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0131870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操作一体化课改探索摘要:本文概括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化工工艺专业,传热实训操作课程的一体化课改的理念、思路、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传热实训;一体化课改;探索 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是国家在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提倡的目标。如何把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技工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深入探索一体化课改,并不断推进。一方面,加大实训装置的投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与化工生产相接近的化工单元及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化工单元实训操作实训室,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解吸、精馏、反应器及非均相分离共计六个实训室,包括了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单元操作,在我院的教学及企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一体化课改模式,请课改专家对一线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和指导。一线教师,选取自己的课改课程,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自己的课改框架,充实任务内容,选取试点班级,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当前一体化课改的大趋势中,如何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出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我们如今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我院一体化课改进程中,我选择了传热实训操作作为课改的一门课程,结合传热实训装置及我院学生的特点,现将课改的过程总结成以下方面: 1传热实训装置简介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课,包括两个系统,指实训操作系统与仿真操作系统。通过实操系统,营造与化工企业生产相近的氛围,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化工生产的特点,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仿真操作系统则可以充分依据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的特点、着重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各单元操作之间的配合(即工段)操作和某一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操作,模拟生产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化工操作技能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传热实训装置是我院与杭州言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本传热实训装置采用了化工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工厂情景化、故障模拟化、操作实际化和控制网络化。本装置采用工厂里实际应用的工艺流程,不锈钢框架结构,用泵输送流体,操作方式与工厂里基本一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与设备相配套的还有仪表操作台和DCS控制系统。设备上电之后,控参数的传感器将监信号送到操作台的仪表上,可以通过仪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远程采集传输,装置采用工业控制系统,使学生充分体会中控室的作用。(1)实验:能够完成基本传热实验,通过调节物料流量,改变物料的出口温度,达到传热要求。(2)实训:本培训装置是工厂生产设备的室内版,其设备配置和操作方式与工厂基本一致,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工厂换热器的操作(换热器的串联及并联操作等)。传热装置(16号)设有两个换热器,(7、8号)传热装置设有三个换热器,能够在传热正常操作中进行换热器的串联、并联的切换操作。装置还设计了两个故障:水蒸气混入不凝性气体(压缩空气);冷凝水排水不畅传热实训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 2课改的实施 按照原来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模式,传热单元实训一般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传热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分组熟悉传热装置流程,学习传热操作规程,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分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传热操作考核。此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学习,难以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调查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借鉴“Tellme,Iwillforget;Showme,Iwillremember;Letsdoit,Iwillunderstand”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现在化工企业对操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要求,我们假期里,到周边的化工企业走访,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将问卷结果汇总后,得出化工企业对操作人员要求的素质。企业对操作员的要求明确了,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呢?我们还是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认真听讲,分组训练。这样两节课过后,学生可能学会操作了,但是为什么这样操作,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是机械的模仿教师的操作。以化工原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我们把这门课,分解成流体输送、传热、反应、精馏、吸收和非均相物系分离等几个学习活动。每个学习活动,分为若干个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检验和评价。评价后,进行反馈,总结。课前,把每个学习活动的工作页准备好,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明确本次课的任务,根据工作页上的引导问题,利用网络等手段,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上课时,教师先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按照学习过程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是具体的实施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时,只要不会出现人身的伤害和设备的损坏,教师不要干预。等该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让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各组完成任务后,组内讨论,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错误,出错的原因,改进的方法,心得体会,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等。最后,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汇报的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作用却不可或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课前工作页的准备。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知识储备情况,教师制定的工作页中的工作任务应包含的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素质。知识点和技能点,要仔细进行分析、筛查,不要有遗漏或不对应的情况。每次课的工作任务,要评估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和技能点后,能否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果学生完成不了工作任务,要对该工作任务对应的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修改。评分表的制定,要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要有相应的评价得分,还要根据每次课的内容,有所调整。(2)课堂上,按照学习过程,以工作任务的解读,任务的分工,方案的制定和确认,任务的实施,任务的检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当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法正常进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排除困难,使任务能够顺利、按时完成。教师要监督每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错误,及时记录下来,不要阻断任务的实施过程。当所有小组的任务完成时,教师要组织每个小组,分组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小组间要进行互评,组内要进行自评。教师根据任务汇报情况、任务完成的标准及每个组操作过程的记录,客观的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以学生评价为辅,教师评价为主。对每个组评价时,加分,扣分,应有充分的理由,要让每个组的学生都信服。评价客观、公平、公正,令人信服,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各组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各组间形成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各组汇报时,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每次选不同的学生进行汇报,锻炼每个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即使有的学生汇报时,出现语言组织混乱、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也要多鼓励,指出其问题所在,让其平时多说、多练,好好准备,下次汇报时,继续给他机会汇报。(4)每个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如何来检验本次教学效果呢?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包括对技能点的检验和知识点的检验两个部分。在每个任务都完成后,留出一定的时间,再布置与本次课任务相近的另一个任务,任务难度看学生情况确定,要求学生分小组去完成,检验学生对该任务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利用手机上问卷答题的形式,回答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时时答题,汇总结果,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教学效果检验完成后后,要将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提高教学效果。(5)通过每次课的工作任务的实施,同时对学生进行工作素质的培养,包括:个人安全防护、工量具和材料的准备及使用后的整理、安全规范操作、现场巡检和操作运行数据的记录、任务的汇报及废油、废液和废弃物的处理等。让学生在每次课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规范使用工量具、规范操作。 3课改的思考 31传热实训装置的改进。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学生通常无法遇到由于不当操作而引起的各类故障的情况,也就很难掌握解决实际操作故障和技术障碍的本领。为此,在传热实训室建设中,在部分传热实训装置中,通过故障的人为设置,将化工生产换热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通过故障点的设置,在正常换热操作中表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换热的异常现象,进行判断和正确处理,排除故障,保证换热的正常进行,提高学生的操作应对能力。32一体化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一些学生对一体化的不理解,以前上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有不懂得的问题,学生提出来,老师进行讲解答疑。现在一体化课程,老师基本不讲了,只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很不理解。自己查找资料,制定计划,按计划实施,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里,自己好像没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不要把一体化课改神话,一体化也是一种教学形式,只不过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教师变成了配角,但教学目标没有变,只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2)工作任务的评价,包括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容易出现,互相打高分;组间评价容易出现,自己组得高分,别的组得低分。其实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或自己的组,在评价环节能够高分胜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前告知,实事求是,避免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出现。还有确定评价占比时,提高教师评价的比重,降低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的比重,尽量将这种影响降低。(3)对于一些常见化工单元设备,如泵、压缩机、换热器等的结构、工作原理的认知,学生获得资料的途径,多是教材和网络。很多时候,学生找到资料,也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创造条件,出资购买化工企业经过大修后淘汰下来的单元设备,并定期更新,安放到对应的实训室中,在教师的帮助下,供学生拆卸、查看和组装,有助于学生对化工单元设备结构的认知。在学校网站,建立化工单元设备的资源网,丰富图片、视频等资源,供学生随时查看。(4)定期举办技能操作竞赛,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在比赛中找出差距,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有一定的收获,学生主动学习,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制定计划,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但也有很多不足,例如,没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的任务难度较大,学生完成不了;布置的任务包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不对应等。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一体化课改,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