A项 正确。根据“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可知B项错误; 材料没有评价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人类探 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项错误。答案:A3. 解析:由材料信息“翡翠雕像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 “圭板上刻有 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可知,该学者认为玛雅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一 定的渊源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殷商文字对玛雅文字的影响,故A项 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生活,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 法看出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经萌芽,故C项错误。答案:D4.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 故A项正确;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B项错误;材料未 体现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唯一信仰,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 D项错误。答案:A5. 解析:从印加帝国采取的统治措施看,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目的,体 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集权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A项错误;由材料中的 举措无法得出B、C两项。答案:D6. 解析:根据材料“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 可知,阿兹特克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太阳神 的重要性,A项错误;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但材料并没有说 明原因,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祭祀活动是阿兹特克历的主要用途,D项错误。答案:C整合一 中古时期的亚欧封建社会比较1. 西欧封建社会(1)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诞生了西 欧封建社会。(2)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出现不 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成为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3) 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一系列城市在西欧各地兴起, 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展开,城市以其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促进了王权的复兴。(4) 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位显赫,教会的经济力量、组织力量、精神力 量十分强大,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2. 拜占庭封建社会(1) 当西罗马帝国在自身危机与蛮族入侵的浪潮中逐渐衰落与灭亡时,作为罗马 帝国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却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渐走上封建化道路。(2) 拜占庭帝国在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通过基督教和完备的法律控制人 民,采用明智的民族、经济和文化政策,形成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3) 拜占庭帝国有着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整个帝国有上千座城市,这些城市有着 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给中央政府提供了丰厚的财政收入。(4)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传统,并承袭原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 系,深受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在东西方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阿拉伯封建社会(1) 阿拉伯封建制的起源实现了 “跨越式的发展”,它没有经历奴隶制社会阶 段,而是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2)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形态是宗教与世俗的浑然一体,宗教权力与政治权力高度 结合,纯粹世俗的政治行为几乎无法想象。(3) 阿拉伯国家经济制度的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长期存在,并占支配地 位,制约着私人土地支配权的发展。(4) 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的特色之一在于长期保存奴隶制的残余,奴隶主要来源 于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在自由民与奴隶之间还存在大量的半自由人。4. 中国封建社会(1)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推动着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秦汉王朝采取多种措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2) 历经汉晋、隋唐至宋元,通过加强君主权力、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选 拔和任免官吏、构建完善的监察机制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愈发巩固。(3)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兴起,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封建地主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手工业、商业逐渐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 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为后来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奠定了基础, 经济基础的变动、阶级关系的调整、政治环境的变化、教育文化的发展共同推动 着儒学的发展演变。整合二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 特征(1) 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 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 及人文精神共处。(2) 封君封臣和封土的体制:封土制和封君封臣制相辅相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以封土为纽带,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3) 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主为中心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4) 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 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权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 独立性。(5) 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并存:禁欲作为一种宗教原则在理论上不 受性别局限,同时适用于男女,但在具体应用上男女实际处于不平等地位;贵族 文化通过骑士的浪漫英雄主义得以表现,即骑士精神。2. 历史影响(1) 孕育了商业复兴的力量:中世纪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 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2) 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它在客观上促进了 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 文化的交流。(3) 催生了西欧近代民主宪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